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
一、单选题
1.小慧家购买的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洗碗机工作时,浸入水槽的部分发出4×104Hz的声波用于清洗碗筷等物品。关于这种声波,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声波能在水中传播
B.这种声波让所有人都可以听见,听起来很刺耳
C.这种声波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D.这种洗碗机应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地震、海啸,提前预警,使人们能及早撤离危险区域
3.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声腔剧种(如图),演唱时以梆子击节,以板胡、笛、梆子、笙等乐器伴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演员演唱时,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里
B.观众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判断是哪种乐器
C.调节板胡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观众通过演员的演唱感知人物的情绪,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4.“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 B.“呼麦”中的高低音都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的低音频率应该低于 D.“呼麦”中的高音频率应该高于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我们无法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Hz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声纹锁是通过音调辨别不同的声音
B.乙: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丙;用筷子敲击装有高度不同水的玻璃瓶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丁:排箫又叫“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7.以下关于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B.只闻其声,能辨其人
C.倒车雷达原理是通过红外线定位
D.同学唱歌的声音不可能是噪音
8.端午节期间,多地要举行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由鼓面振动产生
B.鼓声在气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二、多选题
9.用筷子和湿碎布做一个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哨子”,吹哨时( )
A.空气柱振动发声 B.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发生改变
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 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
10.如图所示是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发出嗡嗡声的声源是“鱼洗”
C.“鱼洗”发出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D.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汇集使声音的传播速度加快
1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
12.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13.自制吉它上绷紧材质相同、粗细不同的四条橡皮筋,橡皮筋A最粗,橡皮筋B最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橡皮筋振动产生的
B.A、B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C.手拨动的越快,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手拨动的力越大,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14.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
三、填空题
15.如图,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不同,推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6.如图所示为狗和大象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某种蝴蝶飞行时在1min内翅膀振动480次。蝴蝶发出的声音能被 (选填“狗”或“大象”)听到。这种声音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四、实验题
17.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 mL和5 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序号 A B C D E F
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
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
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
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作对比,可以得出:当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
(2)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作对比,可以得出:当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
(3)序号为C、F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填“C”或“F”)
(4)本次实验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18.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上下不断跳动。
(1)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停止跳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纸团的跳动来反应纸盆的振动,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2)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发现小纸团在音乐声婉转时跳得慢,激昂时跳得快,这是因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3)小琳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 (填序号)。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五、作图题
19.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甲、乙、丙三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乙、丙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种声波能在水中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频率为4×104Hz的声波属于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声波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这种洗碗机应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性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意思是声音大声,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自然灾害一般会发出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地震、海啸,提前预警,使人们能及早撤离危险区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演员演唱时,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观众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判断是哪种乐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节板胡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通过演员的演唱感知人物的情绪,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声速由介质决定,故在空气中传播时,高低音的速度是相等的,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人能听见的范围,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不可能低于20Hz,高于,故C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B.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是若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我们就不能听到声音,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可以了解到胎儿的相关信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我们无法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故A错误;
B.在纸杯底部开一圆孔,用塑料薄膜蒙住杯口,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正确;
C.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水柱越高,越难振动,故C错误;
D.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时的频率不同,所以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产生声音需要两个条件:声源振动,有传播介质,只要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但声音的传出需要介质。题中说“只要物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没有考虑介质这个条件,故A错误。
B.声音有三种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只闻其人,能辨其人”说的是音色,故B正确。
C.倒车雷达原理通过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凡是影响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同学唱歌的声音若影响其他人工作或休息也可能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 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鼓声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是最大的,故B错误;
C. 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鼓声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
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9.AB
【详解】A.哨声是哨子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哨子内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化,音调发生改变,故B正确;
C.改变吹哨的力度,空气柱振动的振幅改变,响度发生改变,故C错误;
D.音色由哨子本身决定,换不同的人吹哨,都是空气柱振动发声,可以改变哨声的音调和响度,不能改变音色,故D错误。
故选AB。
10.ABC
【详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
B.“鱼洗”发出的嗡嗡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故“鱼洗”是声源,故B正确;
C.“鱼洗”发出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人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众多“鱼洗”声汇集增大了声音的响度,并不能增大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C。
11.AB
【详解】A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C错误;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AB。
12.BCD
【详解】A.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不可能完全抽成真空,故A错误;
B.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水花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故B正确;
C.发音齿轮的齿数不同,硬纸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故C正确;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此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产生的是次声波,故D正确。
故选BCD。
13.AD
【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橡皮筋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所以A、B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可以相同,故B错误;
C.振动频率与橡皮筋的长短、松紧有关,所以手拨动的越快,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不一定越高,故C错误;
D.手拨动的力越大,橡皮筋振动幅度就越大,所以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AD。
14.BCD
【详解】A.由于声音都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故B正确;
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
D.由于不同乐器的器材和结构不同,所以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CD。
15.响度
【详解】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瓶内的传声介质减少,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的响度变小,所以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6. 大象 次声波
【详解】[1]某种蝴蝶飞行时在1min内翅膀振动480次。则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蝴蝶发出的声音能被大象听到。
[2]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这种声音属于次声波。
17. 横截面积 高 A、D 长度 低 F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2] 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注射器规格相同,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3][4][5] 要验证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要控制空气柱的长度一定,改变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故选用序号为A、D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3)[6] 序号为C、F的两次实验中,C的声强级为60dB,F的声强级为75dB,所以响度大的是F。
(4)[7] 探究音调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8. 振动 转换法 音调 B
【详解】(1)[1][2]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团会不断地跳动,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停止振动,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纸团的跳动来反应纸盆的振动,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3]小纸团在音乐声婉转时跳得慢,激昂时跳得快,这是因为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发生变化。
(3)[4]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详解】当敲击盛水的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说明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变大(即容易振动),所以瓶中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