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成都)某学习小组开展“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实践活动,作品如图。完成问题。
1.任务一:学习净水原理。下列净水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静置沉淀 B.砂石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投药消毒
2.任务二:设计并制作净水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外壳,安全环保
B.小卵石和石英砂主要除去可溶性杂质
C.用活性炭净水是因为其结构疏松多孔
D.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净水的速率
3.任务三:展示并评价作品。下列评价不合理的是(  )
A.净化水硬度变得更小 B.制作材料廉价易得
C.制作简单,操作简便 D.作品设计简洁美观
【答案】1.D
2.C
3.A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2)根据聚氯乙烯有毒、过滤原理、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3)根据该净水装置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异味等,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1.A、 静置沉淀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砂石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投药消毒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聚氯乙烯塑料有毒 ,不符合题意;
B、 小卵石和石英砂主要除去难溶性杂质 ,不符合题意;
C、 用活性炭净水是因为其结构疏松多孔 ,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 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阻隔过滤层中各物质,防止混入流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净化水不会改变硬度 ,符合题意;
B、 制作材料为生活常用物品,廉价易得 ,不符合题意;
C、 制作简单,操作简便 ,不符合题意;
D、 作品设计简洁美观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成都)空气受热实验如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运动加快 D.分子种类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空气受热,分子运动加快,导致分子间隔变大。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且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分析。
5.(2024·成都)“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
选项 实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B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毛巾盖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D 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森林发生火灾开辟隔离带 ,是采用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不符合题意;
B、 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以防止发生触电,符合题意;
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毛巾盖灭 ,采用降低温度且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不符合题意;
D、 图书馆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采用降低温度且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电器着火要防止发生触电分析;
C、根据酒精着火可采用隔绝空气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降温且隔离氧气分析。
6.(2024·成都)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①竹子资源丰富②竹子是可再生资源③竹子韧性好④能减少‘白色污染’⑤能减少碳排放”等表述中属于“以竹代塑”优势的有(  )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①竹子资源丰富②竹子是可再生资源③竹子韧性好④能减少‘白色污染’⑤能减少碳排放”都是“以竹代塑”优势。
故选D。
【分析】根据 竹子代替塑料的优点分析。
7.(2024·成都)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下列材料用途的对应性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可燃性
B.铝合金作火箭的骨架——密度大
C.碳纤维复合材料作飞船外壳——耐高温
D.特种橡胶制成太空服加压层——弹性好
【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是因其有可燃性 ,不符合题意;
B、 铝合金作火箭的骨架是由于密度小 ,符合题意;
C、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飞船外壳是利用其耐高温的特性 ,不符合题意;
D、 特种橡胶制成太空服加压层是利用其弹性好的性能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燃料具有可燃性分析;
B、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分析;
C、根据碳纤维耐高温分析;
D、根据特种橡胶弹性好分析。
8.(2024·成都)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仅由药品状态决定
B.该装置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C.红热木炭应迅速伸入集气瓶瓶底
D.制取氧气的原料一定含有氧元素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发生装置由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不符合题意;
B、 该装置能收集到的氧气会含水蒸气 ,不符合题意;
C、 为使瓶中氧气充分反应,红热木炭应缓慢伸入集气瓶瓶底 ,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不改变元素种类, 制取氧气的原料一定含有氧元素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分析;
B、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有水蒸气分析;
C、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缓慢伸入物质,防止氧气逸出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9.(2024·成都)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C60表示六十个碳原子
B.H2CO3的名称为碳酸氢
C.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D.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 C60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六十个碳原子 ,不符合题意;
B、 H2CO3的名称为碳酸,不符合题意;
C、 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 ,符合题意;
D、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化学式命名分析;
C、根据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D、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10.(2024·成都)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其反应过程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质量比为11:16
B.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C.反应过程中“”分成“”和“”
D.该研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碳原子质量守恒可知, 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分子个数比为1:1,则质量比为44:32=11:8,符合题意;
B、 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分成“”和“,不符合题意;
D、该研究将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时物质要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分析;
