考点巩固卷03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0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限时:15 min) 考法01钠的性质及其应用
考法02钠的氧化物
考法0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考法04 碱金属 焰色试验
考点02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限时:20 min) 考法01 单质铁
考法02 铁的氧化物
考法03 铁的氢氧化物
考法04 亚铁盐与铁盐的性质
考法05 Fe2+、Fe3+的检验
考点03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限时:10 min) 考法01 铝的性质
考法02 铝的重要化合物
考点04 金属材料及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限时:15 min) 考法01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考法02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考法03 金属冶炼、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考点0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法01 钠的性质及其应用
(2024·四川成都摸底)
1.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金属钠放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下列推证正确的是
A.若将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与①、②相同
B.取①得到的产物,滴加适量水和溶液,可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
C.取③后液滴的稀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可观察到酚酞先变红后褪色
D.加热④的白色晶体,通入水中有气泡则可证明白色晶体是
2.取一支大试管,加入20 mL饱和澄清石灰水(ρ=1.6 g·cm-3),再加入5 mL苯(ρ=0.87 g·cm-3),静置后缓慢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ρ=0.97 g·cm-3)。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①钠在饱和澄清石灰水层反应并四处游动 ②有气体产生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钠在石灰水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⑤钠停留在苯层不反应 ⑥钠块最后消失
A.①②⑥ B.②③④⑥ C.⑤ D.①②③⑥
(2024·湖南岳阳适应考)
3.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成小球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粉末与其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受热易熔成小球说明其熔点低
B.钠与粉末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C.一定条件下,Na可与反应生成Cu
D.将无水粉末改为溶液,反应现象相同
(2023·湖南长沙模拟)
4.为探究金属钠与不同中性盐溶液的反应,取相同大小和形状的金属钠进行了下表中的实验。下列有关推测或结论合理的是
实验 序号 盐溶液 现象
① 1 mol/L KCl溶液 反应比与纯水反应剧烈
② 2 mol/L KCl溶液 反应比①剧烈
③ 2 mol/L K2SO4溶液 反应比②剧烈
④ 2 mol/LKNO3溶液 瞬间出现黄色火花,随即发生剧烈燃烧
A.对比①②推测: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对钠与水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B.对比②③推测: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钠与水的反应速率越大
C.对比②④推测:④中可能存在钠与水、与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D.推测:若采用2 mol/L KMn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剧烈程度介于②③之间
5.完成下列问题。
(1)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 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
(2)按要求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将Na投入Ca(HCO3)2溶液中,反应后生成正盐溶液: 。
②将Na投入NH4HCO3溶液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
考法02 钠的氧化物
6.下列对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B.Na2O2能与水反应,所以Na2O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C.Na2O2与CO2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
D.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只作氧化剂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A.33.3% B.40% C.36% D.54.5%
8.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与铝粉反应,产物中有NaAlO2生成
B.1 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数目为NA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过氧化钠与木炭反应,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氧化产物为CO
(2023·四川绵阳一诊)
9.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溶液加入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
C.实验①②可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
(2024·辽宁省实验中学检测)
10.Na2O2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除了能与CO2、H2O反应外,还可与其他还原剂如H2、C发生反应,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2O2与H2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此装置中,怎样检查除启普发生器之外的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a、b产生氢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 。
(3)该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4)实际实验过程中观察到Na2O2熔化后,很快变成白色粉末。但干燥管内硫酸铜并未变成蓝色。则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式为 。
(5)出于实验安全考虑,实验结束时 。
A.应先关闭活塞b,然后移去酒精灯
B.应先移去酒精灯,然后关闭活塞b
C.A和B都可以
(6)制取Na2O时由于设备密封性不好而进入了少量空气,导致制得的Na2O产品中含有Na2O2杂质。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测定该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其操作流程和实验数据如图:
该氧化钠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 。
考法0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温下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与NaHCO3反应
D.与足量盐酸反应要得到相同质量的CO2,用NaHCO3比Na2CO3的质量要少
(2023·辽宁大连期末)
12.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侯氏制碱法制备,利用了物质的溶解度差异
B.流程中通入和顺序一定不能颠倒
C.若实验室进行第③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和玻璃棒
D.生成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13.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工艺中NaHCO3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⑤中可分别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氨水
B.应先向③中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
C.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D.装置①也可用于制H2
14.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5mol/L
B.A线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Na2CO3,NaHCO3
C.B线中消耗盐酸0<v(HCl)<25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OH-+H+=H2O、H++CO32-=HCO3-
D.B曲线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112mL
15.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填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2)在B情况下,溶质是(填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考法04 碱金属 焰色试验
16.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
C.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过氧化物
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增大
(2024·河北衡水中学期中)
17.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反应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为止,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B.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
D.没有铂丝可用光洁无锈铁丝代替
(2023·河北保定开学考)
18.下列对焰色试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醀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试验后,要用硫酸把铂丝洗净
④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9.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20.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其性质,其中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C.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考点02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法01 单质铁
21.下列有关铁的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2S3
B.加热时,过量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2
C.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有Fe2O3生成
D.铁与稀HNO3反应可以生成Fe2+也可以生成Fe3+
22.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单质(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
