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01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考点02 酸及其性质
考点03 碱及其性质
考点04 中和反应
考点01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溶液的pH=8,大于7,显碱性,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溶液的pH=7,显中性,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pH=6,小于7,显酸性,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pH=5,小于7,显酸性,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蕃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 B.蕃茄 C.牛奶 D.玉米粥
【答案】D
【解析】A、苹果的pH 2.9~3.3,呈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故A错误;
B、蕃茄的pH 4.0~5.0,呈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故B错误。
C、牛奶的pH为6.3~6.6,显弱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故C错误;
D、玉米粥的pH6.8~8.0,偏碱性,胃酸过多适宜食用,故D正确;
故选D。
3.(2024·云南·中考真题)几种经济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所示。某地土壤pH为4.6,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作物 杨梅 茶树 柑橘 樱桃
pH 4.0-5.0 5.0-5.5 5.5-6.5 6.5-7.5
A.杨梅 B.茶树 C.柑橘 D.樱桃
【答案】A
【解析】某地土壤pH为4.6,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杨梅,因为最适宜杨梅种植pH范围4.0-5.0,该地土壤pH值刚好在此范围内;
故选:A。
4.(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7.35~7.45
唾液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答案】D
【解析】A、血浆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胰液的pH大于胆汁的pH,所以胰液比胆汁碱性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苏打水中碳酸氢钠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饮用苏打水可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苹果汁的可能为( )
A.4 B.7 C.11 D.13
【答案】A
【解析】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pH<7。
故选A。
6.(2023·上海·中考真题)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形成的溶液,pH可能为( )
A.4 B.7 C.10 D.13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形成的溶液是碳酸溶液,酸溶液pH<7。
故选:A。
7.(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某同学用 pH试纸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常温)如下:
物质 番茄汁 厕所清洁剂 蒸馏水 炉具清洁剂
pH 4 2 7 13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番茄汁 B.厕所清洁剂 C.蒸馏水 D.炉具清洁剂
【答案】B
【解析】A、番茄汁的pH=4,pH小于7,显酸性;
B、厕所清洁剂pH=2,pH小于7,显酸性;
C、蒸馏水pH=7,显中性;
D、炉具清洁剂pH=13,pH大于7,显碱性;
在四种物质中,厕所清洁剂pH为2,pH最小,因此其酸性最强。
故选:B。
8.(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和谐”号动车保洁时先用洗车液清洗,然后用水冲洗至中性,最后洗车工人会用pH试纸检测是否清洗合格。下列关于pH试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粗略测定溶液酸碱度
B.试纸使用前要用水先湿润
C.将试纸投入待测液中测定
D.若pH=7说明洗车液残留
【答案】A
【解析】A、pH试纸通常用于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符合题意;
B、pH试纸使用前用水湿润,会稀释待测液,可能会影响结果,不符合题意;
C、pH值的测定: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试纸投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不符合题意;
D、若pH=7,说明溶液显中性,说明无洗车液残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下列植物适宜在弱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是( )
植物 茶树 小麦 棉花 甘草
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 5.0~5.5 6.0~7.0 6.0~6.8 7.2~8.5
A.茶树 B.小麦 C.棉花 D.甘草
【答案】D
【解析】A、茶树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5.0~5.5,小于7,呈酸性,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麦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6.0~7.0,小于7,呈酸性,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棉花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6.0~6.8,小于7,呈酸性,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甘草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7.2~8.5,大于7,呈碱性,适宜在弱碱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某学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践活动中,测得土壤样品呈酸性,其测得结果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pH=6的土壤显酸性,符合题意;
B、pH=7的土壤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C、pH=8的土壤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D、pH=9的土壤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2·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红柿的酸性强于柠檬汁
B.洁厕净与碱液不能混合使用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
D.新鲜牛奶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变大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西红柿的pH大于柠檬汁,所以西红柿的酸性比柠檬汁弱,故A错误;
B、洁厕净的pH为1~2,显酸性,能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使除污效果降低,故二者不能混合使用,故B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干燥洁净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洁净的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并读出pH,不能用润湿的pH试纸进行测定,这样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故C错误;
D、新鲜牛奶的pH为6~7,呈弱酸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说明酸性增强,所以pH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2.(2022·上海·中考真题)室温时某中性溶液的pH为( )
A.1 B.3 C.7 D.10
【答案】C
【解析】A、pH为1的溶液显酸性,不合题意;
B、pH为3的溶液显酸性,不合题意;
C、pH为7的溶液呈中性,符合题意;
D、pH为10的溶液呈碱性,不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2 酸及其性质
13.(2024·重庆·中考真题)盐酸、硫酸是常见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B.两者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D.打开浓盐酸瓶盖观察到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
【答案】C
【解析】A.盐酸、硫酸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和酸根离子,所以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盐酸、硫酸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都属于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以防突然暴沸,造成硫酸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因盐酸易挥发,则当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呈现白雾,即该白雾为盐酸小液滴,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4·陕西·中考真题)下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B内溶液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
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D
【解析】A、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无色,所以烧杯B内溶液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故A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烧杯A内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则溶液的质量变小,故B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可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不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可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5.(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盐酸(化学纯) 含HCl 37% 密度1.18g·mL-1 容量500mL
A.可加热浓缩成98%的浓盐酸
B.整瓶含有185gHCl溶质
C.可加水稀释成5%的稀盐酸
D.打开瓶盖冒出白色烟雾
【答案】C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加热不能浓缩成98%的浓盐酸,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整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500mL×1.18g/mL×37%=218.3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标签可知,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大于5%,因此加水可稀释成5%的稀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将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性都增强、pH都变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C.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溶质的质量都减小
