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4 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必过30题-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必杀300题(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专项04 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必过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且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成分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2、NO2等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此实验中可用木炭代替红磷
C.待红磷熄灭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D.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5.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A.水果腐烂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
6.下列有关说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气焊时用纯氧代替空气使气体燃烧更剧烈,以获得更高温度
D.将食物放置冰箱冷藏,以延长它的保质期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铁丝生锈、铁丝燃烧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点燃操作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③可知:水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①②可知:氧气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②③可知:氧气是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知:铁丝形状能影响铁丝的燃烧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塑料老化 B.食物腐败 C.镁条燃烧 D.动植物呼吸
10.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
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生活中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工业上使用明矾对自来水消毒
C.农业上提倡大田漫灌浇灌作物 D.家庭中大力推广使用含磷洗涤剂
1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农业和园林灌溉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喷灌,可节约用水
C.煮沸后的自来水是纯水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节约用水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8
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可得到纯水
D.地下水可以无限度地开采,对环境无影响
14.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B.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加热
D.直饮水一定是软水
15.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把自来水变成纯净物
B.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净水时水最后流经小卵石
16.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沉淀、过滤、蒸馏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过滤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
17.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A.沉淀 B.吸附 C.煮沸 D.蒸馏
18.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燃烧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9.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碳的单质 B.都由碳元素组成
C.物理性质相同 D.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烯导电性强,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21.《中国书法大会》书写时代精神。唐怀素《自叙帖》保存至今仍不变色,主要是因为书写作品时所用的墨汁中含有的炭黑
A.是黑色固体 B.具有吸附性
C.常温下性质稳定 D.具有还原性
22.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木炭体现氧化性 B.实验中,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
C.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D.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2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4.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C转化为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只能通过与反应转化为
C.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化学方程式为
D.X可能是酸或盐
2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号和3号纸花不变色,2号和4号纸花变色
B.下端燃着的木条先熄灭,上端燃着的木条后熄灭
C.对比3号和4号的现象可知,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只能通过4号比2号先变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26.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27.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
A.点燃 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通过灼热的炭层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28.CaC2O4固体不溶于水,用如图装置研究CaC2O4受热分解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加热CaC2O4,后加热CuO
B.装置②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
C.装置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
D.冷却后,取装置①中少量残留固体加入水,无气泡,放热,证明有CaO生成
29.“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本要循环。

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从物质分类角度看,属于 。
(2)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 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在⑤、⑦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
(4)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于2023年6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
(1)大气中过多会导致 的加剧。
(2)下列是常用的碳中和方案。
①碳捕集:应选择 性(填“酸”或“碱”)试剂吸收捕集。
②碳循环:为降低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它能吸收空气中的并转变为乙醇(乙醇的化学式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 。
③碳替代:选用氢气作为碳替代能源的理由是 ;氢气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还可以作为碳替代能源的有 (答一种即可)。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
A.双面使用纸张 B.植树造林 C.露天焚烧垃圾专项04 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必过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且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成分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A
【详解】A、氮气含量最多,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来作保护气,故A符合题意;
B、氧气含量位居次位,可以用来供给呼吸,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含量较少,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作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2、NO2等
【答案】B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C说法错误;
D、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NO2等,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D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此实验中可用木炭代替红磷
C.待红磷熄灭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D.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答案】B
【详解】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这样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该实验中,木炭不能代替红磷,符合题意;
C、待红磷熄灭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D、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A.水果腐烂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
【答案】B
【详解】A、水果腐烂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是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了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有关说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气焊时用纯氧代替空气使气体燃烧更剧烈,以获得更高温度
D.将食物放置冰箱冷藏,以延长它的保质期
【答案】B
【详解】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而不是氧气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气焊时用纯氧代替空气使气体燃烧更剧烈,以获得更高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食物放置冰箱冷藏,分子运动慢,不易与氧气反应,可以延长它的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铁丝生锈、铁丝燃烧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点燃操作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③可知:水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①②可知:氧气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②③可知:氧气是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知:铁丝形状能影响铁丝的燃烧
【答案】B
【分析】
根据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③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对比①③可知,①中铁丝不生锈,③中铁丝生锈,说明水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②中的铁丝与氮气、水接触,对比①②可知,变量有氧气、水,不能得出氧气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中的铁丝与氮气、水接触,③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对比②③可知,除了氧气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得出氧气是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③中的铁丝(螺旋状)与氧气、水接触,④中的铁丝(直线状)与氧气、水接触,对比③④可知,除了铁丝形状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得出铁丝形状能影响铁丝的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塑料老化 B.食物腐败 C.镁条燃烧 D.动植物呼吸
【答案】C
【详解】A、塑料老化是塑料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败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镁条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
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答案】D
【详解】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选项正确;
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反应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氧分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生活中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工业上使用明矾对自来水消毒
C.农业上提倡大田漫灌浇灌作物 D.家庭中大力推广使用含磷洗涤剂
【答案】A
【详解】A、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时会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对自来水消毒,说法错误;
C、漫灌会造成水的浪费。农业上提倡大田喷灌或滴灌浇灌作物,说法错误;
D、使用含磷洗涤剂会造成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故选:A。
1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农业和园林灌溉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喷灌,可节约用水
C.煮沸后的自来水是纯水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B
【详解】A、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故A错误;
B、农业和园林灌溉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喷灌,可节约用水,故B正确;
C、煮沸后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水,故C错误;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1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节约用水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8
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可得到纯水
D.地下水可以无限度地开采,对环境无影响
【答案】B
