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化学实验基础(全国通用)(含解析)


专题09 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安全
1.(2024·河北卷)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
C.具有标识的化学品为易燃类物质,应注意防火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
2.(2024·江苏卷)实验室进行铁钉镀锌实验。下列相关原理、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配制溶液 铁钉除油污 铁钉除锈 铁钉镀锌
A.A B.B C.C D.D
3.(2024·山东卷)下列图示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A.调控滴定速度 B.用试纸测定溶液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溶液
A.A B.B C.C D.D
4.(2024·湖南卷)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的是
实验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水蒸气轻微烫伤 先用冷水处理,再涂上烫伤药膏
B 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 用的NaHCO3溶液冲洗
C 苯酚不慎沾到手上 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
D 不慎将酒精灯打翻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A.A B.B C.C D.D
5.(2024·黑吉辽卷)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点燃前,先检验其纯度 B.金属K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温度计中水银洒落地面,用硫粉处理 D.苯酚沾到皮肤上,先后用乙醇、水冲洗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6.(2024·新课标卷)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为
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
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
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
7.(2024·浙江6月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B.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 D.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
8.(2024·安徽卷)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过氧化钠和硫黄:加水,振荡 B.水晶和玻璃:X射线衍射实验
C.氯化钠和氯化钾:焰色试验 D.苯和甲苯:滴加溴水,振荡
9.(2024·湖北卷)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法分离和
B.过滤法分离苯酚和溶液
C.萃取和柱色谱法从青蒿中提取分离青蒿素
D.重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食盐和泥沙的苯甲酸
10.(2024·湖北卷)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是强还原剂。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石灰有利于逸出
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
11.(2024·甘肃卷)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灼烧海带制海带灰 准确量取稀盐酸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使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备
A.A B.B C.C D.D
12.(2024·河北卷)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选项 气体 试剂
A 饱和溶液+浓硫酸
B 浓盐酸
C 固体熟石灰
D 石灰石+稀盐酸
A.A B.B C.C D.D
13.(2024·黑吉辽卷)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并制备,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
离子
浓度 145 0.03 1
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
C.“脱氯”反应: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
14.(2024·浙江1月卷)为回收利用含的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I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I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15.(2024·浙江1月卷)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A.图①装置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B.图②装置用于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16.(2024·黑吉辽卷)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溶液
B 测定溶液中 用溶液滴定
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 加入金属,过滤
D 测定溶液的 使用试纸
A.A B.B C.C D.D
考点三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7.(2024·浙江6月卷)为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影响因素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浓度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黄色溶液变橙色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压强 向恒温恒容密闭玻璃容器中充入气体,分解达到平衡后再充入 气体颜色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C 温度 将封装有和混合气体的烧瓶浸泡在热水中 气体颜色变深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催化剂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溶液,水浴加热 上层液体逐渐减少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18.(2024·安徽卷)仅用下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用品
A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溶液、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B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溶液 试管、橡胶塞、导管、乳胶管铁架台(带铁夹)、碎瓷片、酒精灯、火柴
C 制备溶液 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D 利用盐类水解制备胶体 饱和溶液、蒸馏水 烧杯、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A.A B.B C.C D.D
19.(2024·甘肃卷)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 该溶液是酸溶液
B 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织物含蛋白质
C 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溴水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D 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 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A.A B.B C.C D.D
20.(2024·河北卷)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21.(2024·江苏卷)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溶液和溶液,消耗的溶液多 酸性:
B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性:
C 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pH,溶液pH大 结合能力:
A.A B.B C.C D.D
22.(2024·山东卷)由下列事实或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草酸,紫色褪去 草酸具有还原性
B 铅蓄电池使用过程中两电极的质量均增加 电池发生了放电反应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
D 为基元反应,将盛有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A.A B.B C.C D.D
23.(2024·山东卷)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中红色钩瓷的发色剂为Cu2O。为探究Cu2O的性质,取等量少许Cu2O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试管甲 滴加过量溶液并充分振荡,砖红色沉淀转化为另一颜色沉淀,溶液显浅蓝色;倾掉溶液,滴加浓硝酸,沉淀逐渐消失
试管乙 滴加过量氨水并充分振荡,沉淀逐渐溶解,溶液颜色为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深蓝色
A.试管甲中新生成的沉淀为金属
B.试管甲中沉淀的变化均体现了的氧化性
C.试管乙实验可证明与形成无色配合物
D.上述两个实验表明为两性氧化物
24.(2024·湖南卷)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 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
B 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 依次用溶液洗涤、水洗、分液、干燥
C 用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D 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
A.A B.B C.C D.D
25.(2024·湖南卷)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
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HNO3中表面钝化
B.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了NO2
C.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
D.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
26.(2024·浙江1月卷)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和浓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将通入下列溶液至饱和: ①浓 ②和HNO3,混合溶液 ①无色变黄色 ②蓝色变绿色 和浓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
B 比较与结合的能力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的能力:
C 比较与的酸性 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的 前者小 酸性: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 温度升高,该反应速率加快
A.A B.B C.C D.D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安全
1.(2024·河北邢台一模)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示意图与用途或使用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名称 坩埚 蒸馏烧瓶 分液漏斗 球形干燥管
示意图
用途或使用操作 可用于对固体进行高温加热 可用于制备蒸馏水 分液时将磨口瓶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颈上的小孔 洗气除杂实验中将气体从小口通入
A.A B.B C.C D.D
2.(2024·重庆第八中学一模)下列玻璃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合理的是
A.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①②③
B.蒸馏法分离和:②③⑤⑥
C.浓硫酸催化乙醇制备乙烯:③⑤
D.滴定待测液中的含量:④⑥
3.(2024·广东高州2月大联考)1943年,我国科学家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启发下,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难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气 B.制取 C.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D.制取
A.A B.B C.C D.D
4.(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适应性考试)下列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正确的是
A.通过凝固法制备硫晶体:① B.实验室制乙炔:④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②⑤⑥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①③⑥
5.(2024·天津耀华中学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B.四氯化碳溶液保存在细口塑料瓶中
