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2025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专题17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2025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1.下列图示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A.调控滴定速度 B.用试纸测定溶液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溶液
A.A B.B C.C D.D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B.在氯化亚铁溶液中:
C.麦芽糖溶液中:
D.的溶液中:
3.有关下列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装置①用于测定醋酸的浓度
B.装置②用于的制备,反应一开始就要关闭止水夹,让生成的氢气把左边试管中液体压入右边,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C.装置③是减压蒸馏,减压条件下可以降低混合组分的熔沸点
D.装置④可用于检验溴乙烷的水解产物
4.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 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
B 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 依次用溶液洗涤、水洗、分液、干燥
C 用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D 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灼烧海带制海带灰 准确量取稀盐酸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使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备
A.A B.B C.C D.D
6.莫尔法是用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Cl-(或Br-)浓度的方法。现用莫尔法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AgNO3溶液。
步骤2:标定AgNO3溶液。准确称取0.585g干燥的NaCl固体于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并洗涤再转移、定容、摇匀。取3份所配NaCl溶液,每份25.00mL,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25mL水、适量K2CrO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滴定消耗AgN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5.00mL。
步骤3: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取mgNOCl样品,溶于蒸馏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氯化物和两种氮的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配成250mL溶液,准确量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上述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mL。
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好的AgNO3溶液贮存于带玻璃塞的棕色广口瓶中
B.可用移液管移取25.00mLNaCl溶液于锥形瓶中,使用时应用手握住移液管的中部
C.滴定管使用前应“检漏”,向管内注入少量水,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是否有水渗出,若不渗水即可使用
D.NOCl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Cl+H2O=2H++2Cl-+NO↑+NO2↑
7.莫尔法是用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测定(或)浓度的方法。现用莫尔法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溶液。
步骤2:标定溶液。准确称取干燥的NaCl固体于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并洗涤再转移、定容、摇匀。取3份所配NaCl溶液,每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水、适量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溶液滴定至终点[(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滴定消耗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步骤3: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取样品,溶于蒸馏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氯化物和两种氮的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配成溶液,准确量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溶液作指示剂,用上述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8.莫尔法是用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测定(或)浓度的方法。现用莫尔法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溶液。
步骤2:标定溶液。准确称取干燥的NaCl固体于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并洗涤再转移、定容、摇匀。取3份所配NaCl溶液,每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水、适量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溶液滴定至终点[(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滴定消耗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步骤3: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取样品,溶于蒸馏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氯化物和两种氮的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配成溶液,准确量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溶液作指示剂,用上述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2中,若称量NaCl固体前没有干燥,则测定样品中NClO纯度偏低
B.整个实验过程中,滴定管尖嘴不可触碰锥形瓶内壁
C.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沉淀颜色变为砖红色即停止滴定
D.步骤3中,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定结果偏低
9.自来水中含有、及微量、、等金属离子,通常用、离子量折合成CaO的量来表示水的硬度:1L水中含有10mg CaO时为1°。
实验室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硬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准确称取m g 于烧杯中,先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慢滴加HCl(1∶1)2~3mL,充分溶解后,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摇匀。
②称取1.0g EDTA二钠盐(用表示)于烧杯中微热溶解,加入约0.025g ,冷却后转入试剂瓶中,稀释至250mL,接匀待标定。
③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标准液于250mL锥形瓶,加20mL氨性缓冲液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至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mL。
④用移液管移取待测水样50.00mL于250mL锥形瓶,加3mL三乙醇胺、5mL氨性缓冲液、1mL 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至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mL。计算水的总硬度。
已知:,,以EDTA溶液滴定较滴定终点更敏锐。水样中微量、、等杂质离子,可用三乙醇胺和溶液进行掩蔽。
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选用聚四氟乙烯滴定管进行滴定
B.滴定终点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瓶壁,继续滴定至终点
C.滴定读数时,为使凹液面下边缘清晰,可在液面后衬一张白纸
D.容量瓶摇匀时,左手捏瓶颈上端,食指压瓶塞,右手手掌拖瓶底,上下颠倒
10.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B.测定“84”消毒液的pH,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
C.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用蒸馏水洗净、烘干、检查是否漏水
D.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KMnO4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11.自来水中含有、及微量、、等金属离子,通常用、离子量折合成CaO的量来表示水的硬度:1L水中含有10mg CaO时为1°。
实验室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硬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准确称取m g 于烧杯中,先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慢滴加HCl(1∶1)2~3mL,充分溶解后,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摇匀。
②称取1.0g EDTA二钠盐(用表示)于烧杯中微热溶解,加入约0.025g ,冷却后转入试剂瓶中,稀释至250mL,摇匀待标定。
③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标准液于250mL锥形瓶,加20mL氨性缓冲液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至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mL。
④用移液管移取待测水样50.00mL于250mL锥形瓶,加3mL三乙醇胺、5mL氨性缓冲液、1mL 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至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mL。计算水的总硬度。
