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a—23;Cl—35.5;Zn—6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切割玻璃 C. 食物腐烂 D. 胆矾研碎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切割玻璃,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倾倒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用并拢的手指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不要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仅靠、试管略倾斜,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B. 随意丢弃用过的口罩
C. 燃放烟花爆竹 D.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能减少重金属的污染,保护环境,做法值得提倡,符合题意;
B、随意丢弃用过的口罩,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做法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空气,做法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
D、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做法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合理施用化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市售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NH4Cl B. KNO3
C. CO(NH2)2 D. Ca(H2P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4Cl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误;
B、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正确;
C、CO(NH2)2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误;
D、Ca(H2PO4)2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误。
故选:B。
5.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两个碳原子: C2 B. 两个镁离子: 2Mg+2
C. 三个氮分子: 3N2 D.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两个碳原子写法是:2C,选项不正确;
B、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因此1个镁离子正确的书写方法是:Mg2+,在离子符号前加上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两个镁离子: 2Mg2+,选项不正确;
C、用化学式表示分子,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三个氮分子写法是: 3N2,选项正确;
D、三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x+(-2)×3=0,x=+6,选项不正确。
故选C。
6. 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B 用粮食酿醋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C 用活性炭包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有吸附性
D 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 粗盐除去泥沙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粮食酿醋,是因为粮食中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很缓慢、甚至不易觉察,属于缓慢氧化,正确,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粗盐除去泥沙,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 把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 物质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D. 把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晶体析出最多的是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当温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物质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未说明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因此无法比较三种物质析出晶体的多少,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均一稳定且是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
B. 浓硫酸、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 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均一稳定且是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二氧化碳不反应,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但是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例如硝酸铵(NH4NO3),故C错误;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A。
9.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下图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CO2和H2的质量比是22:3 B.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C. 甲醇是一种氧化物 D. 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微观结构示意图,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CO2和H2的质量比是44:(3×2)=22:3,故A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均守恒,故B错误;
C、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醇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1)=3:1:4,故D错误。
故选A。
10.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CO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Cu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和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由于没有助燃性气体,不能被点燃,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分析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1. 中国空间站采用柔性太阳翼为航天器的在轨运行提供动力,柔性太阳翼将___________转化为电能。空间站的建造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钛合金具有___________(写一点)的特点。
12. 天宫空间站配置了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实现了舱内大气成分控制、有害气体净化等,从而保障了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航天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其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此外,还有一部分氧气是储存在加压氧气罐中从地球上运送到空间站的,氧气加压储存过程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13. 舱外航天服是太空行走关键保障,其躯干壳体为铝合金薄壁硬体结构,抗压能力强,经得起地面运输、火箭发射时的震动,其中铝合金属于_______材料,写出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14. 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体内的钙流失,钙属于人体中的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钙流失会引起的健康问题是________。为了补充钙元素,可以食用的食物是________(写一种)。
【答案】11. ①. 太阳能 ②. 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
12. ①. ②.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13. ①. 金属 ②.
14. ①. 常量 ②. 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 ③. 牛奶
【解析】
【11题详解】
柔性太阳翼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
【12题详解】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分子间有间隙,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压缩;