C.试管壁上的银镜可以用浓氨水洗涤 D.金属钠起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6.(2024·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备、除杂和应用的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 B.除去HCl C.干燥 D.喷泉实验
A.A B.B C.C D.D
7.(2024·江西吉安一中一模)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装置或操作
目的 A.证明铝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验证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装置或操作
目的 C.验证改变压强能破坏化学平衡状态 D.鉴别苯和己烷
A.A B.B C.C D.D
8.(2024·广东惠州一模)下列由废铁屑制取(NH4)2Fe(SO4)2 6H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
B.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C.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NH4)2Fe(SO4)2 6H2O晶体
9.(2024·广东惠州一模)连四硫酸钠是生物酶的修复剂,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按如下装置制备足量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Ⅱ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一定能证明是酸性氧化物
B.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
C.Ⅳ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Ⅳ装置后连接浓溶液可进行尾气处理
10.(2024·河北邢台一模)水热法制备的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使用托盘天平称量
B.作反应的催化剂
C.调为2的目的是促进反应完全
D.用红外光谱法可检验固体是否为晶体
11.(2024·天津耀华中学一模)一次性鉴别下列三种溶液,方法不可行的是
A.乙酸、乙醛、苯酚三种溶液:浓溴水
B.NaOH、FeCl3、Na2SO4三种溶液:KHCO3溶液
C.KNO3、NH4Cl、Na2CO3三种溶液:饱和Ba(OH)2溶液,微热
D.乙醇、溴苯和苯三种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2.(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蒸干溶液制备 B.验证沉淀转化
C.检验乙炔 D.钢闸门电化学防腐
A.A B.B C.C D.D
13.(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白硼钙石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和等杂质),利用白硼钙石制取强还原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偏硼酸钠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难溶于乙醇,碱性条件下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B.“操作X”涉及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C.“酸浸”采用高温条件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D.“反应Y”的化学方程式是
14.(2024·河北衡水部分高中一模)定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所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C.配制NaOH溶液 D.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数目
A.A B.B C.C D.D
15.(2024·北京海淀一模)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制备Fe(OH)3 胶体 检验待测液中 是否含有 检验溴乙烷中的 溴元素 制备并收集NO2
A.A B.B C.C D.D
16.(2024·河北保定一模)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甲装置在实验室中吸收尾气氨气
B.利用乙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乙烯
C.利用丙装置可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利用丁装置验证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乙烯
考点三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7.(2024·江苏宿迁一模)室温下,探究0.1 mol·L-1 FeCl3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滴入3滴浓度均为0.1 mol·L-1 的FeCl3和CuSO4,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比较Fe3+和Cu2+的催化效率
B 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 KI溶液,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Fe3++2I-=2Fe2++I2是否为可逆反应
C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 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FeCl3与苯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 将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和15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混合,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气体 Fe3+与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18.(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适应性考试)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氯水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振荡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浅绿色 该氯水为久置氯水
B 向少量FeS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溶液,沉淀颜色变为浅红色(MnS)
C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几滴盐酸酸化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少量氯水,再加入,振荡,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A.A B.B C.C D.D
19.(2024·江西吉安一中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Cl>Si
B 将浓硫酸和灼热木炭反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饱和溶液、澄清石灰水,发现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和气体
C 向肉桂醛()中加入酸性溶液 验证肉桂醛中含碳碳双键
D 向0.1mol/L的NaHA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 (和分别为的两级电离平衡常数)
A.A B.B C.C D.D
20.(2024·江西吉安一中一模)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H2O2溶液与KI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
②将①中的黄色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CCl4,振荡,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减小,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另一份不加CCl4,振荡,产生气泡速率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颜色变黄的原因是:H2O2+2I-=I2+2OH-
B.②中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I2溶于CCl4
C.②中产生气泡速率减小的原因是H2O2浓度减小
D.由该实验可知,I2可以加快H2O2分解产生气泡反应速率
21.(2024·广东惠州一模)将分别通入下列溶液,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
A 溶液 溶液由浅绿色变棕黄色 有还原性
B 品红溶液 品红褪色 有漂白性
C 溶液 澄清溶液变浑浊 与反应产生
D 石蕊溶液 石蕊变红 氯水呈酸性
A.A B.B C.C D.D
22.(2024·河北邢台一模)下列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相匹配的是
选项 物质性质 原理分析
A 冰醋酸不导电,醋酸溶液能导电 冰醋酸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醋酸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B 的酸性比的强 的摩尔质量小于
C 甲酸的沸点高于二甲醚 甲酸的范德华力大于二甲醚
D 油漆易溶于甲苯,不溶于水 甲苯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 油漆是极性大的物质
A.A B.B C.C D.D
23.(2024·河北邢台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取适量晶体溶于浓硝酸中,加水稀释到指定刻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 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并滴定草酸溶液 测定草酸溶液浓度
C 向的酒精中加入钠粒 证明的酒精中含水
D 向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溶液 振荡后再滴加少量溶液 明:
A.A B.B C.C D.D
24.(2024·重庆第八中学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盐中含有 将某盐加水溶解,先加足量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加入盐酸无现象,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B 检验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取卤代烃与溶液混合加热,冷却后取溶液,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 白色沉淀,说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C 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取淀粉与稀硫酸混合加热,取部分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调成碱性,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 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D 比较与的溶度积 向溶液中滴加2~4滴溶液,继续滴加4滴溶液 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 色,说明的溶度积小于
A.A B.B C.C D.D
25.(2024·广东高州2月大联考)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绿色环保。如图所示为探究性质的微型实验,滤纸①~④分别浸泡了相关试剂,实验时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浓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①先变红后褪色,体现了具有漂白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滤纸②、③褪色均证明具有还原性
C.滤纸④上有黄色固体生成,证明具有氧化性
D.若滤纸④上析出了固体,则在滤纸④上发生的反应转移了电子
26.(2024·广东高州2月大联考)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3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 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B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的非金属性比强
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后膨胀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D 将搅拌过某无色晶体的铂丝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火焰出现黄色 晶体中含有单质
A.A B.B C.C D.D
27.(2024·天津耀华中学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CO还原实验中,是否全部被还原 向CO还原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和结合的能力大小 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C 验证 将粉末和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D 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8.(2024·辽宁丹东总复习质量测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酸性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和溶液 乙试管中溶液紫色消失快 证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将灼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证明浓硝酸能氧化木炭
C 向白葡萄酒中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证明葡萄酒中含
D 取少量菠菜叶研磨后加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证明菠菜叶中含铁元素
A.A B.B C.C D.D
