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1 酸碱盐(原卷版+解析版)


【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专题11 酸碱盐
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A.A B.B C.C D.D
2.(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碱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物质可用于食品防腐
B.b点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
C.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HNO3
D.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KNO3
4.(2024·湖南·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 B.浓硫酸有挥发性
C.催化剂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5.(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在室温下,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氨气,所以用硝酸钠替换硝酸铵也会产生氨气
6.(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7.(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农业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化肥
8.(2024·新疆·中考真题)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9.(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
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和
C.图中,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
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与的质量比为
10.(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在t1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3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t2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t2~t3期间压强不变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已经反应完全
D.t3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
11.(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2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
12.(2024·安徽·中考真题)茶叶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土壤的酸碱性会对茶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某兴趣小组测定了某地茶园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改良方案。
查阅资料:茶树最适宜生长在pH为5.0~5.5的土壤中
【任务一】测定土壤酸碱性
(1)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4。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
【任务二】调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
(2)经调查发现,长期过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请写出一种氮肥的化学式 。
【任务三】改良土壤酸碱性
(3)牛牛同学认为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写出熟石灰与酸(以硫酸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农业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碱性。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该小组在同一块土地的三个不同区域开展实验。50天后,测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0~10cm B.10~20cm C.20~30cm
13.(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D.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同种元素
14.(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气体 CO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KOH溶液 Ca(OH)2 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C CaCO3固体 CaO 将固体混合物高温充分煅烧,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D Na2SO4溶液 MgSO4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硫酸至中性
A.A B.B C.C D.D
15.(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A.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B.氧化钙、CaO、消石灰
C.汞、Hg、水银 D.氢氧化钠、NaOH、火碱
16.(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无色透明的废液。经同学们测定,其pH=2,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离子组合,推测合理的是
A.Fe3+、Na+、Cl-、 B.Na+、K+、Cl-、
C.K+、Na+、Cl-、 D.Ba2+、Ca2+、、
17.(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单质 氧化反应 碱溶液 中和反应
Y 化合物 化合反应 碱性溶液 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18.(2023·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60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
19.(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20.(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如图是向稀和稀的混合液中,滴加溶液的图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的溶液 B.点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
C.点和点的溶液 D.点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1.(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检验气密性后,在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注入的溶液是盐酸
B.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气体不纯
D.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22.(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图是初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一定是 B.Y可能是钠盐
C.X与Y不可能都是盐 D.X与Y反应能生成NaOH
23.(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 D.该地区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24.(2023·云南·中考真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5.(2023·重庆·中考真题)(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下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I.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含泥沙等杂质。
Ⅱ.Li2CO3(化学性质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1)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 ,常用 (填试剂名称)检验气体Y。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_____(填序号)。
A.0℃ B.25℃ C.80℃
(4)将滤液2蒸发,当有 时(填现象),停止加热,可得到其他化工产品。
26.(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NaCl、Na2SO4及少量MgSO4和CaSO4,某小组从中获取NaCl和Na2SO4的主要过程如下:

(1)“除杂1”应依次加入的两种试剂是 、 ,“除杂2”应加入的试剂是 。(除杂限选试剂:HCl、HNO3、Na2CO3、Ca(OH)2)
(2)将“溶液A”在80℃蒸发浓缩,至有少量固体析出。
①该小组分析溶解度曲线,推测析出的少量固体是NaCl,但检验后却发现是Na2SO4。请作出合理解释: 。
②该小组停止蒸发浓缩,经 、过滤得到大量Na2SO4固体及母液;将母液中的NaCl分离出来,操作是 。
(3)设计由硫磺(单质硫)生产Na2SO4的转化路径,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常见+4价硫的化合物可与O2化合为+6价硫的化合物)
27.(2022·广东·中考真题)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B.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 D.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
28.(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9.(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30.(2022·河南·中考真题)粗盐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杂质是
A.Na2CO3和CaCl2 B.BaCl2和NaOH C.Na2CO3和NaOH D.MgCl2和Na2SO4
31.(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32.(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33.(2022·北京·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 。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序号)。