C、根据图示确定反应过程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该反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11.(2024·成都)有关金属的实验如下,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B.验证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证明铜生锈与CO2、O2和H2O有关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所给金属不是该合金的组成,不符合题意;
B、通过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可验证锌、铜、铁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C、所给实验未证明铜生锈与水有关,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比较合金和金属的硬度需取用合金中组成的金属实验分析;
B、根据金属能否与盐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C、根据对比实验的现象及条件分析;
D、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密闭装置分析。
12.(2024·成都)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7.35~7.45
唾液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血浆pH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 胆汁比胰液的pH小,碱性弱 ,不符合题意;
C、测定唾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口腔直接测定 ,不符合题意;
D、苏打水呈碱性, 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分析;
B、根据pH越小碱性越弱分析;
C、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苏打水呈碱性分析。
13.(2024·成都)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拧开瓶盖后,由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 ,不符合题意;
B、 产生气泡的原因由于气体溶解度减小 ,不符合题意;
C、 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D、 图中实验没有进行对比分析,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分析;
B、根据冒出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过多,逸出部分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该实验现象与操作分析。
14.(2024·成都)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答案】A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 则丁为硫酸铜,甲为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乙可生成硫酸铜,能与甲反应,则乙可以为硫酸,丙与硫酸、硫酸铜都能反应,则丙可以是氢氧化钠等碱溶液。
A、 反应①为金属与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符合题意;
B、铜不与硫酸反应, 反应②不会有氢气生成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③不一定有沉淀生成 ,不符合题意;
D、 丙是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先由题中所给信息及框图中物质间转化,推导出各物质或所属于类别,再按物质的性质、置换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15.(2024·成都)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家屠呦呦
新能源汽车电池
(1)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①“青蒿”中除含有青蒿素外,还富含   (填“纤维素”或“蛋白质”)。
②青蒿素(C15H22O5)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保持青蒿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③以《中国药典》记载“青蒿”能“清热解暑,截疟…”。据此记载,可知“青蒿”主要治疗的病症是   。
(2)我国化学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磷酸铁锂是电池的重要原料。
①磷酸铁锂(LiFePO4)组成元素有   种。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
②某种锂原子质量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精确到0.1)。
③目前,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优点有   (填序号)。
a.节能环保 b.智能化程度高 c.废旧电池回收成本高
【答案】(1)纤维素;碳元素;青蒿素分子;疟疾、中暑(暑热);虚热等
(2)4;化学;7.0;a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①“青蒿”中除含有青蒿素外,还富含 纤维素 。 ②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0:22:80,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碳元素。青蒿素由分子构成,保持青蒿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青蒿素分子 。③以《中国药典》记载“青蒿”能“清热解暑,截疟…”。据此记载,可知“青蒿”主要治疗的病症是疟疾、中暑、 虚热等。
(2) ①磷酸铁锂组成元素由锂、铁、磷、氧四种元素组成。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②某种锂原子质量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③目前,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具有节能环保、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废旧电池回收成本高属于其缺点,故选ab。
【分析】(1)根据青蒿中富含纤维素,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青蒿”能“清热解暑,截疟…”分析;
(2)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相对原子质量定义,新涌源的优点分析。
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6.(2024·成都)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表1,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1。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KNO3)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0.77 1.53 1.15
表1
图1
(1)表1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   。
(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   肥。
(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g,需要硝酸钾   g(精确到0.1g)。
(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1中的烧杯和   (填序号)。
(5)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其原理是:,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甜瓜
(2)复合
(3)14.2
(4)③④⑤
(5)设: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x。
答: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22.2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 甜瓜对磷元素需求最多。
(2) 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都含氮、磷、钾中两种元素,均属于复合肥。
(3) 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g,需要硝酸钾质量为200g×7.08%=14.2g。
(4) 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需选择图1中的烧杯和③④⑤ 。
【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含有植物所需氮、磷、钾中两种元素的物质为复合肥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的操作步骤,确定所需仪器分析;