29.(2024·辽宁丹东总复习质量测试)室温下,某化学研究小组通过下列三组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I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溶液变深蓝色
Ⅱ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溶液先变黄,稍后产生气体;再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颜色明显变浅
Ⅲ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变红,向其中滴加3~5滴溶液,振荡,溶液逐渐褪色
已知:①Cr最高化合价为+6;与的反应为(深蓝色);的结构:。
②溶液呈弱酸性.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实验I中溶液变深蓝色,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实验Ⅱ中稍后产生气体,是对分解起催化作用
C.实验Ⅱ中最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体现了的氧化性
D.实验Ⅲ中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的酸性
30.(2024·河北保定一模)下列各实验操作、现象及对应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对应结论
A 向苯、甲苯中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苯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中不褪色 苯环对侧链具有活化作用
B 25℃时,用试纸测溶液和溶液的 大小: 酸性强弱:
C 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反应生成了乙烯
D ①②两支试管中均盛有溶液,向①中加入数滴溶液,向②中加入数滴溶液,冷却后观察现象 试管①中溶液显橙色,试管②中溶液显黄色 对该反应的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A.A B.B C.C D.D
31.(2024·北京海淀一模)某实验小组探究KMnO4溶液与NH3以及铵盐溶液的反应。
已知: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强而增强;MnO2为棕黑色,Mn2+接近无色。
实验 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Ⅰ 8mol·L-1氨水(pH≈13) 紫色变浅,底部有棕黑色沉淀
Ⅱ 0.1mol·L-1NaOH溶液 无明显变化
Ⅲ 4mol·L-1(NH4)2SO4溶液(pH≈6) 紫色略变浅,底部有少量棕黑色沉淀
Ⅳ 硫酸酸化的4mol·L-1(NH4)2SO4溶液(pH≈1) 紫色变浅
Ⅴ 硫酸酸化的4mol·L-1NH4Cl溶液(pH≈1) 紫色褪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Ⅱ可知,pH=13时,OH-不能还原
B.由Ⅰ、Ⅱ、Ⅲ可知,与相比,NH3更易还原
C.由Ⅲ、Ⅳ可探究溶液pH对与反应的影响
D.由Ⅳ、Ⅴ可知,浓度降低,其还原性增强
32.(2024·湖北圆创联盟一模)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在水溶液中存在 向的溶液中加入浓溶液,振荡试管,观察颜色变化
B. 检验中的碳碳双键 取样,加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观察是否褪色
C. 比较与 常温,测浓度均为的和溶液的
D. 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 向浓度均为和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
A.A B.B C.C D.D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专题09 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安全
1.(2024·河北卷)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
C.具有标识的化学品为易燃类物质,应注意防火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
【答案】A
【解析】A.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和酸,可用作“钡餐”说明对人体无害,无毒性,A错误;
B.钠与水反应剧烈且放热,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B正确;
C.为易燃类物质的标识,使用该类化学品时应注意防火,以免发生火灾,C正确;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D正确;
故选A。
2.(2024·江苏卷)实验室进行铁钉镀锌实验。下列相关原理、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配制溶液 铁钉除油污 铁钉除锈 铁钉镀锌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质要放在烧杯中溶解,不能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A不正确;
B.油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因此,铁钉放在溶液中加热后可以除去其表面的油污,B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其可溶于盐酸,因此,将铁钉放在盐酸中可以除去其表面的铁锈,C正确;
D.该装置为电解池,铁钉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锌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为溶液,因此,该装置为电镀装置,可以实现铁钉上镀锌,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3.(2024·山东卷)下列图示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A.调控滴定速度 B.用试纸测定溶液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调控酸式滴定管的滴加速度,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向内扣住玻璃活塞,手心空握,所以A选项的操作符合规范;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B操作不规范;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C操作不规范;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竖直悬空,D操作不规范;
故选A。
4.(2024·湖南卷)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的是
实验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水蒸气轻微烫伤 先用冷水处理,再涂上烫伤药膏
B 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 用的NaHCO3溶液冲洗
C 苯酚不慎沾到手上 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
D 不慎将酒精灯打翻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被水蒸气轻微烫伤,先用冷水冲洗一段时间,再涂上烫伤药膏,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的NaHCO3溶液,故B错误;
C.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但易溶于乙醇,苯酚不慎沾到手上,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故C正确;
D.酒精灯打翻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可以隔绝氧气,也可以降温,故D正确;
故选B。
5.(2024·黑吉辽卷)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点燃前,先检验其纯度 B.金属K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温度计中水银洒落地面,用硫粉处理 D.苯酚沾到皮肤上,先后用乙醇、水冲洗
【答案】B
【解析】A.H2为易燃气体,在点燃前需验纯,A正确;
B.金属K为活泼金属,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湿抹布盖灭,B错误;
C.Hg有毒,温度计打碎后应用硫粉覆盖,使Hg转化为无毒的HgS,C正确;
D.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物质中,苯酚沾到皮肤上后应立即用乙醇冲洗,稀释后再用水冲洗,D正确;
故答案选B。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6.(2024·新课标卷)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为
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
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
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
【答案】B
【解析】A.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
B.酒精灯放在铁粉下方加热可以产生高温,且不影响水的蒸发,若移至湿棉花下方则难以产生高温,则实验效果不好,B错误;
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若产生尖锐的爆鸣声,则可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C正确;
D.由于该实验中的反应要在高温下发生,因此要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D正确;
故选B。
7.(2024·浙江6月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B.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 D.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C
【解析】A.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可用装置①制取,气态产物为SO2,可利用SO2的漂白性进行检验,故A正确;
B.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故B正确;
C.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C错误;
D.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进行分离混合物,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
故选C。
8.(2024·安徽卷)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过氧化钠和硫黄:加水,振荡 B.水晶和玻璃:X射线衍射实验
C.氯化钠和氯化钾:焰色试验 D.苯和甲苯:滴加溴水,振荡
【答案】D
【解析】A.过氧化钠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硫不溶于水,A可以鉴别;
B.水晶为晶体,有独立的晶格结构,玻璃为非晶体,没有独立的晶格结构,可以用X射线衍射实验进行鉴别,B可以鉴别;
C.钠的焰色为黄色,钾的焰色为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二者可以用焰色试验鉴别,C可以鉴别;
D.苯和甲苯都可以溶解溴水中的溴且密度都比水小,二者都在上层,不能用溴水鉴别苯和甲苯,D不可以鉴别;
故答案选D。
9.(2024·湖北卷)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法分离和
B.过滤法分离苯酚和溶液
C.萃取和柱色谱法从青蒿中提取分离青蒿素
D.重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食盐和泥沙的苯甲酸
【答案】B
【解析】A.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互溶,二者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A正确;
B.苯酚和碳酸氢钠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二者分离,B错误;
C.将青蒿浸泡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提取液,寻找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利用萃取的方法将提取液中的青蒿素提取出来;也可以利用不同溶质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不同将青蒿素固定在色谱柱上,在利用极性溶剂将青蒿素洗脱下来,得到纯净的青蒿素,C正确;
D.食盐和苯甲酸的溶解度二者差异较大,可以利用重结晶的方式将低温下溶解度较小的苯甲酸提纯出来,D正确;
故答案选B。
10.(2024·湖北卷)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是强还原剂。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石灰有利于逸出
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
【答案】C
【分析】本题利用Li和液氨反应制备;碱石灰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使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利用集气瓶收集氨气;过量的氨气进入双口烧瓶中在冷却体系中发生反应生成;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装,除掉过量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的水进入引起副反应。
【解析】A.碱石灰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逸出,A正确;
B.锂片表面有Li2O,Li2O会阻碍Li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B正确;
C.第一个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气,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作用为吸收过量的氨气,可用,C错误;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D正确;
故选C。
11.(2024·甘肃卷)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灼烧海带制海带灰 准确量取稀盐酸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使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备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灼烧海带制海带灰应在坩埚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给坩埚加热时不需要使用石棉网或陶土网,A项错误;