34.(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

(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
(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
(3)固体B成分是 ;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
35.(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回答下列问题。(“一”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请写出图中甲表示的物质类别 。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成 色。
36.(2021·天津·中考真题)下列为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苹果:2.9~3.3 B.橘子:3.0~4.0 C.葡萄:3.5-4.5 D.玉米粥:6.8~8.0
37.(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无色溶液中:K+、Na+、、
B.酸性溶液中:Mg2+、Na+、、Cl-
C.pH=11溶液中Zn2+、Ba2+、、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
38.(2021·安徽·中考真题)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39.(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1-个数
40.(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
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
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41.(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1-、、 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Mg2+、Ba2+、Cl-、
B.一定含有H+、Mg2+、C1-,一定不含有
C.一定含有H+、Ba2+,,一定不含有C1-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
42.(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43.(2021·广东·中考真题)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Ⅰ的名称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 。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
44.(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使食物具有松软或蓬松的特点。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圆梦”学习小组对该膨松剂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
②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
③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熄灭酒精灯。
【实验分析】
(1)装置A中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 。
(2)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甲同学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铵。
【实验反思】
(3)乙同学提出:通过以上现象不能确定该膨松剂中只含有碳酸氢铵。经过小组讨论,他们继续进行探究: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继续加热。当观察到 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Ⅱ.测定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又进一步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称量10.0g该膨松剂加入硬质玻璃管,其它各装置中的试剂均足量。关闭止水夹3,点燃酒精灯。
(4)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打开止水夹3,从硬质玻璃管a端缓缓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5)实验后称量装置G的质量,比实验前增重1.7g,则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
(6)若没有装置H,会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5.(2021·河北·中考真题)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 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 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
(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46.(2020·辽宁·中考真题)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
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
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
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
47.(2020·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48.(2020·安徽·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49.(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50.(2020·江苏·中考真题)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51.(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0.37%(pH约为1)的稀盐酸。
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g。
②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量取上述所需浓盐酸用到的仪器是 (填标号)。
A 10mL量筒
B 50mL量筒
C 试管
D 胶头滴管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 上。
(2)取少量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得到白色浑浊液,滴加1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示意图中,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填标号)。

52.(2020·中考真题)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专题11 酸碱盐
1.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水放置,是因为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故A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向冰箱中放入活性炭能除去异味,故B项正确;
C、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厨余垃圾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不易察觉的缓慢氧化,生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故C项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因为食醋显酸性,pH<7,食醋能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故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铁生锈的条件、活性炭的吸附性、缓慢氧化以及酸的性质等,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碱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C
【详解】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但是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B、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物质可用于食品防腐
B.b点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
C.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HNO3
D.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KNO3
【答案】C
【详解】A、a点对应的物质属于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为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A选项说法正确;
B、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选项说法正确;
C、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c点物质的化学式不可能为HNO3,故C选项说法错误;
D、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盐,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KNO3属于盐,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KNO3,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价类二维图的含义、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酸碱盐和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 B.浓硫酸有挥发性
C.催化剂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例如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故选:D。
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在室温下,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氨气,所以用硝酸钠替换硝酸铵也会产生氨气
【答案】A
