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二模)化学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二模)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洁净燃料的是( )
A.煤 B.秸秆 C.氢气 D.石油
2.“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制造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棉 B.羊毛 C.铝合金 D.氯丁橡胶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液 B.读数
C.反应 D.量气
4.豆腐是中国传统美食,制作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豆腐富含蛋白质 B.豆浆属于纯净物
C.煮浆涉及化学变化 D.流程涉及过滤操作
5.福建文物会说“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西周云纹青铜大铙——青铜的熔点低于纯铜
B.北宋李纲铁锏——生铁锻打成钢时含碳量降低
C.南宋鎏金香薰光彩夺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D.明代吕纪《梅花天鹅图》保存完好——墨汁中炭黑易氧化
6.固体钠电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钠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 B.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C.1个钠原子质量为22.99g D.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成果丰硕。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光纤量子通信——光纤中的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B.封存海底——液化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制造AI机器人——材料中覆铜箔层利用铜的良好延展性
D.开启氢能航运——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8.对下述实践活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实践 原因解释
A 用硝酸铵自制化学“冰袋” 硝酸铵溶解时放热
B 监测空气中含量 属于空气污染物
C 自制水分子结构模型 水由氢、氧原子构成
D 用柠檬酸除水垢(含碳酸钙) 碳酸钙被酸中和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燃着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B.下端滤纸先变红,证明密度比空气大
C.气球变瘪,说明仅与反应
D.-段时间石灰水浑浊,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10.常见抗酸药主要成分有氧化镁、铝碳酸镁和碳酸氢钠等。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对比实验,模拟不同抗酸药片与胃酸反应;传感器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资料 胃蛋白酶(胃中唯一助消化酶) pH=3~5 pH>6
活性较好 变性失效
理想抗酸药 优点:①起效快;②药效时间长
A.抗酸过程中氧化镁起效最快 B.抗酸效果最佳的是铝碳酸镁
C.碳酸氢钠起抗酸作用的是 D.三个实验过程均产生气体
二、计算题
11.我国2023年制氢产量约40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15%的氢气用于合成氨气(反应原理为)。
(1)2023年我国用于制的氢气质量约为_____万吨。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当氢气消耗300万吨时,理论上生成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三、实验题
12.为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某化学小组开展如下研究。
【实验一】探究“掌心烧火”的原理
点燃手掌中肥皂泡内的丁烷,现象如图1。
(1)由该实验可知:丁烷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2)片刻后火焰自然熄灭,从灭火原理分析原因________。手没有被灼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高低蜡烛先后熄灭的原理
点燃蜡烛,盖上容器(如图2),利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燃烧过程不同位置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绘制曲线见图3和4。
(3)据图分析:高处的蜡烛先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对火灾逃生的启示是____(写一点)。
【实验三】探究铜圈灭火原理
将铜圈套在燃烧蜡烛的烛芯上(铜圈不触碰烛芯),观察到火焰迅速熄灭、铜圈表面变黑(如图5)。
【分析Ⅰ】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被消耗导致蜡烛熄灭。
【分析Ⅱ】铜具有导热性,将热量吸走导致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分析Ⅱ】资料表明,燃烧是一种链式反应。持续进行燃烧依赖中间产物的数量,中间产物与铜圈器壁碰撞导致减少,致使链式反应中断,则停止燃烧。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验证上述分析:
(5)已知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甲小组将套在蜡烛上变黑的铜圈放到稀硫酸中,观察到黑色固体_______,说明黑色固体不是氧化铜。证明分析Ⅰ错误。
(6)乙小组将_____套在燃烧蜡烛的烛芯上,火焰也迅速熄灭,证明分析Ⅱ错误。
【结论】
故分析Ⅰ、Ⅱ不是蜡烛熄灭原因。导致蜡烛熄灭的原因应该是分析Ⅲ。
四、填空题
13.化学为味精“发声”。
[争议一]食用味精有害健康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相对分子质量169),能增加食品鲜味。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谷氨酸钠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谷氨酸钠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于水。
(2)步骤Ⅱ中,可利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行脱色。谷氨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谷氨酸钠和_____(填化学式)。
(3)钠摄入超标可能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摄入____g谷氨酸钠相当于5.85g的含钠量。从定量角度反驳“味精诱发高血压”争议:
【争议二】味精加热会产生有害物质
将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会转化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
(4)从微观角度分析,谷氨酸钠与焦谷氨酸钠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
【争议三】酸碱性较强的食物加味精不增鲜
味精的鲜味与其水溶液酸碱度有关:pH在6.7~7.2时,鲜味最强;pH<6.6时,鲜味减弱;pH>7.2时,味精已无鲜味。
(5)请判断:争议三的说法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14.“如何安全高效储气”是目前氢能源产业化的瓶颈问题。
(1)金属氢化物(其中H显-1价)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工业制备原理如下:
;;。
①制备过程中氢元素化合价_____(填“降低”或“升高”)
②、、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制备条件最简单的氢化物是________。
