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是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单质碳( )
A.硬度高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难溶于水 D.呈固态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乙炔、氧化铝 B.单质:液氧、稀有气体
C.氧化物:高锰酸钾、干冰 D.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天然气
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品红溶液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镁燃烧后质量变大——反应后微粒总数增多了
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4.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可用作制冷剂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C.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5.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B.可用漏斗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C.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
D.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爆炸
6.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c对应的是( )
A.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
7.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速率加快,可推测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红,可推测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D.点燃蜡烛时,蜡烛的质量越来越少,所以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8.过氧化钠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从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B.此反应中氧元素有两种化合价
C.这一原理不适宜在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生成的氧气分子个数比为2:1
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不可再分
B.汤姆森发现了质子,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C.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推理和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10.请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通过图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可能破坏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
11.生产医用口罩的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灭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B.环氧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环氧乙烷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环氧乙烷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
1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丁为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5:8
二、实验题
13.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Ⅰ.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向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2)图1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若在装置C中装满水,收集时,应从装置C的_______(填“m”或“n”)口处通入。
(3)用图2探究氧气的性质时,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对某款家用制氧机进行研究。该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和,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4)检验“过滤仓”中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可选用1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为获得平稳气流,需对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快速制氧,于是该兴趣小组对两者的制氧效率进行探究,并筛选合适的制氧剂。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浓度较大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2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具有无毒、无臭、无污染、易储存、水溶性好等特点。
【实验探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以获得相同体积的氧气设计实验。
实验一:含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溶液的制氧效果对比。以0.2g作催化剂,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如图4。
实验二:1.41g过碳酸钠四种加水量的制氧效果对比。为与过氧化氢的制氧效果对比,实验中水的添加量与过氧化氢体积保持一致(固体体积忽略不计)。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如图5。
①从图5中可知,过碳酸钠的制氧效率与加水量的关系是_______。
②结合图4和图5中数据,你认为合适的制氧剂是_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写一点)。
14.小朋对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Ⅰ.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组成
Ⅱ.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小朋称取10.0g牙膏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按如图装置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装置和药品 总质量(g) 261.0 260.0 259.3 259.0 258.8 258.8 258.8
(1)【数据分析】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2)【实验结论】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是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实验反思】经查实,上述方法所测得牙膏中碳酸钙含量偏小(若实验操作规范),导致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有水蒸气逸出 B.装置漏气 C.锥形瓶内残留二氧化碳
三、填空题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请写出下列化学用语或符号的意义:
①两个氧原子_______;
②+1价的氢元素_______;
③硫酸钠化学式_______;
④读作_______;
⑤表示_______。
(2)将通入冷的稀溶液可制取常用的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是_______。
(3)为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现2030“碳达峰”的目标,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最关键步骤——生成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6.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爱水资源,共建美丽家园”。
(1)《天工开物》记载了一种净水方法:“宜捣蒜少许,投入水缸中,以使水沉淀净化。”蒜可加速水中难溶性杂质沉降,蒜与自来水厂净水中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作用相同。
(2)专家发现一组明代净水池中残存木炭,木炭用于净水是因其具有_______的结构特点。
(3)《茶经》记载了一种器具名为“漉水囊”,可分离茶叶和茶水,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淮南·万毕术》记载了沸水制冰的方法:“取沸汤置翁中,密以新缣,沈(沉)井中三日成冰。”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水”制成“冰”,属于_______变化,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5)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①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端为电源_______(填“正”或“负”)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_______元素组成(填元素符号)。
②“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
③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17.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将我国春节定为联合国假日。
(1)“爆竹声中一岁除”,传统烟花中含有硫,燃放时会造成污染。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为降低污染物排放,《东营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中规定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以下解决“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冲突的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提倡电子鞭炮 B.关停鞭炮企业 C.开发绿色鞭炮
(2)VR(虚拟现实)三维绘制技术植入春晚,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硅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4
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硅元素的原子有两个电子层
②硅是_______(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③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图中的n=_______。
④硅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见如图)。
图1是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其中存有30mL空气,给装有螺旋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请计算: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24mL _______
(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取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②铜丝用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③反复推拉注射器是为了让氧气充分反应
(3)小军根据加热铜丝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
①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_______(选填“能”、“不能”)进入集气瓶。
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_______(答一条)。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碳可作为墨,硬度较小,故A错误;B、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发生反应,所以所画的画能保存至今,故B正确;C、用碳画的画保存至今与溶解性无关,故C错误;D、用碳画的画保存至今与状态无关,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A、乙炔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化铝是由、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B、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氦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是由K、、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C
解析:A、品红溶液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正确;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B正确;C、镁燃烧质量变大是因为有氧气的参加,C错误;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D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A、液氮汽化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A
解析:A、给液体加热时不能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溅伤人,故错误;B、漏斗可作为给酒精灯添加酒精的加液器,为防止失火,千万注意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故正确;C、取用液体药品时,为防止污染,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故正确;D、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B。
7.答案:C
解析:A、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在未验证两个气体生成物的情况下,无法推测水的组成元素和化学式,故选项错误;B、催化剂除了能改变反应速度之外在反应前后应保持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仅仅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速率加快,没有验证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选项错误;C、酸能使石蕊试液会变红,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会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D、点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逐渐减少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并逸散到空气中,故选项错误。故选:C。
8.答案:B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氧元素显-1价,二氧化碳和碳酸钠中氧元素均显-2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此反应中氧元素有三种化合价,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有气体参与反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这一原理不适宜在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生成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B
解析:A、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不可再分,故A说法正确;B、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原子不可再分观点,故B说法错误;C、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故C说法正确;D、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推理和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故D说法正确;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会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可能破坏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该选项说法正确;B、呼吸作用时,氧气也能参与碳循环,该选项说法错误;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则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该选项说法正确;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1)=6:1:4,正确;B、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1)=6:1:4,则环氧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C、根据题意可得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所以环氧乙烷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环氧乙烷分子中含2个碳原子,错误。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丁包含甲、丙元素种类之和,则丁一定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乙质量不变,由于不确定乙是否改变了反应速率,则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再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8%-30%):(41%-25%)=9:8,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3.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酒精灯;n
(3)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4)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左侧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5)B;将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6)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固体便于携带,且能持续平稳提供氧气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向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更换仪器造成药品浪费;
(2)图1中仪器 a 的名称为酒精灯;若在装置C中装满水,收集时,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则应从装置C的n口处通入;
(3)用图2探究氧气的性质时,集气瓶中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4)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左侧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则应选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为获得平稳气流,可以将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可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6)①分析图5中可知,过碳酸钠的制氧效率与加水量的关系是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②结合图4和图5中数据可知,过碳酸钠是固体便于携带,且能持续平稳提供氧气,所以选择过碳酸钠作制氧剂。
14.答案:(1)0.05mol
(2)50%
(3)C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61.0g-258.8g=2.2g,故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g÷44g/mol=0.05mol;
(2)解:设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是x
x=50%
答: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是50%。
(3)A、有水蒸气逸出,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偏大,含量偏大,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装置和药品的减少量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装置漏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C、锥形瓶内残留二氧化碳,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计算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小,碳酸钙的含量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1)①2O


