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2-20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物态变化
1.【物理观念·生活情境】(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
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
【答案】A
【解析】A.冰挂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固态的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2.【科技创新·古代科技】(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答案】C
【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
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新中考·生活实践】(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答案】C
【解析】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汽化吸热,故A错误;
B.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吸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B错误;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放热,故C正确;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4.【新中考·科技创新】(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 。
【答案】 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壁和底部 99 放热 提高水的初温,以缩短加热时间 同时做一组加热水的对比实验,比较茶水和水的沸点
【解析】(1)[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体中,且不碰杯壁与杯底,使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较准确。
(2)[2]水沸腾时,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9℃,即水的沸点为99℃。
[3]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水珠。
(3)[4]由图得,实验过程中选用的水的初温为20℃,较低,实验时间较长,则可以提高水的初温,以缩短加热时间。
(4)[5]为了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他可以同时做一组加热水的对比实验,比较茶水和水的沸点,若沸点相同,说明茶叶对沸点没有影响,若沸点不同,说明茶叶对沸点有影响。
5.【新中考·科学探究】(2024·贵州·中考真题)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525
(1)已知铜的熔点为1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熔点为660℃,铁的熔点为1525℃,而铜的熔点为1083℃,因此若用铝制作“钱范”,当铜水倒入时,“钱范”将会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因此应选用铁制作“钱范”。
(2)因选用铁制作“钱范”,铁的熔点为1525℃,因此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1525℃,因为如果超过1525℃,则高于铁的熔点,会导致“钱范”将会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
6.【新中考·跨学科实践】(2024·山西·中考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1756年,德国医生菜顿弗罗斯特在一把烧红的铁勺上滴了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起来并能持续30s,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研究发现把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液体沸腾时,会有气体不断产生,在液体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会瞬间形成一个“气垫”。如图甲所示。由于蒸气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气垫”很快将沸腾抑制住。液滴悬浮在“气垫”上,在液滴重力的作用下,“气垫”中的气体从四周无规则逸出,“气垫”就会拖着液滴在高温物体表面几乎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四处滑动。
(1)如图甲所示,“气垫”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气垫”减小液滴与高温物体之间摩擦的方式与 (选填“磁悬浮列车”或“轮滑鞋”)相同;
(2)如图乙所示,将手伸入-196℃的液氮中停留数秒不会冻伤,是利用 (选填“液氮”或“汗液”)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手;
(3)用普通铁锅不放油煎鸡蛋,若要鸡蛋不粘锅,以下两种做法合理的是 。
A.先打入鸡蛋再烧热铁锅 B.先烧热铁锅再打入鸡蛋
【答案】 汽化 磁悬浮列车 液氮 B
【解析】(1)[1]由题意可知,研究发现把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液体沸腾时,会有气体不断产生,在液体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会瞬间形成一个“气垫”,因此“气垫”的形成是液体汽化形成的。
[2]“气垫”是使液滴与高温物体相分离来减小摩擦的。磁悬浮列车是使接触面相分离来减小摩擦的,轮滑鞋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因此与“气垫”减小液滴与高温物体之间摩擦的方式相同的是磁悬浮列车。
(2)[3]将手伸入-196℃的液氮中停留数秒不会冻伤,液氮的沸点低于手的温度,因此汽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手。
(3)[4]由上述题意可知,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因此应当先烧热铁锅再打入鸡蛋,从而鸡蛋才能不粘锅。
故选B。
考点1 汽化和液化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答案】C
【解析】砂矿石被加热时,其中的汞元素可能会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这是因为加热使得汞元素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随后,这些气态的汞遇到温度较低的倒扣锅壁时,会失去能量并转变为液态,即发生液化现象。这是因为锅壁的温度低于汞的沸点,使得气态汞无法维持其气态状态,从而转变为液态。因此,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答案】 空气 水 温度 减小
【解析】[1]燃灯前,为了让空气及时排出,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
[2][3][4]由于蒸发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的高度、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低,蒸发越慢。燃灯时,水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蒸发吸热,使灯碗和灯油温度较低,灯油蒸发速度减慢,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高于100℃,于是对此进行探究。
(1)小华猜想:可能是实验室中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她应该选用 (填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验证;
(2)小丽猜想:可能是因为盖了硬纸板,增大了水面上方气压,提高了水的 。要验证猜想,应 ,进行实验验证;
(3)小明猜想: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导致的。要验证猜想,请简述做法: ;
(4)小芳猜想:可能是由于水蒸气温度高于100℃导致的。她的猜想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答案】 气压计 沸点 去掉硬纸板,重新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换一支温度计测量 见解析
【解析】(1)[1]小华猜想:可能是实验室中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因此可以用气压计测量实验室的大气压的大小。
(2)[2][3]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小丽猜想:可能是因为盖了硬纸板,增大了水面上方气压,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要想验证小丽的猜想,可以去掉硬纸板,重新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看是否高于100℃。
(3)[4]小明猜想: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导致的。因此可以再换一支温度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比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5]小芳猜想:可能是由于水蒸气温度高于100℃导致的。该猜想不合理,因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发生汽化,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最高为100℃,不可能更高,故该猜想不合理。
4.(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②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可减小枝叶蒸腾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可减缓蒸发;③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同时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
综上所述,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②④,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天津·中考真题)热爱劳动的津津学做天津特色菜“贴饽饽熬鱼”。烹饪时锅内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液化
【解析】锅内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滴,由气体变成液体,所以是液化现象。
6.(2023·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塑料瓶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物品,空塑料瓶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在安全情况下,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如图所示。随着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瓶内气体内能。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这一过程与内燃机 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瓶盖飞出的同时,瓶口冒“白雾”,其物态变化是 。

【答案】 做功 做功 液化
【解析】[1]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做功的发生改变瓶内气体的内能。