已知:,,以EDTA溶液滴定较滴定终点更敏锐。水样中微量、、等杂质离子,可用三乙醇胺和溶液进行掩蔽。
该水样的总硬度为
A. B. C. D.
12.磷烷是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工业上制备的反应原理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液中的数目小于0.2
B.常温下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每转移3个电子,生成磷烷
D.白磷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6
13.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石油分馏 B.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C.观察K元素的焰色 D.称量NaOH固体
A.A B.B C.C D.D
14.室温下,用的二甲胺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的电离与一水合氨相似)滴定盐酸溶液。溶液随加入二甲胺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y=7
B.a、b两点的溶液中,不相等
C.本实验应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D.b点溶液中存在:
15.亚砷酸C,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室温下,调节某亚砷酸溶液的pH,体系中含As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时,水电离的
C.等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中
D.当溶液后,体系中
1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水电离出来的的溶液中:、、、
1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 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
B.水电离的 浓度 的溶液中:
C.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中:
D.无色溶液中:
18.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
C.在氨水中:、、、
D.常温下,的溶液:、、、
19.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实验
目的 干燥 制备
选项 C D
实验
目的 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制取碳酸氢钠
A.A B.B C.C D.D
20.常温下,向溶液中缓慢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溶液中某两种离子的浓度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
B.M点:
C.当时,
D.N点:
21.常温下,二元弱酸体系中[其中X表示或]随溶液变化如图所示(通过加入固体调节溶液且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表示随溶液的变化
B.的溶液中存在
C.溶液中存在
D.水的电离程度:
22.常温下,向0.1mol/L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的与分布系数的变化关系如图1,与的变化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和c点溶液中相同,为10-2.8mol/L
B.a点时,
C.水的电离程度:
D.d点时,
23.自来水中含有、及微量、、等金属离子,通常用、离子量折合成CaO的量来表示水的硬度:1L水中含有10mg CaO时为1°。
实验室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硬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准确称取m g 于烧杯中,先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慢滴加HCl(1∶1)2~3mL,充分溶解后,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摇匀。
②称取1.0g EDTA二钠盐(用表示)于烧杯中微热溶解,加入约0.025g ,冷却后转入试剂瓶中,稀释至250mL,接匀待标定。
③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标准液于250mL锥形瓶,加20mL氨性缓冲液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至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mL。
④用移液管移取待测水样50.00mL于250mL锥形瓶,加3mL三乙醇胺、5mL氨性缓冲液、1mL 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至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mL。计算水的总硬度。
已知:,,以EDTA溶液滴定较滴定终点更敏锐。水样中微量、、等杂质离子,可用三乙醇胺和溶液进行掩蔽。
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应将溶液充分酸化并煮沸,以除去和
B.步骤②中引入,是为了提高滴定终点的敏锐性
C.步骤③中若观察到紫红色变为蓝色立即停止滴定,则测定结果偏大
D.步骤④中若尖嘴处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小
24.25℃时,某混合溶液中,、、和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为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曲线交点可知,的
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点
C.该体系中,
D.点时,
25.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混合溶液中[X表示或随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代表与溶液的关系
B.常温下,的
C.常温下,溶液中:
D.从开始滴加至溶液过量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26.室温下,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变化关系如下图[例如]。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大于
B.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的范围8.2~10.0),用标准溶液可滴定水溶液的浓度
