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押题卷02(“145”模式)(北京专用)(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B C D

使用燃料电池驱动新能源汽车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提供“绿电” 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气蒸煮食品 用电烤箱烘焙面包
A.A B.B C.C D.D
2.以下措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葡萄酒中添加SO2作抗氧化剂
B.塑料中添加防老剂
C.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
D.低温保存运输疫苗
3.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蔗糖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
C.将碘化钾溶液滴在土豆片上,可观察到蓝色
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肥皂
4.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铝的金属性强,故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生产单质铝
B.将钠投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可置换出镁单质
C.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用不同的金属冶炼方法
D.铝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
5.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结构式:
B.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C.氯化钠的电子式:
D.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ⅥA族
6.绿色化学提倡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以下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A.乙烯氧化法合成环氧乙烷:2CH2=CH2+O22
B.煤的液化法合成甲醇:CO+2H2CH3OH
C.乙醛缩合法合成乙酸乙酯:2CH3CHOCH3COOC2H5
D.浓硫酸氧化法制备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SO2↑+2H2O
7.下列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麻绳 B.塑料 C.合成纤维 D.合成橡胶
8.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大量气体,说明乙醇是一种酸
B.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向某溶液中插入铜丝,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说明该溶液一定是浓硝酸
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
9.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验证氨水有挥发性 检验NaHCO3分解产生的CO2 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 验证NaOH固体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A B C D
A.A B.B C.C D.D
10.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溶解、除杂和蒸发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 NaOH 作为沉淀剂
D.制取淡水也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1.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

下列有关抗坏血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D.抗坏血酸与脱氢抗坏血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12.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酸性:
B.向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产生无色气体:
C.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D.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13.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装置与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浓硫酸的脱水性 B.稀释浓硫酸 C.用饱和NH4Cl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制取乙酸乙酯
A.A B.B C.C D.D
14.某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溶液与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实验 /mL (mol/L) /mL (mol/L) /mL (mol/L) /mL (mol/L) /mL 褪色时间t/min
1 3.0 2.0 1.0 0.0 2.0 8
2 3.0 2.0 2.0 0.0 a 6
3 4.0 2.0 2.0 0.0 0.0 4
4 3.0 2.0 1.0 0.5 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0,b=1.5
B.溶液的酸碱性不会影响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上表数据可证明对该反应速率有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15.氮是自然界中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其化合物种类丰富。
Ⅰ.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可通过图1装置制取。
(1)写出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 。
(2)请将图l方框中用试管收集NH3的装置补充完整 。
(3)图2中,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已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运动速率较快)。
(4)图2中,反应的生成物溶于水得到溶液a。取溶液a少许于试管中, (填:操作和现象),则证明溶液a含有。
II.研究氮的循环和转化对生产、生活有重要的价值。某工厂制硝酸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5)上述转化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i”“ii”或“iii”)。
(6)写出“氧化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吸收塔”排出的尾气中会含有NO、NO2等氮氧化物,为消除它们对环境的影响,通常用纯碱(Na2CO3)溶液吸收法。纯碱溶液与NO2反应的原理如下,请将该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Na2CO3 + 2NO2 = NaNO3 + + CO2
16.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和转化为和,化学方程式是:
(1)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和,测得不同时间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
3.60 3.05 2.85 2.76 ……
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时,实验温度为和,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Ⅰ 对照实验 280 80
Ⅱ 研究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a 120
Ⅲ b c d
【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补全表格a. ,b. ,c. ,d. 。
②测得,对比实验Ⅰ、Ⅱ,可得结论: 。
③通过实验可得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时,温度升高,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证据是 。
17.碳中和是目前社会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1)将燃煤产生的回收再利用,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总量。以和为原料制备和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作 (填“正极”或“负极”);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生成;电池内部,的移动方向为 (填“”或“”)。
(2)以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反应为碳中和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上述过程,能量变化形式主要由太阳能转化为 。
②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利用催化分解生成和时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3)为发展低碳经济,科学家提出可以用氧化锆锌作催化剂,将转化为重要有机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容积为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在内, mol·L-1·min-1。
②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 (填“是”或“否”);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填“>”“<”或“=”);时,将容器的容积变为,此时化学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对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
c.由图可知,时的生成速率大于时的分解速率。
d.提高反应的温度,可以实现的完全转化
18.已知:①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②2CH3CHO+O22CH3COOH。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2)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3)物质D官能团为:
