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综合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书写(填涂)在答题卡正面和背面的规定位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处.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题—27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计算探测器在月球上的重力 B.研制火箭外层涂料
C.为制造探测器芯片提供基础材料 D.为火箭研发新型燃料
2.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木材引起的失火
B.为了方便充电,将电动摩托车存放在房间里
C.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在家中安装燃气报警器
D.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液体的量取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刚石裁玻璃 B.干冰升华C.煤层上方产生蓝色火焰 D.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足够的空气,燃料就一定能充分燃烧
B.加油站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C.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的俗称,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化石能源、太阳能和水能等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炼铁 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沼气作燃料 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甲烷燃烧 氧化反应
B.氢气还原氧化铜 还原反应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化合反应
D.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分解反应
8.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氧化汞: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液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B.“低碳”理念中的“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C.氢气本身无毒,不污染空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如果发生CO中毒,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10.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木炭、硫黄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B.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只能显负价
C.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蜡烛燃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气体的密度和气体能否溶于水
12.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A. B.丁一定是单质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自然界中没有碳原子和氢原子
D 天然气可以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A.A B.B C.C D.D
14.在一密闭的玻璃容器中,一定质量的金属镁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玻璃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15.下图是某复合营养钙片的商品标签(提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某复合营养钙片 【成分】碳酸钙、硫酸亚铁、淀粉 【营养】每片含钙200mg 铁11.2mg 【用量】每日2次 一次1片 【规格】1g/片 【服用方法】嚼服
A.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B.硫酸亚铁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按用量服用此钙片,每天至少可以摄入0.4g钙元素
D.1片此钙片中至少含硫酸亚铁的质量为60.8mg
二、非选择题(28题—35题,共8小题,共40分)
16.(5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数字“2”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
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
(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黑龙江省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粮仓”,粮食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省适合种植玉米.玉米经过发酵、蒸馏可制得乙醇,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发展更迅速.传统的农机设备通常使用汽油或柴油作为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①________(填一种即可),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汽油和柴油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石油分馏主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②________不同,分离出的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判断出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③________.很多现代农机设备会使用锂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锂电池在放电时的能量转化为④________________.(用“”表示转化).
18.(4分)分类、归纳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请根据灭火的原理将下列灭火方法分类: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烧杯扣住一支燃烧的蜡烛.
c.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e.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油罐外壁. f.熄灭燃气火焰时,关闭阀门.
选出的一组灭火方法是①________(填字母),分类标准是②________.
(2)对分解的催化作用是由于产生了容易分解的中间产物,其反应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和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上一步生成的会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和.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和第一步生成的氯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和.在第三步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有②________________.
19.(4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观察现象.
(1)小南同学观察到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发光、产生黄白色火焰以及①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②________________.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4)取下铜片(如图),若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白磷不能离开热水),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0.(7分)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大理石、升降台、药匙、镊子等实验用品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一般用途是①________.仪器D的名称是②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X,可以制取气体,药品X的名称为①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________________.
(3)制取气体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的下列操作中,由先到后的合理顺序是①________(填字母).
a.验满.
b.沿长颈漏斗加入适量药品X,并开始收集.
C.用镊子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后塞紧橡胶塞.
d.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满的集气瓶,备用.
在进行上述操作中的操作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②________,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4)将收集到的慢慢倒入烧杯中(如图),会观察到①________(填“高”或“低”)处的蜡烛先熄灭.下列有关的用途中,②________(填字母)没有体现由该实验得出的性质.
a.用于灭火 b.作气体肥料 c.生产碳酸饮料
21.(5分)图1中的甲~己六种物质及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常见的.其中甲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乙、丙、己均为氧化物,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丁溶于己所形成的溶液可以用于检验丙.图2是用石灰石生产牙膏中某种摩擦剂的流程图,其中涉及到图1中丙、丁、戊、己四种物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分别写出戊、己物质的化学式:戊:________;己:________.
(2)丙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乙的反应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图2中过程②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甲与某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丙和铁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2.(5分)为了测定某锌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
(3)该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生成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
(5)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3.(6分)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时,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小南同学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如图).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他再把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到天平指针偏②________(填“左”或“右”),于是他得出此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结论.请你对他的实验方案和结论进行评价③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2)小岗同学向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由于,于是他认为此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玻璃管的作用为②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初期,锥形瓶内压强③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实验反思】通过多次实验和查阅资料,同学们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他们还知道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3)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合计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C B D C D A B A A C C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共5分)(1)一个氮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2.(合理即可)
(2)①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合理即可)
②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合理即可)
(3)①2 3 2 ②3 2 1 6
17.(共4分)(1)(合理即可)
(2)①CO(或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或氮的氧化物或含铅化合物或烟尘)(合理即可)
②沸点 ③C、H(或碳元素、氢元素)(合理即可) ④化学能电能
18.(共4分)
(1)①ab(或ce或df)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合理即可)【说明:①和②独立采分,如果①和②不匹配,但都正确,①给分,②不给分】
(2)①
②Mn、Cl(或锰元素、氯元素)(1分,答对一种得0.5分,有错误不给分,合理即可)
19.(共4分)(1)①冒白烟(或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②达到着火点(或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合理即可)
(2)氧气(或空气)(合理即可)
(3)控制变量的方法
(4)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合理即可)
20.(1)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②铁架台
(2)①稀盐酸 ②
(3)①cbad ②放在集气瓶(合理即可)
(4)①低 ②bc(1分,答对一种得0.5分,有错误不给分)
21.(共5分)(1)戊: 己:
(2)吸收
(3)白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浆液,放热、液体沸腾(合理即可)
(4)(合理即可)
22.(共5分)(1)
(2)0.2g(合理即可) (3) (4)(合理即可) (5)
23.(共6分)(1)①
②右
③不正确,此装置非密闭,此反应有气体产生且逸出,产生气体质量未被称量,所以不能得出该结论.(合理即可)
(2)① ②引燃红磷、导气(合理即可)
③大于
(3)种类、数目、质量(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含答案)

下一篇:2025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同步--分层作业20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