C.铁的氧化物均为黑色,不溶于水
D.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
2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FeFeCl3 B.FeFeSO4
C.FeFe3O4 D.FeFeCl2
(2023·浙江绍兴模拟)
24.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改进前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湿棉花改为浸水的尿不湿,酒精灯由单头改为双头,可提供足量的水蒸气
B.用具支试管可将试管口附近冷凝的水导出,避免冷凝水与灼热铁粉接触
C.肥皂水改为吹泡泡水,收集H2效果更好,点燃效果更明显
D.悬挂的磁铁仅能吸引反应铁粉,不能吸引反应产物
25.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虚线框处的装置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
B.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甲
C.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
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和Fe2+
考法02 铁的氧化物
26.下列有关铁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是红棕色的,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Fe3O4是黑色晶体,其中的铁显+2价,的铁显+3价
C.FeO、Fe2O3、Fe3O4都不溶于水,但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D.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Fe2O3
27.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 mL5.0 mol·L-1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 mol 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28.以下有关铁的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炼铁的原料
B.都只有氧化性
C.都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9.实验室测定氧化物X(FexOy)的组成实验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X中含有+2价铁元素0.01mol
B.溶液Y中c(Fe2+):c(Fe3+)=2:1
C.溶液Z中的离子只有Fe3+和Cl-
D.根据步骤I、II可判断X为Fe4O5
30.铁的氧化物有很多,在中学化学中经常提到的有FeO、Fe2O3和Fe3O4,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在1 400 ℃以上的温度下加热Fe2O3时,Fe2O3会部分失去氧,生成Fe3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O在空气中加热只转化为Fe2O3
B.Fe3O4常写成FeO·Fe2O3,其中既有+2价的Fe,又有+3价的Fe,所以Fe3O4是一种混合物
C.热稳定性:Fe2O3
考法03 铁的氢氧化物
3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Fe(OH)3溶于稀HNO3:Fe(OH)3+3H+=Fe3++3H2O
B.Fe(OH)2溶于稀HNO3:Fe(OH)2+2H+=Fe2++2H2O
C.Fe(OH)3溶于氢碘酸:2Fe(OH)3+2I-+6H+=2Fe2++I2+6H2O
D.FeCl3溶液加足量氨水:Fe3++3NH3·H2O=Fe(OH)3↓+3
(2023·江苏镇江期中)
32.实验室用Fe粉、试剂X、NaOH溶液配制能较长时间内稳定存在的Fe(OH)2,制备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溶液应置于装置I中
B.实验后期要打开止水夹
C.装置II中发生的反应有Fe2++2OH-=Fe(OH)2↓
D.试剂X可以是稀硫酸或CuSO4溶液
(2024·山东枣庄三中月考)
33.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Fe(OH)2是一种黑色固体,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转变为红褐色
B.如图所示操作可制取Fe(OH)2
C.Fe3O4、Fe(OH)3都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
D.Fe(OH)3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34.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
A.Fe(OH)3;Fe2O3 B.Fe(OH)2;Fe2O3
C.Fe(OH)2;Fe(OH)3,Fe3O4 D.Fe2O3;Fe(OH)3
35.如下图装置。
(1)各图中能用于制备Fe(OH)2的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②装置制备,简述制备原理与操作为 。
(2)⑤中的苯能否用CCl4替换 ,理由是 。
(3)若用④制备,试管中的现象为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
考法04 亚铁盐与铁盐的性质
36.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做净水剂
B.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是否被氧化
D.该温度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
37.在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反应完全后将固体滤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
B.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可能含Cu2+和Fe3+
C.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和Fe2+,一定不含Cu2+
D.若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铁和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和Fe3+
38.A、B、C是常见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E、F的水溶液呈酸性。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A.Fe、Cl2、Cu
B.Fe、Cl2、H2
C.Cu、Cl2、Fe
D.Fe、Cl2、Mg
(2023·福建泉州期中)
3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往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
B.刻制印刷电路时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2Fe3+ + 3Cu = 3Cu2+ + 2Fe
C.往FeCl2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2Fe2+ + H2O2 = 2Fe3++ H2O
D.铁粉和水蒸气反应:2Fe + 3H2O(g)Fe2O3 + 3H2
(2023·重庆万州二中二模)
40.某学习小组探究铁丝(含杂质碳)与浓硫酸的反应,反应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法直接使用pH试纸来判断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
B.可用KSCN和K3[Fe(CN)6]检验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价态
C.将22.4mL(标准状况下)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氯水中,再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最终得到0.233g沉淀
D.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浑浊,可能是硫酸蒸气逸出或部分SO2被氧化所致
考法05 Fe2+、Fe3+的检验
(2023·山东枣庄开学考)
41.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溶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B.氧化性:Fe3+>Cl2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 D.Fe2+被氧化为Fe3+
42.FeSO4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备FeCO3,实验室模拟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中Fe2+是否全部被氧化成Fe3+
B.用Na2CO3代替NH4HCO3,可能有Fe(OH)2沉淀产生
C.沉淀的同时有NH3产生
D.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用盐酸检验
43.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试剂 选项 甲组 乙组
A 新制氯水、KSCN溶液 NaOH溶液
B 酸性KMnO4溶液 KSCN溶液
C KOH溶液 溴水
D 溴水 酸性KMnO4溶液
A.A B.B C.C D.D
44.某实验小组用KSCN溶液和FeCl2溶液探究Fe2+的还原性时出现异常现象,实验如下:
① 溶液变红,大约10 s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少许,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③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说明加H2O2溶液时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B.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
C.①②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Fe2+和SCN-,且酸可抑制Fe3+水解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45.Fe2O3具有广泛的用途。甲同学阅读有关资料得知在高温下煅烧FeCO3可以得到Fe2O3。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论,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Ⅰ 取一定质量的FeCO3固体置于坩埚中,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冷却至室温
Ⅱ 取少量实验步骤Ⅰ所得固体置于一洁净的试管中,用足量的稀硫酸溶解
Ⅲ 向实验步骤Ⅱ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4FeCO3+O22Fe2O3+4CO2。
(1)写出实验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煅烧产物可能是Fe3O4,因为Fe3O4也可以溶于硫酸,且所得溶液中也含有Fe3+。于是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步骤Ⅲ进行了补充改进:检验实验步骤Ⅱ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他需要选择的试剂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 b.新制氯水和KSCN溶液 c.K3[Fe(CN)6]溶液
(3)丙同学认为即使得到了乙同学预期的实验现象,也不能确定煅烧产物的成分,你认为丙同学持此看法的理由是 。
考点03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法01 铝的性质
46.镁、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性为主,但也存在某些较大差异性,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是
①CO2 ②盐酸 ③NaOH溶液 ④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47.如图所示的反应均是在高温后引燃后进行,选项中的物质表示A和B,不合理的是
A.MgO Al B.CO2 Mg C.Fe2O3 Al D.CuO H2
48.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4 mol·L-1 HNO3 B.3 mol·L-1HCl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