[2]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这是瓶内气体对瓶盖做功,把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这一过程与内燃机的中国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
[3]瓶盖飞出的同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7.(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腊肉在邵阳地区是一道风味美食,肥而不腻,味道独特。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抹盐腌制,使整块肉变咸。这道工序说明盐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第二道工序是烟烘干,加快水分 (选填“蒸发”或“沸腾”)。
【答案】 无规则 蒸发
【解析】[1]抹盐腌制,使整块肉变咸,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2]水沸腾必须是达到沸点才能进行,烟烘干,没有达到水的沸点,所以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8.(2022·河南·中考真题)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答案】 液化 放出
【解析】[1]空气中有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布变成小水滴,即露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露的形成多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9.(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在做“观察水的沸点”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 浸没 99 见解析
【解析】[1]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9℃。
[3]要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需要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
10.(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则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会 ,冷水的质量会增加,说明了水蒸气进入冷水中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 。
【答案】 变大 液化 均匀
【解析】[1][2]高温的水蒸气引入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在冷水管中遇冷液化成水,由于液化过程放出热量,被冷水吸收,冷水温度会升高,温度计示数变大。
[3]在试管底部垫上石棉网,可以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考点2 凝固和熔化
11.【新中考·科学探究】(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热棒中液态氨沸点低,易于发生汽化和液化。
(2)当路基温度升高时,热棒中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液化为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冻土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就不易熔化。
12.(2023·北京·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10℃ B.30℃ C.50℃ D.60℃
【答案】B
【解析】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熔化。根据题目表述此金属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答案】A
【解析】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合金从70℃降至47℃的过程是放热的降温过程,处于液态;保持47℃这段时间是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合金处于固液共存态;从47℃降至35℃的过程是放热过程,合金处于固态。故该合金一直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小。故A正确,符合题意,B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答案】B
【解析】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15.(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

【答案】 -5 低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甲中温度计读数为-2℃,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
[2]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证明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16.(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答案】 晶体 熔化吸热
【解析】[1] 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17.(2022·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 对釜的铸造有 “铁化如水, 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 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熔化
【解析】“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
18.(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答案】 36℃ 吸热 不变 B
【解析】(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2][3]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海波和石蜡温度组件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温度同为48℃,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
考点3 升华和凝华
19.(2022·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答案】D
【解析】A.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故A错误;
B.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甲→乙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乙→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而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液化过程,故C错误;
D.BC段温度保持不变,表示晶体熔化(或液体凝固)的过程,此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4 温度和物态变化的综合应用
20.(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相同的100g水,200g水、100g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应选择 (选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水沸腾时,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 (选填“A”、“B”或“C”)图;
(3)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成员绘制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丁,分析可知100g煤油对应的图像是 (选填“b”或“c”),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答案】 甲、丙 B c
【解析】(1)[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改变物质的种类,故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2]水沸腾时,烧杯中的水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故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B图。
(3)[3]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相比,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时,煤油的温度变化量比较大,故100g煤油对应的图像是c。
21.(2023·福建·中考真题)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 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 ;
(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 ;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 (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 水进行测量。
【答案】 质量 接触杯底或接触杯壁 相同 快 放出 位置
【解析】(1)[1][2]根据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质量相同和初温不同的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
(2)[3]为了使水受冷环境相同,需要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
(3)[4][5]由图乙可知,水从80℃降低到0℃,大约需要3.2×103s,水从40℃降低到0℃,大约需要3×103s,水从30℃降低到0℃,大约需要2×103s,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快。降到0℃后保持不变,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4)[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位置的水进行测量。
22.(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盛夏来临,小明发现人们常常穿浅色的衣服,是不是穿浅色的衣服凉快?小明打算通过比较阳光下衣服的温度来作出判断,即探究衣服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1)小明将同款不同色的三件衣服同时放在太阳下晒,对于衣服温度的测量,他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1: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方案2:用三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同时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你认为方案1是否可行? ,并说明理由 ;方案2需在实验室同一型号的多支温度计中选取三支,你选取的办法是 ;
(2)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环境温度为32℃)
白色 黑色 红色
5min 38.7℃ 超过40℃ 超过40℃
20min 37.1℃ 36.9℃ 36.5℃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颜色的衣服在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深色衣服 本领强;当衣服温度较高时,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 衣服放热本领最强;