【答案】B
【解析】浓硫酸由于会吸收水分使溶液溶剂变多,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酸性变弱,pH变大;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溶质的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酸性变弱,pH变大。
故选:B。
17.(2023·吉林·中考真题)用硫酸进行下列实验,存在错误的做法是( )
A.干燥:用浓硫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稀释: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添加入90g的水
C.制备: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
D.除锈: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答案】B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某些物质的干燥剂,故选项A正确;
B、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添加入:10g×98%÷10%-10g=88g的水,故选项B错误;
C、可以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故选项C正确;
D、可以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18.(2023·上海·中考真题)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氧化铁和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选C。
19.(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生锈的铁钉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A、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生锈的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稀硫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铁和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稀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水,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不反应,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 B.Cu丝
C.CuO粉末 D.Cu(OH)2固体
【答案】B
【解析】A、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硫酸不反应,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小海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同学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试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4)小海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
【答案】(1)红
(2)
(3)C
(4)NaCl和NaOH
【解析】(1)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2)铁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性质③,是盐酸与盐反应,镁为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镁为碱,碳酸钠为盐,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选择C;
(4)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物中氢氧化钠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22.(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盐酸(溶质为)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盐酸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盐酸常用于除铁锈,但铁制品不宜在盐酸中长时间浸泡,这是因为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混合物
【解析】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由氯化氢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3.(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总结了盐酸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A、B、C、D、E均能与盐酸发生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红棕色固体,则其化学式为 。
(2)若单质B是铁,取一根打磨光亮的铁钉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单质B这类物质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 。
(3)若E为氢氧化钾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呈无色时,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该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1)Fe2O3
(2)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
(3)KCl或KCl和HCl(氯化钾或氯化钾和氯化氢) 复分解反应
【解析】(1)能和酸反应的物质有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盐类物质,C是红棕色固体,则C是氧化铁,则其化学式为Fe2O3;
(2)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亚铁,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金属与盐酸反应,金属要满足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
(3)酚酞在中性、酸性溶液中是无色的;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钾和水,酚酞溶液变成无色时,溶液可能是中性或酸性,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或氯化钾和氯化氢;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4.(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及其现象)。
【答案】(1)红
(2) FeCl3
(3)
(4)取少量试管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填:FeCl3;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试管C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可设计实验证明试管D中氢氧化钠消失,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可取少量试管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5.(2022·北京·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 。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序号)。
【答案】(1)黄色
(2)或
(3)4、5/5、4
【解析】(1)1中放的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2)2中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的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醋酸显酸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4、5。
考点3 碱及其性质
26.(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0-50s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100s时溶液的pH>7 D.200s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变质实际上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则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0-50s时段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说明此时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属于碱,稀盐酸属于酸,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100s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还在增加,说明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正在进行中,则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100s时溶液的pH>7,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200s前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最大且不再变化,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由于加入的稀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盐酸,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7.(2023·上海·中考真题)有关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中含原子团 B.易溶于水 C.为蓝色固体 D.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组成中含原子团,正确;
B.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
C. 氢氧化钙是白色固体,错误;
D.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氢氧化钙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属于碱,错误。
故选:A。
28.(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显碱性,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应该密封保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9.(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小组同学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蒸馏水或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同时等速度注入各自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锥形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B.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C.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说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馏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答案】C