(2023·湖南长沙模拟)
49.向分别盛有10mL3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的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相同温度和压强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V(甲)、V(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V(甲):V(乙)
B.若V(甲):V(乙)=1:2,投入的铝粉质量为0.54g
C.若V(甲):V(乙)=1:3,铝粉在两烧杯中都恰好完全反应
D.若盐酸和NaOH溶液都完全反应,两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之比为1:1
(2024·江苏通州湾中学检测)
50.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 g B.3.6 g C.2.7 g D.1.6 g
考法02 铝的重要化合物
(2023·湖北宜昌模拟)
51.熔点为,沸点为,在升华。某同学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制备无水,其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氯气 B.干燥氯气 C.制取并收集AlCl3 D.吸收尾气
A.A B.B C.C D.D
(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
52.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B.利用铝热反应可冶炼高熔点金属
C.铝可用作包装材料和建筑材料 D.氢氧化铝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53.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Fe2O3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
(2022·湖南卷)
54.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
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
C.合成槽中产物主要有和
D.滤液可回收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
55.铝、铍( 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BeCl2 +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B.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
C.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
D.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
考点04 金属材料及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考法01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56.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可表示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⑥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氯气
C.步骤⑤可将晶体置于HCl气体氛围中脱水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
5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D.MgO中混有少量Al2O3: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O
(2024·山东德州检测)
58.已知:镁的密度为1.738 g·cm-3,铝的密度为2.70 g·cm-3.镁、铝分别与足量的1.0 mol·L-1盐酸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时,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少
B.相同质量时,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C.相同体积时,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少
D.相同体积时,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大(相同条件下)
59.利用菱镁矿MgCO3(含杂质Al2O3、FeCO3)制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浸”时溶液中有电子转移 B.“氧化”时用稀硝酸代替更好
C.沉淀混合物为MgO、Al(OH)3和Fe(OH)3 D.电解MgCl2溶液可得到金属镁
(2023·南京六校一模)
60.用海水晒盐后的苦卤水生产金属Mg的过程可表示如图:
苦卤水Mg(OH)2MgCl2(aq)→MgCl2(s)M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Mg2+(aq)+Ca(OH)2(s)Ca2+(aq)+Mg(OH)2(s)的K=
B.常温下,Mg(OH)2溶于盐酸所得MgCl2溶液中c(H+) c(OH-)>10-14
C.将MgCl2 6H2O晶体在HCl气流中蒸干可得到无水MgCl2
D.电解熔融MgCl2在阳极获得金属Mg
考法02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61.部分含铜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可与某些酸反应生成f B.c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d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e D.e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b
62.工业上可以废铜屑为原料制备硝酸铜,下列方法中,从环保角度看,最适合采用
A.Cu+HNO3(浓)→Cu(NO3)2
B.Cu+HNO3(稀)→Cu(NO3)2
C.Cu+O2→CuO,然后CuO+HNO3→Cu(NO3)2
D.Cu和浓硫酸加热→CuSO4,然后Ba(NO3)2+CuSO4→Cu(NO3)2
63.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64.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难溶于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易水解氧化。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为原料,生产CuCl的工艺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Cu2++2NO↑+4H2O
B.“反应”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O+Cl-+H2O=CuCl↓+SO+2H+
C.“溶解”过程中硫酸可用浓盐酸代替
D.“烘干”需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进行
65.某同学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氧化亚铜,已知CuCl难溶于水和稀硫酸;Cu2O+2H+=Cu2++Cu+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中的SO2可用Na2SO3替换
B.步骤③中为防止CuCl被氧化,可用SO2水溶液洗涤
C.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如果Cu2O试样中混有CuCl和CuO杂质,用足量稀硫酸与Cu2O试样充分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可计算试样纯度
考法03 金属冶炼、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66.《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只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合,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其中涉及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青铜 B.黄铜 C.赤铜 D.白铜
67.不同的金属在冶炼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钒、铬、锰、铁等难熔金属通常采用铝热法炼制
B.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的冶炼方法比较简单
C.由于钠、镁、铝等金属化学性质太活泼,人们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物的方式来获取它们的单质
D.炼铁时加入的焦炭除了用来制造还原剂一氧化碳外,还提供热量
68.下列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金属 冶炼原理
A Fe 2Al+Fe2O3Al2O3+2Fe
B Hg 2HgO=2Hg+O2↑
C Mg H2+MgOMg+H2O
D Cu Cu2S+ O22Cu+SO2
A.A B.B C.C D.D
(2023·辽宁抚顺期末)
69.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是耐超高压的钛合金。下面有关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钛合金是一种新型金属单质 B.合金是新型储氢合金
C.钛合金的性质与钛单质相同 D.钢和硬铝中都没有非金属元素
(2024·河北邢台阶段测试)
70.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 2467 2980 2750 —
(1)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这种推测有一定的道理,理由是 。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 ,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说明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试卷第1页,共3页
()
参考答案:
1.B
【分析】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中,①是钠被氧化为氧化钠为灰暗色;②是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为白色;③氢氧化钠潮解形成氢氧化钠溶液;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
【详解】A.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钠首先融化成小球,继而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燃烧产物为淡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钠,A错误;
B.①是钠被氧化为氧化钠,水与氧化钠反应生成NaOH,加入溶液生成Cu(OH)2沉淀,可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B正确;
C.③氢氧化钠潮解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只变红不褪色,C错误;
D.加热④的白色晶体,即加热Na2CO3·10H2O,对其加热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结合钠密度大于苯小于石灰水,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解答。
【详解】因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苯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苯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苯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同时钠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而氢氧化钙溶解度所在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随着反应进行会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能够看到的现象:钠在石灰水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产生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钠块最后消失。故答案为②③④⑥,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钠的性质,明确钠与水反应特点及产物、熟悉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特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D
