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统考(区)化学试题(答案)

榆林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校际联考
高一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需全社会参与。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A.倡导燃煤发电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植树增加森林覆盖率 D.研究碳循环利用
2.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A. B.
C. D.
3.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乙醇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C.乙醇与反应可制备乙醇钠 D.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我国在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属于传统硅酸盐材料的是
A.我国研制的聚酯纤维“飞天”舱外航天服 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混凝土
C.北京冬奥会火炬使用的碳纤维材料 D.信息高速公路使用的光导纤维
5.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性质完全相同 B.二者的分子式均为,且均属于饱和烃
C.二者的一氯代物均有2种 D.二者的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形成了4个共价键
6.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是。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和的浓度相等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同时消耗
7.为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 ③加入新制的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硫酸 ⑤加入NaOH溶液,调
A.①④②⑤③② B.①④②③⑤② C.①②④⑤③② D.①⑤②④③
8.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NO与Cu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溶液变蓝,产生气泡,Cu单质被氧化
B.装置④后面应该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C.②中水的作用是除去和挥发出来的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打开分液漏斗滴加稀硝酸
9.某实验小组用5%的溶液、粉末和蒸馏水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温度/℃ 溶液体积/mL 粉末质量/g 体积/mL 收集所需的时间/s
I 20 50 无 0 几乎无气体产生
Ⅱ 20 50 0.5 0 45
Ⅲ 20 25 0.5 a 85
Ⅳ 60 50 0.5 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实验Ⅰ、Ⅱ可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B.对比实验Ⅱ、Ⅲ探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C.对比实验Ⅰ、Ⅳ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D.结合表中数据,推测
10.化学中广泛存在着哲学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下列变化过程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铁粉和稀硝酸反应 B.硫黄在空气中燃烧
C.氨水吸收尾气中 D.气体与加热反应
11.向某温度恒定、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g)、0.1molC(g)和一定量的B(g),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密闭容器的容积为2L
B.物质B的起始浓度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若,则内以A(g)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2.如图所示,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在试管中先后充入等体积的和,将装置放在光亮处(避免阳光直射),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液面上方形成白雾 产物中含有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
B 试管内液面缓缓上升 反应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且生成的有机产物常温下均为液态,所以试管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最终充满试管
C 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一些液滴沉入水槽底部 油状液滴成分为、、、,且密度大于水
D 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混合气体中的和HCl都有酸性
1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5.4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
B.溶液中所含电子数为
C.足量乙烷与发生取代反应,形成C-Cl键的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和混合气体中所含氢原子总数为
1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氨气
B.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检验乙醇具有还原性
D.用二硫化碳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8分)
15.(14分)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操作Ⅰ是________(填字母)。
a.干馏 b.分馏 c.裂化
(2)画出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一个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有________个。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用如图装置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是否可行?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生成一种常见塑料,该塑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16.(14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图中注射器用来收集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记录实验数据如表。(装置中的试剂及用量完全相同,假设溶液温度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时间/min ① ②
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mL 溶液温度/℃
0 0 22.0 0 22.0
6 33.6 24.8 56 23.8
10 56 26.0 56 23.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装置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装置中,金属表面有明显气泡冒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判断两装置中反应的快慢:①________②(填“>”、“=”或“<”)。
(4)装置①中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中的________(填“A”或“B”)表示。
(5)装置②中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填“Zn”或“Cu”),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为________(填“Zn→Cu”或“Cu→Zn”),写出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6)0~6min内,装置②中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17.(14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试剂的加入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醇和乙酸 B.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
(2)若加热试管a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添加碎瓷片,正确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在试管b的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观察到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5)下列能替换上图虚线框中装置完成实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利用上述装置完成实验后,取下试管b,振荡,发现溶液红色迅速褪去。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对此现象做了如下探究。
【资料】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验i:取振荡后的下层无色液体,分成两份,分别完成以下实验,根据实验结论完成下表。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①________ 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乙酸与碳酸钠发生了反应
2 滴入乙酸溶液 ②________
实验ii:取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先变红,再加入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振荡后红色消失。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i和实验ii的现象,得出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酚酞溶解在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中。
18.(16分)黄铁矿()冶铁时产生的大量废气在工业上进一步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前黄铁矿需粉碎,目的是________。
(2)可通过铝热反应用来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上述工艺流程中“氧化”得到,则理论上需要通入________(标准状况下)。
(4)实验发现,在与的反应中,无论怎样改变条件都不能使全部转化为,原因是________。
(5)甲研究小组利用浓硫酸制备并验证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a~d处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脱脂棉):
①装置A烧瓶内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②打开K,点燃酒精灯开始反应,能证明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________,c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关闭K停止加热,由于余热Cu和浓硫酸还要反应一段时间,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此时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
(6)乙研究小组利用稀硫酸制备,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设计。
实验表明,能加快生成的反应速率,发挥作用的原理可表示为:
I. Ⅱ.……
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榆林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校际联考
高一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C 3.D 4.B 5.A 6.D 7.A 8.D 9.C 10.B
11.C 12.A 13.D 14.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8分)
15.(14分)(1)b(2分) (2)(2分) 6
(3)略(2分) (4)加成反应 羟基
(5)略(2分) (6)不可行 乙烯与酸性溶液反应会产生气体,引入新杂质
(7)略(其余每空1分)
16.(14分)(1)装置①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装置②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2)ad (3)< (4)放热(1分) A(1分)
(5)Zn(1分) Zn→Cu(1分) 略 (6)0.005(其余每空2分)
17.(14分)(1)B
(2)停止加热,待试管中液体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碎瓷片,然后继续加热(2分)
(3)略(2分)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4)催化剂和吸水剂(2分) 上层 (5)AC(2分)
(6)实验i:①溶液变红 ②有气泡产生
结论:乙酸乙酯(其余每空1分)
18.(16分)(1)图片(1分) (2)略
(3)4480 (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1分)
(5)①酸(1分) 强氧化(1分)(两空顺序可颠倒)
②b处品红溶液褪色 略 ③储存(1分)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1分)
(6)略(其余每空2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3.2 金属材料—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