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化学部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酸河州黄酒 B. 刻河州砖雕 C. 绘河州彩陶 D. 捏河州泥塑
【答案】A
【解析】
【详解】刻河州砖雕、绘河州彩陶、捏河州泥塑的制作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酸河州黄酒在酿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2. 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积极植树造林,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
C. 加高烟囱,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D. 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可以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A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造林,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净化空气,保护空气。B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C、加高烟囱,不去处理污染物,不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C不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
D、为防止水体污染,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排放。D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3. 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严重缺钙会得甲状腺肿大 B.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C. 霉变大米淘洗后可食用 D.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延长保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或者骨质疏松,故A错误;
B、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故B正确;
C、霉变的大米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淘洗后也不能食用,故C错误;
D、甲醛有毒,会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故D错误。
故选B。
4.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有机合成材料:聚乙烯塑料、羊毛 B. 碱:纯碱、烧碱
C. 有机物:碳酸、甲烷 D. 化石燃料:煤、石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羊毛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不属于碱,属于盐类,故错误;
C、碳酸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性质和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D、煤和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故正确;
故选D。
5. 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3 C. +1 D. -1
【答案】A
【解析】
【详解】碘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1)++(-2)×3=0,解得:=+5。即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综上所述:选择A。
6.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取用 B. 称量 C. 量取 D. 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氯化钠时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用药匙取出。A正确;
B、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等大的纸片,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应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B错误;
C、读取量筒的读数时,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正确;
D、溶解氯化钠时,应用玻璃棒按一个方向搅拌。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7.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是临夏州特产之一,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叶酸属于氧化物
B. 叶酸由19个碳元素、19个氢元素、7个氮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C.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D. 叶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叶酸(C19H19N7O6)含有C、H、N、O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叶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错误;
C、叶酸(C19H19N7O6)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C错误;
D、根据C选项的分析,叶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正确。
故选:D。
8.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B. 某物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
C.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 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所以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B正确;
C、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所以水不是溶液。即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C正确;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电灯通电也有发光、放热,则不是燃烧。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
9. 金属镍在制造钱币、不锈钢、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探究镍(Ni)、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Ni、Zn、Cu B. Zn、Cu、Ni C. Zn、Ni、Cu D. Cu、Ni、Zn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据图可知,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说明镍没有置换出硫酸锌溶液中的锌,镍不如锌活泼;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镍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镍比铜活泼。所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Ni、Cu。
综上所述:选择C。
10. 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可以实现物质的鉴别和除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C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氯化钠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则能鉴别,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粉和铁粉均为黑色,不能鉴别,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既能除去杂质,也不能引入新杂质,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既能除去杂质,也不能引入新杂质,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3分)
11. 我国科学家公布了对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样品的研究成果,准确测定了月球土壤样品中40多种元素的含量,以下为钛、锂、钠、氦-3的有关信息。
(1)钛属于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的值是_____。
(2)锂、钠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锂离子电池为手机等内部常用的电池,碳酸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常用原料,已知Li的化合价为,碳酸锂的化学式为______。
(3)已知氦-3原子是一种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金属 ②. 10
(2) 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 Li2CO3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钛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8+n+2=22,解得n=10,故填:金属;10;
【小问2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锂、钠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Li的化合价为+1,碳酸根离子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碳酸锂的化学式为Li2CO3,故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Li2CO3;
【小问3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是一种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原子,则模型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C,故填:C。
12. 空间站中水是无比珍贵的,废水会被收集起来,进入污水净化系统,净化后再进行蒸馏,然后进行电解制氧,从而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1)在污水净化系统中,有一层特殊的薄膜可以除去废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2)如图所示为太空模拟电解水装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
(3)自然界天然水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其体积变大。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过滤 (2) ①. 2H2O2H2↑+ O2↑ ②.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污水净化系统中,有一层特殊的薄膜可以除去废水中大分子杂质,因为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所以与实验室常用的过滤操作原理相同。