C.忽略的第二步水解,的溶液中水解率约为
D.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溶液,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
27.室温下,向一定浓度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中粒子(、、、、)浓度的负对数(用pc表示)与溶液p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纵坐标为2.7
B.水的电离程度:X>M>Y>N
C.随着pH减小,先增大后减小
D.N点溶液中
28.已知常温下水溶液中、、、、的分布分数如[如]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溶液中和关系如图2所示,用的溶液滴定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
B.溶液中存在:
C.反应的平衡常数
D.滴定过程中始终存在:
29.常温下,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X(弱酸)、(可溶性盐)和(可溶性盐)三种溶液。[M表示、、]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
B.的数量级是
C.固体能完全溶解在溶液中
D.滴定HX溶液至时,溶液中:
30.亚磷酸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盐酸,利用电位滴定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指示电极电位发生突跃)得到电极电位和溶液随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过程需要加入酚酞做指示剂
B.水的电离程度:
C.点对应的溶液中:
D.点溶液中存在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调控酸式滴定管的滴加速度,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向内扣住玻璃活塞,手心空握,所以A选项的操作符合规范;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B操作不规范;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C操作不规范;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竖直悬空,D操作不规范;
故选A。
2.B
【详解】A.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会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B.离子之相互不反应,能共存,B正确;
C.能与麦芽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装置①中盛NaOH标准液的滴定管应用碱式滴定管,A错误;
B.装置②开始应先打开止水夹,让氢气将两试管中空气排尽,再关止水夹,让氢气形成压强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NaOH中,B错误;
C.装置③是减压蒸馏,减压条件下可以降低混合组分的熔沸点,C正确;
D.检验溴乙烷中水解产物溴离子,应加入NaOH溶液加热,静置后取上清液加硝酸溶液中和过量NaOH后,再加硝酸银溶液,D错误;
答案选C。
4.D
【详解】A.从含有I2的NaCl固体中提取I2,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后,I2仍然溶在四氯化碳中,没有提取出来,A错误;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提纯乙酸乙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B错误;
C.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到达终点时生成CH3COONa,是碱性,而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较小,故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否则误差较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
D.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可以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在烧杯内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当晶核,D正确;
本题选D。
5.A
【详解】A.灼烧海带制海带灰应在坩埚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给坩埚加热时不需要使用石棉网或陶土网,A项错误;
B.稀盐酸呈酸性,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5.00mL稀盐酸,B项正确;
C.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需要将在烧杯中溶解得到的NaCl溶液通过玻璃棒引流转移到选定规格的容量瓶中,C项正确;
D.电石的主要成分CaC2与水发生反应CaC2+2H2O→Ca(OH)2+CH≡CH↑制取C2H2,该制气反应属于固体与液体常温制气反应,分液漏斗中盛放饱和食盐水,具支锥形瓶中盛放电石,D项正确;
答案选A。
6.D
【详解】A.由于AgNO3见光易分解,则配制好的AgNO3溶液贮存于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溶液不贮存在广口瓶中,A错误;
B.可用移液管移取25.00mLNaCl溶液于锥形瓶中,使用时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深度一般为10~20mm,而不能用手握住移液管的中部,B错误;
C.滴定管使用前应“检漏”,向管内注入少量水,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是否有水渗出,若不渗水,需迅速旋转活塞180°再观察,不渗水才可使用,C错误;
D.NO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Cl+H2O=2HCl+NO↑+NO2↑,则其离子方程式为2NOCl+H2O=2H++2Cl-+NO↑+NO2↑,D正确;
故答案为:D。
7.B
【详解】干燥的NaCl为0.01mol,根据反应可知,存在滴定关系:,则标准硝酸银溶液浓度为,,根据步骤3中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结合氯守恒,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为;
故选B。
8.D
【分析】用NaCl滴定AgNO3,K2CrO4作指示剂,得到AgNO3浓度,再滴定NOCl,建立关系式NOCl~~NaCl;