【详解】A.钠的熔点低,所以钠受热易熔成小球,故A正确;
B.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粉末与熔融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说明钠与粉末反应时放出大量热,故B正确;
C.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粉末与熔融的钠接触,有红色物质生成,Na可与反应生成Cu,故C正确;
D.将无水粉末改为溶液,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钠沉淀,反应现象不相同,故D错误;
选D。
4.C
【详解】A.②中KCl溶液的离子浓度大于①中的离子浓度,且②比①反应剧烈,说明随着KCl溶液浓度的增加,钠与KCl溶液的反应速率明显增大,A错误;
B.实验③与实验②中,钾离子浓度不同,可能是钾离子浓度增大的结果,无法证明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钠与水的反应速率越大,B错误;
C.实验④的反应瞬间即有黄色火花出现,并立即发生剧烈燃烧,对比实验②可知,实验④中出现燃烧现象,可能是因为钠与水、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达到了钠的着火点,C正确;
D.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结合实验④可知,若采用2 mol/L KMn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也会出现钠的燃烧现象,D错误;
故选C。
5.(1)①④⑤⑦
(2) 2Na+Ca2++2=CaCO3↓+2Na+++H2↑ 2Na++=2Na+++NH3↑+H2↑
【详解】(1)①金属钠放入Mg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得到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MgSO4=Na2SO4+Mg(OH)2↓+H2↑,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故选;
②金属钠放入NaCl溶液中,只发生钠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反应只有气体生成,故不选;
③金属钠放入Na2SO4溶液中,只发生钠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反应只有气体生成,故不选;
④金属钠放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澄清石灰水中溶剂减少,Ca(OH)2析出,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故选;
⑤金属钠放入Ca(HCO3)2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Ca(HCO3)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故选;
⑥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得到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不选;
⑦金属钠放入饱和NaCl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形成过饱和溶液,NaCl析出,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故选;
有①④⑤⑦符合题意;
(2)①将Na投入到Ca(HCO3)2溶液中,反应后生成正盐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Na+Ca2++2=CaCO3↓+2Na+++H2↑;
②将Na投入到NH4HCO3溶液中,有刺数性气味气体放出,反应生成氢气、氨气、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Na++=2Na+++NH3↑+H2↑;
6.C
【分析】A.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B. 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干燥气体时引入O2杂质;C. Na2O2与CO2反应产生氧气;D. 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详解】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所以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Na2O2能与水反应,但生成氧气,引入杂质,Na2O2不能作气体的干燥剂,B错误;Na2O2与CO2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C正确;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碱性氧化物是指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钠在与盐酸反应时,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又降低到-2价,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7.D
【详解】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O+O2═2CO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方程式相加的CO+Na2O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为相当于CO的质量,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水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H2O+2Na2O2=4NaOH+O2,二者相加可得H2+Na2O2=2NaOH,固体增加的质量为相当于H2的质量,CO、H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就是原混合气体中CO、H2的质量和,所以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为16.5g-7.5g=9g,氧气的质量分数为 9g/16.5g×100%=54.5%. D项正确;答案选D。
8.C
【详解】A.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铝、木炭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与铝反应能够生成+3价的铝,产物中可能有偏铝酸钠生成,故A正确;
B.过氧化钠电子式为:,1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数目为NA,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中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木炭、铝粉是还原剂,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木炭反应,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1mol过氧化钠得到2mol电子,则1mol炭失去2mol电子,因此氧化产物为CO,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过氧化钠与木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区别,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而过氧化钠与木炭,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木炭是还原剂。
9.B
【详解】A.实验①是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能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为氧气,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需要MnO2作催化剂,B错误;
C.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通入氧气溶液红色不褪色,实验②、③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C正确;
D.实验①是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说明反应过程中生成了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使红色褪去,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0.(1)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将球形干燥管的尖端连接橡皮管,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热试管,水槽内有气泡逸出,停止微热,橡皮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吸收氯化氢、干燥氢气
(4)Na2O2+H22NaOH
(5)B
(6)80%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Na2O2与H2的反应。首先制得H2,并除去H2中混有的杂质,然后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加热Na2O2,让其与H2发生反应,用无水CuSO4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详解】(1)此装置中,检查除启普发生器之外的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将球形干燥管的尖端连接橡皮管,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热试管,水槽内有气泡逸出,停止微热,橡皮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不漏气。答案为: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将球形干燥管的尖端连接橡皮管,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热试管,水槽内有气泡逸出,停止微热,橡皮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a、b,并制取氢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因为氢气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需除去,所以该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干燥氢气。答案为:吸收氯化氢、干燥氢气;
(4)干燥管内硫酸铜并未变成蓝色,表明没有水生成,则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式为Na2O2+H22NaOH。答案为:Na2O2+H22NaOH;
(5)出于实验安全考虑,在加热过程中,应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则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去酒精灯,然后关闭活塞b。故选B。答案为:B;
(6)原固体(Na2O、Na2O2)在氧气中充分灼烧,Na2O被氧化为Na2O2,质量由7.75g增重为9.35g,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9.35g-7.75g=1.6g,由反应2Na2O+O2=2Na2O2,可得出n(Na2O)=2n(O2)==0.1mol,该氧化钠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80%。答案为:80%。
【点睛】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需指明停止加热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11.C
【详解】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所以,同温下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故A正确;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则热稳定性为Na2CO3>NaHCO3,故B正确;