(4)某学习小组设计物质B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如下,根据图2装置回答问题。
①装置甲锥形瓶中盛放的固体药品可能为 (填字母)。
A.Na2O2 B.KCl C.Na2CO3 D.MnO2
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某研究小组利用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探究含硫物质的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中溶液黄绿色褪去,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为验证和发生了反应,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认为若和反应,生成了,只要检验生成的即可。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他认为若验证和反应,需要检验生成的 。
(4)装置C中的现象是 。
(5)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研究小组认为可以用溶液来验证中溶液含有。
①实验1方案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实验完成后,取少量D中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b.然后滴加试剂1,振荡 无明显现象
c.再滴加试剂2,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D中溶液含有。则试剂1、试剂2分别是 、 。
②反思、评价:研究小组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补充了实验2: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反应后装置中溶液含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使用燃料电池驱动新能源汽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在转化为机械能,A符合;
B.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提供“绿电”,属于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
C.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气蒸煮食品,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不符合;
D.用电烤箱烘焙面包,属于电能转化为热能,D不符合;
答案选A。
2.C
【详解】A.SO2具有还原性,添加SO2作抗氧化剂,可减缓氧化的速率,故A错误;
B.添加防老剂,可防止氧化,可减缓反应速率,故B错误;
C.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增大接触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
D.疫苗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高温会发生变性,不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C
【详解】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故A正确;
B项、蔗糖为二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故B正确;
C项、土豆中含有淀粉,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与碘化钾溶液无现象,故C错误;
D项、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常用于制造肥皂,故D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故工业上采取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来制备单质铝,故A错误;
B.将钠投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Na会和水反应,无法置换出单质Mg,故B错误;
C.冶炼金属的方法,本质上是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的,故C正确;
D.铝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活泼的金属采用电解法,但是氯化铝是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比较特殊。
5.B
【详解】A.甲烷中有四个碳氢共价键,是正四面体结构,其结构式: ,故A正确;
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图能量变化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故C正确;
D.S是1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则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ⅥA族,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D
【详解】A.乙烯氧化法合成环氧乙烷:2CH2=CH2+O22,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A错误;
B.煤的液化法合成甲醇:CO+2H2CH3OH,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B错误;
C.乙醛缩合法合成乙酸乙酯:2CH3CHOCH3COOC2H5,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C错误;
D.浓硫酸氧化法制备硫酸铜,有副产物生成,生成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麻绳的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故选A;
B.塑料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不选B;
C.合成纤维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不选C;
D.合成橡胶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不选D;
选A。
8.D
【详解】A.乙醇含-OH,与Na反应生成氢气,而乙醇为中性,故A错误;
B.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B错误;
C.该溶液可能是稀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故C错误;
D.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硫酸铝烧杯中溶液变浑浊,说明铝离子和氨气反应生成沉淀,说明氨水又挥发性,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检验NaHCO3分解产生的CO2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故B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备氨气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棉花主要防止氨气逸出,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NaOH固体加入水,pH试纸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在水的作用下电离,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C
【详解】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因此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A正确;
B.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可采用沉淀法除去,所得氯化钠溶液可采用重结晶等过程提纯,B正确;
C.工业生产常选用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便宜的石灰乳作为沉淀剂,用氢氧化钠不经济,C错误;
D.海水综合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元素利用三个方面,制取淡水也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故D正确;
答案选C。
11.D
【详解】A.抗坏血酸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抗坏血酸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B正确;
C.根据抗坏血酸的结构简式得到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故C正确;
D.抗坏血酸与脱氢抗坏血酸两者分子式不相同,则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C
【详解】A.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所得溶液呈酸性:,与事实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向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在乙醇底部缓慢冒气泡,产生无色气体氢气:,与事实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生成亚铁离子:,与事实不相符,故C符合题意;
D.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与事实相符,故D并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A
【详解】A.浓硫酸使蔗糖中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出现黑色的碳,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正确;
B.稀释时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故B错误;
C.加热氯化铵易分解,应选冷却结晶法制备,故C错误;
D.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导管口在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可防止倒吸,但大试管中缺少碎瓷片防止暴沸,故D错误;
故选:A。
14.A
【详解】A.探究实验方案两两之间应保持单一变量,则四组实验的溶液总体积相等,利用混合溶液褪色时间判断变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据题意可知,4组实验溶液总体积应相同,则a=1.0,b=1.5,故A正确;
B.由实验1,2可知,变量是混合后硫酸的浓度不一致,导致褪色时间不一致,即反应速率不一致,故酸的浓度(溶液的酸性)会影响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故B错误;