【详解】A、在室温下,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室温下,碳酸钠溶液的pH>7,但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符合题意;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荷,但不是离子。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是纯净物,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氨气,是因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用硝酸钠替换硝酸铵,硝酸钠中没有铵根离子,不会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答案】D
【详解】A、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所以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B正确;
C、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所以水不是溶液。即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C正确;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电灯通电也有发光、放热,则不是燃烧。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
7.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农业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化肥
【答案】B
【详解】A、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5.6,将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A不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B正确;
C、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C不正确;
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浪费,造成污染,要合理施用化肥,故D不正确。
故选B。
8.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pH 逐渐增大,说明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pH 是从小于 7 逐渐增大到大于 7,盐酸pH<7,氢氧化钠pH>7,说明该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45s 时,pH 等于 7,表示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故选D。
9.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
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和
C.图中,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
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与的质量比为
【答案】A
【详解】A、根据图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刚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碳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后来生成的二氧化碳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设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65g
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的质量比关系,可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为3.65g,又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14.6g-3.65g=10.95g,根据图像,可知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含有碳酸钠和碳酸钙,选项错误;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和碳酸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C、结合前面分析可知,x=14.6g+3.65g=18.25g,刚开始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来发生的总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M点时表示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后形成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设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g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0.44g=0.88g,设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 CaO 为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解得y=1.12g
则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CaO和NaOH的质量比为1.12g:2g=14:2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在t1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3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t2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t2~t3期间压强不变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已经反应完全
D.t3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
【答案】B
【详解】A、t1 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后,压强减小,所以注入的溶液应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导致压强减小,故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t2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是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图3中的生成物中还缺少水分子,故B错误;
C、t2~t3期间压强不变,说明气体不再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可证明二氧化碳已经反应完全,故C正确;
D、由B分析可知,t2时溶液的溶质为碳酸钠,t2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B。
1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2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
【答案】(1)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2)CO2+H2O=H2CO3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详解】(1)测定结果偏小是由于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压偏大,可能是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温度偏高或有空气进入,具体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2)图2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由图3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是盐酸中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2.茶叶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土壤的酸碱性会对茶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某兴趣小组测定了某地茶园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改良方案。
查阅资料:茶树最适宜生长在pH为5.0~5.5的土壤中
【任务一】测定土壤酸碱性
(1)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4。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
【任务二】调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
(2)经调查发现,长期过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请写出一种氮肥的化学式 。
【任务三】改良土壤酸碱性
(3)牛牛同学认为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写出熟石灰与酸(以硫酸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农业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碱性。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该小组在同一块土地的三个不同区域开展实验。50天后,测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0~10cm B.10~20cm C.20~30cm
【答案】(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对
(2)NH4Cl等
(3)
(4)C
【详解】(1)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所以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
(2)只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氮元素的肥料是氮肥,常见的氮肥有NH4Cl等。
(3)熟石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改良土壤酸碱性,则最终pH越接近7则改良后的土壤越接近中性,改良效果越好。所以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20~30cm。此时土壤pH最接近7。故选C。
1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D.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同种元素
【答案】C
【详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是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故A推理不合理;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吗,故B推理不合理;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推理正确;