【解析】A、1体积的水只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t3时,曲线1的压强几乎没变,曲线2变化很大,则说明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B、0~t1段两个曲线的压强均增大,是因为短时间内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t2~t3段压强变化更快,则说明该阶段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效果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0.(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扬帆”学习小组阅读资料获知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他们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B
【解析】A、实验①中将无色酚酞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能说明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②中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③中将硫酸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④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31.(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九年级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训练中,进行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
(1)A试管中的现象是 。
为探究B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H2SO4
猜想三: 。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完成并记录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镁溶液 。 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甲、乙两组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溶液pH变化如图3所示。
(4)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 (填“I”或“Ⅱ”)。若取M点对应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 。
(5)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 溶液可除去杂质。
【答案】(1)溶液变红
(2)Na2SO4、NaOH
(3)产生白色沉淀
(4)Ⅱ 溶液变红
(5) 氢氧化钙(合理即可)
【解析】(1)A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是:溶液变红;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硫酸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如果硫酸过量,则溶质为硫酸钠、硫酸,故猜想三:Na2SO4、NaOH;
(3)②另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镁溶液,硝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硝酸钠,故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氢氧化钠,说明猜想三成立;
(4)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消耗稀硫酸的体积越小,故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Ⅱ;
M点pH<7,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可除去杂质。
3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 ②已经变质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变质的原因 。
任务一 定性实验 探究该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
(2)兴趣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②成立 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 定量实验 探究该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
(3)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装置 实验 序号 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列物质 温度升高值/ 溶液
1 固体 31.52 13.69
2 固体a的数值为 10.03 11.92
3 该固体样品 15.71 m
【实验结论】
(4)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是 ,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
任务三计算该固体的变质率
【实验活动3】实验步骤:称量该固体样品于小烧杯中备用:量取的稀盐酸:用电子秤称量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将稀盐酸加入小烧杯内,待完全反应,再次称量仪器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质量差/g
105.32 105.02 0.30
(5)兴趣小组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固体的变质率为 (结果保留至1%)。
温馨提示:变质率=(已经变质的的质量/未变质前的总质量)×100%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 (写一条)。
【答案】(1)
(2)产生气泡
(3)1.0/1
(4)部分变质
(5)
(6)密封保存
【解析】(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钠,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故加入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也应是1.0g,即a的数值为1.0;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温度升高值介于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之间,说明该 NaOH 固体变质程度是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即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其溶液的pH值应介于实验1和实验2之间,即m的取值范围是:11.92<m<13.69;
(5)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30g
解:设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0.72g
设该样品中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0.54g
故该 NaOH 固体的变质率为:
答:该 NaOH 固体的变质率为66%;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 NaOH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
33.(2023·青海·中考真题)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 而潮解,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此,氢氧化钠必须 保存。
【答案】水分(合理表述即可) 密封(合理表述即可)
【解析】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34.(2023·山西·中考真题)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2)放热
(3)有强腐蚀性
(4)用pH试纸检测
(5)
【解析】(1)氢氧化钠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放热;
(3)氢氧化钠属于碱,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
(4)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故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5.(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氧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
I.探究的性质: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性。
(2)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能与某些 发生反应(填物质类别)。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四中滴入浓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II.探究的性质: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水,充分振荡,均得到悬浊液。
(4)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如下图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 。
【答案】(1)碱
(2)盐
(3)气球变大
(4)
(5)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解,试管中上层清液又呈碱性,使溶液变红
【解析】(1)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 NaOH 溶液显碱性;
(2)实验二中,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实验三中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 NaOH 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实验三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四中滴入 NaOH 浓溶液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现象是:气球变大;
(4)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该过程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后,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解,试管中上层清液又呈碱性,使溶液变红。
36.(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
Ⅰ、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1)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 。
(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
(3)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4)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