③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写出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可用于储氢,其贮氢与释氢过程如图。
①贮氢反应需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隔绝空气目的是______(写一点)。
②比较步骤Ⅰ与Ⅱ,贮氢所吸收质量_____(填“>”或“<”)释氢释放质量。
15.不平凡的“矾”。
【资料】
绿矾();明矾[];蓝矾()。
(1)明朝《本草纲目》记载绿矾可入药疗病。少量绿矾配药食用,用于治疗缺_____(填元素名称)性贫血。
(2)清朝《景德镇陶录》记载:“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
“青矾炼红”指绿矾在加热过程产生“赤色”物质,该物质是______(填“”或“”)。
(3)唐朝《千金翼方》记载古人用明矾水写密信:“其字水干无迹,湿时方显”。说明明矾水呈______(填“无色”或“黑色”);密信放入水中,纸上无字与有字之处吸水的速率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字迹便可呈现。
(4)古代“炼石胆取精华”法制取硫酸的场景如图:“炉中以炭烧石胆(主要含蓝矾),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
①“烧石胆”过程,加热蓝矾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和水蒸气,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精华”即为硫酸,不可“入铁盘”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尿素[]进入土壤,在土壤中脲酶催化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如图:
(1)尿素属于______(填“氮肥”或“复合肥”)。
(2)保持尿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填名称)。
(3)过程①中各微粒的数目比为1:1:1:1,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过程③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根据过程④推测,尿素______(填“能”或“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17.我国古法制硝()的主要步骤为:取土→淋硝→熬硝。
Ⅰ.取土:采撷硝土[富含、和],加入草木灰。
(1)草木灰主要成分为。将草木灰溶于水,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草木灰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Ⅱ.淋硝:木桶内铺上木板和稻草,将硝土和草木灰的混合物置于其上,浇入井水;于木桶下方导出“硝水”(含和)如图1。
(2)①稻草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的_______(填实验用品)。
②写出草木灰主要成分与硝土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Ⅲ.熬硝:熬制“硝水”得到“浓硝水”;降温结晶,净化后得“火硝”(即晶体)。
(3)设计实验验证“浓硝水”为的饱和溶液:_________(写步骤和结论)。
(4)图2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①据图分析:降低“浓硝水”温度主要获得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欲将220g硝酸钾溶液从A点状态转化为B点,合理的措施有______,此时析出硝酸钾晶体质量为_______g。
18.为完成“探究铁锈蚀条件”实践活动,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示装置开展如下活动。
(1)欲配制15%的过氧化氢溶液300g,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g。配制过程无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托盘天平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2)小组同学用上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①将二氧化锰水泥小球放入锥形瓶的操作是__________。该实验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试管3内铁丝可能生锈,原因是___________。
(3)改进试管3设计,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表:
试管编号 药品 铁丝生锈情况
1 6cm铁丝+10mL水+植物油 铁丝未生锈
2 6cm铁丝+6mL水 8分50秒,铁丝锈蚀
3 6cm铁丝+..... 铁丝未生锈
4 __________ 5分10秒,铁丝明显锈蚀
①对比试管1和2得出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②为得出“相同条件下,铁在氯化钠溶液中锈蚀速率更快”的结论,4号试管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
B、秸秆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正确。
D、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棉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D、氯丁橡胶是一种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取液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防止液体外流,故A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误;C.稀盐酸与锌粒反应时,稀盐酸要过量,故C错误;D.量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进行实验,故D正确。
4.答案:B
解析:A、豆腐富含蛋白质,故A正确;B、豆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煮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C正确;D、滤渣涉及过滤操作,故D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A、青铜是铜的合金,其熔点低于纯铜,故A正确;
B、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生铁锻打成钢时含碳量降低,故B正确;
C、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C正确;
D、墨汁中炭黑不易氧化,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则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而不是1个钠原子质量为22.99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A、硝酸铵溶解时吸热,可以用硝酸铵自制化学“冰袋”,该选项不正确。
B、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正确。
C、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该选项不正确。
D、柠檬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柠檬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
9.答案:C
解析:A、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故A正确;
B、对比时下端滤纸先变红,故可证明密度比空气大,故B正确;
C、气球变瘪,不能说明仅与反应,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能使气球变瘪,故C错误;
D、一段时间石灰水浑浊,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烧杯中与烧杯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抗酸过程中铝碳酸镁起效最快,是因为该物质能使酸性最先减弱,该选项不正确。