B.稀盐酸呈酸性,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5.00mL稀盐酸,B项正确;
C.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需要将在烧杯中溶解得到的NaCl溶液通过玻璃棒引流转移到选定规格的容量瓶中,C项正确;
D.电石的主要成分CaC2与水发生反应CaC2+2H2O→Ca(OH)2+CH≡CH↑制取C2H2,该制气反应属于固体与液体常温制气反应,分液漏斗中盛放饱和食盐水,具支锥形瓶中盛放电石,D项正确;
答案选A。
12.(2024·河北卷)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选项 气体 试剂
A 饱和溶液+浓硫酸
B 浓盐酸
C 固体熟石灰
D 石灰石+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如图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以为固液加热型反应,也可以是固液不加热型;右侧气体收集装置,长进短出为向上排空气法,短进长出为向下排空气法,装满水后短进长出为排水法;
【解析】A.饱和溶液和浓硫酸反应可以制,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可以制,使用固液加热制气装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B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与熟石灰加热可以制需要使用固固加热制气装置,图中装置不合理,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C符合题意;
D.石灰石(主要成分为)和稀盐酸反应可以制,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D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C。
13.(2024·黑吉辽卷)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并制备,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
离子
浓度 145 0.03 1
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
C.“脱氯”反应: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
【答案】C
【分析】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再加入锌浸出液进行“脱氯”,“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可知“脱氯”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得到脱氯液,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可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Zn。
【解析】A.由分析得,“浸铜”时,铜屑不能溶解完全,Cu在“脱氯”步骤还需要充当还原剂,故A错误;
B.“浸铜”时,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即Cu的化合价升高,Cu2+的化合价降低,发生归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应在阴极得到电子变为Zn,故D错误;
故选C。
14.(2024·浙江1月卷)为回收利用含的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I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I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答案】B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得到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硫酸溶液,碘化钠和碘酸钠在硫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
【解析】A.由分析可知,步骤I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得到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则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上层为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故A正确;
B.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上层为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则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溶液A,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向溶液A中加入硫酸溶液的目的是使碘化钠和碘酸钠在硫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则试剂X可用硫酸,故C正确;
D.碘受热会发生升华,所以实验制得的粗碘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故D正确;
故选B。
15.(2024·浙江1月卷)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A.图①装置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B.图②装置用于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A.图①装置没有加热装置,不适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A错误;
B.利用酸式滴定管中装有的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装置和操作正确,B正确;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温度计测温度、玻璃搅拌器起搅拌作用,装置密封、隔热保温效果好,C正确;
D.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导管末端不伸入液面下,利用饱和碳酸钠收集乙酸乙酯,D正确;
故选A。
16.(2024·黑吉辽卷)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溶液
B 测定溶液中 用溶液滴定
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 加入金属,过滤
D 测定溶液的 使用试纸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溶液中含有Fe2+,可以与K3[Fe(CN)6]发生反应使溶液变成蓝色,A项合理;
B.随着滴定的不断进行,溶液中S2-不断被消耗,但是溶液中的HS-还可以继续发生电离生成S2-,B项不合理;
C.金属Na既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又可以和乙醇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金属N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C项不合理;
D.ClO-具有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的大小,可以用pH计进行测量,D项不合理;
故答案选A。
考点三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7.(2024·浙江6月卷)为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影响因素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浓度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黄色溶液变橙色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压强 向恒温恒容密闭玻璃容器中充入气体,分解达到平衡后再充入 气体颜色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C 温度 将封装有和混合气体的烧瓶浸泡在热水中 气体颜色变深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催化剂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溶液,水浴加热 上层液体逐渐减少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实验现象应为溶液橙色加深,A错误;
B.反应2HIH2+I2为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向恒温恒容密闭玻璃容器中充入气体,分解达到平衡后再充入,平衡不发生移动,气体颜色不变,应得到的结论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容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
D.催化剂只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D错误;
答案选C。
18.(2024·安徽卷)仅用下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用品
A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溶液、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B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溶液 试管、橡胶塞、导管、乳胶管铁架台(带铁夹)、碎瓷片、酒精灯、火柴
C 制备溶液 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D 利用盐类水解制备胶体 饱和溶液、蒸馏水 烧杯、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MgCl2溶液、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时现象相同,分别产生白色Mg(OH)2、Al(OH)3沉淀,不能比较Mg(OH)2和Al(OH)3碱性的强弱,从而不能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可将氨水换成过量的NaOH溶液,A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B.在一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浓硫酸、乙酸,并且放入几粒碎瓷片,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如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收集乙酸乙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B项能实现实验目的;
C.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首先产生蓝色Cu(OH)2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Cu(NH3)4]SO4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4NH3 H2O=[Cu(NH3)4]SO4+4H2O,C项能实现实验目的;
D.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D项能实现实验目的;
答案选A。
19.(2024·甘肃卷)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 该溶液是酸溶液
B 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织物含蛋白质
C 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溴水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D 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 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该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也有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A项不符合题意;
B.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若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该织物含有动物纤维,含有蛋白质,B项符合题意;
C.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会产生很多产物,如加热温度在170℃,主要产物为乙烯;如加热温度在140℃,主要产物为二乙醚;同时乙醇可在浓硫酸下脱水生成碳单质,继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的产物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乙烯,C项不符合题意;
D.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的碱性无关,不能由此得出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4·河北卷)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该反应中H由价变成0价,被还原,体现了的氧化性,A错误;
B.如果待测液中含有,与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或者、也会与Ba2+产生白色沉淀,所以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待测液中含有的结论,B错误;
C.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溶液反应,与溶液和盐酸都能反应,说明的碱性比的强,C正确;
D.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加入溶液后,与反应,生成物浓度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题给结论错误,D错误;
故选C。
21.(2024·江苏卷)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溶液和溶液,消耗的溶液多 酸性:
B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性:
C 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pH,溶液pH大 结合能力: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H2SO4是二元酸,CH3COOH是一元酸,通过该实验无法说明H2SO4和CH3COOH酸性的强弱,故A错误;