C.HSO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由图中数据可知,4组实验中KMnO4的量均一致,故KMnO4的浓度均是一样的,不是变量,不能证明对该反应速率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15.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在试管内靠近A的一端产生白色的烟 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i 4NH3+5O2 4NO+ 6H2O NaNO2
【详解】Ⅰ. (1)实验室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为了防止与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氨气不纯,将图l方框中用试管收集NH3的装置补充完整,如图;
(3) 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运动速率较快,故在图2中,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在试管内靠近A的一端产生白色的烟;
(4)图2中,反应的生成物溶于水得到氯化铵溶液a。取溶液a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则证明溶液a含有;
II. (5)转化关系中氮气与氢气在合成塔中合成氨气,实现单质变化为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不是实现单质变化为化合物,不属于氮的固定;NO与空气、水合成硝酸也不属于氮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也不属于氮的固定;故答案为i;
(6)“氧化炉”中氨气与氧化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 6H2O;
(7)“吸收塔”排出的尾气中会含有NO、NO2等氮氧化物,为消除它们对环境的影响,通常用纯碱(Na2CO3)溶液吸收法。通过质量守恒分析,还缺少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所以产物为NaNO2,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为:Na2CO3 + 2NO2 = NaNO3 + NaNO2 + CO2。
16.(1)
(2) 280 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360 80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详解】(1)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①对比I、II组实验,研究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温度相同,则a为280;对比I、III组实验,根据控制变量可知温度不同,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b为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则c为360,d为80;
②测得,对比实验Ⅰ、Ⅱ,可得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③通过实验可得到“温度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证据是对比实验I、II,II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则证据是。
17.(1) 负极 得到 a→b
(2) 化学能 吸收
(3) 0.125 否 > 减小 ac
【详解】(1)在放电过程中,电极a上水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为负极;;C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甲酸,为正极;电池内部阳离子移向正极,则H+的移动方向为a→b,故答案为:负极;得到;a→b;
(2)①由图可知,上述过程中,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故能量的变化形式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化学能;
②由图可知,2molCO2断键吸收的能量为3196 kJ,形成2molCO和1molO2则要放出的能量为2640kJ,则说明反应物断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所需要放出的能量,故利用TiO2催化剂分解CO2时需要吸收能量,故答案为:吸收;
(3)①由图可知,在0 2min内C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n=0.50mol,则, 故答案为:0.125;
②2min后CO2、CH3OH物质的量仍在变化,反应仍在进行,故反应没有达到平衡;4min时反应没达到平衡,且CH3OH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大,CO2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小,反应仍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6min时,反应到达平衡,将容器的容积变为3L,即容积增大,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否;>;减小;
③a.当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时,平衡不再移动,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该反应始终存在n(CO2):n(H2):n(CH3OH):n(H2O)=1:3:1:1,故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
c.由表可知,2min之后继续生成甲醇,则反应正向进行,故2min时,CH3OH的生成速率大于6min时CH3OH的分解速率,故c正确;
d.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将CO2完全转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18. CH2=CH2 ① —COOH或羧基 AD 2CH3CH2OH+O22CH3CHO+2H2O
【分析】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乙醇氧化生成C为CH3CHO,CH3CHO进一步氧化可得D为 CH3COOH, E是一种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CH3CH2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生成E为 CH3COOCH2CH3。
【详解】(1)由题目已知信息可知,A为乙烯,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本题答案为:CH2=CH2;
(2)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故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本题答案为:①;
(3)物质D是CH3COOH,官能团为—COOH或羧基,本题答案为:—COOH或羧基;
(4)①装置甲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加过氧化钠或二氧化锰等制取氧气,故本题答案为:AD;
②丙装置中是乙醇在铜催化下,被氧气氧化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本题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点睛】制取氧气可以选择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也可以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但用过氧化钠在实验室制氧气不太常见,应引起重视。
19.(1)Cu+2H2SO4(浓)SO2↑+CuSO4+2H2O
(2)SO2+Cl2+2H2O=4H+++2Cl-
(3) AgNO3 Cl2和水反应也会生成Cl-
(4)产生黄色沉淀
(5)SO2+2OH-=+H2O
(6) 盐酸 BaCl2溶液 取D中溶液,直接进行操作b、c,不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量明显小于实验1
【分析】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SO2、H2O,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SO2↑+CuSO4+2H2O,B中装有新制氯水,SO2和氯水反应生成H2SO4和HCl,化学方程式为SO2+2H2O+Cl2=H2SO4+2HCl,C装置中装有H2S溶液,SO2和H2S反应生成S、H2O,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装置D中装有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SO2尾气,防止空气污染,S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中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SO2、H2O,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SO2↑+CuSO4+2H2O;
(2)SO2和氯水反应生成H2SO4和HCl,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
(3)①甲同学想要检验到生成的Cl-,需用到AgNO3溶液,Ag+和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答案为:AgNO3;
②氯水中含有Cl2,Cl2和水反应也会生成Cl-,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若SO2和Cl2反应,会生成,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即可,故答案为:Cl2和水反应也会生成Cl-;;
(4)C装置中装有H2S溶液,SO2和H2S反应生成S单质和H2O,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现象是产生黄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黄色沉淀;
(5)装置D中,S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
(6)①通过实验可证明D中溶液含有,从现象可推知,c中沉淀为BaSO4,则b中加入酸,操作b、c中滴加的试剂是盐酸、BaCl2溶液,故答案为:盐酸;BaCl2溶液;
②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将氧化为,取D中溶液,直接进行操作b、c,不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量明显小于实验1从而结合实验1,证明了D中含有,可排除空气中氧气对验证方案的干扰,故答案为:取D中溶液,直接进行操作b、c,不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量明显小于实验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04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天津专用)(含解析)

下一篇:2023-2024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02速率与平衡综合题(北京专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