【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
【答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氯化钠和氯化氢 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解析】【实验探究一】(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说明盐酸过量,所以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钙是与盐酸反应了而不是溶于水了;(3)试管④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二】(4)因为试管⑤中的溶液显碱性,说明存在氢氧化钠,随着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的酸性溶液的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慢慢变成中性后,继续滴加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盐酸会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量后,溶液显酸性,因此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交流反思】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若测得试管⑤清液的pH=12,说明溶液显碱性,存在氢氧化钠,向试管⑤中滴加的几滴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还没有来得及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所以没有观察到难溶性的氢氧化铜溶解,所以试管⑤中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试管①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的pH=2,盐酸过量 ,所以试管①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试管⑤中的溶液最终存在溶质: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铜、氯化氢,故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考点04 中和反应
37.(2024·山西·中考真题)室温下,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表△t(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变化△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A.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C.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盐酸量为2mL至10mL时,溶液温度升高,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当加入盐酸的量大于10mL,小于20mL时,盐酸过量,溶液的温度下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消耗,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错误;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溶液温度下降,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先逐渐增大,温度下降后,溶解度减小,错误;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消耗,氢氧化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正确。
故选D。
38.(2024·重庆·中考真题)用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像表明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初始溶液的pH>7,显碱性,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小于7,则说明是向 NaOH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故A说法正确;
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则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pH<7,显酸性,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为无色,故B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而d点溶液的质量>b点溶液的质量,则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小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故C说法不正确;
D、ac段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c点时,溶液的pH=7,表示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d段溶液的pH<7,硫酸过量,ab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9.(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已知常温下溶解度为0.17g。向一定量饱和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随V(盐酸)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为检测某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含量,实验如下:
步骤1: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盖上表面皿充分振荡。
步骤2:向冷却后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反应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经换算,消耗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 mL盐酸
C.步骤2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67%
【答案】D
【解析】A、由题意可知,常温下溶解度为0.17g。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0.6g,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200g的水最多溶解0.34g的氢氧化钙,所以生成氢氧化钙不能完全溶解,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不能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故A错误;
B、反应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此时溶液呈中性,pH=7,则如图所示消耗大于 mL但小于V3mL盐酸,故B错误;
C、步骤2中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在该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钙元素质量不变,则有,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40.(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化学学习小组用某盐酸和烧碱探究中和反应的pH变化。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边滴边振荡,通过传感器测定并绘出pH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到b点,锥形瓶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B.取a点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C.取b点溶液加入小苏打固体,有气泡产生
D.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答案】C
【解析】A. a点到b点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此选项正确;
B. a 点所示溶液的 pH <7,显酸性,所以取a点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此选项正确;
C. b 点所示溶液的 pH =7,呈中性,说明 HCl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取b点溶液加入小苏打固体,不会有气泡产生,此选项错误;
D. c 点所示溶液的 pH >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此选项正确;
故选C
41.(2024·河南·中考真题)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答案】H2SO4+Ba(OH)2=BaSO4↓+2H2O 硫酸/H2SO4 红
【解析】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c点所表示的溶液为酸性,故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硫酸,说明此时氢氧化钡已经反应完,而硫酸钡为沉淀,不能溶解作溶质,此时溶质为硫酸,a点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会变为红色,故填: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或H2SO4、红。
4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7(填“”“”或“”),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个数与个数关系是: (填“”“”或“”)。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答案】(1)稀盐酸
(2)> 碱性
(3)<
(4)H+和OH-结合生成水
【解析】(1)由图2可知,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故该实验为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则图1中的溶液B为稀盐酸;
(2)由图2可知,a点所示的溶液pH>7,溶液呈碱性;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点时,溶液pH<7,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稀盐酸,此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则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
43.(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学习完酸碱中和反应后,某化学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证明了稀硫酸和溶液能发生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2是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表示的微观粒子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
(3)实验结束后得到无色溶液,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和
【查阅资料】难溶于水。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研究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向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待测溶液 溶液中含有硫酸
方案2: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硫酸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①研究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②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