B.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发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故B正确;
C.和均为白色沉淀,无法通过现象确定沉淀种类,无法比较和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故C错误;
D.比较和结合能力,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溶液和溶液的pH,但题中未明确指出两者浓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22.(2024·山东卷)由下列事实或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草酸,紫色褪去 草酸具有还原性
B 铅蓄电池使用过程中两电极的质量均增加 电池发生了放电反应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
D 为基元反应,将盛有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A.A B.B C.C D.D
【答案】AB
【解析】A.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草酸,紫色褪去说明KMnO4被还原成无色Mn2+,则草酸具有还原性,A项符合题意;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2e-++4H+=PbSO4+2H2O、负极反应为Pb-2e-+=PbSO4,正负极质量都增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PbSO4+2H2O-2e-= PbO2++4H+、阴极反应为PbSO4+2e-= Pb+,阴、阳极质量都减小,B项符合题意;
C.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Na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生成AgCl白色沉淀,说明先达到AgCl的Ksp,但由于AgCl、Ag2CrO4的类型不相同,不能得出Ksp(AgCl) <Ksp(Ag2CrO4),事实上Ksp(AgCl) >Ksp(Ag2CrO4),C项不符合题意;
D.将盛有NO2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 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0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B。
23.(2024·山东卷)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中红色钩瓷的发色剂为Cu2O。为探究Cu2O的性质,取等量少许Cu2O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试管甲 滴加过量溶液并充分振荡,砖红色沉淀转化为另一颜色沉淀,溶液显浅蓝色;倾掉溶液,滴加浓硝酸,沉淀逐渐消失
试管乙 滴加过量氨水并充分振荡,沉淀逐渐溶解,溶液颜色为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深蓝色
A.试管甲中新生成的沉淀为金属
B.试管甲中沉淀的变化均体现了的氧化性
C.试管乙实验可证明与形成无色配合物
D.上述两个实验表明为两性氧化物
【答案】AC
【解析】A.Cu2O中滴加过量0.3mol/LHNO3溶液并充分振荡,砖红色沉淀转化为另一颜色沉淀,溶液显浅蓝色,说明Cu2O转化成Cu2+,Cu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2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知,Cu元素的化合价还有由+1价降至0价,新生成的沉淀为金属Cu,A项正确;
B.Cu2O与0.3mol/LHNO3发生的反应为Cu2O+2HNO3=Cu(NO3)2+Cu+H2O,该过程中HNO3表现酸性,后滴加浓硝酸发生的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该过程中HNO3变现氧化性和酸性,B项错误;
C.Cu2O中滴加过量6mol/L氨水充分振荡,沉淀逐渐溶解得到无色溶液,静置一段时间无色溶液变为深蓝色,说明Cu(Ⅰ)与NH3形成无色配合物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深蓝色[Cu(NH3)4]2+,C项正确;
D.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Cu2O溶于6mol/L氨水形成的是配合物,Cu2O不属于两性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AC。
24.(2024·湖南卷)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 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
B 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 依次用溶液洗涤、水洗、分液、干燥
C 用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D 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从含有I2的NaCl固体中提取I2,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后,I2仍然溶在四氯化碳中,没有提取出来,A错误;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提纯乙酸乙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B错误;
C.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到达终点时生成CH3COONa,是碱性,而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较小,故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否则误差较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
D.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可以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在烧杯内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当晶核,D正确;
本题选D。
25.(2024·湖南卷)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
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HNO3中表面钝化
B.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了NO2
C.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
D.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
【答案】C
【详解】A.金属铜与稀硝酸不会产生钝化。开始反应速率较慢,可能的原因是铜表面有氧化铜,故A项说法错误;
B.由于装置内有空气,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的NO迅速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产生的NO2浓度逐渐增加,气体颜色逐渐变深,故B项说法错误;
C.装置内氧气逐渐被消耗,生成的NO2量逐渐达到最大值,同时装置内的NO2能与溶液中的H2O反应3NO2+H2O=2HNO3+NO,气体颜色变浅,故C项说法正确;
D.由于该装置为密闭体系,生成的NO无法排出,逐渐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选C。
26.(2024·浙江1月卷)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和浓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将通入下列溶液至饱和: ①浓 ②和HNO3,混合溶液 ①无色变黄色 ②蓝色变绿色 和浓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
B 比较与结合的能力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的能力:
C 比较与的酸性 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的 前者小 酸性: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 温度升高,该反应速率加快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Cu和浓HNO3反应后生成二氧化氮,探究其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即将NO2通入①浓HNO3,②Cu(NO3)2和HNO3混合溶液至饱和,现象与原实验一致,可以说明Cu和浓HNO3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故A正确;
B.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铁没有与SCN-结合而与F-结合,说明结合Fe3+的能力:F->SCN-,故B正确;
C.不应该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的,因为铵根离子也要水解,且同浓度与的铵根离子浓度不等,不能比较,并且亚硫酸的酸性大于氢氟酸,结论也不对,故C错误;
D.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保留温度一个变量,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能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安全
1.(2024·河北邢台一模)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示意图与用途或使用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名称 坩埚 蒸馏烧瓶 分液漏斗 球形干燥管
示意图
用途或使用操作 可用于对固体进行高温加热 可用于制备蒸馏水 分液时将磨口瓶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颈上的小孔 洗气除杂实验中将气体从小口通入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 该仪器为蒸发皿,不是坩埚,故A错误;
B. 该仪器为圆底烧瓶,不是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带支管,故B错误;
C. 该仪器为分液漏斗,分液时将磨口瓶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颈上的小孔,故C正确;
D. 该仪器为球形干燥管,洗气除杂实验中将气体从大口通入,故D错误;
选C。
2.(2024·重庆第八中学一模)下列玻璃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合理的是
A.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①②③
B.蒸馏法分离和:②③⑤⑥
C.浓硫酸催化乙醇制备乙烯:③⑤
D.滴定待测液中的含量:④⑥
【答案】C
【解析】A.重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的一种方法,不需要使用②③,A错误;
B.和沸点相差较大,故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和,需要用到直形冷凝管,不能用球形冷凝管,B错误;
C.用乙醇制备乙烯时,因测量的是溶液的温度,需将温度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需要使用③⑤,C正确;
D.滴定待测液中的含量需要使用滴定管和锥形瓶,溶液是碱性的,应该用碱性滴定管,不能用④,D错误;
故选C。
3.(2024·广东高州2月大联考)1943年,我国科学家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启发下,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难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气 B.制取 C.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D.制取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氨气,反应放热有利于氨气逸出,A项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与浓盐酸反应可制,B项不符合题意;
C.可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而不溶,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C项不符合题意;
D.氨气极易溶于水,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溶解度不大,为了增大碳酸氢钠产量,通时导管应该插入液面以下,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4.(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适应性考试)下列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正确的是
A.通过凝固法制备硫晶体:① B.实验室制乙炔:④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②⑤⑥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①③⑥
【答案】A
【解析】A.通过凝固法制备硫晶体在蒸发皿中进行,故选:①,A正确;
B.碳化钙为粉末状,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乙炔,B错误;
C.测定中和反应热需要烧杯、温度计、滴定管,不需要锥形瓶,C错误;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需要蒸发皿和漏斗,不需要温度计,D错误;
故选A。
5.(2024·天津耀华中学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B.四氯化碳溶液保存在细口塑料瓶中
C.试管壁上的银镜可以用浓氨水洗涤 D.金属钠起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A
【解析】A.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应用玻璃塞,A正确;
B.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易挥发,且能够溶解塑料,因此四氯化碳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B错误;
C.试管壁上的银镜与氨水不反应,浓氨水无法洗净,可以用稀洗涤,C错误;
D.金属钠加热生成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金属钠起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用沙土盖灭,D错误;
