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区四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份联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
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降温饱和溶液出现晶体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烧碱潮解 D.盐酸瓶口出现白雾
3.下列对于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B变化观
①、、中“2”均表示原子个数 ②、、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①发光、放热的过程不一定为化学变化 ②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 ③氢氧化钠潮解属于化学变化
C分类观 D守恒观
①合金、合成纤维、塑料都属于合成材料 ②消石灰、苛性钠、纯碱都属于碱 ③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缺铁易导致贫血 ①甲烷燃烧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 ②实验室炼铁原理中,结合的氧原子数等于失去的氧原子数
A.A B.B C.C D.D
4.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 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5.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碱和盐中一定含有原子团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必考虑的是( )
A.是否有沉淀生成 B.是否有气体生成
C.是否有水生成 D.金属活动顺序
7.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8.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3
9.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10.请你用化学思维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用于制炉具清洁剂,是利用了氢氧化钠可以乳化食用油的原理
B.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某溶液中滴加溶液后有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有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B 粉和粉末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C 与溶液中和后,盐酸是否有剩余 检验 取样,滴加溶液,观察有无沉淀
D 固体中混有 除杂 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12.钴()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
物质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 固体 难溶,粉红色 固体 易溶,溶液呈 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 固体
A.能从溶液中置换出
B.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D.可由与溶液反应制得
13.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将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稀盐酸中,测定滴加过程中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P点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B.M点时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P到M电导率减小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D.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二、计算题
14.为测定一瓶标签受损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向含有酚酞的100g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总质量为150g。(酚酞质量不计)
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前后和_______(填离子符号)数目未发生改变。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填空题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碱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
(2)稀硫酸中的阴离子_______,
(3)配制波尔多液用到的碱的化学式_______。
16.燃料的变革。
(1)木柴
柴火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1。柴火灶中的_______(填序号)可使空气充分对流,木柴充分燃烧。
(2)油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
①夹瓷盘(如图2)是省油灯,用棉绳做灯芯;上层盏盛油,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能,使油温升高,保持油灯持续燃烧;下层盏盛水,可吸收热量,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目的。
②“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出的水会减少。对该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数目减少 B.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受热分解
(3)化石燃料
①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
②石油古称“洧水”。《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洧水之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烟”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4)新能源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首次实现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以下供电没有使用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燃煤发电 B.光伏发电 C.风力发电
1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将25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克。
(2)a、b、c三种物质中,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的物质是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所得溶液均为℃时的饱和溶液
②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配制成℃时的饱和溶液,c物质需要溶剂的质量多
③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c
④将℃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先蒸发等质量的水,再降温到℃,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c>b>a
⑤将a溶液由状态M点变为状态N点的方法是先降温到℃,再升温到℃
18.如图:A、B、C、D、E、F是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汽车铅蓄电池含有的酸,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A与B发生中和反应且生成物中有硫酸钡的成分。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
(3)写出C→D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
19.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好化学的保障,实验室用图中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补充一种仪器后,用装置AD制取气体,用D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为制,将产生的氧气通入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前后的现象对比可以说明_______。
(3)若用装置BC制取气体,连接装置BC时,a端与b端相连接的理由是_____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E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0.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Ⅰ组:①向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②向盛有镁条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③向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Ⅱ组:④向盛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⑤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⑥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Ⅰ组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写出Ⅰ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Ⅱ组实验中,实验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⑤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小组同学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观察到_______,说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3)Ⅱ组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将实验④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实验⑤和实验⑥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大烧杯中,观察到溶液呈无色,同时有气泡冒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结束后,经测定溶液的pH=4,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铸造马踏飞燕所用的是青铜,青铜由铜和锡熔合而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C。
2.答案:B
解析:A、降温饱和溶液出现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是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烧碱潮解是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得潮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形成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3.答案:D
解析:A、①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中的“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中“2”表示每个氧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说法不正确;②、、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③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是由分子构成,说法不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B、①发光、放热的过程不一定为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②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③氢氧化钠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不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C、①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而合成纤维、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说法不正确;②消石灰、苛性钠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说法不正确;③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缺铁易导致贫血,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D、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燃烧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说法正确;②实验室炼铁原理中,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结合的氧原子数等于失去的氧原子数,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完全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故选项A正确;B、铝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故选项B错误;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石墨电极和石墨电刷,故选项C错误;D、盐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A、酸中一定含有H元素,碱中一定含有H、O元素,故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正确,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盐,不含有原子团,故酸、碱和盐中一定含有原子团,错误,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错误,不符合题意;D、氧气和臭氧可以组成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D
