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2024)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学情评估(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2024)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学情评估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陶埙、陶笛、阿乌是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他们都是通过________振动而发声的。
(第1题)
2.在海洋馆的动物中,白鲸是表演明星。在演出的过程中,水下的白鲸能听到驯兽员的哨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填介质种类)中传播。
3.航天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朝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道:“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寂静,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这里万物“寂静”是指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小。
5.现在合肥市很多公园都配备了一种户外打击乐器(如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种打击乐器由一些长短不同的金属片组成,用专门的小锤子敲击就可以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当使用小锤子用相同力度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片时,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不同的。
(第5题)
6.小华用金属管自制小乐器,如图。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能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快”时,金属管振动________(填“幅度”或“频率”)与演奏其他音时一定不同。
    
(第6题)
7.声纹锁是基于声音的模式识别,跟指纹锁有异曲同工之用。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这个特征来识别的。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呐”装置就是利用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方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可用来探测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和测绘海底地形。
9.如图所示是一款可加入香薰的抑菌加湿器,采用静音技术,工作时发出声音的响度只有25 dB,这种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液态的水雾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所示的是学校的录播教室,为了防止教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用了新型的隔音材料,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二、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收音机的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第11题)
A.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B.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声音产生的原因
12.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B.播放音乐的收音机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13.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玻璃瓶,它们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第13题)    
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14.下列关于声音“高”的说法中,指音调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B.“高”声齐唱
C.男“高”音 D.引吭“高”歌
1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在同一间音乐室里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B.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D.乐器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甲 乙 丙
(第15题)
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7.下列有关声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水壶中灌水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水是否快灌满
B.公园里,游客能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不会成为噪声
D.我们能听见超声波却听不见次声波
18.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将教室的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19.下列关于声的利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20.广场舞是居民自发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院坝等宽敞空间上进行的富有韵律的舞蹈,通常会有高分贝、节奏感强的歌曲伴奏。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区规定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声应控制在60分贝以下,这是要求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站在远处也能听到广场上音箱传出来的歌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小飞同学能很好地模仿出歌手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比较相近
D.附近的居民选择关好自己家的门窗,这是在声源处对噪声进行控制
三、 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萌和小陌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第21题)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此实验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小陌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声。
2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陌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多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J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钢 尼龙 尼龙 铜
长度/cm 60 60 60 80 100 100 80 80 10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1.02 0.76 1.02 1.02 1.02
(1)小陌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的关系。同组的小萌认为选用三根琴弦来探究音调与此因素的关系更准确,那么小萌选择的是________三根琴弦;
(2)小萌想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号为________的三根琴弦;
(3)小陌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琴弦J的长度应为________cm,横截面积应为________mm2。
四、 计算题(4分)
23.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可以利用船上的汽笛声的回音来测定冰山与船的距离。如果8 s后听到船上汽笛声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1 s传播距离是340 m)。问:
(1)船到冰山的距离是多少?
(2)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船离冰山至少要多远?(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 s就可以分开回声和原声)
答案
一、 1.空气柱 2.液体
3.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响度 5.音调
6.频率 7.音色 8.超声波
9.能量 10.传播过程中
二、 11.D
12.A 易错点睛: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发出声音,故不是声源。
13.B
14.C 解析:不敢“高”声语,“高”声语,指的是大声说话,这里面的“高”指的是响度;“高”声齐唱,指的是大声齐唱,这里面的“高”指的是响度;男“高”音的“高”指的是音调高;引吭“高”歌,指的是放开嗓子大声歌唱,这里面的“高”指的是响度。
15.C 16.A 17.B 18.A
19.D 解析:蝙蝠是利用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即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觅食,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倒车雷达和用B超查病都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20.C
三、 21. (1)乒乓球被弹开;物体的振动;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2)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 (3)空气;不能
(4)变小;不能
22.(1)材料的长度;A、D、F
(2)A、B、C (3)80;1.02
四、 23. 解:(1)8 s后听到船上的汽笛声的回声,所以船到冰山的距离s=vt=340 m/s×8 s×=1 360 m;
(2)由于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或等于0.1 s,0.1 s声音传播的距离s′=vt′=340 m/s×0.1 s=34 m,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船离冰山距离的最小值L=s′=×34 m=17 m。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学业诊断(7月)物理答案!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2024)第二章 声的世界学情评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