D、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D推理错误;
故选:C。
1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气体 CO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KOH溶液 Ca(OH)2 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C CaCO3固体 CaO 将固体混合物高温充分煅烧,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D Na2SO4溶液 MgSO4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硫酸至中性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一氧化碳和铜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该选项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钠,该选项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过滤,滤液中含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加稀硫酸至中性,可将过量的氢氧化钠转化为硫酸钠,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5.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A.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B.氧化钙、CaO、消石灰
C.汞、Hg、水银 D.氢氧化钠、NaOH、火碱
【答案】B
【详解】A、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俗称小苏打,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符合题意;
C、汞的化学式为Hg,俗称水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实验室有一瓶无色透明的废液。经同学们测定,其pH=2,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离子组合,推测合理的是
A.Fe3+、Na+、Cl-、 B.Na+、K+、Cl-、
C.K+、Na+、Cl-、 D.Ba2+、Ca2+、、
【答案】B
【分析】无色透明的废液中不会含有铜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否则会带有颜色。pH=2溶液为酸性,则存在氢离子。
【详解】A、有铁离子,溶液不会为无色,错误;
B、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相互不会结合成气体、沉淀、水可以共存,并且没有在溶液中显颜色的离子,正确;
C、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错误;
D、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钡沉淀,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错误;
故选B。
17.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单质 氧化反应 碱溶液 中和反应
Y 化合物 化合反应 碱性溶液 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如图所示关系为交叉关系。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正确。
C、碱溶液显碱性,属于碱性溶液中的一种,两者之间属于包含关系,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故选:B。
18.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60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30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60s时,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说法正确;
D、根据pH图,反应前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应后溶液pH大于7,是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中,说法错误。
故选:D。
19.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详解】A、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水,则最开始水的质量不为零,则甲表示水的质量,乙表示氯化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加入bg氢氧化钠时,氯化钠质量不变,表示此时恰好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cg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则其中的阴离子为OH-和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溶液中的盐酸不断减少,则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如图是向稀和稀的混合液中,滴加溶液的图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的溶液 B.点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
C.点和点的溶液 D.点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a1 点时,还在继续产生沉淀,说明此时硫酸还未完全反应,故此时溶液显酸性,pH<7,不符合题意;
B、a2 点的溶液pH<7,此时氢氧化钡可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钡和水,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氯化钡,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b2点时,pH=7,b1 点时,沉淀质量最大,说明此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钡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也恰好完全反应,故可看做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故b1 点时,溶液中还含有盐酸,pH<7,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c2点溶液pH>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检验气密性后,在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注入的溶液是盐酸
B.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气体不纯
D.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C
【详解】A、t0 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后,压强减小,所以注入的溶液应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导致压强减小,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t1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是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图3中的生成物中还缺少水分子,故B错误;
C、t1~t2 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说明还存在其他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则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故C正确;
D、由B分析可知,t2时溶液的溶质为碳酸钠,t2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22.下图是初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一定是 B.Y可能是钠盐
C.X与Y不可能都是盐 D.X与Y反应能生成NaOH
【答案】A
【详解】A、X能生成氢氧化钠同时也能和硫酸、Y发生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也可以和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一定是氢氧化钙,选项错误;
B、Y、X均是能生成氢氧化钠同时也能和硫酸、Y(X)发生反应的物质,所以X、Y可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顺序可互换),所以Y可能是钠盐,选项正确;
C、因为X、Y均要能生成氢氧化钠,同时可以和硫酸发生反应,若两者都是盐,则X、Y均为钠盐,才能在复分解反应中生成氢氧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应定义,要同时生成沉淀,能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酸根离子为硫酸根和碳酸根,则X、Y应该为硫酸钠和碳酸钠,但硫酸钠无法与硫酸发生反应,所以X与Y不可能都是盐,选项正确;
D、因为X、Y可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顺序可互换),X、Y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选项正确。
故选A。
23.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 D.该地区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A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雨水的pH均小于5.6,所以是酸雨,说法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变小,则酸性逐渐增强,说法错误;
C、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只是一个大约的整数值,不能测得表中物质的pH数据,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和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无关,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说法错误。
故选A。
2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详解】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下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I.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含泥沙等杂质。
Ⅱ.Li2CO3(化学性质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1)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 ,常用 (填试剂名称)检验气体Y。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_____(填序号)。