(5)根据生成氨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氢氧化钙质量分析。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17.(2024·成都)利用塑料瓶等用品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
(1)塑料瓶①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
(2)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是   。
(4)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药品是   。
(5)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此过程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6)反应结束后,装置A中余下的液体可能含有盐酸。设计并进行实验,补全下表。
步骤 现象 结论
液体中含有盐酸
【答案】(1)集气瓶
(2)
(3)连接仪器装置,关闭K1,向A装置左侧塑料瓶中加水,当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时停止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
(4)澄清石灰水
(5)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取少量A中剩余液体于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 塑料瓶①为收集装置,相当于实验室中的集气瓶。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
(3)A装置可用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连接仪器装置,关闭K1,向A装置左侧塑料瓶中加水,当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时停止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 ,证明气密性良好。
(4)B检验二氧化碳,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
(5)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长导管进入,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燃着木条验满,体现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6)余下液体中含有盐酸,则溶液呈酸性,可取少量A中剩余液体于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证明液体中含盐酸。
【分析】(1)根据实验室收集气体用到集气瓶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6)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18.(2024·成都)皮蛋是成渝等地人们喜爱的食品,制作流程如图。
资料:1.草木灰(含K2CO3)中常含有砂石和未燃尽的秸秆等固体。
2.碱,有涩味,可与蛋白质作用,使其凝固。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料:“过筛”的目的是   。
(2)调浆:调浆过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料浆浸出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3)裹泥:裹泥时,不慎皮肤接触料浆,处理方法为   。
(4)封存:需要“密封”的主要原因是减少水分蒸发和   。
(5)食用皮蛋时加醋能去除涩味的原因是   。
【答案】(1)除去砂石和未燃尽的秸秆等颗粒较大的固体
(2)或;OH-和Cl-
(3)用大量清水冲洗
(4)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皮蛋表面的碱反应,避免皮蛋制作失败
(5)醋能与皮蛋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过筛”的目的是除去砂石和未燃尽的秸秆等颗粒较大的固体。
(2) 调浆过程发生了氧化钙与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其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或, 料浆浸出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钠,则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有 OH-和Cl- 。
(3) 料浆呈碱性,裹泥时,不慎皮肤接触料浆,需用大量清水冲洗。
(4)碱溶液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需要“密封”的主要原因是减少水分蒸发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皮蛋表面的碱反应,避免皮蛋制作失败 。
(5)皮蛋中因含有碱性物质有涩味, 食用皮蛋时加醋,醋能与皮蛋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去除涩味 。
【分析】(1)根据“过筛”可除去大颗粒固体分析;
(2)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3)根据碱性溶液沾在皮肤上处理措施分析;
(4)根据碱溶液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分析;
(5)根据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分析。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9.(2024·成都)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图1
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图2
(4)【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图3图4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5压强随时间变化图
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精确到0.01%)。
(6)【反思与交流】
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   。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   (写一种)。
【答案】(1)汞液面上升;汞与氧气反应,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2)④①③②
(3)氮气
(4)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或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5)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19.37
(6)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
(7)铜粉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使钟罩内因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观察到钟罩内汞液面上升。
(2)利用汞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操作顺序为: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
(3) 实验结束,氧气被消耗,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4) 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所以 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 。
(5) 图5中BC段压强增大, 是由于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该实验测定白磷消耗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6) 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 。
(7)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铜受热也能消耗氧气且会使装置内压强发生变化,可选择铜粉代替药品。
【分析】(1)根据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使钟罩内压强减小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分析;
(4)根据温度降低后水蒸气液化,各气体均匀混合分析;
(5)根据磷燃烧放热且消耗氧气分析;
(6)根据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减小,放出热量低,低于着火点会熄灭分析;
(7)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成都)某学习小组开展“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实践活动,作品如图。完成问题。