【拓展应用】
应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工厂排放的废水呈酸性,可加入 进行中和。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2O
(3) 有气泡产生 硫酸钠也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物是否过量 熟石灰(合理即可)
【解析】(1)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了稀硫酸变成了无色,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了稀硫酸和 NaOH 溶液能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反应后应该有水分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反应后“ ”表示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化学符号表示为H2O;
(3)[进行实验]
方案1:根据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硫酸,向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待测溶液,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反思交流]
①由于硫酸钠也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故方案二是不合理的;
②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拓展应用]
应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工厂排放的废水呈酸性,可加入熟石灰(合理即可)进行中和。
44.(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 小军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1)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酚酞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实验二 小丽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溶液的温度,溶液的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滴加稀盐酸至图1中点时,溶液的溶质是 。
(4)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图2中,约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交流与评价】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残留的碱
B.用和反应来加热食物
C.用来处理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答案】(1) 由红色变为无色 通过颜色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2) 复分解
(3)
(4)放热
(5)反应已结束,继续加过量盐酸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6)AC
【解析】(1)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稀盐酸过量,则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该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通过颜色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3)滴加稀盐酸至图1中 c 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则稀盐酸过量,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为NaCl、HCl;
(4)根据图2,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则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5)约 23s 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反应已结束,继续加过量盐酸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6)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残留的碱,醋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碱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用CaO和H2O反应来加热食物,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酸碱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用NaOH来处理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碱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AC。
45.(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 。
②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③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 。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NaCl HCl+NaOH=NaCl+H2O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产生浑浊
【解析】(1)①开始pH>7,溶液为碱性,所以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pH=7,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质是氯化钠。
③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饱和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所以出现浑浊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产生浑浊。
46.(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中和反应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实验过程如下:
(1)配制稀盐酸:取10g36.5%的浓盐酸,加水稀释成1000mL的稀盐酸。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常温下,测定NaOH溶液浓度:
I.取20g待测NaOH溶液于烧杯中。按图1所示将上述稀盐酸滴入,通过数字化传感器同时测定滴入烧杯内盐酸的体积和烧杯内溶液的pH,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
Ⅱ.当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为 。
经计算,此时已滴入烧杯内的稀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0.073g。
解:设20 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列出比例式 。
求解x=0.08g
答:20 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并计算结果):
(3)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分子、离子 (用化学符号表示)。
【答案】(1)3.65
(2)7
(3)H2O、Na+、OH-、Cl-
【解析】(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是:10g×36.5%=3.65g;
(2)Ⅱ.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
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设20 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0.08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20g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4%。
(3)根据图像,a点时,盐酸和部分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中的物质有: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即溶液中的微粒有:H2O、Na+、OH-、Cl-。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2-2024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01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考点02 酸及其性质
考点03 碱及其性质
考点04 中和反应
考点01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B. C. D.
2.(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蕃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 B.蕃茄 C.牛奶 D.玉米粥
3.(2024·云南·中考真题)几种经济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所示。某地土壤pH为4.6,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作物 杨梅 茶树 柑橘 樱桃
pH 4.0-5.0 5.0-5.5 5.5-6.5 6.5-7.5
A.杨梅 B.茶树 C.柑橘 D.樱桃
4.(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7.35~7.45
唾液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5.(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苹果汁的可能为( )
A.4 B.7 C.11 D.13
6.(2023·上海·中考真题)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形成的溶液,pH可能为( )
A.4 B.7 C.10 D.13
7.(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某同学用 pH试纸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常温)如下:
物质 番茄汁 厕所清洁剂 蒸馏水 炉具清洁剂
pH 4 2 7 13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番茄汁 B.厕所清洁剂 C.蒸馏水 D.炉具清洁剂
8.(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和谐”号动车保洁时先用洗车液清洗,然后用水冲洗至中性,最后洗车工人会用pH试纸检测是否清洗合格。下列关于pH试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粗略测定溶液酸碱度
B.试纸使用前要用水先湿润
C.将试纸投入待测液中测定
D.若pH=7说明洗车液残留
9.(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下列植物适宜在弱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是( )
植物 茶树 小麦 棉花 甘草
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 5.0~5.5 6.0~7.0 6.0~6.8 7.2~8.5
A.茶树 B.小麦 C.棉花 D.甘草
10.(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某学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践活动中,测得土壤样品呈酸性,其测得结果可能是( )