13题详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原子内有13个质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4题详解】
钙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为了补充钙元素,可以食用的食物是牛奶等。
15.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反应关系全面验证酸的化学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溶液为___________色。
(2)X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实验中任意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将反应②所得混合物过滤,为检验稀硫酸是否过量,可向滤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填字母)。
A. 锌粒 B. AgNO3溶液 C. Ba(OH)2溶液 D. Na2SO4溶液
【答案】(1)红 (2)Fe
(3)Fe2O3+3H2SO4=Fe2(SO4)3+3H2O##H2SO4+Cu(OH)2=CuSO4+2H2O##H2SO4+BaCl2=BaSO4↓+2HCl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小问2详解】
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X物质是铁;
【小问3详解】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H2SO4+Cu(OH)2=CuSO4+2H2O;
【小问4详解】
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过滤,检验稀硫酸是否过量,
A、锌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滤液存在氯化氢,不能达到检验目的;
B、硝酸银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也能和硫酸根产生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达到检验目的;
C、氢氧化钡能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反应无明显现象,能达到检验目的;
D、硫酸钠不和稀硫酸反应,不能达到检验目的。
故选C。
16.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已经通过不同的方法从空气中制造“面包”
(1)1905年,哈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首次合成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化学名称)。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填符号)。
③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___(写一点)。
Ⅱ.人工合成尿素。
(3)1828年,维勒在实验室里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银与人工合成了尿素【】这种有机化合物,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则氰酸银必须提供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才能实现这一伟大转变。
Ⅲ.人工合成淀粉。
(4)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第二步中甲醇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和过氧化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1)
(2) ①. 氨分子 ②. N、H ③. 催化剂可能会参与反应 (3)碳元素和氧元素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N、H;
③由图可知,催化剂参与了反应,故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催化剂可能会参与反应;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尿素中含C、O、N、H,氯化铵中含N、H、Cl,故氰酸银必须提供碳元素、氧元素,才能实现这一伟大转变;
【小问4详解】
甲醇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醛和过氧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7. 同学们围绕常见气体的制取与转化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能用装置E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_(从A~E中选取,填序号),若用装置F作为发生装置,关闭止水夹后,装置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装置G中,集气瓶A内充满二氧化碳,集气瓶B内为空气,按图连接好装置,静置4min后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A、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碳氧循环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
②近期,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2) ①. ②. 氧气不易溶于水 ③. AC ④. 变大 (3)木条都熄灭
(4) ①. 化学能 ②. 22: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仪器②为集气瓶;
【小问2详解】
B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管口有棉花团,应选用高锰酸钾制氧,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知,装置E是排水法收集气体,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能用装置E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与水,只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为AC;
用装置F作为发生装置,关闭止水夹后,装置内生成的气体不能导出,气体压强变大,故填变大;
【小问3详解】
集气瓶A内充满二氧化碳,集气瓶B内为空气,按图连接好装置,静置4min后,随着分子的运动,两瓶中的气体都变成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A、B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观察到木条都会熄灭,故填木条都熄灭;
【小问4详解】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能;
②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二氧化碳)和乙(氢气)的质量比=(44×2):(2×6)=22:3,故填22:3。
18. 胜利中学与某沿海学校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子”的联盟校。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两所学校的同学无法实地交流,于是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了“云端”活动,他们对海洋中海水利用概况、海水处理技术、车间废水成分以及海洋发展前景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调查海水利用概况
【查阅资料】我国海水利用主要有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等
【分析交流】两所学校的同学们共同获悉,海水里的化学资源有______(写1种)。
任务二:咨询海水处理技术
【咨询专家】同学们通过数字化平台,向海洋专家进行了咨询,专家介绍, 海水淡化使用了反渗透膜淡化技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小组讨论】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网上交流并达成共识。
(1)海水通过反渗透膜,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2)淡化后的海水可用于______(写1种)。
任务三:探究海水提取车间废水成分
沿海学校的同学获得一瓶海水提取车间的废水,在“云端”共同完成了如下探究。
【教师指导】①提取车间未经处理的废水含有酸性物质。②BaSO4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猜想假设】该强腐蚀性废水中可能含有硫酸和盐酸。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废水成分。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①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盐酸
②另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步骤②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1)废水中不含碳酸根离子的原因是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任务四:展望海水发展前景
【小组交流】同学们了解到随着海水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富含碘、硒等微量元素的海水食物将为人类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他们一致认为,经常食用可预防的疾病是______(写1种)。
【成果分享】通过“云端”合作,同学们知道了海洋作为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 ①. 氯化钠(合理即可) ②. 含盐量降低/密度减小(合理即可) ③. 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合理即可) ④.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变红 ⑤. AgNO3溶液/硝酸银溶液 ⑥. 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发生反应 ⑦.