1.任务一:学习净水原理。下列净水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静置沉淀 B.砂石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投药消毒
2.任务二:设计并制作净水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外壳,安全环保
B.小卵石和石英砂主要除去可溶性杂质
C.用活性炭净水是因为其结构疏松多孔
D.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净水的速率
3.任务三:展示并评价作品。下列评价不合理的是(  )
A.净化水硬度变得更小 B.制作材料廉价易得
C.制作简单,操作简便 D.作品设计简洁美观
4.(2024·成都)空气受热实验如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运动加快 D.分子种类改变
5.(2024·成都)“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
选项 实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B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毛巾盖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D 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6.(2024·成都)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①竹子资源丰富②竹子是可再生资源③竹子韧性好④能减少‘白色污染’⑤能减少碳排放”等表述中属于“以竹代塑”优势的有(  )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2024·成都)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下列材料用途的对应性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可燃性
B.铝合金作火箭的骨架——密度大
C.碳纤维复合材料作飞船外壳——耐高温
D.特种橡胶制成太空服加压层——弹性好
8.(2024·成都)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仅由药品状态决定
B.该装置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C.红热木炭应迅速伸入集气瓶瓶底
D.制取氧气的原料一定含有氧元素
9.(2024·成都)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C60表示六十个碳原子
B.H2CO3的名称为碳酸氢
C.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D.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0.(2024·成都)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其反应过程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质量比为11:16
B.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C.反应过程中“”分成“”和“”
D.该研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11.(2024·成都)有关金属的实验如下,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B.验证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证明铜生锈与CO2、O2和H2O有关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2.(2024·成都)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7.35~7.45
唾液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13.(2024·成都)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14.(2024·成都)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15.(2024·成都)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家屠呦呦
新能源汽车电池
(1)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①“青蒿”中除含有青蒿素外,还富含   (填“纤维素”或“蛋白质”)。
②青蒿素(C15H22O5)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保持青蒿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③以《中国药典》记载“青蒿”能“清热解暑,截疟…”。据此记载,可知“青蒿”主要治疗的病症是   。
(2)我国化学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磷酸铁锂是电池的重要原料。
①磷酸铁锂(LiFePO4)组成元素有   种。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
②某种锂原子质量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精确到0.1)。
③目前,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优点有   (填序号)。
a.节能环保 b.智能化程度高 c.废旧电池回收成本高
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6.(2024·成都)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表1,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1。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KNO3)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0.77 1.53 1.15
表1
图1
(1)表1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   。
(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   肥。
(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g,需要硝酸钾   g(精确到0.1g)。
(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1中的烧杯和   (填序号)。
(5)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其原理是:,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17.(2024·成都)利用塑料瓶等用品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
(1)塑料瓶①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
(2)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是   。
(4)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药品是   。
(5)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此过程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6)反应结束后,装置A中余下的液体可能含有盐酸。设计并进行实验,补全下表。
步骤 现象 结论
液体中含有盐酸
18.(2024·成都)皮蛋是成渝等地人们喜爱的食品,制作流程如图。
资料:1.草木灰(含K2CO3)中常含有砂石和未燃尽的秸秆等固体。
2.碱,有涩味,可与蛋白质作用,使其凝固。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料:“过筛”的目的是   。
(2)调浆:调浆过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料浆浸出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3)裹泥:裹泥时,不慎皮肤接触料浆,处理方法为   。
(4)封存:需要“密封”的主要原因是减少水分蒸发和   。
(5)食用皮蛋时加醋能去除涩味的原因是   。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9.(2024·成都)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图1
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图2
(4)【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图3图4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5压强随时间变化图
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精确到0.01%)。
(6)【反思与交流】