④氢氧根或氢氧根离子
⑤3个镁离子
(2)
(3)
解析:(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
②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价的氢元素表示为:;
③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化合价为-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酸钠化学式;
④读作氢氧根或氢氧根离子;
⑤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表示3个镁离子。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反应前,有2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在反应后,有1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X,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X中应该有1个原子和1个原子,即X为;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答案:(1)明矾
(2)疏松多孔
(3)过滤
(4)物理;无新物质的生成
(5)①负;;氢、氧
②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③AB
解析:(1)明矾能够加速水中难溶性杂质沉降,根据题目信息蒜可加速水中难溶性杂质沉降,故蒜与自来水厂净水中明矾的作用相同,故填:明矾;
(2)因为木炭为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所以木炭可用于净水,故填:疏松多孔结构;
(3)根据过滤的原理是将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分离开,所以分离茶叶和茶水,利用的化学原理是过滤,故填:过滤;
(4)“水”制成“冰”,属于物理变化;判断依据是无新物质的生成;
(5)①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与a端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产生的为氢气,故a端为电源的负极;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③A、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水,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C、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超过自净能力则起不到净水的作用,故城市生活污水不可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AB。
17.答案:(1);AC/CA
(2)①ab/ba
②非金属;三/3
③28.09;4

解析:(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提倡电子鞭炮、开发绿色鞭炮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环境保护,关停鞭炮企业是不现实的,故填:、AC或CA;
(2)①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方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硅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4,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故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正确;
c、由图可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错误;
故选:ab或ba;
②硅是石字旁,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硅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故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填:非金属、3或三;
③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的数字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14=2+8+n,解得:n=4,故填:28.09、4;
④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硅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化合物为二氧化硅,化学式为,故填:。
18.答案:(1)铜丝表面由红色变黑色;20%
(2)①、②
(3)不能;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合理即可)
解析:(1)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时,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表面由红色变黑色;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为30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为24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①停止加热后立即读取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装置内剩余气体受热膨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说法不正确;
②铜丝用量不足,会导致氧气不能反应完全,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实验结果,故说法不正确;
③反复推拉注射器是为了让氧气充分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说法正确;
故选:①②;
(3)①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二氧化碳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故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含解析)

下一篇: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