B、抗酸效果最佳的是铝碳酸镁,是因为该物质起效快、药效时间长,该选项正确。
C、碳酸氢钠起抗酸作用的是碳酸氢根离子,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该选项不正确。
D、只有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1.答案:(1)600
(2)1700万吨
解析:(1)4000万吨×15%=600万吨
(2)解:设理论上能生成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约能生成1700万吨。
12.答案:(1)可燃性
(2)可燃物消失(其他答案合理即可);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热气流上升使高处氧气浓度减少(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逃生时应该弯腰前行(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不溶解
(6)灼热铜圈(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充丁烷的肥皂泡能燃烧,说明丁烷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具有可燃性;
(2)火焰自然熄灭,原因是丁烷包裹在肥皂泡里,肥皂泡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熄灭。手没有被灼烧的原因是肥皂泡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故答案为:肥皂泡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丁烷的着火点以下;肥皂泡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
(3)高处的蜡烛先灭的原因是容器上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的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故答案为:容器上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4)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在高处浓度较大,因此逃生时应低下身体应匍匐前进。故答案为:低下身体应匍匐前进;
(5)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甲小组将套在蜡烛上变黑的铜圈放到稀硫酸中,观察到黑色固体不消失,说明黑色固体不是氧化铜。故答案为:;不消失;
(6)乙小组将加热后的铜圈套在燃烧蜡烛的烛芯上,火焰也迅速熄灭,说明不是铜将热量吸走导致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故答案为:加热后的铜圈。
13.答案:(1)易溶
(2)活性炭(或木炭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3)16.9;等质量谷氨酸钠与氯化钠,谷氨酸钠中钠元素质量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微粒不同,则结构不同;菜肴温度低于120℃(或菜肴出锅时、出锅后等答案合理即可)
(5)合理
解析:
14.答案:(Ⅰ)①降低
②(或氢化锂);(或氢化钠)

(2)①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爆炸(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②<
解析:(1)在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零,在氢化钠,氢化锂,氢化镁中氢元素化合价都显-1价,故氢元素在制备过程中化合价降低;
(2)氢化锂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氢化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氢化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故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由对应条件可知制备条件最简单的氢化物是;
(3)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故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化镁固体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4)①贮氢反应需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隔绝空气目的是防止氢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氢元素质量等于参加反应质量,而步骤Ⅱ中生成的质量等于中氢元素质量+中氢元素质量,故比较步骤Ⅰ与Ⅱ,贮氢所吸收质量<释氢释放质量。
15.答案:(1)铁
(2)
(3)无色;不同
(4)①分解反应

解析:
16.答案:(1)氨肥
(2)尿素分子
(3)
(4)
(5)不能
解析:
17.答案:(1)碱性
(2)①滤纸

(3)取适量浓硝水样品,往其中加入少量固体,不被溶解,则其为饱和溶液(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①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少较多,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②将溶液从70℃降温至20℃(或降低温度至20℃等答案合理即可);88.4
解析:(1)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液体变红色,说明草木灰溶液呈碱性;
(2)①稻草的作用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的滤纸;
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验证“浓硝水”为的饱和溶液的实验方法:取适量浓硝水样品,往其中加入少量固体,不被溶解,则其为饱和溶液;
(4)①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少较多,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降低“浓硝水”温度主要获得晶体;
②欲将220g硝酸钾溶液从A点状态转化为B点,合理的措施是将溶液从70℃降温至20℃,此时析出硝酸钾晶体质量为120g-31.6g=88.4g。
18.答案:(1)150;b
(2)①先把锥形瓶橫放,用镊子夹取小球放在容器口后,再慢慢竖立锥形瓶;
②发生装置中产生氧气潮湿,影响试管3内干燥环境(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①需要氧气
②6cm铁丝+6mL氯化钠溶液
解析:(1)欲配制15%的过氧化氢溶液300g,溶质质量是300g×15%=45g,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是45g÷30%=150g。配制过程无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故答案为:150;b。
(2)①将二氧化锰水泥小球放入锥形瓶的操作是锥形瓶横放,把二氧化锰水泥小球放在锥形瓶口处,缓慢把锥形瓶竖立,使二氧化锰水泥小球缓慢滑到锥形瓶底部。该实验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锥形瓶横放,把二氧化锰水泥小球放在锥形瓶口处,缓慢把锥形瓶竖立,使二氧化锰水泥小球缓慢滑到锥形瓶底部;。
②甲同学认为:试管3内铁丝可能生锈,原因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故答案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①对比试管1(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和2(与氧气接触,生锈)得出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
②为得出“相同条件下,铁在氯化钠溶液中锈蚀速率更快”的结论,4号试管中的药品是6cm铁丝+6mL水+氯化钠溶液,与2号试管对比。
故答案为:6cm铁丝+6mL水+氯化钠溶液。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2.1《认识运动》同步练习-2024-2025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