A. B. C. D.
11.(2022·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红柿的酸性强于柠檬汁
B.洁厕净与碱液不能混合使用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
D.新鲜牛奶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变大
12.(2022·上海·中考真题)室温时某中性溶液的pH为( )
A.1 B.3 C.7 D.10
考点02 酸及其性质
13.(2024·重庆·中考真题)盐酸、硫酸是常见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B.两者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D.打开浓盐酸瓶盖观察到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
14.(2024·陕西·中考真题)下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B内溶液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
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5.(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盐酸(化学纯) 含HCl 37% 密度1.18g·mL-1 容量500mL
A.可加热浓缩成98%的浓盐酸
B.整瓶含有185gHCl溶质
C.可加水稀释成5%的稀盐酸
D.打开瓶盖冒出白色烟雾
16.(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将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性都增强、pH都变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C.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溶质的质量都减小
17.(2023·吉林·中考真题)用硫酸进行下列实验,存在错误的做法是( )
A.干燥:用浓硫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稀释: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添加入90g的水
C.制备: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
D.除锈: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18.(2023·上海·中考真题)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生锈的铁钉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20.(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 B.Cu丝
C.CuO粉末 D.Cu(OH)2固体
21.(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小海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同学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试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4)小海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
22.(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盐酸(溶质为)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盐酸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盐酸常用于除铁锈,但铁制品不宜在盐酸中长时间浸泡,这是因为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总结了盐酸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A、B、C、D、E均能与盐酸发生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红棕色固体,则其化学式为 。
(2)若单质B是铁,取一根打磨光亮的铁钉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单质B这类物质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 。
(3)若E为氢氧化钾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呈无色时,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该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
24.(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及其现象)。
25.(2022·北京·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 。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序号)。
考点3 碱及其性质
26.(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0-50s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100s时溶液的pH>7 D.200s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27.(2023·上海·中考真题)有关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中含原子团 B.易溶于水 C.为蓝色固体 D.属于氧化物
28.(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29.(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小组同学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蒸馏水或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同时等速度注入各自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锥形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B.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C.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说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馏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30.(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扬帆”学习小组阅读资料获知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他们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1.(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九年级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训练中,进行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
(1)A试管中的现象是 。
为探究B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H2SO4
猜想三: 。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完成并记录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镁溶液 。 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甲、乙两组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溶液pH变化如图3所示。
(4)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 (填“I”或“Ⅱ”)。若取M点对应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 。
(5)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 溶液可除去杂质。
3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 ②已经变质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变质的原因 。
任务一 定性实验 探究该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
(2)兴趣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②成立 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 定量实验 探究该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
(3)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装置 实验 序号 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列物质 温度升高值/ 溶液
1 固体 31.52 13.69
2 固体a的数值为 10.03 11.92
3 该固体样品 15.71 m
【实验结论】
(4)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是 ,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
任务三计算该固体的变质率
【实验活动3】实验步骤:称量该固体样品于小烧杯中备用:量取的稀盐酸:用电子秤称量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将稀盐酸加入小烧杯内,待完全反应,再次称量仪器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质量差/g
105.32 105.02 0.30
(5)兴趣小组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固体的变质率为 (结果保留至1%)。
温馨提示:变质率=(已经变质的的质量/未变质前的总质量)×100%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 (写一条)。
33.(2023·青海·中考真题)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 而潮解,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此,氢氧化钠必须 保存。
34.(2023·山西·中考真题)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5.(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氧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
I.探究的性质: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性。
(2)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能与某些 发生反应(填物质类别)。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四中滴入浓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II.探究的性质: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水,充分振荡,均得到悬浊液。
(4)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如下图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 。
36.(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
Ⅰ、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1)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 。
(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
(3)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4)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
【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
考点04 中和反应
37.(2024·山西·中考真题)室温下,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表△t(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变化△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A.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C.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
38.(2024·重庆·中考真题)用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像表明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9.(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已知常温下溶解度为0.17g。向一定量饱和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随V(盐酸)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为检测某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含量,实验如下:
步骤1: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盖上表面皿充分振荡。
步骤2:向冷却后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反应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经换算,消耗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 mL盐酸
C.步骤2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67%
40.(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化学学习小组用某盐酸和烧碱探究中和反应的pH变化。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边滴边振荡,通过传感器测定并绘出pH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到b点,锥形瓶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B.取a点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C.取b点溶液加入小苏打固体,有气泡产生 D.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41.(2024·河南·中考真题)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4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7(填“”“”或“”),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个数与个数关系是: (填“”“”或“”)。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43.(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学习完酸碱中和反应后,某化学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证明了稀硫酸和溶液能发生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2是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表示的微观粒子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
(3)实验结束后得到无色溶液,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和
【查阅资料】难溶于水。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研究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向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待测溶液 溶液中含有硫酸
方案2: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硫酸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①研究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②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
【拓展应用】
应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工厂排放的废水呈酸性,可加入 进行中和。
44.(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 小军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1)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酚酞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实验二 小丽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溶液的温度,溶液的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滴加稀盐酸至图1中点时,溶液的溶质是 。
(4)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图2中,约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交流与评价】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残留的碱
B.用和反应来加热食物
C.用来处理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45.(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 。
②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③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 。
46.(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中和反应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实验过程如下:
(1)配制稀盐酸:取10g36.5%的浓盐酸,加水稀释成1000mL的稀盐酸。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常温下,测定NaOH溶液浓度:
I.取20g待测NaOH溶液于烧杯中。按图1所示将上述稀盐酸滴入,通过数字化传感器同时测定滴入烧杯内盐酸的体积和烧杯内溶液的pH,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
Ⅱ.当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为 。
经计算,此时已滴入烧杯内的稀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0.073g。
解:设20 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列出比例式 。
求解x=0.08g
答:20 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并计算结果):
(3)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分子、离子 (用化学符号表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