A.0℃ B.25℃ C.80℃
(4)将滤液2蒸发,当有 时(填现象),停止加热,可得到其他化工产品。
【答案】(1) H2SO4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
(2)2NaOH+H2SO4=Na2SO4+2H2O
(3)C
(4)较多固体出现
【详解】(1)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X是一种酸,与反应碳酸锂生成滤液1,滤液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锂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的酸是稀硫酸,其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Y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故选C;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26.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NaCl、Na2SO4及少量MgSO4和CaSO4,某小组从中获取NaCl和Na2SO4的主要过程如下:

(1)“除杂1”应依次加入的两种试剂是 、 ,“除杂2”应加入的试剂是 。(除杂限选试剂:HCl、HNO3、Na2CO3、Ca(OH)2)
(2)将“溶液A”在80℃蒸发浓缩,至有少量固体析出。

①该小组分析溶解度曲线,推测析出的少量固体是NaCl,但检验后却发现是Na2SO4。请作出合理解释: 。
②该小组停止蒸发浓缩,经 、过滤得到大量Na2SO4固体及母液;将母液中的NaCl分离出来,操作是 。
(3)设计由硫磺(单质硫)生产Na2SO4的转化路径,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常见+4价硫的化合物可与O2化合为+6价硫的化合物)
【答案】(1) 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钠/Na2CO3 HCl
(2) 溶液中硫酸钠的含量比氯化钠高,硫酸钠先达到饱和析出 降温结晶
加热蒸发溶剂至有较多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3)、SO2+2NaOH=Na2SO3+H2O、2Na2SO3+O2=2Na2SO4
【详解】(1)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镁和硫酸钙,可将硫酸镁或硫酸钙转化为氯化钠和硫酸钠。从杂质含有硫酸根离子可知,转化为硫酸钠较为容易,只需除去镁离子和钙离子,引入钠离子即可。根据给出药品,可以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之后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滤液中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杂质碳酸钠、氢氧化钠可以加入盐酸转化为氯化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①80℃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的质量相等则氯化钠先析出,但硫酸钠先析出,则说明溶液中硫酸钠的含量比氯化钠高,硫酸钠先达到饱和析出。
②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40℃后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降低较多,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较小。所以开始经降温结晶,过滤得到大量硫酸钠固体与母液。然后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母液中将氯化钠分离出来,操作时加热蒸发溶剂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温度较高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又升高,不会因为低温时饱和蒸发水而析出),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3)使用硫单质生产硫酸钠,初中常见的硫单质的反应是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根据碱的通性,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根据提示常见+4价硫的化合物可与O2化合为+6价硫的化合物,则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可生成硫酸钠,。其他路径合理即可。
2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B.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 D.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
【答案】B
【详解】A.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正确。
B.石油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
C.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正确。
D.合金硬度大于组成纯金属,所以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正确。
故选:B。
2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答案】C
【详解】A、熟石灰呈碱性,可和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除去异味,用做冰箱除味剂,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错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正确;
故选C。
29.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A
【详解】A、如图可知,盐酸中的微观粒子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和水分子,选项错误;
B、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C、如图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D、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显酸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而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溶液显中性,选项正确;
答案为:A。
30.粗盐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杂质是
A.Na2CO3和CaCl2 B.BaCl2和NaOH C.Na2CO3和NaOH D.MgCl2和Na2SO4
【答案】C
【详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了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了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氯化钡;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杂质是过量的碳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故选C。
31.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答案】D
【分析】实验一说明溶液呈碱性;实验二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溶质中含有碳酸钠;实验三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且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已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过滤沉淀后,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详解】故选D。
3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答案】A
【详解】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固体质量先不再变化。因固体质量相同,则有催化剂的氯酸钾中氯酸钾的质量少,放出氧气的质量少,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少,剩余固体的质量较大。故A正确;
B、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关系式为,48份质量的镁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则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故B不正确;
C、pH=13的溶液显碱性,则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溶液的pH变大,继续加入溶液,溶液的pH升高,但是始终小于13,故C不正确;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硝酸钡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变,开始加入稀硫酸就有沉淀产生,故D不正确。
故选A。
33.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 。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序号)。
【答案】(1)黄色
(2)或
(3)4、5/5、4
【详解】(1)1中放的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2)2中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的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醋酸显酸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4、5。
34.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

(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
(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
(3)固体B成分是 ;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
【答案】(1)(或)
(2)过滤
(3)Fe、Cu/铁、铜
(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5)废物再利用
【详解】(1)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由于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在氧化铜和氧化铁中加入硫酸,其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步骤②中加入铁粉,且已知:Fe+Fe2(SO4)3=3FeSO4,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则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2)步骤②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该操作是过滤。