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   。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   (写一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A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2)根据聚氯乙烯有毒、过滤原理、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3)根据该净水装置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异味等,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1.A、 静置沉淀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砂石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投药消毒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聚氯乙烯塑料有毒 ,不符合题意;
B、 小卵石和石英砂主要除去难溶性杂质 ,不符合题意;
C、 用活性炭净水是因为其结构疏松多孔 ,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 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阻隔过滤层中各物质,防止混入流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净化水不会改变硬度 ,符合题意;
B、 制作材料为生活常用物品,廉价易得 ,不符合题意;
C、 制作简单,操作简便 ,不符合题意;
D、 作品设计简洁美观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空气受热,分子运动加快,导致分子间隔变大。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且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森林发生火灾开辟隔离带 ,是采用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不符合题意;
B、 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以防止发生触电,符合题意;
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毛巾盖灭 ,采用降低温度且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不符合题意;
D、 图书馆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采用降低温度且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电器着火要防止发生触电分析;
C、根据酒精着火可采用隔绝空气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降温且隔离氧气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①竹子资源丰富②竹子是可再生资源③竹子韧性好④能减少‘白色污染’⑤能减少碳排放”都是“以竹代塑”优势。
故选D。
【分析】根据 竹子代替塑料的优点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是因其有可燃性 ,不符合题意;
B、 铝合金作火箭的骨架是由于密度小 ,符合题意;
C、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飞船外壳是利用其耐高温的特性 ,不符合题意;
D、 特种橡胶制成太空服加压层是利用其弹性好的性能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燃料具有可燃性分析;
B、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分析;
C、根据碳纤维耐高温分析;
D、根据特种橡胶弹性好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发生装置由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不符合题意;
B、 该装置能收集到的氧气会含水蒸气 ,不符合题意;
C、 为使瓶中氧气充分反应,红热木炭应缓慢伸入集气瓶瓶底 ,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不改变元素种类, 制取氧气的原料一定含有氧元素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分析;
B、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有水蒸气分析;
C、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缓慢伸入物质,防止氧气逸出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 C60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六十个碳原子 ,不符合题意;
B、 H2CO3的名称为碳酸,不符合题意;
C、 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 ,符合题意;
D、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化学式命名分析;
C、根据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D、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碳原子质量守恒可知, 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分子个数比为1:1,则质量比为44:32=11:8,符合题意;
B、 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分成“”和“,不符合题意;
D、该研究将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时物质要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分析;
C、根据图示确定反应过程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该反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所给金属不是该合金的组成,不符合题意;
B、通过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可验证锌、铜、铁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C、所给实验未证明铜生锈与水有关,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比较合金和金属的硬度需取用合金中组成的金属实验分析;
B、根据金属能否与盐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C、根据对比实验的现象及条件分析;
D、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密闭装置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血浆pH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 胆汁比胰液的pH小,碱性弱 ,不符合题意;
C、测定唾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口腔直接测定 ,不符合题意;
D、苏打水呈碱性, 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分析;
B、根据pH越小碱性越弱分析;
C、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苏打水呈碱性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拧开瓶盖后,由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 ,不符合题意;
B、 产生气泡的原因由于气体溶解度减小 ,不符合题意;
C、 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D、 图中实验没有进行对比分析,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分析;
B、根据冒出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过多,逸出部分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该实验现象与操作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 则丁为硫酸铜,甲为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乙可生成硫酸铜,能与甲反应,则乙可以为硫酸,丙与硫酸、硫酸铜都能反应,则丙可以是氢氧化钠等碱溶液。
A、 反应①为金属与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符合题意;
B、铜不与硫酸反应, 反应②不会有氢气生成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③不一定有沉淀生成 ,不符合题意;
D、 丙是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先由题中所给信息及框图中物质间转化,推导出各物质或所属于类别,再按物质的性质、置换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15.【答案】(1)纤维素;碳元素;青蒿素分子;疟疾、中暑(暑热);虚热等