【小问2详解】
如图所示为太空模拟电解水装置,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 O2↑,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小问3详解】
水蒸发为水蒸气,其体积变大。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13. 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40℃时,把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g。
(3)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若要提纯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饱和 (2)157.5
(3)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镁 (4)蒸发结晶
【解析】
【小问1详解】
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中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则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4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7.5g,则将60g氯化镁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100g+57.5g=157.5g。
【小问3详解】
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减小,且0℃时,溶解度: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镁,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镁。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则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14.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许多化学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1)《吕氏春秋·别类》记载有“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表明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
(2)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描述。从燃烧条件分析,薪草属于________。为防止引发火灾,可用泥土覆盖在灰烬和燃着的薪草上,从灭火原理分析,主要利用________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3)《天工开物》记载古代炼铁工艺:“凡铁一炉载土(铁矿石)二千余斤……或用煤炭……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土化成铁……”现代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样的记载,从而实现“铁上包铜”,防止铁的锈蚀。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大 (2) ①. 可燃物 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4)Fe、Cu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组分金属,所以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故填:大。
【小问2详解】
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薪草属于可燃物。
用泥土覆盖在灰烬和燃着的薪草上,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所以这是主要利用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小问3详解】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4详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Fe变为Fe2+,Cu2+变为Cu,所以该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Fe、Cu2+。故填:Fe、Cu2+。
15. A~1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A为酒精,G俗称苛性钠,I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答案】(1)CaCO3
(2) ①. ②.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
(4)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A为酒精,酒精燃烧需要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B为氧气,C、D分别为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G俗称苛性钠,则为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则D为二氧化碳、C为水、H为碳酸钠;I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E为氧化钙、F为氢氧化钙,G为氢氧化钠,符合推断。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I的化学式为CaCO3。
【小问2详解】
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为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等。
【小问3详解】
反应③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碳酸钠可以作为化学制氧剂是因为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干燥而纯净的CO2,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填药品名称),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_____→C(填字母序号)。
(4)过碳酸钠溶于水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过碳酸钠的制氧原理(如下图),实验中观察到:①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②中缓慢产生少量气泡。验证①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小夏认为对比实验即可证明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同学们对小夏的结论提出疑问,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含有氧元素
(2) ①. ②. a
(3) ①. 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 E ③. D
(4) ①.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管内气体是氧气 ②. 未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化学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物必须含有氧元素,所以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碳酸钠(2Na2CO3 3H2O)可以作为化学制氧剂是因为含有氧元素。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进入。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由于稀盐酸含有水分,且有挥发性,所以产生的CO2气体中通常混有HCl气体、水蒸气,要得到干燥而纯净的CO2,必须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除去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CO2、H2O,从而除去HCl,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与CO2不反应,可除去水蒸气。气体通过溶液通常会带出水分,所以先除去HCl气体再除去水蒸气,装置连接顺序是为A→E→D→C。
【小问4详解】
实验目的是探究过碳酸钠的制氧原理,所以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验证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管内气体是氧气。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实验中试管①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试管②中缓慢产生少量气泡,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该实验未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所以无法证明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填:未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17.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发现问题】
取一定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无明显现象,那么稀硫酸和K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思路Ⅱ:验证有________。
(2)甲同学向实验的剩余溶液中(如图2所示)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为_______色,结论是稀硫酸和K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_______(填离子符号)一定被完全消耗了。
【猜想与假设】
(3)乙同学对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猜想二:有和;猜想三:有和KOH。
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猜想________一定错误。
【进行实验】
(4)为验证猜想,同学们选用粉末、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并完善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5)分析上述反应,说明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某些碱和某些________反应。
(6)丙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丁同学认为方案一中的粉末可以用铁粉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新物质的生成
(2) ①. 无 ②. OH-
(3)三 (4)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5)盐 (6)
(7)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想证明反应物的发生,一方面可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另一方面可验证有新物质的生成。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钾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若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氢氧化钾被完全消耗,即溶液中不含OH-,则能硫酸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问3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反应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钾,故猜想三不正确。