C. Na2CO3和NaHCO3二者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 106g Na2CO3和84g NaHCO3均为1mol,与过量酸反应时,由C原子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均为1mol,即放出CO2的质量相等时,用NaHCO3比Na2CO3的质量要少,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2.C
【详解】A.NaHCO3的溶解度较小,往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再将碳酸氢钠加热制得碳酸钠,A正确;
B.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故应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B正确;
C.第③步操作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普通漏斗和玻璃棒,C错误;
D.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NH3+CO2+ H2O=NaHCO3↓+ NH4C1,则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13.C
【分析】①装置是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需要除去,②装置是除去HCl; ③、⑤中可分别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氨水,③中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详解】A. ③、⑤中可分别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氨水,故A正确;
B. NH3在水中溶解度大,应先向③中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故B正确;
C. ③中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离子方程式为Na++NH3+CO2+H2O=NH4++NaHCO3↓,故C错误;
D. 制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条件与制氢气相符,装置①也可用于制H2,故D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即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根据曲线可知,A中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B中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最终生成氯化钠是0.0075mol,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是0.0075mol÷0.01L=0.75mol/L,A不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不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线中消耗盐酸0<v(HCl)<25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CO32-=HCO3-,C不正确;
D.根据原子守恒可知B中生成的CO2是0.05L×0.1mol/L×22.4L/mol=0.112L,D正确;
答案选D。
15. NaOH、Na2CO3 1∶1 Na2CO3、NaHCO3 1∶1 1.5 mol·L-1
【分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两种情况:①CO2+2NaOH=Na2CO3+H2O,②CO2+NaOH=NaHCO3,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有如下可能为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当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时,Na2CO3跟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③Na2CO3+HCl=NaHCO3+NaCl,④NaHCO3+HCl=NaCl+H2O+CO2↑,并且可以看出,当反应完全进行时,两个过程消耗HCl的量相等,若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则首先发生反应⑤NaOH+HCl=NaCl+H2O,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消耗盐酸的体积进行计算,设没有产生气体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1,产生气体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
【详解】(1)对于A图,V1=100mL,V2=150mL-100mL=50mL<V1,据此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2CO3和NaOH,根据上面⑤③④三个化学方程式可知,NaOH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则n(NaOH):n(Na2CO3)=(100mL-50mL):50mL=1:1;
(2)对于B图,V1=50mL,V2=100mL.V1<V2.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2CO3和NaHCO3,根据上面③④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n(NaHCO3):n(Na2CO3)=(150mL-50mL-50mL):50mL=1:1;
(3)完全反应后,溶液溶质的成分为NaC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取出20mL溶液中n(NaOH)=n(HCl)=0.15L×0.2mol/L=0.03mol,所以100mLNaOH中溶液中n(NaOH)=0.15mol,c(NaOH)= =1.5mol/L。
16.A
【详解】A.碱金属性质活泼,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故A正确;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如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不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B错误;
C.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更复杂,故C错误;
D.碱金属都是金属晶体,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故D错误;
故选A。
17.C
【详解】A.为防止其它离子干扰,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为止,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故A正确;
B.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排除钠离子的干扰,故B正确;
C.为了能够更加突出被检验试剂的颜色,选用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焰本身颜色的干扰,故C错误;
D.铁的焰色几乎为无色,对其它元素的焰色无影响,故可用铁丝进行焰色反应,故D正确;
选C。
18.A
【详解】①在观测钾的焰色试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钠的黄光的干扰,故①正确;
②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被检物质,进行焰色试验,故②正确;
③盐酸易挥发,其盐高温时也易挥发,灼烧时,盐酸及其盐可一起挥发掉,以达洗净的目的,不用硫酸来清洗铂丝,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故③错误;
④焰色试验是电子的跃迁引起的,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故④正确;
⑤洁净的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本身无颜色,故可用铁丝进行焰色试验,故⑤正确;
答案选A。
19.B
【详解】A.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故A错误;
B.NaCl与Na2CO3都含有Na元素,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故B正确;
C.只有观察K的火焰颜色时才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故C错误;
D.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灼烧时火焰都有颜色,如铂、铁等,故D错误;
答案选B。
20.B
【分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金属锂到金属钫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详解】A.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金属锂到金属钫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在碱金属元素中金属钫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A正确;
B.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只生成Fr2O,还可生成更复杂氧化物,B错误;
C.从金属锂到金属钫,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C正确;
D.从金属锂到金属钫,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钫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D正确;
故选B。
。
21.D
【详解】A.Fe与S化合生成FeS,故A错误;
B.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故B错误;
C.高温下,Fe与H2O(g)反应生成Fe3O4,故C错误;
D.铁与稀HNO3反应,铁过量生成Fe2+,硝酸过量生成Fe3+,故D正确;
选D。
22.D
【详解】A.浓硫酸与Fe在常温时发生钝化,不是不反应,A错误;
B.铁与I2反应时生成FeI2,B错误;
C.Fe2O3为红棕色粉末,C错误;
D.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D正确;
故选D。
23.B
【详解】A.Fe和Cl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FeCl3:2Fe+3Cl22FeCl3,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故A不符合;
B.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B符合;
C.Fe和H2O(g)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Fe3O4和H2:3Fe+4H2O(g)Fe3O4+4H2,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故C不符合;
D.Fe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Fe+2Fe3+=3Fe2+,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故D不符合;
故选B。
24.D
【详解】A.原装置加热试管提供水蒸气,Fe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则将湿棉花改为浸水的尿不湿,酒精灯由单头改为双头,可提供足量的水蒸气,故A正确;
B.Fe与冷水不反应,则具支试管可将试管口附近冷凝的水导出,避免冷凝水与灼热铁粉接触,故B正确;
C.肥皂水改为吹泡泡水,更易产生泡沫,现象明显,收集H2效果更好,点燃效果更明显,故C正确;
D.铁、四氧化三铁均可被磁铁吸引,则悬挂的磁体不仅能吸引铁粉,也能吸引反应产物四氧化三铁,故D错误;
故选D。
25.C
【详解】A.Fe与H2O(g)反应生成Fe3O4为黑色,故A错误;
B.虚线框C处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H2,ρH2<ρ空气,应选用装置乙,故B错误;
C.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生成的氢气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单质铜,则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故C正确;
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Fe3+,若铁粉过量可能不含Fe3+,故D错误;
答案选C。
26.D
【详解】A.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是红棕色的,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A正确;