解析:由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故是否有沉淀生成、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气体生成需要考虑,不考虑金属活动顺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C
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符合题意;D、“人要实,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反应条件,且未配平,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成反应,故A不正确;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减小,故B不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故C正确;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减小,故D不正确。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用于制炉具清洁剂,是因为氢氧化钠呈碱性,碱性物质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进而除去油污,故A错误;B、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例如碳酸钠溶液,故B错误;C、某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可以是硫酸钡,也可以是氯化银,还可以是碳酸钡,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但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H2的燃烧产物是水,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的都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无法鉴别,正确操作应是:点燃,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故A错误;B.和溶液可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经过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操作得到是铜与硫酸亚铁,分离粉和粉末可用磁铁把铁粉吸出来,故B错误;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存在氯离子,取样,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检验盐酸是否有剩余,故C错误;D.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混合物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可除去水和氯化氢,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D正确。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钴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则活动性比镁弱,不会和氯化镁反应,错误;B、是金属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和盐酸反应生成和,易溶,溶液呈粉红色,正确;C、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所以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会生成氢气,错误;D、与溶液不反应,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M点电导率最小,则说明此时恰好反应,则P点时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钠还未将盐酸完全反应,则P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氢离子,该选项分析正确;B、由前面分析可知,M点时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分析正确;C、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M点电导率小于P,则说明P到M电导率减小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该选项分析正确;D、P点和N点电导率相等,则溶液中的离子数也应相等,该选项分析不正确。故选D。
14.答案:(1)
(2)7.3%
解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水,则反应前后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数目不变,氯离子的符号为。
(2)解:设参加反应的质量为x,则
x=3.65g
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15.答案:(1)
(2)
(3)
解析:(1)碱是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即碱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2)稀硫酸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则稀硫酸中的阴离子为。
(3)配制波尔多液需要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硫酸铜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配制波尔多液用到的碱为。
16.答案:(1)②
(2)热;C
(3)天然气;碳
(4)A
解析:(1)柴火灶中的通风口可使空气充分对流,使木柴充分燃烧,故填②。
(2)①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下层出的水减少,说明水受热蒸发,蒸发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且水减少,则分子数目减少,故选C。
(3)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其中比较清洁的燃料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
②“其烟为墨,黑光如漆”,说明“烟”的主要成分为碳。
(4)A、煤不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B、光伏为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C、风力为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1)62.5
(2)c
(3)②④/④②
解析:(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则将25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a、b、c三种物质中,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的物质是c。
(3)①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②℃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如果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配制成℃时的饱和溶液,c物质需要溶剂的质量多,此选项正确;
③没有明确三种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④℃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大于c的溶解度,则将℃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先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c,再降温到℃,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b,c溶液无晶体析出,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c>b>a,此选项正确;
⑤将a溶液由状态M点变为状态N点的方法是先降温到℃,有晶体析出,将晶体滤出,再升温到℃,此选项错误。
故选②④。
18.答案:(1)
(2)
(3)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稀硫酸,A是硫酸;E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可确定E是氧化铁;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是酸碱中和反应,硫酸钡是钡餐的主要成分,B为氢氧化钡;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和铁,故F为铁,D为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水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为水;因此A、B、C、D、E、F可以分别是硫酸、氢氧化钡、水、氢气、氧化铁、铁;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1)根据分析,A是硫酸,B为氢氧化钡,硫酸与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C为水,水的化学式为:;
(3)根据分析,C为水,D为氢气,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故CD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19.答案:(1)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2)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解析:(1)为了保证收集氧气的纯度,需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在再收集,避免装置中空气混入收集的氧气中;
(2)氧气通入装置F前,白磷不燃烧,氧气通入后,白磷燃烧,前后变量是可燃物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故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连接装置BC时,a端与b端相连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③;、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
解析:(1)Ⅰ组:①向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②向盛有镁条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③向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氯化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③;
Ⅰ组实验中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Ⅱ组实验中,实验④发生反应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④中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⑤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⑥中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Ⅱ组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将实验④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实验⑤和实验⑥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大烧杯中,观察到溶液呈无色,同时有气泡冒出,溶液呈无色,说明不含氯化铜,有气泡冒出,说明⑤中稀盐酸过量,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结束后,经测定溶液的pH=4,说明盐酸过量,说明所得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碳酸钠,因为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不能共存,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