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Ca—40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第1至10题每小题2分,第11至16题每小题3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胆矾研碎 C. 蔗糖溶解 D. 烧制陶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胆矾研碎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蔗糖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生成。
2.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氮气 B. 干冰 C. 碘酒 D. 甲烷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A、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A符合题意;
B、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3.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闻气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过滤液体 D. 检验氢气纯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故A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
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D正确。
故选C。
4.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与本主题不相符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 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 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A做法中与本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浪费资源,带来白色污染。B做法中与本主题不相符,符合题意;
C、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节约水资源。C做法中与本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增强。D做法中与本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 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 把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将CO2沿着烧杯壁到入盛有燃着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火焰从下至上依次熄灭,故B正确;
C、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C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故D错误。
故选B。
6. “临沂炒鸡”是临沂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其特色是麻辣鲜香。“麻”的灵魂源于花椒中的花椒酰胺(),下列有关花椒酰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B. 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7
C. 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D. 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g
【答案】C
【解析】
【详解】A、花椒酰胺由花椒酰胺分子构成的,一个花椒麻素分子是由16+25+1+1=43个原子构成,故A正确;
B、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5+14+16=247,故B正确;
C、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12∶1,故C错误;
D、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g,故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
D. 二氧化碳和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其性质和无机物相似,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D。
8.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A. x=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催化剂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g=(40g+3g+2g+5g-(4g+5g+34g)=7g,故说法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物质质量在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D、由表可以得出,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0g-4g):(34g-2g)=9:8,故说法正确。
故选C。
9.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电极,故A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B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因此稀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C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故D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是有关水的知识网络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可通过蒸馏实现
B. 水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 反应④⑤都放出热量
D. 反应③④都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天然水要得到水,实验室里可以通过蒸馏,家里可以通过煮沸,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取决于溶质的颜色,比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氯化亚铁溶液是绿色,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反应④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⑤是氧化钙加水变成氢氧化钙,都是放热的反应,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绝对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B. 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 禁止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即使洗净或蒸煮后也不能去除,因此霉变食物不能食用,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下列关于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
B. 黄铜比纯铜硬度小
C. 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 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生铁是指含碳量为 2%~4.3% 的铁的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 0.03%~2% 的铁的合金可知,二者的主要区别为含碳量不同,故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因此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金属活化学性质较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金属,如金、银等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A. 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 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 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丝网不能隔绝氧气或空气。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部分石蜡受热熔化,熔化后的液态石蜡气化成石蜡蒸气,热石蜡蒸气上升到铜丝网上方。所以铜丝网上方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B不符合题意;
C、铜丝的导热性很好,当火焰遇到铜网后,热量迅速被铜丝所散失,铜丝散热,使铜网上方温度下降至石蜡蒸气的着火点以下,即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铜丝网上方火焰熄灭,即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C符合题意;
D、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14.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农业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化肥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5.6,将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A不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B正确;
C、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C不正确;
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浪费,造成污染,要合理施用化肥,故D不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磷矿粉和 分别取样,观察外观
B 除去CuO中的少量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磷矿粉通常呈现灰白色粉末状,而K2SO4则为白色晶体,则通过观察外观可以鉴别磷矿粉和K2SO4,该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该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Na2SO4能与过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硝酸钡,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 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D.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A项正确;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B项正确;
C、金属活动性:镁>锌>银,向一定量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与硝酸镁不反应,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C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钠就有沉淀生成,等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关系,在解决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Ca—40 Zn—65 Ag—108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7小题。第17、18题每空1分,第19至23题每空2分,共38分)
17.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其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
(2)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硅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答案】(1)糖类 (2) (3)+5
【解析】
【小问1详解】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即糯米富含的营养素为糖类。故填:糖类。
【小问2详解】
硅为非金属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
【小问3详解】
KNO3中K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设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
可得:(+1)++(-2)×3=0,解得:=+5。故填:+5。
18. 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下图为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x=________。
(3)硒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 预防贫血 B. 预防骨质疏松 C. 防癌、抗癌
【答案】(1)78.96
(2)18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小问2详解】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结构示意图中x=34-2-8-6=18。
【小问3详解】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故选C。
19. 近期,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国际市场成功签约。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与化石燃料相比,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4NH3+3O22N2+6H2O ②. 置换反应
(2)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微观示意图得,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点燃时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2详解】
氢气的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氢气燃烧的热值比汽油高,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液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是同质量汽油的三倍、最突出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大。
20.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2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如图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2)CO2+H2O=H2CO3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测定结果偏小是由于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压偏大,可能是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温度偏高或有空气进入,具体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小问2详解】
图2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小问3详解】
由图3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是盐酸中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1. 铁是生活生产中重要的金属材料。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1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
(2)实验2模拟西汉时期湿法炼铜工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由实验3可知,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答案】(1)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2)Fe+CuSO4=FeSO4+Cu (3)氧气和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1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现象为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小问2详解】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小问3详解】