故答案选A。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6.(2024·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备、除杂和应用的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 B.除去HCl C.干燥 D.喷泉实验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A正确;
B.除去氯气中的HCl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B错误;
C.碱石灰会与氯气反应,干燥氯气要用浓硫酸,不可以用碱石灰,C错误;
D.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无法形成喷泉,D错误;
故选A。
7.(2024·江西吉安一中一模)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装置或操作
目的 A.证明铝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验证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装置或操作
目的 C.验证改变压强能破坏化学平衡状态 D.鉴别苯和己烷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铝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铝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中混有HCl气体,右侧试管中生成苯酚沉淀,不是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B错误;
C.反应2HIH2+I2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不能用来验证改变压强能破坏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
D.苯和己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苯和己烷,D错误;
故选A。
8.(2024·广东惠州一模)下列由废铁屑制取(NH4)2Fe(SO4)2 6H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
B.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C.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NH4)2Fe(SO4)2 6H2O晶体
【答案】B
【解析】A.装置甲中,物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使用游码时称取的(NH4)2SO4固体的质量偏低,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水解,从而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所以可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铁表面发生钝化,所以不能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H4)2Fe(SO4)2 6H2O晶体受热易失去结晶水,不能用蒸干溶液的方法制取,所以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不到(NH4)2Fe(SO4)2 6H2O晶体,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9.(2024·广东惠州一模)连四硫酸钠是生物酶的修复剂,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按如下装置制备足量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Ⅱ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一定能证明是酸性氧化物
B.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
C.Ⅳ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Ⅳ装置后连接浓溶液可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A
【分析】装置Ⅰ中连四硫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硫中混有氯化氢;装置Ⅱ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和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的盐酸使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装置Ⅲ中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装置Ⅳ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氧化氮和水;装置Ⅳ后应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A.由分析可知,装置Ⅱ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和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的盐酸使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不能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装置Ⅲ中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装置Ⅳ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氧化氮和水,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装置Ⅳ后应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D正确;
故选A。
10.(2024·河北邢台一模)水热法制备的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使用托盘天平称量
B.作反应的催化剂
C.调为2的目的是促进反应完全
D.用红外光谱法可检验固体是否为晶体
【答案】C
【分析】Na2WO4 2H2O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加入盐酸与Na2WO4反应生成H2WO4和NaCl,H2WO4加热分解生成WO3,抽滤洗涤后,烘干得到WO3;
【解析】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量0.825g药品,故A错误;
B.该反应方程式为Na2WO4+2HCl=H2WO4+NaCl,NaCl不是催化作用,故B错误;
C.Na2WO4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调为2可增大氢离子浓度,目的是促进反应完全,故C正确;
D.用X射线衍射实验可检验固体是否为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11.(2024·天津耀华中学一模)一次性鉴别下列三种溶液,方法不可行的是
A.乙酸、乙醛、苯酚三种溶液:浓溴水
B.NaOH、FeCl3、Na2SO4三种溶液:KHCO3溶液
C.KNO3、NH4Cl、Na2CO3三种溶液:饱和Ba(OH)2溶液,微热
D.乙醇、溴苯和苯三种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乙酸、乙醛、苯酚三种溶液分别与浓溴水混合现象为:互溶、溴水褪色、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正确;
B.NaOH、FeCl3、Na2SO4三种溶液分别与KHCO3溶液混合现象为:无现象、红褐色沉淀、无现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无现象,不能鉴别,B错误;
C.KNO3、NH4Cl、Na2CO3三种溶液分别与饱和Ba(OH)2溶液混合并微热的现象为:无现象、产生刺激性气体、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
D.乙醇、溴苯和苯三种溶液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不分层、分层且有机层在下层、分层且有机层在上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
本题选B。
12.(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蒸干溶液制备 B.验证沉淀转化
C.检验乙炔 D.钢闸门电化学防腐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Fe3+会水解,蒸干溶液制备要在HCl气流中进行,故A错误;
B.向氯化钠中滴加2滴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4滴碘化钾,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再滴加8滴硫化钠,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溶液中所给银离子少量,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故B正确;
C.制备的乙炔中含H2S等杂质,也可使高锰酸钾褪色,故C错误;
D.钢闸门通过外接电源来防腐应作阴极,接电源负极,故D错误;
故选B。
13.(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白硼钙石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和等杂质),利用白硼钙石制取强还原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偏硼酸钠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难溶于乙醇,碱性条件下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B.“操作X”涉及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C.“酸浸”采用高温条件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D.“反应Y”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C
【分析】由题干流程图可知,将白硼钙石的主要成分是Ca4B10O19·7H2O(含有少量Fe2O3、FeO、CaCO3和SiO2等杂质)粉碎后加入浓硝酸,将Ca转化为Ca(NO3)2、Fe转化为Fe(NO3)3、B转化为H3BO3,SiO2不溶于硝酸,过滤得到滤液1,主要含有Ca(NO3)2、Fe(NO3)3,和滤渣主要含有SiO2和H3BO3,向滤渣中加入乙醇进行醇浸过滤得到滤渣1,主要成分为SiO2,滤液中含有H3BO3的酒精溶液,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进行水浴加热,将H3BO3转化为NaBO2,将乙醇蒸馏出来后,对滤液进行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干燥,获得纯净的NaBO2固体,将固体NaBO2和MgH2混合反应生成NaBH4和耐火材料即MgO,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由分析可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A正确;
B.由题干信息状况,偏硼酸钠(NaBO2)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难溶于乙醇,碱性条件下稳定,故“操作X”涉及到蒸发浓缩、降温结晶,B正确;
C.“酸浸”采用高温条件会导致浓硝酸分解导致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耐火材料为MgO,故“反应Y”的化学方程式是,D正确;
故答案选C。
14.(2024·河北衡水部分高中一模)定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所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C.配制NaOH溶液 D.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数目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不能用长颈漏斗加试剂,且没有秒表计时,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缺少玻璃搅拌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用固体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在硬质玻璃管中隔绝空气加热绿矾,利用氮气将产生气体排至无水氯化钙,通过无水氯化钙的质量变化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数目,操作和方法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5.(2024·北京海淀一模)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制备Fe(OH)3 胶体 检验待测液中 是否含有 检验溴乙烷中的 溴元素 制备并收集NO2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铁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故A错误;
B.待测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或Ag+,故B错误;
C.溴乙烷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足量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硝酸银,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证明溴乙烷中含溴元素,故C正确;
D.NO2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故D错误;
选C。
16.(2024·河北保定一模)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甲装置在实验室中吸收尾气氨气
B.利用乙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乙烯
C.利用丙装置可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利用丁装置验证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乙烯
【答案】C
【解析】A.氨气直接通入到了水中,会产生倒吸现象,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备乙烯需控制温度170,温度计应该插入反应液中,故B错误;
C.NO2存在平衡,向右推活塞,可看到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还是比原来深,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故C正确;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可知石蜡油加热分解生成不饱和烃,但生成气体不一定为乙烯,故D错误。