(3)夏天在户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 不可行 不是同一时间点,存在温度差 选择此时温度计示数相同的三只温度计 吸热 红色 短时间穿白色,长时间穿红色
【解析】(1)[1][2]方案1中,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不是同一时间点,存在温度差,故方案1不可行。
[3]因为温度计的型号相同,即量程和分度值相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取此时示数个同的三只温度计。
(2)[4]由表中数据可知,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白色衣服温度升高较小,深色衣服温度升高较大,故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衣服温度较高时,相同时间,红色衣服向外放热后温度最低,故红色衣服放热本领最强。
(3)[6]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知,夏季在户外,短时间内,白色衣服吸热能力弱,温度低,所以短时间活动时穿白色衣服;若在长时间情况下,温度较高时,红色衣服由于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更多,故长时间活动时穿红色的衣服。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2-20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物态变化
1.【物理观念·生活情境】(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
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
2.【科技创新·古代科技】(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3.【新中考·生活实践】(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4.【新中考·科技创新】(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 。
5.【新中考·科学探究】(2024·贵州·中考真题)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525
(1)已知铜的熔点为1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6.【新中考·跨学科实践】(2024·山西·中考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1756年,德国医生菜顿弗罗斯特在一把烧红的铁勺上滴了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起来并能持续30s,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研究发现把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液体沸腾时,会有气体不断产生,在液体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会瞬间形成一个“气垫”。如图甲所示。由于蒸气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气垫”很快将沸腾抑制住。液滴悬浮在“气垫”上,在液滴重力的作用下,“气垫”中的气体从四周无规则逸出,“气垫”就会拖着液滴在高温物体表面几乎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四处滑动。
(1)如图甲所示,“气垫”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气垫”减小液滴与高温物体之间摩擦的方式与 (选填“磁悬浮列车”或“轮滑鞋”)相同;
(2)如图乙所示,将手伸入-196℃的液氮中停留数秒不会冻伤,是利用 (选填“液氮”或“汗液”)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手;
(3)用普通铁锅不放油煎鸡蛋,若要鸡蛋不粘锅,以下两种做法合理的是 。
A.先打入鸡蛋再烧热铁锅 B.先烧热铁锅再打入鸡蛋
考点1 汽化和液化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高于100℃,于是对此进行探究。
(1)小华猜想:可能是实验室中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她应该选用 (填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验证;
(2)小丽猜想:可能是因为盖了硬纸板,增大了水面上方气压,提高了水的 。要验证猜想,应 ,进行实验验证;
(3)小明猜想: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导致的。要验证猜想,请简述做法: ;
(4)小芳猜想:可能是由于水蒸气温度高于100℃导致的。她的猜想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4.(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5.(2023·天津·中考真题)热爱劳动的津津学做天津特色菜“贴饽饽熬鱼”。烹饪时锅内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6.(2023·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塑料瓶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物品,空塑料瓶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在安全情况下,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如图所示。随着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瓶内气体内能。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这一过程与内燃机 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瓶盖飞出的同时,瓶口冒“白雾”,其物态变化是 。

7.(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腊肉在邵阳地区是一道风味美食,肥而不腻,味道独特。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抹盐腌制,使整块肉变咸。这道工序说明盐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第二道工序是烟烘干,加快水分 (选填“蒸发”或“沸腾”)。
8.(2022·河南·中考真题)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9.(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在做“观察水的沸点”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
10.(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则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会 ,冷水的质量会增加,说明了水蒸气进入冷水中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 。
考点2 凝固和熔化
11.【新中考·科学探究】(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12.(2023·北京·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10℃ B.30℃ C.50℃ D.60℃
13.(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14.(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15.(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

16.(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17.(2022·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 对釜的铸造有 “铁化如水, 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 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18.(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考点3 升华和凝华
19.(2022·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考点4 温度和物态变化的综合应用
20.(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相同的100g水,200g水、100g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应选择 (选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水沸腾时,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 (选填“A”、“B”或“C”)图;
(3)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成员绘制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丁,分析可知100g煤油对应的图像是 (选填“b”或“c”),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21.(2023·福建·中考真题)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 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 ;
(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 ;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 (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 水进行测量。
22.(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盛夏来临,小明发现人们常常穿浅色的衣服,是不是穿浅色的衣服凉快?小明打算通过比较阳光下衣服的温度来作出判断,即探究衣服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1)小明将同款不同色的三件衣服同时放在太阳下晒,对于衣服温度的测量,他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1: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方案2:用三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同时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你认为方案1是否可行? ,并说明理由 ;方案2需在实验室同一型号的多支温度计中选取三支,你选取的办法是 ;
(2)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环境温度为32℃)
白色 黑色 红色
5min 38.7℃ 超过40℃ 超过40℃
20min 37.1℃ 36.9℃ 36.5℃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颜色的衣服在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深色衣服 本领强;当衣服温度较高时,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 衣服放热本领最强;
(3)夏天在户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光现象 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2-20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机械运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