由实验3可知,只有水,没有氧气,铁钉不生锈;只有氧气,没有水,铁钉也不生锈;只有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时,铁钉才会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2.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2)P点表示60℃时硝酸钾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60℃时,将60g硝酸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 (2)不饱和
(3)11:1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即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
【小问2详解】
P点的溶液位于KNO3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区域,表示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即60℃时,在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110gKNO3,则60℃时,将60g硝酸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55g硝酸钾能够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5g:50g=11:10。
23. 钛白粉()作为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油漆、塑料等工业生产中。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钛白粉,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部分流程未标出):
请回答:
(1)该工艺流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2)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
(3)在钛铁矿粉中加入硫酸可制得硫酸氧钛(),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偏钛酸高温煅烧生成钛白粉()和一种常见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硫酸
(3)FeSO4 (4)H2TiO3TiO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工艺流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在流程图中,在某一步是生成物,在前面的某一步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故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硫酸。
【小问3详解】
该反应中反应前Fe、S、Ti、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1、4、11,反应后Fe、S、Ti、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1、1、4、7,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一个X分子中1个Fe原子,1个S原子和4个O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FeSO4。
【小问4详解】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偏钛酸(H2TiO3)高温煅烧生成钛白粉(TiO2)和一种常见氧化物,该氧化物中含有氢元素,为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TiO3TiO2+H2O。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第24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第25题每空2分。共14分)
24.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AE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E;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 同学们在整理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Ⅰ:
(1)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如图1、图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探究实验Ⅱ:
(2)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Ⅲ:
[查阅资料]20℃时,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剂溶质 水 乙醇
NaOH 溶 溶
溶 不
[设计方案]20℃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实验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反思评价】
(4)①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一般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做对比 (2) ①. 过量的稀盐酸 ②. 有气泡产生
(3)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乙醇
(4)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塑料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塑料瓶也会变瘪,所以为了排除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变瘪,设计图2做对比实验,通过图1的塑料瓶比图2变瘪程度大,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验证碳酸钠的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故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若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小问3详解】
装置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溶于乙醇,故出现白色沉淀;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6.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g。
(2)10片钙片中含碳酸钙质量为________g。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4.4 (2)10
(3)解设:稀盐酸中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则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像可知,加入100g稀盐酸后,气体质量达到4.4g,并且再往烧杯中添加盐酸,气体质量不增加,说明在添加100g盐酸的时候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小问2详解】
解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
故10片钙片中,碳酸钙为10g;
【小问3详解】
过程和答案一样,参考答案作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Ca—40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第1至10题每小题2分,第11至16题每小题3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胆矾研碎 C. 蔗糖溶解 D. 烧制陶器
2.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氮气 B. 干冰 C. 碘酒 D. 甲烷
3.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闻气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过滤液体 D. 检验氢气纯度
4.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与本主题不相符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 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 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 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 把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6. “临沂炒鸡”是临沂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其特色是麻辣鲜香。“麻”的灵魂源于花椒中的花椒酰胺(),下列有关花椒酰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B. 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7
C. 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D. 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质量为14g
7.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
D. 二氧化碳和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8.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A. x=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9.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10. 如图是有关水的知识网络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可通过蒸馏实现
B. 水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 反应④⑤都放出热量
D. 反应③④都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1. 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绝对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B. 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 禁止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2. 下列关于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
B. 黄铜比纯铜硬度小
C. 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 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13. 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A. 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 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 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三个条件
14.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酸雨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农业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化肥
15.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磷矿粉和 分别取样,观察外观
B 除去CuO中的少量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6. 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D.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Ca—40 Zn—65 Ag—108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7小题。第17、18题每空1分,第19至23题每空2分,共38分)
17.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其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
(2)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硅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18. 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思维方式。下图为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x=________。
(3)硒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 预防贫血 B. 预防骨质疏松 C. 防癌、抗癌
19. 近期,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国际市场成功签约。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与化石燃料相比,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2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如图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21. 铁是生活生产中重要的金属材料。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1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
(2)实验2模拟西汉时期湿法炼铜工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由实验3可知,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2.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2)P点表示60℃时硝酸钾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60℃时,将60g硝酸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3. 钛白粉()作为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油漆、塑料等工业生产中。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钛白粉,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部分流程未标出):
请回答:
(1)该工艺流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2)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
(3)在钛铁矿粉中加入硫酸可制得硫酸氧钛(),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请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偏钛酸高温煅烧生成钛白粉()和一种常见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第24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第25题每空2分。共14分)
24.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5. 同学们在整理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Ⅰ:
(1)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如图1、图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探究实验Ⅱ:
(2)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Ⅲ:
[查阅资料]20℃时,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剂溶质 水 乙醇
NaOH 溶 溶
溶 不
[设计方案]20℃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实验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反思评价】
(4)①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一般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6.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g。
(2)10片钙片中含碳酸钙质量为________g。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邢台市名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