答案选C。
考点三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7.(2024·江苏宿迁一模)室温下,探究0.1 mol·L-1 FeCl3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滴入3滴浓度均为0.1 mol·L-1 的FeCl3和CuSO4,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比较Fe3+和Cu2+的催化效率
B 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 KI溶液,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Fe3++2I-=2Fe2++I2是否为可逆反应
C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 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FeCl3与苯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 将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和15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混合,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气体 Fe3+与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CuSO4和FeCl3溶液中阴离子不同,应控制阴离子相同,探究Cu2+和Fe3+的催化效果,A错误;
B.发生2FeCl3+2KI2FeCl2+2KCl+I2,且FeCl3溶液过量,反应后加KSCN溶液为血红色,检验铁离子不能证明反应存在限度,应控制氯化铁溶液不足,B错误;
C.苯酚溶液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生成配合物,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与氧化反应无关,C错误;
D.已知FeCl3溶液由于Fe3+水解而呈酸性,NaHCO3溶液由于碳酸氢根水解大于电离而呈碱性,故将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和15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混合,由于Fe3+与发生了双水解反应Fe3++3=Fe(OH)3↓+3CO2↑,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气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18.(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适应性考试)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氯水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振荡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浅绿色 该氯水为久置氯水
B 向少量FeS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溶液,沉淀颜色变为浅红色(MnS)
C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几滴盐酸酸化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少量氯水,再加入,振荡,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久置氯水相当于盐酸溶液,但是若铁粉过量,过量铁粉会把还原为,不一定为久置氯水,故A错误;
B.向少量FeS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MnCl2溶液,因为Mn2+过量,与悬浊液液中的S2-反应生成MnS,MnS沉淀不是由FeS转化的,不能证明Ksp(FeS)>Ksp(MnS),B错误;
C.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AgCl,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错误;
D.下层溶液为紫红色,氯水置换出了I2,原溶液一定存在,D正确;
故答案选D。
19.(2024·江西吉安一中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Cl>Si
B 将浓硫酸和灼热木炭反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饱和溶液、澄清石灰水,发现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和气体
C 向肉桂醛()中加入酸性溶液 验证肉桂醛中含碳碳双键
D 向0.1mol/L的NaHA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 (和分别为的两级电离平衡常数)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该实验可说明酸性:HCl>,但非金属性强弱应通过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因此应用HClO4与的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
B.品红溶液褪色可说明生成SO2,但SO2通入饱和溶液,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因此应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除去二氧化硫,故B错误;
C.肉桂醛中含醛基,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NaHA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可知溶液呈碱性,则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水解平衡常数大于电离平衡常数,,可知:,故D正确;
故选:D。
20.(2024·江西吉安一中一模)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H2O2溶液与KI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
②将①中的黄色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CCl4,振荡,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减小,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另一份不加CCl4,振荡,产生气泡速率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颜色变黄的原因是:H2O2+2I-=I2+2OH-
B.②中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I2溶于CCl4
C.②中产生气泡速率减小的原因是H2O2浓度减小
D.由该实验可知,I2可以加快H2O2分解产生气泡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A.将H2O2溶液与KI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变黄是过氧化氢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方程式H2O2+2I-=I2+2OH-正确,A正确;
B.②中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四氯化碳萃取了溶液中的I2,碘单质溶于CCl4会呈紫色,B正确;
C.②中产生气泡速率减小的原因是四氯化碳萃取了溶液中的I2,I2浓度减小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减慢,C错误;
D.通过对比等量黄色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和不加入四氯化碳产生气泡的速率,可以看出加入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后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减小,不加入四氯化碳产生气泡速率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到I2可以加快H2O2分解产生气泡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C。
21.(2024·广东惠州一模)将分别通入下列溶液,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
A 溶液 溶液由浅绿色变棕黄色 有还原性
B 品红溶液 品红褪色 有漂白性
C 溶液 澄清溶液变浑浊 与反应产生
D 石蕊溶液 石蕊变红 氯水呈酸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向溶液通入氯气发生反应,溶液由浅绿色变棕黄色故,该过程体现的氧化性,故A错误;
B.向品红溶液通入氯气品红溶液褪色,是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 HClO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错误;
C.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溶液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变红的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22.(2024·河北邢台一模)下列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相匹配的是
选项 物质性质 原理分析
A 冰醋酸不导电,醋酸溶液能导电 冰醋酸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醋酸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B 的酸性比的强 的摩尔质量小于
C 甲酸的沸点高于二甲醚 甲酸的范德华力大于二甲醚
D 油漆易溶于甲苯,不溶于水 甲苯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 油漆是极性大的物质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冰醋酸没有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醋酸在水溶液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所以能导电,故A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相匹配;
B.由于F的电负性大于Cl,导致中羧基比更容易电离,所以的酸性比的强,故B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不匹配;
C.甲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二甲醚不可以形成氢键,所以甲酸的沸点高于二甲醚,故C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不匹配;
D.油漆是非极性物质,甲苯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油漆易溶于甲苯,不溶于水,故D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不匹配;
故选A。
23.(2024·河北邢台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取适量晶体溶于浓硝酸中,加水稀释到指定刻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 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并滴定草酸溶液 测定草酸溶液浓度
C 向的酒精中加入钠粒 证明的酒精中含水
D 向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溶液 振荡后再滴加少量溶液 明: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硝酸会氧化亚铁离子,故A错误;
B.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故B错误;
C.乙醇也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证明的酒精中含水,故C错误;
D.NaCl过量,硝酸银不足,生成氯化银沉淀,加入,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证明,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24.(2024·重庆第八中学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盐中含有 将某盐加水溶解,先加足量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加入盐酸无现象,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B 检验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取卤代烃与溶液混合加热,冷却后取溶液,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 白色沉淀,说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C 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取淀粉与稀硫酸混合加热,取部分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调成碱性,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 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D 比较与的溶度积 向溶液中滴加2~4滴溶液,继续滴加4滴溶液 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 色,说明的溶度积小于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将某盐加水溶解,先加足量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加入盐酸无现象,加入氯化钡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A正确;
B.取卤代烃与溶液混合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冷却后取溶液,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说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B正确;
C.取淀粉与稀硫酸混合加热,取部分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调成碱性,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发生水解,但不能证明淀粉完全水解,C错误;