【详解】A.若称量NaCl固体前没有干燥,则AgNO3浓度偏高,测定样品中NClO纯度偏高,A错误;
B.整个实验过程中,当滴定到一定程度时,滴定管嘴部悬有溶液,此时要用锥形瓶壁与滴定管嘴部接触,使悬着的溶液流入锥形瓶,摇晃锥形瓶,视使瓶内液体均匀,B错误;
C.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沉淀颜色变为砖红色,等30S不变色即停止滴定,C错误;
D.步骤3中,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使的体积读数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酸和碱溶液不能腐蚀聚四氟乙烯,可以选用聚四氟乙烯滴定管进行滴定,故A正确;
B.滴定终点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瓶壁,使标准液进入锥形瓶反应完全,继续滴定至终点,避免滴加过多造成误差,故B正确;
C.滴定读数时,为使凹液面下边缘清晰,可在液面后衬一张白纸,能区分液柱的位置,故C正确;
D.容量瓶摇匀时,塞紧瓶塞,右手按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反复倒转容量瓶,使溶液均匀,故D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溶液蒸发浓缩时,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故A错误;
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H,故B错误;
C.容量瓶、滴定管都是精量器,使用前都不能加热烘干,否则会造成仪器变性而影响精确度,故C错误;
D.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管,所以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由①中信息可得标准液中c(Ca2+)=;
由③可得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c(EDTA)= ;
由④得水样中钙镁离子的浓度:c= ;
水的总硬度表示为:。
故选:C。
12.C
【详解】A.的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求出的数目,A不正确;
B.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由NaOH电离产生的c(OH-)=0.1mol/L,则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B不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建立如下关系式:PH3~3e-,则每转移3mole-,生成1molPH3,质量为34g,则每生成3个电子,生成磷烷,C正确;
D.白磷的分子结构为,平均每个P原子形成1.5个共价键,3.1g白磷中P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共价键的数目为0.15NA,D不正确;
故选C。
13.D
【详解】A.温度计水银球没有放在支管口处,冷却水应下进上出,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不能选用石蕊试液作指示剂,应该用酚酞,B错误;
C.观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C错误;
D.称量NaOH固体用小烧杯,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的盐酸溶液的,加入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故,A项错误;
B.常温下,在任何溶液中均相等,B项错误;
C.因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液显酸性,故本实验应该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C项错误;
D.b点溶液中元素质量守恒:,D项正确;
选D。
15.D
【详解】A.由As(OH)3 H++,Ka1=根据图像中第一个交点,c[]=c[As(OH)3]且c(H+)=10-9mol/L,可算得,A项正确;
B.由图可知时是亚砷酸的盐溶液,弱酸的盐溶液由于酸根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水电离的,B项正确;
C.的水解大于的电离,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中,C项正确;
D.pH越大体系中会越大,D项错误;
本题选D。
16.A
【详解】A.的溶液显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A符合;
B.有强氧化性,有强还原性,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
C.水解,溶液显酸性,而水解,溶液显碱性,二者相互促进最终生成沉淀和气体,二者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水电离出来的,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在酸性条件下会转化为单质S和,所以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
答案选A。
17.D
【详解】A.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不共存,A错误;
B.水电离的 浓度 的溶液中,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若是酸性条件下与H+不共存、若是酸性条件下与OH-不共存,B错误;
C.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与OH-不共存,C错误;
D. 中没有带颜色离子,且都不反应而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18.A
【详解】A.该组离子彼此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
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氨水与银离子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的溶液呈酸性,、均能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9.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溴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溴化氢,A错误;
B.四氯化钛水解,因此加入四氯化钛溶液可以制备,B正确;
C.亚铁离子和氯离子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达不到实验目的,C错误;
D.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为防止倒吸,不能直接通入溶液中,D错误;