⑧. 甲状腺期肿大
【解析】
【详解】【分析交流】海水中含有多种类物质,含量较多的资源则是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来源之一,任意写出一种即可。
【小组讨论】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网上交流并达成共识。
(1)通过图示可知,海水通过反渗透膜,海水变为淡水,则是含盐量降低,因除去了大部分可溶性的盐,其密度也随之减小。
(2)淡化后的海水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等;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废水成分。
根据实验结论废水中含硫酸和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步骤①的实验现象是之色石蕊溶液变红;步骤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则除去了废水样品中的硫酸,剩余溶质有硝酸钡和盐酸,则步骤③是为了证明其中含有盐酸,所以应加入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
【反思评价】(1)废水中不含碳酸根离子的原因是已证明废水中含盐酸和硫酸,氢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所以废水中不含碳酸根离子。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是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方程式为:。
【小组交流】同学们了解到随着海水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富含碘、硒等微量元素的海水食物将为人类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使用含碘的食物,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
四、计算题(本答题1小题,共4分)
19. 某工厂新生产的一-批氢氧化钠固体,产品说明书如下表,取样品10 g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后得到11.7g固体。通过计算判断纯度是否符合说明书
名称:氢氧化钠 质量:500g 化学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 纯度≥78%
【答案】由题意知,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设该氢氧化钠固体纯度为x
x=80%>78%。
答:该氢氧化钠固体纯度80%,符合说明书
【解析】
【分析】
【详解】见答案。2023—2024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a—23;Cl—35.5;Zn—6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切割玻璃 C. 食物腐烂 D. 胆矾研碎
2. 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倾倒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B. 随意丢弃用过的口罩
C. 燃放烟花爆竹 D.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4. 合理施用化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市售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NH4Cl B. KNO3
C. CO(NH2)2 D. Ca(H2PO4)2
5.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两个碳原子: C2 B. 两个镁离子: 2Mg+2
C. 三个氮分子: 3N2 D.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6. 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B 用粮食酿醋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C 用活性炭包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有吸附性
D 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 粗盐除去泥沙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A. A B. B C. C D. D
7.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 把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 物质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D. 把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晶体析出最多的是a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均一稳定且是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
B. 浓硫酸、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 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9.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下图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CO2和H2的质量比是22:3 B.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C. 甲醇是一种氧化物 D. 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10.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CO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分析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1. 中国空间站采用柔性太阳翼为航天器的在轨运行提供动力,柔性太阳翼将___________转化为电能。空间站的建造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钛合金具有___________(写一点)的特点。
12. 天宫空间站配置了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实现了舱内大气成分控制、有害气体净化等,从而保障了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航天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其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此外,还有一部分氧气是储存在加压氧气罐中从地球上运送到空间站的,氧气加压储存过程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13. 舱外航天服是太空行走关键保障,其躯干壳体为铝合金薄壁硬体结构,抗压能力强,经得起地面运输、火箭发射时的震动,其中铝合金属于_______材料,写出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14. 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体内的钙流失,钙属于人体中的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钙流失会引起的健康问题是________。为了补充钙元素,可以食用的食物是________(写一种)。
15.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反应关系全面验证酸的化学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溶液为___________色。
(2)X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实验中任意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将反应②所得混合物过滤,为检验稀硫酸是否过量,可向滤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填字母)。
A. 锌粒 B. AgNO3溶液 C. Ba(OH)2溶液 D. Na2SO4溶液
16. 空气是宝贵自然资源,人类已经通过不同的方法从空气中制造“面包”
(1)1905年,哈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首次合成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化学名称)。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填符号)。
③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___(写一点)。
Ⅱ.人工合成尿素。
(3)1828年,维勒在实验室里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银与人工合成了尿素【】这种有机化合物,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则氰酸银必须提供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才能实现这一伟大转变。
Ⅲ.人工合成淀粉。
(4)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第二步中甲醇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和过氧化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7. 同学们围绕常见气体的制取与转化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能用装置E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_(从A~E中选取,填序号),若用装置F作为发生装置,关闭止水夹后,装置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装置G中,集气瓶A内充满二氧化碳,集气瓶B内为空气,按图连接好装置,静置4min后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A、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碳氧循环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
②近期,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18. 胜利中学与某沿海学校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子”的联盟校。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两所学校的同学无法实地交流,于是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了“云端”活动,他们对海洋中海水利用概况、海水处理技术、车间废水成分以及海洋发展前景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调查海水利用概况
【查阅资料】我国海水利用主要有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等。
【分析交流】两所学校的同学们共同获悉,海水里的化学资源有______(写1种)。
任务二:咨询海水处理技术
【咨询专家】同学们通过数字化平台,向海洋专家进行了咨询,专家介绍, 海水淡化使用了反渗透膜淡化技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小组讨论】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网上交流并达成共识。
(1)海水通过反渗透膜,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2)淡化后海水可用于______(写1种)。
任务三:探究海水提取车间废水成分
沿海学校的同学获得一瓶海水提取车间的废水,在“云端”共同完成了如下探究。
【教师指导】①提取车间未经处理的废水含有酸性物质。②BaSO4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猜想假设】该强腐蚀性废水中可能含有硫酸和盐酸。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废水成分。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①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盐酸
②另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步骤②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1)废水中不含碳酸根离子的原因是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任务四:展望海水发展前景
【小组交流】同学们了解到随着海水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富含碘、硒等微量元素的海水食物将为人类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他们一致认为,经常食用可预防的疾病是______(写1种)。
【成果分享】通过“云端”合作,同学们知道了海洋作为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计算题(本答题1小题,共4分)
19. 某工厂新生产的一-批氢氧化钠固体,产品说明书如下表,取样品10 g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后得到11.7g固体。通过计算判断纯度是否符合说明书
名称:氢氧化钠 质量:500g 化学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 纯度≥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