D.向溶液中滴加2~4滴溶液,继续滴加4滴溶液,Mg(OH)2白色沉淀转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说明的溶度积小于,D正确;
故选C。
25.(2024·广东高州2月大联考)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绿色环保。如图所示为探究性质的微型实验,滤纸①~④分别浸泡了相关试剂,实验时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浓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①先变红后褪色,体现了具有漂白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滤纸②、③褪色均证明具有还原性
C.滤纸④上有黄色固体生成,证明具有氧化性
D.若滤纸④上析出了固体,则在滤纸④上发生的反应转移了电子
【答案】C
【解析】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体现了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A项错误;
B.碘水褪色证明具有还原性,品红褪色证明具有漂白性,B项错误;
C.滤纸④上有黄色固体生成,证明具有氧化性,C项正确;
D.滤纸④上析出固体,则生成,转移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C。
26.(2024·广东高州2月大联考)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3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 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B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的非金属性比强
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后膨胀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D 将搅拌过某无色晶体的铂丝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火焰出现黄色 晶体中含有单质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未出现银镜可能因为实验中没有碱化,操作错误,A错误;
B.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只能证明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不能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结论错误,B错误;
C.蔗糖变黑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膨胀证明浓硫酸有氧化性,C正确;
D.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晶体的铂丝火焰出现黄色,只能证明晶体中有Na元素,且钠单质为银白色,该无色晶体中一定不含有钠单质,结论错误,D错误;
答案选C。
27.(2024·天津耀华中学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CO还原实验中,是否全部被还原 向CO还原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和结合的能力大小 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C 验证 将粉末和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D 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表明Fe2O3没有全部被还原,如果溶液不变色,并不能说明Fe2O3全部被还原,因为生成的Fe能将Fe3+还原为Fe2+,A错误;
B.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后者的pH大,表明后者溶液中c(OH-)大,溶液的碱性强,ClO-的水解程度比CH3COO-大,从而说明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强,B正确;
C.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虽然有气泡和沉淀产生,但并不能说明Ksp(BaSO4)比Ksp(BaCO3)大,因为使用的是Na2CO3饱和溶液,C错误;
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硫酸,加入银氨溶液后,银氨溶液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并没有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所以虽然没有产生银镜,但并不能说明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D错误;
故选B。
28.(2024·辽宁丹东总复习质量测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酸性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和溶液 乙试管中溶液紫色消失快 证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将灼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证明浓硝酸能氧化木炭
C 向白葡萄酒中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证明葡萄酒中含
D 取少量菠菜叶研磨后加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证明菠菜叶中含铁元素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溶液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向盛有酸性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和溶液,是过量的,溶液中颜色不会完全褪去,无法判断反应速率大小,A错误;
B.将灼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NO2产生,而浓硝酸分解也能产生NO2,该现象不能证明浓硝酸能氧化木炭,B错误;
C.白葡萄酒中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实验不能证明葡萄酒中含,C错误;
D.取少量菠菜叶研磨后加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菠菜叶中含有Fe3+或Fe2+,D正确;
故选D。
29.(2024·辽宁丹东总复习质量测试)室温下,某化学研究小组通过下列三组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I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溶液变深蓝色
Ⅱ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溶液先变黄,稍后产生气体;再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颜色明显变浅
Ⅲ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变红,向其中滴加3~5滴溶液,振荡,溶液逐渐褪色
已知:①Cr最高化合价为+6;与的反应为(深蓝色);的结构:。
②溶液呈弱酸性.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实验I中溶液变深蓝色,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实验Ⅱ中稍后产生气体,是对分解起催化作用
C.实验Ⅱ中最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体现了的氧化性
D.实验Ⅲ中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的酸性
【答案】C
【解析】A.实验I中发生反应(深蓝色),溶液变深蓝色,Cr最高价为,则CrO5中Cr元素也是价,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实验Ⅱ中,少量Fe2+被氧化为Fe3+,Fe3+遇到KSCN溶液变红,H2O2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了氧化性,过量H2O2在Fe3+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了氧气,不是Fe2+对H2O2 分解起催化作用,故B错误;
C.实验Ⅱ中,少量Fe2+被氧化为Fe3+,Fe3+遇到KSCN溶液变红,过量H2O2在Fe3+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了氧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可能是因为过量的H2O2将硫氰根离子氧化,体现了的氧化性,故C正确;
D.实验Ⅲ滴加的3~5滴H2O2,量很少,不足以将NaOH溶液耗尽,溶液褪色是因为H2O2有氧化作用,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体现H2O2的氧化性,不是酸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0.(2024·河北保定一模)下列各实验操作、现象及对应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对应结论
A 向苯、甲苯中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苯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中不褪色 苯环对侧链具有活化作用
B 25℃时,用试纸测溶液和溶液的 大小: 酸性强弱:
C 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反应生成了乙烯
D ①②两支试管中均盛有溶液,向①中加入数滴溶液,向②中加入数滴溶液,冷却后观察现象 试管①中溶液显橙色,试管②中溶液显黄色 对该反应的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向苯、甲苯中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甲苯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中不褪色只能说明甲苯的侧链被氧化,但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具有活化作用,故A错误;
B.为注明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浓度是否相同,所以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亚硫酸钠溶液不能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离子,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乙醇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则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乙烯,故C
D.重铬酸钾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 H2O2CrO+2H+,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溶液显橙色,说明增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黄色,说明氢氧根离子中和溶液中的氢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31.(2024·北京海淀一模)某实验小组探究KMnO4溶液与NH3以及铵盐溶液的反应。
已知: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强而增强;MnO2为棕黑色,Mn2+接近无色。
实验 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Ⅰ 8mol·L-1氨水(pH≈13) 紫色变浅,底部有棕黑色沉淀
Ⅱ 0.1mol·L-1NaOH溶液 无明显变化
Ⅲ 4mol·L-1(NH4)2SO4溶液(pH≈6) 紫色略变浅,底部有少量棕黑色沉淀
Ⅳ 硫酸酸化的4mol·L-1(NH4)2SO4溶液(pH≈1) 紫色变浅
Ⅴ 硫酸酸化的4mol·L-1NH4Cl溶液(pH≈1) 紫色褪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Ⅱ可知,pH=13时,OH-不能还原
B.由Ⅰ、Ⅱ、Ⅲ可知,与相比,NH3更易还原
C.由Ⅲ、Ⅳ可探究溶液pH对与反应的影响
D.由Ⅳ、Ⅴ可知,浓度降低,其还原性增强
【答案】D
【解析】A.Ⅱ中0.1mol·L-1NaOH溶液的pH=13,实验无现象,说明pH=13时,OH-不能还原,A正确;;
B.Ⅰ、Ⅱ可知,pH相同,氨水中现象明显;Ⅱ、Ⅲ可知,氨水中现象明显,而含铵根离子的硫酸铵溶液反应现象不太明显;故由Ⅰ、Ⅱ、Ⅲ可知,与相比,NH3更易还原,B正确;
C.Ⅲ、Ⅳ中变量为溶液的pH不同,则由Ⅲ、Ⅳ可探究溶液pH对与反应的影响,C正确;
D.Ⅳ、Ⅴ中存在铵根离子浓度、阴离子种类2个变量,不能说明浓度降低,其还原性增强,D错误;
故选D。
32.(2024·湖北圆创联盟一模)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在水溶液中存在 向的溶液中加入浓溶液,振荡试管,观察颜色变化
B. 检验中的碳碳双键 取样,加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观察是否褪色
C. 比较与 常温,测浓度均为的和溶液的
D. 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 向浓度均为和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向1mL I2的CCl4溶液中加入1mL浓KI溶液,振荡试管,发现虽然I2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更大,但是四氯化碳液体颜色变浅至无色,说明存在I2+I ,使I2离开四氯化碳体系,A正确;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与碳碳双键反应也可以和醛基反应,故加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法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B错误;
C.比较Ka(CH3COOH)与Ka1(H2CO3)即比较CH3COOH与H2CO3酸性强弱,故应比较和CH3COONa溶液的pH,C错误;
D.向浓度均为0.1mol/LMgCl2和AlCl3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都得到白色沉淀,无法对比Mg和Al的金属性,D错误;
本题选A。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备考2025】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用途与转化(全国通用)

下一篇:【备考2025】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全国通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