【详解】A、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需要节约用水,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2):32=1∶8,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等环节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故选项C说法错误;
D、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不可以无限度地开采,过度开采对破坏环境,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14.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B.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加热
D.直饮水一定是软水
【答案】A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滤膜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如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直饮水机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则直饮水不一定是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把自来水变成纯净物
B.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净水时水最后流经小卵石
【答案】C
【详解】A、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选项错误;
B、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等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选项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选项正确;
D、由图知,净水时从上到下,最先经过小卵石,选项错误。
故选C。
16.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沉淀、过滤、蒸馏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过滤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
【答案】C
【详解】A、水是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选项正确;
B、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
C、沉淀能够除去水中的大颗粒的难溶性杂质,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蒸馏几乎能够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选项错误;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加快难溶性杂质的沉降,选项正确,故选C。
17.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A.沉淀 B.吸附 C.煮沸 D.蒸馏
【答案】C
【详解】A、沉淀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化合物,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B、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化合物,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C、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实验室常用的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故错误;
故选C。
18.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燃烧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正极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能燃烧,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从而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详解】A.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故A错误;
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B错误;
C.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是氧气,故C错误;
D.通过该反的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9.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碳的单质 B.都由碳元素组成
C.物理性质相同 D.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2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烯导电性强,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烯导电性强,可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中国书法大会》书写时代精神。唐怀素《自叙帖》保存至今仍不变色,主要是因为书写作品时所用的墨汁中含有的炭黑
A.是黑色固体 B.具有吸附性
C.常温下性质稳定 D.具有还原性
【答案】C
【分析】根据墨的主要成分为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碳是黑色固体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碳的吸附性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正确;
D、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碳的还原性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木炭体现氧化性 B.实验中,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
C.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D.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木炭得到氧,体现还原性,符合题意;
B、实验中,氧化铜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条件是高温,酒精灯上加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
C、 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
故选:C。
24.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C转化为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只能通过与反应转化为
C.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化学方程式为
D.X可能是酸或盐
【答案】B
【详解】A、C、CO、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0、+2、+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属于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碳酸钠属于盐,故X可能是酸或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号和3号纸花不变色,2号和4号纸花变色
B.下端燃着的木条先熄灭,上端燃着的木条后熄灭
C.对比3号和4号的现象可知,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只能通过4号比2号先变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可观察到1号和3号纸花不变色,2号和4号纸花变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可观察到下端燃着的木条先熄灭,上端燃着的木条后熄灭,该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3号和4号,或1号和2号,则可知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4号比2号先变红,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但下端燃着的木条先熄灭,也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6.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石蕊纸花变红,CO2不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说法错误;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说法正确;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夺走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具有还原性,说法错误;
答案:C。
27.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
A.点燃 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通过灼热的炭层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混有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能除去一氧化碳,错误;
C、高温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把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D、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且没有引入新杂质,正确;
故选D。
28.CaC2O4固体不溶于水,用如图装置研究CaC2O4受热分解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加热CaC2O4,后加热CuO
B.装置②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
C.装置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
D.冷却后,取装置①中少量残留固体加入水,无气泡,放热,证明有CaO生成
【答案】C
【详解】A、CaC2O4受热分解产物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受热易发生爆炸,所以先加热CaC2O4,利用产物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后加热CuO,选项正确;
B、CaC2O4中含有碳元素,加热后能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装置②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选项正确;
C、CaC2O4分解的产物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选项错误;
D、CaC2O4中含有钙元素,冷却后,取装置①中少量残留固体加入水,无气泡,放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证明有CaO生成,选项正确,故选C。
29.“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本要循环。

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从物质分类角度看,属于 。
(2)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 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在⑤、⑦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
(4)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煤 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或化合物)
(2)水
(3) 化学 反应条件不同
(4)
【详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又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由于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所以又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填:煤;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或化合物)。
(2)“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所以以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水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故填:水。
(3)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生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因此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⑤中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生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在⑦中二氧化碳常温下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即在⑤、⑦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故填:化学;反应条件不同。
(4)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H2,乙是CO2,丙是CH3OH,丁是H2O。即H2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OH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于2023年6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
(1)大气中过多会导致 的加剧。
(2)下列是常用的碳中和方案。
①碳捕集:应选择 性(填“酸”或“碱”)试剂吸收捕集。
②碳循环:为降低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它能吸收空气中的并转变为乙醇(乙醇的化学式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 。
③碳替代:选用氢气作为碳替代能源的理由是 ;氢气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还可以作为碳替代能源的有 (答一种即可)。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
A.双面使用纸张 B.植树造林 C.露天焚烧垃圾
【答案】(1)温室效应
(2)碱 O2 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风能(合理即可)
(3)AB
【详解】(1)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2)①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应选择碱性试剂吸收捕集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反应前,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7个O原子,反应后,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1个O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O2;
③选用氢气作为碳替代能源的理由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氢气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还可以作为碳替代能源的有风能(合理即可)。
(3)A、双面使用纸张,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正确;
B、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正确;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物质,故C错误。
故选AB。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