(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Fe+Fe2(SO4)3=3FeSO4,,固体B在加入硫酸后能够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在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则固体B的组成是铁和铜。
(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后,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
35.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回答下列问题。(“一”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请写出图中甲表示的物质类别 。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成 色。
【答案】(1)金属氧化物
(2)
(3)红
【详解】(1)酸能与活泼金属、碱、盐、酸碱指示剂、金属氧化物反应,故甲为金属氧化物;
(2)氢氧化钠是碱,稀盐酸是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6.下列为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苹果:2.9~3.3 B.橘子:3.0~4.0 C.葡萄:3.5-4.5 D.玉米粥:6.8~8.0
【答案】D
【分析】胃酸过过应吃碱性食品中和胃酸。
【详解】A、苹果pH<7呈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错误。
B、橘子pH<7呈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错误。
C、葡萄pH<7呈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错误。
D、玉米粥pH在6.8~8.0偏向碱性,胃酸过多适宜食用,正确。
故选D。
3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无色溶液中:K+、Na+、、
B.酸性溶液中:Mg2+、Na+、、Cl-
C.pH=11溶液中Zn2+、Ba2+、、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
【答案】B
【详解】A、K+、Na+、、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但呈紫红色,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Mg2+、Na+、、Cl-不与氢离子发生反应,且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选项符合题意;
C、pH=11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锌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8.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答案】A
【详解】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涉及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是因为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是因为硼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9.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1-个数
【答案】D
【详解】A、随着试剂的不断加入,pH逐渐减小,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发生反应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 ,溶液呈中性,表示溶液正好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 HCl=NaCl+H2O可知,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呈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溶液中的Na+个数小于C1-个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D。
40.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
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
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答案】C
【详解】A、若甲、乙是化合物,丙、丁不一定也是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错误;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若乙为稀硫酸其中含有硫酸根,则生成丙、丁中一定有盐,正确;
D、若丙为氯化钠,甲、乙中不一定有碱,例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故选C。
41.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1-、、 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Mg2+、Ba2+、Cl-、
B.一定含有H+、Mg2+、C1-,一定不含有
C.一定含有H+、Ba2+,,一定不含有C1-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
【答案】D
【分析】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
①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pH=1,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H+,不存在;
②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存在Mg2+;
③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Ba2+;
溶液不显电性,故溶液中还存在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中一种或两种;
【详解】由分析得:
A、一定不含有Ba2+,错误;
B、不确定是否存在Cl-,错误;
C、一定不含有Ba2+,错误;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正确。
故选D。
42.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答案】C
【详解】A、加入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盐酸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如pH=7,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3.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Ⅰ的名称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 。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
【答案】 CaCO3CaO+CO2↑ 过滤 Na2CO3+CaCl2=CaCO3↓+2NaCl 复分解 有影响,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
【详解】(1)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A是氧化钙和杂质,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故填:CaCO3CaO+CO2↑;过滤 。
(2)固体A是氧化钙和杂质,固体A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B是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C是碳酸钠溶液,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该反应双交换价不变,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复分解反应。
(3)该方法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影响,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填:有影响,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措施植树造林,故填:温室效应;植树造林。
44.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使食物具有松软或蓬松的特点。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圆梦”学习小组对该膨松剂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
②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
③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熄灭酒精灯。
【实验分析】
(1)装置A中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 。
(2)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甲同学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铵。
【实验反思】
(3)乙同学提出:通过以上现象不能确定该膨松剂中只含有碳酸氢铵。经过小组讨论,他们继续进行探究: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继续加热。当观察到 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Ⅱ.测定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又进一步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称量10.0g该膨松剂加入硬质玻璃管,其它各装置中的试剂均足量。关闭止水夹3,点燃酒精灯。
(4)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打开止水夹3,从硬质玻璃管a端缓缓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5)实验后称量装置G的质量,比实验前增重1.7g,则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
(6)若没有装置H,会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吸收二氧化碳 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试管中仍有固体剩余 防止浓硫酸倒流,使生成的氨气充分被浓硫酸吸收 79% 偏大
【详解】(1)加热固体药品,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
(2)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吸收二氧化碳,可以避免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D中,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影响结果。