【小问4详解】
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结论为猜想二正确,则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小问5详解】
氯化钡属于盐,则说明稀硫酸能和金属氧化物、某些碱和某些盐反应。
【小问6详解】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钾,硫酸钾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不能证明硫酸过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7详解】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8.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纯碱样品(除氯化钠外不含其他杂质)中碳酸钠含量,称取该纯碱样品12g,充分溶解于水配制成110g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10g。求: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沉淀的质量,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0.6g
则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2)设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1.7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5%。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化学部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酸河州黄酒 B. 刻河州砖雕 C. 绘河州彩陶 D. 捏河州泥塑
2. 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积极植树造林,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
C. 加高烟囱,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D. 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3. 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严重缺钙会得甲状腺肿大 B.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C. 霉变大米淘洗后可食用 D.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延长保质期
4.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有机合成材料:聚乙烯塑料、羊毛 B. 碱:纯碱、烧碱
C. 有机物:碳酸、甲烷 D. 化石燃料:煤、石油
5. 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3 C. +1 D. -1
6.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取用 B. 称量 C. 量取 D. 溶解
7.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是临夏州特产之一,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叶酸属于氧化物
B. 叶酸由19个碳元素、19个氢元素、7个氮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C.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D. 叶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8.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B.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
C.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 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9. 金属镍在制造钱币、不锈钢、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为探究镍(Ni)、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Ni、Zn、Cu B. Zn、Cu、Ni C. Zn、Ni、Cu D. Cu、Ni、Zn
10. 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可以实现物质的鉴别和除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C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3分)
11. 我国科学家公布了对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样品的研究成果,准确测定了月球土壤样品中40多种元素的含量,以下为钛、锂、钠、氦-3的有关信息。
(1)钛属于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的值是_____。
(2)锂、钠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锂离子电池为手机等内部常用的电池,碳酸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常用原料,已知Li的化合价为,碳酸锂的化学式为______。
(3)已知氦-3原子是一种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_____(填序号)。
12. 空间站中水是无比珍贵的,废水会被收集起来,进入污水净化系统,净化后再进行蒸馏,然后进行电解制氧,从而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1)在污水净化系统中,有一层特殊的薄膜可以除去废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2)如图所示为太空模拟电解水装置,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
(3)自然界天然水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其体积变大。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
13. 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40℃时,把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g。
(3)将7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若要提纯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14.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许多化学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1)《吕氏春秋·别类》记载有“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表明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
(2)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描述。从燃烧条件分析,薪草属于________。为防止引发火灾,可用泥土覆盖在灰烬和燃着的薪草上,从灭火原理分析,主要利用________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3)《天工开物》记载古代炼铁工艺:“凡铁一炉载土(铁矿石)二千余斤……或用煤炭……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土化成铁……”现代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样的记载,从而实现“铁上包铜”,防止铁的锈蚀。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
15. A~1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A为酒精,G俗称苛性钠,I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碳酸钠可以作为化学制氧剂是因为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干燥而纯净的CO2,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填药品名称),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_____→C(填字母序号)。
(4)过碳酸钠溶于水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固体氧释放剂。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过碳酸钠的制氧原理(如下图),实验中观察到:①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②中缓慢产生少量气泡。验证①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小夏认为对比实验即可证明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同学们对小夏的结论提出疑问,理由是________。
17.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发现问题】
取一定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无明显现象,那么稀硫酸和K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思路Ⅱ:验证有________。
(2)甲同学向实验的剩余溶液中(如图2所示)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为_______色,结论是稀硫酸和K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_______(填离子符号)一定被完全消耗了。
【猜想与假设】
(3)乙同学对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猜想二:有和;猜想三:有和KOH。
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猜想________一定错误。
【进行实验】
(4)为验证猜想,同学们选用粉末、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并完善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5)分析上述反应,说明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某些碱和某些________反应。
(6)丙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丁同学认为方案一中的粉末可以用铁粉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8.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纯碱样品(除氯化钠外不含其他杂质)中碳酸钠含量,称取该纯碱样品12g,充分溶解于水配制成110g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10g。求: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中学2023-2024度八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试题 化学(选修) (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