B.Fe3O4是黑色晶体,俗名磁铁矿,其中的铁显+2价,的铁显+3价,故B正确;
C.FeO、Fe2O3、Fe3O4都不溶于水,但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盐,FeO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3,故C正确;
D.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7.D
【详解】n(HCl)=0.14 L×5.0 mol/L=0.7 mol,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n(O)=n(HCl)=0.35 mol,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 mol 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Cl3,因n(Cl-)=0.7 mol+0.025 mol×2=0.75 mol,则n(Fe3+) = n(Cl-)=0.25 mol,所以氧化物中n(Fe):n(O)=0.25:0.35=5:7,故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Fe5O7,故合理选项是D。
28.A
【详解】A.都能与还原剂C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都是炼铁原料,故A正确;
B.FeO中铁元素是+2价,四氧化三铁中的铁元素有两个是+3价,一个是+2价,故FeO、四氧化三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B错误;
C.常见的铁的氧化物FeO、Fe3O4都是黑色,但是Fe2O3是红棕色的物质,俗称铁红,故C错误;
D.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而Fe3O4与酸反应生成Fe2+、Fe3+盐,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29.D
【详解】A.溶液Y中通入0.01molCl2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为:2Fe2++Cl2=2Fe3++2C1-,则Y中含有0.02molFe2+,故A错误;
B.X中含“FeO”的质量为0.02mol×72g·mol-1=1.44g,含“Fe2O3”的质量为3.04g-1.44g=1.6g,则有n(Fe2O3)=0.01mol,所以c(Fe2+):c(Fe3+)=1:1,故B错误;
C.步骤I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Z中含有Fe3+和Cl-外,还含有H+,故C错误;
D.通过计算可知X由0.02mol FeO 和0.01mol Fe2O3组成,所以可判断X为Fe4O5,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30.C
【详解】A.FeO在空气中加热也可转化为Fe3O4,A错误;
B.Fe3O4是一种纯净物,化合价是一种复合化合价,B错误;
C.在1 400 ℃以上的温度下加热Fe2O3时,Fe2O3会部分失去氧,生成Fe3O4,说明四氧化三铁稳定,C正确;
D.Fe3O4与稀硝酸反应,Fe2+能被稀硝酸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31.B
【详解】A.Fe(OH)3溶于稀HNO3发生酸碱中和反应:Fe(OH)3+3H+=Fe3++3H2O,A正确;
B.Fe(OH)2溶于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向Fe(OH)3中加入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2 Fe(OH)3+6H++2I-═2Fe2++I2+6H2O,C正确;
D.FeCl3溶液加足量氨水生成沉淀Fe(OH)3:Fe3++3NH3·H2O=Fe(OH)3↓+3,D正确;
故选B。
32.C
【详解】A.NaOH溶液应置于Ⅱ中,铁粉和稀H2SO4置于Ⅰ中,A错误;
B.实验开始要先打开止水夹,用Fe与H2SO4生成的氢气排装置中的空气,后关闭止水夹,继续生成的H2使Ⅰ中压强增大,将FeSO4压入Ⅱ中,B错误;
C.由B知,Ⅱ中发生反应Fe2++2OH-=Fe(OH)2↓ C正确;
D.可以是稀H2SO4,不能是CuSO4,因为Fe+ H2SO4=FeSO4+H2,Fe+ CuSO4= FeSO4+Cu,无法生成还原性气体H2,不能排除装置内的空气,D错误;
故选C。
33.A
【详解】A.Fe(OH)2是一种白色固体,故A错误;
B.煤油能减少FeSO4溶液与氧气接触,可以避免试管中部分氧气对氢氧化亚铁的氧化,故B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Fe3O4,该反应为化合反应;用4Fe(OH)2+2H2O+O2=4Fe(OH)3制取Fe(OH)3也是化合反应,故C正确;
D.Fe(OH)3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34.B
【详解】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向该溶液中加入氨水时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红棕色氧化铁,故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加热得到最后的残渣是氧化铁,故合理选项是B。
35.(1) ①②③⑤ 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让氢气赶尽装置内空气,当B中导管处氢气纯净,关闭止水夹a,FeSO4溶液被压入到氢气保护下的NaOH溶液中
(2) 否 CCl4比FeSO4溶液的密度大,在下层,无法隔绝空气
(3) 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O2+2H2O=4Fe(OH)3
【详解】(1)装置①稀硫酸与Fe粉反应生成H2,先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再挤入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2,故选;
装置②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让氢气赶尽装置内空气,当B中导管处氢气纯净,关闭止水夹a,FeSO4溶液被压入到氢气保护下的NaOH溶液中,可以制备Fe(OH)2,故选;
装置③煤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Fe为阳极,反应生成Fe2+,C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 Fe2+与OH-反应生成Fe(OH)2,可以制备Fe(OH)2,故选;
装置④没有隔绝空气,制备的Fe(OH)2容易被氧化,故不选;
装置⑤苯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生成Fe(OH)2不易被氧化,可以制备Fe(OH)2,故选;
答案为①②③⑤;
装置②的原理为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让氢气赶尽装置内空气,当B中导管处氢气纯净,关闭止水夹a,FeSO4溶液被压入到氢气保护下的NaOH溶液中;
(2)⑤中的苯不能用CCl4替换,理由是CCl4比FeSO4溶液的密度大,在下层,无法隔绝空气;
(3)若用④制备,试管中的现象为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原因为没有隔绝空气,制备的Fe(OH)2容易被氧化为Fe(OH)3,相关反应方程式为: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O2+2H2O=4Fe(OH)3。
36.D
【详解】A. 碱式硫酸铁电离产生Fe3+,Fe3+能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A正确;
B. 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故B正确;
C. KSCN溶液遇Fe2+溶液无现象,(NH4)2Fe(SO4)2若被氧化则生成Fe3+,KSCN溶液遇Fe3+溶液变红,故C正确;
D. (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所以FeSO4才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故D错误;
故选D。
37.D
【详解】加入铁屑后,依次发生:2Fe3++Fe=3Fe2+ ,Fe+Cu2+=Cu+Fe2+;
阳离子 Fe3+、Cu2+ Fe3+、Fe2+、Cu2+ Fe2+、Cu2+ Fe2+、Cu2+ Fe2+ Fe2+
滤出固体 Cu Cu Fe、Cu
由上表看出,答案为D。
38.A
【详解】A、Fe和Cl2发生反应生成FeCl3,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CuCl2与Fe发生置换反应,F为FeCl2,C为Cu,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Cl2氧化成FeCl3,Cl2的水溶液中存在Cl2+H2OHCl+HClO,Cl2的水溶液显酸性,FeCl3、CuCl2、FeCl2都属于强酸弱碱盐,水溶液显酸性,符合信息,故A符合题意;
B、根据信息,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根据所给组合,Cl2和H2都是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Fe和Cl2发生反应生成FeCl3,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FeCl3与Cu发生反应生成CuCl2和FeCl2,根据元素守恒,F为CuCl2,CuCl2不与Cl2发生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Fe和Cl2发生反应生成FeCl3,Mg和Cl2反应生成MgCl2,MgCl2与铁不发生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39.A
【详解】A.亚铁和溴离子均有还原性,往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亚铁和溴离子按固有比例完全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溴单质: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A正确;
B.刻制印刷电路时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2Fe3+ + Cu = Cu2+ + 2Fe2+,B错误;
C.往FeCl2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2H++2Fe2+ + H2O2 = 2Fe3++ 2H2O,C错误;
D.铁粉和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Fe3O4 + 4H2,D错误;
故选A。
40.C
【分析】铁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A.生成物中含有SO2,SO2溶于水生成H2SO3,使溶液显酸性,因此不能直接使用pH试纸来判断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A项正确;
B.K3[Fe(CN)6]与Fe2+作用产生蓝色沉淀,K3[Fe(CN)6]可检验Fe2+,KSCN与Fe3+作用,溶液变红色,KSCN可检验Fe3+,B项正确;
C.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SO2、H2,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若气体都为SO2,根据S元素守恒,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则产生沉淀的质量为,但实际上,SO2物质的量小于0.001mol,则沉淀质量小于0.233g,C项错误;
D.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由于硫酸蒸气逸出或部分SO2被氧化生成,会和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D项正确;
答案选C。
41.B
【详解】A.能使含Fe3+的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CN-原,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的Fe2+与加入的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故Fe2+被氧化为Fe3+,氧化性:Fe3+
D. 溶液中的Fe2+与加入的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故Fe2+被氧化为Fe3+,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B
【详解】A.检验FeSO4溶液中Fe2+是否完全被氧化成Fe3+,应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Fe2+离子,故A错误;
B.用Na2CO3代替NH4HCO3,碳酸钠中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也可以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故B正确;
C. FeSO4与碳酸氢铵发生的反应为: ,无氨气生成,故C错误;