(2)4;化学;7.0;a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①“青蒿”中除含有青蒿素外,还富含 纤维素 。 ②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0:22:80,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碳元素。青蒿素由分子构成,保持青蒿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青蒿素分子 。③以《中国药典》记载“青蒿”能“清热解暑,截疟…”。据此记载,可知“青蒿”主要治疗的病症是疟疾、中暑、 虚热等。
(2) ①磷酸铁锂组成元素由锂、铁、磷、氧四种元素组成。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②某种锂原子质量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③目前,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具有节能环保、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废旧电池回收成本高属于其缺点,故选ab。
【分析】(1)根据青蒿中富含纤维素,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青蒿”能“清热解暑,截疟…”分析;
(2)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相对原子质量定义,新涌源的优点分析。
16.【答案】(1)甜瓜
(2)复合
(3)14.2
(4)③④⑤
(5)设: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x。
答: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22.2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 甜瓜对磷元素需求最多。
(2) 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都含氮、磷、钾中两种元素,均属于复合肥。
(3) 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g,需要硝酸钾质量为200g×7.08%=14.2g。
(4) 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需选择图1中的烧杯和③④⑤ 。
【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含有植物所需氮、磷、钾中两种元素的物质为复合肥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的操作步骤,确定所需仪器分析;
(5)根据生成氨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氢氧化钙质量分析。
17.【答案】(1)集气瓶
(2)
(3)连接仪器装置,关闭K1,向A装置左侧塑料瓶中加水,当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时停止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
(4)澄清石灰水
(5)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取少量A中剩余液体于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 塑料瓶①为收集装置,相当于实验室中的集气瓶。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
(3)A装置可用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连接仪器装置,关闭K1,向A装置左侧塑料瓶中加水,当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时停止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 ,证明气密性良好。
(4)B检验二氧化碳,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
(5)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长导管进入,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燃着木条验满,体现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6)余下液体中含有盐酸,则溶液呈酸性,可取少量A中剩余液体于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证明液体中含盐酸。
【分析】(1)根据实验室收集气体用到集气瓶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6)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18.【答案】(1)除去砂石和未燃尽的秸秆等颗粒较大的固体
(2)或;OH-和Cl-
(3)用大量清水冲洗
(4)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皮蛋表面的碱反应,避免皮蛋制作失败
(5)醋能与皮蛋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过筛”的目的是除去砂石和未燃尽的秸秆等颗粒较大的固体。
(2) 调浆过程发生了氧化钙与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其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或, 料浆浸出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钠,则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有 OH-和Cl- 。
(3) 料浆呈碱性,裹泥时,不慎皮肤接触料浆,需用大量清水冲洗。
(4)碱溶液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需要“密封”的主要原因是减少水分蒸发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皮蛋表面的碱反应,避免皮蛋制作失败 。
(5)皮蛋中因含有碱性物质有涩味, 食用皮蛋时加醋,醋能与皮蛋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去除涩味 。
【分析】(1)根据“过筛”可除去大颗粒固体分析;
(2)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3)根据碱性溶液沾在皮肤上处理措施分析;
(4)根据碱溶液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分析;
(5)根据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分析。
19.【答案】(1)汞液面上升;汞与氧气反应,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2)④①③②
(3)氮气
(4)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或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5)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19.37
(6)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
(7)铜粉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使钟罩内因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观察到钟罩内汞液面上升。
(2)利用汞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操作顺序为: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
(3) 实验结束,氧气被消耗,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4) 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所以 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 。
(5) 图5中BC段压强增大, 是由于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该实验测定白磷消耗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6) 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 。
(7)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铜受热也能消耗氧气且会使装置内压强发生变化,可选择铜粉代替药品。
【分析】(1)根据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使钟罩内压强减小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分析;
(4)根据温度降低后水蒸气液化,各气体均匀混合分析;
(5)根据磷燃烧放热且消耗氧气分析;
(6)根据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减小,放出热量低,低于着火点会熄灭分析;
(7)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版)长郡中学2024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下一篇:四川省绵阳东辰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