答案选B。
20.D
【分析】结合起点和终点,向溶液中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发生浓度改变的微粒是和,当,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可知随着甲酸的加入,被消耗,逐渐下降,即经过M点在下降的曲线表示的是浓度的改变,经过M点、N点的在上升的曲线表示的是浓度的改变。
【详解】A.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仍剩余有未反应的甲酸,对水的电离是抑制的,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此时仅存在HCOONa的水解,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A正确;
B.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根据电荷守恒有,M点为交点可知,联合可得,故B正确;
C.当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根据电荷守恒有,根据物料守恒,联合可得,故C正确;
D.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甲酸根发生水解,因此及观察图中N点可知,,根据,可知,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21.D
【详解】A.根据、可知,当时,a点对应,b点对应,结合大于,则,,表示随溶液的变化,A正确;
B.由选项A分析可知,L2表示随溶液pH的变化,的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B正确;
C.,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此溶液中,C正确;
D.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弱酸电离抑制水的电离。NaHA水解大于电离,Na2A只水解。a点为等浓度NaHA和H2A混合溶液,b点为等浓度的NaHA和Na2A混合溶液,则b点对水的电离促进作用大,即水的电离程度:,D错误;
故选D。
22.A
【详解】A.根据图中点M、P得到,,根据c点得到,则有,,,解得,即N点,c点对应的,故A项正确;
B.a点时,根据电荷守恒,有。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有,两式联立,得,再根据a点对应和分布系数图,得,则有,故B项错误;
C.a、b两点pH相等,水的电离程度相等,因此水的电离程度:a=b>c>d>e,故C项错误;
D.d点时,,则有,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A。
23.D
【分析】称取m g加盐酸配制得碳酸钙标准液;用25.00mL标准液标定EDTA溶液浓度,消耗标准溶液mL;取待测水样50.00mL,加3mL三乙醇胺、5mL氨性缓冲液、1mL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至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mL。
【详解】A.和在氨性缓冲液中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影响滴定,所以步骤①中应将溶液充分酸化并煮沸,以除去和,故A正确;
B.以EDTA溶液滴定较滴定终点更敏锐,所以步骤②中引入,是为了提高滴定终点的敏锐性,故B正确;
C.步骤③是用标准液标定EDTA溶液浓度,消耗标准溶液mL,若观察到紫红色变为蓝色立即停止滴定,则V1偏小,据可知,,V1偏小使得标定的EDTA溶液浓度偏大,则用EDTA溶液滴定待测水样时,代入计算式的标准EDTA溶液浓度值偏大,,所以测定结果偏大,故C正确;
D.步骤④中若尖嘴处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代入计算式的标准EDTA溶液体积偏大,据可知,,则测定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4.C
【分析】
根据图象分析可知,随着pH的升高,氢氧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氢离子和醋酸离子浓度减小,又pH=7的时候,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氢离子浓度,故可推知,图中各曲线代表的浓度分别是:曲线1为lgc(CH3COO-)随pH的变化曲线,曲线2为lgc(H+)随pH的变化曲线,曲线3为lgc(OH-)随pH的变化曲线,曲线4为lgc(CH3COOH)随pH的变化曲线,据此结合水溶液的平衡分析作答。
【详解】A.由曲线交点可知,的,A错误;
B.点溶液的酸性小于M点,点溶液中水电离的抑制程度小于点,故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点,B错误;
C.c(CH3COO-)+c(CH3COOH)=0.1mol/L,则c(CH3COO-)=0.1mol/L- c(CH3COOH),又,联立两式消去c(CH3COO-)并化简整理可得出,,C正确;
D.在点时,c(CH3COOH)= c(OH-),即,此时pH约为9,,则,D错误;
故选C。
25.C
【详解】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时,溶液的逐渐增大,所以代表,则代表,A正确;
B.由于二元弱酸的电离常数表达式分别为,当时,,此时,则;当时,,此时,则,B正确;
C.溶液中既存在的水解平衡,又存在的电离平衡,的水解平衡常数,所以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小于的电离程度,溶液呈弱酸性,则,C错误;
D.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当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时,由于先生成后生成,这两种盐都可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当完全被中和生成后,再滴加过量的溶液时,又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26.C
【分析】
在H2S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HS-H++S2-,随着pH的增大,H2S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HS-的物质的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S2-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增大,图中线①、②、③依次代表H2S、HS-、S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由①和②交点的pH=7可知Ka1(H2S)=1×10-7,由②和③交点的pH=13.0可知Ka2(H2S)=1×10-13。