D.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用氯化钡溶液检验,若洗涤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加入盐酸无现象变化,不能用盐酸,故D错误;
【点睛】解题时需注意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中Fe2+是否被氧化成Fe3+,SCN-与Fe3+反应生成Fe(SCN)3血红色溶液。若是检验FeSO4溶液中Fe2+是否全部被氧化成Fe3+,实际上是检验溶液中是否还有Fe2+剩余,应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证明溶液中不存在Fe2+离子。
43.B
【详解】甲组,在Fe3+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干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是与Fe3+不反应,选项中只有酸性KMnO4溶液符合条件:5Fe2++KMnO4-+8H+===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紫色变浅(或褪去);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Fe2+无干扰,故答案选B。
44.A
【详解】A.由实验①的实验现象可知,实验中存在的氧化还原反应有2H++H2O2+2Fe2+=2Fe3++2H2O、2H2O22H2O+O2↑,还存在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SCN-生成SO的反应,A错误;
B.由实验②中产物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产生,说明弱酸性条件下H2O2将Fe2+氧化为Fe3+,Fe3+水解生成了Fe(OH)3胶体,B正确;
C.实验①即可证明H2O2可氧化Fe2+和SCN-,对比①②的实验条件及现象可知,①中没产生胶体,说明酸可抑制Fe3+水解,C正确;
D.由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知,酸性条件下,O2将Fe2+氧化为Fe3+,D正确;
故选D。
45.(1)Fe3++3SCN-Fe(SCN)3
(2)c
(3)产物也可能是FeO和Fe2O3(或Fe3O4和FeO;Fe3O4和Fe2O3;FeO、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详解】(1)向实验步骤Ⅱ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2)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应选择K3[Fe(CN)6]溶液,看是否会出现蓝色沉淀,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所以答案选择c。
(3)乙同学证明煅烧后产物含有+2价铁元素和+3价铁元素,金属铁的氧化物有多种: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其中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中也是含有+2价铁元素的,所以无法确定碳酸亚铁煅烧产物的成分,产物也可能是FeO和Fe2O3(或Fe3O4和FeO;Fe3O4和Fe2O3;FeO、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46.C
【详解】①Mg与CO2反应生成MgO和碳,Al与CO2不反应,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故①正确;
②盐酸与Mg、Al均能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故②错误;
③Mg与NaOH溶液不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故③正确;
④在热水中,镁与水会生成氢气,Al与热水不反应,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故正确;
所以①③④正确;
答案选C。
47.A
【详解】A.铝不能与氧化镁发生铝热反应,A错误;
B.镁在二氧化碳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B正确;
C.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铝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铝,铁与氧气反应液可以生成氧化铁,C正确;
D.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正确,
答案选A。
48.B
【详解】硝酸、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镁铝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镁铝都能与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相同质量的铝无论与酸还是碱反应失去的电子数相同,生成的氢气相同,而镁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量大于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氢气的量,故答案为B。
点睛:明确Mg、Al的性质差异及浓硝酸、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解题关键,硝酸、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镁铝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镁铝都能与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解答。
49.B
【详解】A.此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3V(甲):V(乙),A错误;
B.盐酸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0.03mol,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即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之比是1:2,设铝与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得:x=0.015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2=0.03mol,碱与铝反应时,铝反应完全,设铝的物质的量为y,,得:y=0.02mol,所以铝的质量为:0.02mol×27g/mol=0.54g,B正确;
C.根据方程式,当为V(甲):V(乙)=1:3时,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Cl和氢氧化钠,铝粉过量,C错误;
D.根据方程式,HCl完全反应,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NaOH完全反应,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9mol,两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之比为1:3,D错误;
故答案为:B。
50.A
【分析】根据、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如果铝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氢气体积是相等的,但由于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体积为甲:乙=1:2,这说明铝与稀盐酸反应时盐酸不足,铝过量。若酸、碱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氢气体积比是1:3,但由于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体积为甲:乙=1:2,说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
【详解】根据铝粉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若在含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铝粉,产生的H2的体积之比为1∶3。而题中产生的H2的体积之比为1∶2,说明铝粉的量相对盐酸是过量的,而相对NaOH是不足的。100 mL 3 mol/L盐酸与足量铝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15mol,则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氢气是0.3mol,根据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与NaOH溶液反应的铝粉应为0.2mol,质量为5.4 g;故选A。
51.C
【详解】A.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A错误;
B.碱石灰可与氯气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B错误;
C.氯气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并用锥形瓶收集氯化铝,能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
D.饱和食盐水不能吸收氯气尾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D错误;
故选D。
52.A
【详解】A.明矾溶于水可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净水但不能消毒,故A错误;
B.铝热反应是金属铝和沸点较高的金属氧化物之间反应冶炼高熔点金属的过程,故B正确。
C.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铝箔可以做包装材料,铝合金硬度大密度小常用做建筑材料,故C正确;
D.胃酸主要成分为HCl,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中和过多胃酸,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53.C
【详解】根据反应②的生成物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可知,Y是CO2,则乙中含有偏铝酸钠,所以X是强碱。铝土矿先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沉淀为Fe2O3;然后偏铝酸盐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所以选项ABD是正确的。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冶炼单质铝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答案选C。
54.C
【分析】烟气(含HF)通入吸收塔,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发生反应,向合成槽中通入NaAlO2,发生反应,过滤得到和含有的滤液。
【详解】A.陶瓷的成分中含有SiO2,SiO2能与烟气中的HF发生反应,因此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故A正确;
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合成槽内发生反应,产物是和,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的主要成分为,可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故D正确;
答案选C。
55.A
【分析】在周期表中Be和Al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由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 Be(OH)2↓可知,BeCl2与Na2BeO2发生互促水解生成Be(OH)2,类似于氯化铝与偏铝酸钠的反应,根据铝、氧化铝、氢氧化铝性质判断Be、氧化铍、Be(OH)2性质。
【详解】A.Be(OH)2性质类似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则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故A正确;
B.根据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来判断其是否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也可以导电,BeCl2水溶液导电性强,不能说明BeCl2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Na2BeO2溶液水解呈碱性,溶液的pH>7,将其蒸干,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钠又与Be(OH)2反应得到Na2BeO2,灼烧后可得残留物Na2BeO2,故C错误;