(3)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固体剩余。碳酸氢氨加热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氨气,无固体剩余。结论是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所以当观察到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试管中仍有固体剩余可得出该结论。
(4)因为分解后,装置内有生成物未被F、G装置吸收,同时避免G浓硫酸因气体收缩倒流入F中,所以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空气。本题中根据氨气进行计算,所以目的是防止浓硫酸倒流,使生成的氨气充分被浓硫酸吸收。
(5)F可以吸收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G可以吸收生成的氨气,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氨气的质量。
设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所以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6)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增加质量偏大,导致最终计算结果偏大。
45.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 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 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
(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答案】 纯碱或苏打 产生氧气速率较慢,氧气浓度过低,不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无过氧化氢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试剂X(CaCl2)过量 无色 硬度较小
【详解】查阅资料1: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
表达交流Ⅰ:(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常温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很慢,产生氧气的速率慢,氧气浓度低,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无过氧化氢;
表达交流Ⅱ:(1)由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会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将碳酸钠除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试剂X(CaCl2)过量;
(3)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M呈无色;
反思总结:(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硬度较小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否则硬水中的可溶性含钙化合物可能与碳酸钠反应,消耗碳酸钠。
46.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
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
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
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
【答案】D
【分析】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是碱性的物质,比如常见的有可溶性的碱、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详解】A、氢氧化铜不可溶是沉淀,不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故A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但是不一定是纯碱,还有别的可能,故B错误;
C、测定pH,需要将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然后在pH试纸上测定,故C错误;
D、加入酸一定会和碱性物质反应,导致pH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47.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D
【详解】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
故选:D。
48.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 甲中盛有浓氨水,滴下后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 当甲中的石灰水滴入到乙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些物质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的棉花变红,符合题意;
C. 当甲中的稀盐酸滴入到乙中的石灰石上,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 当甲中的浓盐酸滴入到乙中的锌粒上,锌粒与盐酸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B。
49.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答案】C
【详解】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离出H+的数目是SO数目的2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SO,选项错误;
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
C.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用于制备CuSO4等硫酸盐,选项正确;
D.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选项错误;
故选:C。
50.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答案】C
【详解】A、据图可知,随着不断滴入溶液,溶液的pH逐渐变小,即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变强,故应该是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烧杯内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盐酸,故此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微粒有水分子、氯离子、钠离子、氢离子4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1.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0.37%(pH约为1)的稀盐酸。
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g。
②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量取上述所需浓盐酸用到的仪器是 (填标号)。
A 10mL量筒
B 50mL量筒
C 试管
D 胶头滴管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 上。
(2)取少量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得到白色浑浊液,滴加1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示意图中,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填标号)。

【答案】 3.7 10 AD 玻璃片或白瓷板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D
【详解】(1)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1000g0.37%=3.7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3.7g37%=10g;
②所需浓盐酸的体积=10 g1.19g/cm3≈8.4mL,应选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进行量取;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2)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②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若铁过量或盐酸过量都会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铁粉比铁片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所用时间少,对比四个选项,只有D项正确。
52.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 NaOH + HCl=NaCl + H2O HCl 12 C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
【详解】(1)烧杯中发生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A中溶液是稀盐酸,故溶质是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3)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放热反应,图8中V对应的温度最高,则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故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图7中b点所示溶液显碱性,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取图7中d点所示溶液显碱性,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氯化钠,则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7中,c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则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图8中e→f变化趋势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C。
【点睛】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1.2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大气环境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高效完全备课】

下一篇: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23-2024三年级下册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笔试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