【详解】A.FeS的溶解平衡为FeS(s)Fe2+(aq)+S2-(aq),饱和FeS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0-9mol/L,Fe(OH)2的溶解平衡为Fe(OH)2Fe2+(aq)+2OH-(aq),饱和Fe(OH)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0-6mol/L>×10-9mol/L,故溶解度:FeS小于Fe(OH)2,A项错误;
B.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2S水溶液,由图可知当酚酞发生明显颜色变化时,反应没有完全,即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B项错误;
C.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HS-+H2OH2S+OH-(忽略第二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平衡常数Kh(S2-)=====0.1,设水解的S2-的浓度为x mol/L,则=0.1,解得x≈0.062,S2-的水解率约为×100%=62%,C项正确;
D.0.01mol/L Fe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ol/L Na2S溶液,瞬间得到0.005mol/L FeCl2和0.1mol/L Na2S的混合液,结合C项,瞬时c(Fe2+)c(S2-)=0.005mol/L×(0.1mol/L-0.062mol/L)=1.9×10-4>Ksp(FeS),c(Fe2+)c2(OH-)=0.005mol/L×(0.062mol/L)2=1.922×10-5>Ksp[Fe(OH)2],故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和Fe(OH)2,D项错误;
答案选C。
27.D
【分析】越小,碱性越强,也会越大,因此线MX代表,线XY代表,线MY代表,最后两条线分别是、。X点时,,则的;同理,Y点时,,则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M点时,,也是取最大值时,,再根据,求出,,则,故A正确;
B.X→M→Y→N过程,逐渐减少,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故B正确;
C.当pH减小时,根据不变,而先增大后减小,则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N点时,根据电荷守恒,N点时,由此可以得出,而,则,故D错误;
故选D。
28.D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由题中信息可知,为二元弱酸,、,HB为一元弱酸,,用溶液滴定溶液,发生反应:,则酸性;随着pH增大,溶液中、减少,、增多,HA-先增多后减少,所以曲线a、b、c表示H2A的各微粒分布曲线,曲线a表示H2A,曲线b表示,曲线c表示,曲线d为HB,曲线e为。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b表示,A项正确;
B.由图可知,,,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有:,溶液为酸性,因此,可得,B项正确;
C.的平衡常数,上下都乘以和、,得,由图可知:,,,,得,C项正确;
D.若滴定过程中不产生沉淀,则根据电荷守恒:,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则,但随着溶液的滴入,产生沉淀而析出,溶液中,则,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29.D
【分析】、是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故曲线I、Ⅲ代表或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对于,,同理,对于,,将即、分别代入,可得,,又,则,故曲线I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曲线Ⅲ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则曲线Ⅱ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将I和Ⅲ曲线横轴上的点代入计算式,可得到,;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I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A正确;
B.根据曲线Ⅱ可知,时,,则,,数量级是,B正确;
C.若固体能完全溶解在溶液中,则HX溶液与发生反应,,,则,又,则,故固体能完全溶解在溶液中,C正确;
D.滴定HX溶液至时,根据可知,,则,由电荷守恒得,可知,故,D错误;
选D。
30.A
【分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Ka1,计算出Na2HPO3的水解常数,则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详解】根据电离平衡常数Ka1,,计算出Na2HPO3的水解常数,则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A.因为是利用强酸滴定弱碱,根据酚酞变色的pH范围是8.0—10.0,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故A正确;
B.a点的时候,溶液溶质是Na2HPO3,水解为主,故a点水解程度最大,b点为第一个计量点,反应为HCl+ Na2HPO3= NaCl+NaH2PO3,b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Cl、Na2HPO3,根据可以电离出H+,水的电离会受到抑制。c点的反应为HCl+NaH2PO3= NaCl+H3PO3,溶液酸性为最强,所以水的抑制最大,故B错误;
C.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Cl、NaH2PO3,因为Cl-不水解,而会水解,则Cl->,同时根据分析可知,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H3PO3,而Na2HPO3是二元弱酸,溶液中不存在离子,所以判断结果应该是:Cl->> >H3PO3,故C错误;
D.c点溶液中,存在等物质的量的NaCl和H3PO3,根据电荷守恒,c(Na+)=c(Cl-),H3PO3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H+)=c(OH-)+c()+2c(),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抓住盐类物质中,某离子水解以后的各微粒的浓度大小,以及每一步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后的产物来开展分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14铜及其化合物--2025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下一篇:专题20沉淀溶解平衡--2025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