D.BeCl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溶液的pH<7,将其蒸干,HCl挥发,水解彻底,得到Be(OH)2,灼烧后可得残留物BeO,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D,要注意水解生成物质的挥发性对水解的影响。
56.B
【详解】A.海水中镁元素含量高,原料来源于海水,且石灰乳便宜易得,则提取镁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 步骤⑥电解熔融MgCl2可得到金属镁,镁离子在阴极放电,阴极反应式为:Mg2++2e =Mg,故B错误;
C. MgCl2 6H2O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MgCl2,若直接加热MgCl2 6H2O,会促进Mg2+水解,得不到无水MgCl2,因Mg2+水解呈酸性,在步骤⑤可将晶体置于氯化氢气流中可抑制Mg2+水解,同时带走水蒸气,故C正确;
D.上述工艺流程中贝壳分解涉及分解反应,得到石灰乳涉及化合反应,③④为复分解反应,最后两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B。
57.B
【分析】A.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氨水与Fe3+和Al3+均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C. Mg(OH)2不与烧碱反应,Al(OH)3溶于烧碱生成NaAlO2,再通入过量CO2又生成Al(OH)3;D. Al2O3与烧碱反应生成NaAlO2,MgO与烧碱不反应;
【详解】A.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故A正确;B.氨水与Fe3+和Al3+均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不能用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故B错误;C. Mg(OH)2不与烧碱反应,Al(OH)3溶于烧碱生成NaAlO2,再通入过量CO2又生成Al(OH)3,所以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可以除去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故C正确;D. Al2O3与烧碱反应生成NaAlO2,MgO与烧碱不反应,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MgO中混有少量Al2O3,故D正确。
【点睛】MgO是碱性氧化物,MgO能溶于酸,但不溶于碱;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向MgO、Al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O。
58.C
【详解】A.相同质量时,设Mg、Al的质量均为1 g,依据反应: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可知,Mg、Al产生的氢气分别为mol、mol,显然Mg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少,A项正确;
B.由于Mg比铝更活泼,与等浓度盐酸反应时,Mg的反应速率更快,B项正确;
C.相同体积时,设Mg、Al的体积均为1 cm3,则Mg、Al的质量分别为1.738 g、2.70 g,结合上述分析结论“相同质量时,Al产生的氢气多”,则相同体积时,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在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体积大,C项错误,
D.由C项分析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时,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大,D项正确;
故选:C。
59.C
【详解】A.“酸浸”时MgCO3、Al2O3、FeCO3与盐酸反应,所得产物有金属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化合价不变,无电子转移,A错误;
B.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若用稀硝酸,其还原产物为NO等,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B错误;
C.“沉淀”环节,通过条件pH产生Al(OH)3和Fe(OH)3沉淀以及剩余的MgO混合物并过滤除去,C正确;
D.电解MgCl2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沉淀、氢气和氯气,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得到金属镁,D错误;
故选C。
60.C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A错误;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H+)·c(OH-),温度不变,温度函数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常温下,Mg(OH)2溶于盐酸所得MgCl2溶液中c(H+)·c(OH-)=10-14,故B错误;
C.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蒸干过程中,在HCl气流中蒸干可以抑制氯化镁的水解,最终得到无水氯化镁,故C正确;
D.电解熔融氯化镁时,镁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镁,故D错误;
故选C。
61.C
【详解】A.铜可以与硝酸反应得到+2价的铜盐,故A正确;
B.+1价的铜既可被氧化为+2价的铜,也可以被还原为铜单质,故B正确;
C.d为氧化铜,不能直接一步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铜,故C错误;
D.e为氢氧化铜,新制得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与葡萄糖或者醛反应生成氧化亚铜b,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2.C
【详解】A.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NO2有毒,污染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
B.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NO有毒,污染空气,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与空气中氧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O,Cu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氧气来源丰富,也不产生污染的气体,故C符合题意;
D.铜与浓硫酸加热产生硫酸铜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63.D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正确的操作应该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取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A错误;
B、应该用红热的铜丝,B错误;
C、Cu2+水解,加热CuCl2溶液不能得到CuCl2固体,C错误;
D、铜绿溶于盐酸而铜不溶于盐酸,故可用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D正确。
答案选D。
64.BC
【分析】海绵铜中加入硝酸铵、水和硫酸,硝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硝酸,故反应生成铜离子、一氧化氮,过滤后滤液中加入亚硫酸铵和氯化铵,此时铜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反应生成CuCl,过滤得到CuCl,再洗涤烘干得到氯化亚铜粗产品。
【详解】
A.“溶解”过程中,硝酸铵中的硝酸根离子与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构成硝酸,将铜氧化,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Cu2++2NO↑+4H2O,A正确;
B.从后续操作看,“反应”过程生成CuCl,则溶液中的Cu2+被还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2+++2Cl-+H2O=2CuCl↓++2H+,B错误;
C.“溶解”过程中,若硫酸用浓盐酸代替,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Cl会被Cl-溶解,难以得到CuCl沉淀,C错误;
D.“烘干”时,CuCl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需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进行,D正确;
故答案选BC。
65.D
【分析】该流程中,第一步将碱式碳酸铜溶解于过量盐酸得氯化铜溶液,第二步用二氧化硫将氯化铜还原为氯化亚铜,第三步过滤洗涤分离出氯化亚铜,第四步加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为氢氧化亚铜并受热分解为氧化亚铜,第五步过滤洗涤分离出氧化亚铜产品。
【详解】A.步骤②中的SO2和Na2SO3都作还原剂,发生的反应分别为和,A正确;
B.步骤③中为防止CuCl被氧化,可用还原性的SO2水溶液洗涤,B正确;
C.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理解为CuCl+OH-=Cu(OH)+Cl-,,总反应为,C正确;
D.反应Cu2O+2H+=Cu2++Cu+H2O的固体质量差为CuO,和CuO杂质无法区别开,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能计算试样中Cu2O的纯度,D错误;
答案选D。
66.C
【详解】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熔点,A.青铜是铜锡合金,熔点比铜低,故A不选;B. 黄铜铜锌合金,熔点比铜低,故B不选;C.赤铜是纯度较高的铜,熔点比合金高,故C选;D.白铜是铜镍合金,熔点比铜低,故D不选;故选C。
67.D
【详解】A.铁通常用CO还原法炼制,A错误;
B.Al及其合金被广泛使用是因为Al及其合金有良好的性能,B错误;
C.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C错误;
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为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制造还原剂一氧化碳,D正确;
答案选D。
68.C
【详解】A.Fe处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即可以用铝热反应冶炼,A正确;
B.Hg为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B正确;
C.由于金属镁的还原性强,形成的化合物很稳定,所以应该选择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方法,故C不合理;
D.该方法属于火法炼铜,是冶炼金属铜的方法之一,故D正确;
答案选C。
69.B
【详解】A.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不是新的单质,故A错误;
B.氢是理想的能源,氢能为清洁、无环境公害的可再生能源,Ti-Fe合金与氢反应后以金属氢化物形式吸氢,生成的金属氢化物加热后释放出氢,可有效地利用这一特性储氢,故B正确;
C.合金与它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加工性能,故C错误;
D.钢的含碳量为,硬铝中含有少量硅,含有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答案选B。
70.(1)该反应温度下铝已熔化,未反应的铝可与生成的铁熔合在一起,形成合金
(2) NaOH溶液 有气泡生成
(3)B
【详解】(1)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金属铝熔点比金属铁低,当生成的铁熔化时,金属铝也已经熔化并与液态铁形成合金,则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温度下铝已熔化,未反应的铝可与生成的铁熔合在一起,形成合金;
(2)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则证明上述所得的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实验所用试剂是NaOH溶液,当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现象时,说明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3)浓硫酸使铁、铝钝化,稀硝酸会产生NO,污染环境,NaOH溶液不能溶解铁,所以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最好选用稀硫酸,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