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雕刻砚台 B.火药爆炸 C.伐木制舟 D.纺纱织布
2.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列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列做法与该任务不相符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使用清洁能源,防止空气污染
C.积极植树造林,提高空气质量 D.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
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铜:单质 B.小苏打:盐
C.稀盐酸:混合物 D.生理盐水:纯净物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燃料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等
5.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
A.——2个汞元素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D.——带3个负电荷的硝酸根离子
6.生活离不开化学,我们应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每天正常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油脂
B.长期饮用硬水以达到补钙的目的
C.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质,因此严禁用甲醛浸泡食材
D.要适量补充维生素A,以预防坏血病
7.图表示的是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B.该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3
8.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浓氨水易挥发 B.该实验说明分子体积变大
C.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该实验节约药品,污染少
9.深圳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首登“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镍在新能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8 B.镍属于金属元素
C.镍原子的质子数是28 D.镍原子的质量是58.69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C.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可形成甲的饱和溶液
11.如图所示,实验前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均已打磨),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个金属球分别浸没在盛有稀硫酸和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左端烧杯中溶液一直呈无色
B.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
C.一段时间后移走烧杯,杠杆左端下沉
D.该实验可得出铁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12.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B 鉴别和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加水溶解,过滤
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性。
(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__(选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14.当今社会,能源、环境问题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之一:
(1)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除了提供充足的氧气之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2)燃烧含硫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___________5.6(填“<”或“>”、“=”),形成酸雨。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2表示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2)①处元素和___________(填序号)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
(1)若加热前,两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有30mL空气,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mL。
(2)几位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你认为导致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17.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有___________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氧气。
(3)若B装置中的固体为大理石,①中加入___________可制取,要获得干燥的,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__(填名称)的C装置,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为F,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熟石灰粉末和氯化铵晶体共热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制取氨气,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要验证氨气是否集满,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
1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4)写出的一种用途:______。
三、计算题
19.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按照物质分类黄酮素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_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同。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
(1)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
21.《梦溪笔谈》中有关于湿法炼铜的描述,表明我国很早就开始利用硫酸铜。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有关硫酸铜项目研究。
项目一:硫酸铜的性质
(1)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描述是硫酸铜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将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且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项目二:硫酸铜的用途
(3)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混合配制常用的杀菌剂波尔多液,但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项目三:硫酸铜的制备
【查阅资料】制备硫酸铜的一种方案:。
【进行实验】将反应物装入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后来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溶液呈蓝色,该溶液即为硫酸铜溶液。
【提出疑问】实验中什么有气体生成?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项目四:实验异常现象探究
【查阅资料】制备硫酸铜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加快了分解?
【猜想与假设】
(4)猜想一:生成的;
猜想二:温度升高;
猜想三: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
(5)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一产生气泡;实验二无明显现象;实验三产生气泡;实验四快速产生气泡,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为了验证温度升高能加快的分解,甲同学的方案是实验二和实验三对比;乙同学的方案是实验一和实验四对比。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方案更严谨,理由是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雕刻砚台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伐木制舟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纺纱织布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A、大量使用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合理使用化肥,符合题意;
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D
解析:
4.答案:A
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A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B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不符合题意;D、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等,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6.答案:C
解析: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人体每天正常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选项错误;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离子和镁离子,长期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选项错误;
C、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质,因此严禁用甲醛浸泡食材,选项正确;
D、要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适量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选项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甲是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由方程式可以知道,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由微粒的变化可以知道,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由方程式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46:(32×3)=23:48,故D错误。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8.答案:B
解析:A、该实验中,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浓氨水易挥发,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当氨分子运动到滤纸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使用药品较少,可以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现象迅速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x=28-2-16-2=8,说法正确;B、镍元素名称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不是原子的质量是58.69,说法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时,要指明一定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小于25g,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时甲溶解度大于25g,则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铜的活动性比氢弱,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因此左端烧杯中溶液一直呈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与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因此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C、左端铜球质量不变,由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可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右端反应后锌球质量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移走烧杯,杠杆左端下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左侧烧杯中无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右侧烧杯中锌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不能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和均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根据是否出现白色沉淀,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3.答案:(1)吸附
(2)乳化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活中常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
(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可随水流冲走,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14.答案:(1)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解析:(1)燃料充分燃烧可节约资源,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充足的氧气;二是燃料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故填: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则燃烧含硫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5.6,形成酸雨。
15.答案:(1)
(2)③
解析:(1)由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属于氯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同一族内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则①处元素和③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6.答案:(1)24
(2)铜丝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装置漏气
解析:(1)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消耗氧气的体积为:,故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约为:30mL-6mL=24mL;
(2)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测得消耗氧气的体积偏小,可能是铜丝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17.答案:(1)长颈漏斗
(2);连续、均匀
(3)稀盐酸;浓硫酸;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A;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b处,观察试纸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色证明已满
解析:(1)①为长颈漏斗;
(2)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当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氧气;
(3)若B装置中的固体为大理石,1中加入稀盐酸可制取,要获得干燥的,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C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F装置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U形管,使液面上升到有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使U形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有孔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为F,这样做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实验室常用熟石灰粉末和氯化铵晶体共热制取氨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可选用发生装置A制取氨气,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a端通入,氨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故要验证氨气是否集满,采取的操作是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b处,观察试纸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色证明已满。
18.答案:(1)
(2)物理
(3)过滤;漏斗
(4)作氮肥
解析:
19.答案:(1)90:5:16
(2)有机物
(3)33
解析:(1)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黄酮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3)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则有,则m=33g。
20.答案:(1)6.5
(2)15.1%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锌的质量=10g-3.5g=6.5g;
(2)设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氢气的质量为y,
x=16.1g
y=0.2g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
21.答案:(1)物理
(2)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3)
(4)生成的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
(5)硫酸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甲;乙同学的实验对照组中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除了温度还有硫酸铜,所以甲同学的方案更严谨
解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