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钠及其化合物--2025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专题10 钠及其化合物
1.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石油分馏 B.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C.观察K元素的焰色 D.称量NaOH固体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比较和的热稳定性 分别加热和固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B 验证(X代表、I)中卤素原子的种类 向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C 比较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 相同条件下,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D 验证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在试管中加入溶液,滴入5滴溶液,振荡后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A.A B.B C.C D.D
3.碳酸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根据实验方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将固体加入含酚酞的蒸馏水中,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水溶液变红,容器外壁发热 水解呈碱性,且水解过程放热
B 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过量粉末,搅拌至充分反应 取出固体洗净后,投入盐酸中,少量固体溶解并产生气泡 相同温度下,
C 向含有、酚酞的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物质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室温下,物质A水溶液的
D 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过量酸 溶液中无明显气泡 相同温度下,
A.A B.B C.C D.D
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向启普发生器中添加液体时,可以取下Ⅰ处胶塞加入
B.所用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饱和食盐水、、、蒸馏水
C.开始实验时,应先打开活塞Ⅱ,再打开活塞Ⅲ
D.试剂d为冰水,以降低的溶解度,促进晶体的析出
5.日常生活、生产、医疗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所呈现的就是金属元素的焰色
B.充有钠蒸气的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C.常温下使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不与铁反应
D.《荷塘月色》中描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从化学角度分析这种美景主要源于丁达尔效应
6.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Na2CO3,下列装置与原理均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制取NH3
C.制取NaHCO3 D.制取Na2CO3
7.物质的性质决定应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氯化钠具有碱性,可作为食品防腐剂
B.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做食品膨松剂
C.抗坏血酸具有酸性,可作为水果罐头抗氧化剂
D.石墨硬度较大,可用于制作钻探机钻头、刻刀
8.已知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W同主族;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Y与乙的质子数之和比X与W的质子数之和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W>X
B.元素X与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C.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酸式盐
D.W单质在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9.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F3是极性分子,则BF3也是极性分子
B.H2O2具有还原性,则Na2O2也具有还原性
C.氯化银能溶于浓氨水,则碘化银也能溶于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能将甲苯氧化成苯甲酸,则也能将乙苯氧化成苯乙酸
10.中国的古诗词非常优美,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水蛤蟆穿绿祆,落汤螃蟹着红袍”,包含了化学变化
B.“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C.“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形容了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现象
D.“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描述了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的“飞絮”
11.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杯酚”能分离和,体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特性
B.可燃冰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于干冰晶体中的分子
D.钾盐可用作紫色烟花的原料是因为电子跃迁到激发态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紫色光
12.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预期目的的是
A.除去中的 B.吸收氨气尾气防倒吸装置
C.,颜色加深说明平衡逆移 D.验证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13.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氦气原子个数小于
B.0.1mol硫酸氢钠晶体含有阳离子
C.78g过氧化钠与足量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标准状态下,21gDF含有的质子数为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有黄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溶液中含有钠盐和钾盐
B 向溶液中加入固体 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 存在转化:
C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 有白色胶状沉淀 非金属性:
D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 紫红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A.A B.B C.C D.D
15.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蒸干溶液制无水晶体 B.用装置乙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C.用装置丙制备固体 D.用装置丁验证铁钉吸氧腐蚀
16.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生产生活实例 化学知识
A 补铁剂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效果更佳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受热分解
C 用标准液检测污水中含量 CuS属于难溶电解质
D 豆浆煮沸后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蛋白质发生了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17.含氮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以向饱和氨的食盐水中通入CO2制备NaHCO3和NH4Cl
B.实验室可将苯和浓硝酸混合共热制备硝基苯
C.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可用于溶解金、铂等金属
D.尿素是一种中性肥料,可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缓慢释放氨气被作物吸收
1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相呈橙红色 氧化性:
B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Na元素
C 常温下,用pH计测量0.1 NaClO溶液的pH 若pH>7,说明HClO是弱酸
D 将铁锈溶于稀盐酸,向其中滴入酸性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A.A B.B C.C D.D
19.两种试剂相互滴加时,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可能不同。下列试剂相互滴加时,滴加的顺序不同但产生的现象相同的是
A.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B.溶液与溶液
C.Na[Al(OH)4]溶液与盐酸
D.溶液与NaHSO4溶液
20.实验装置为实验提供必要条件和测量手段。如图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a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B.图b制备[Cu(NH3)4]SO4 H2O晶体
C.图c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
D.图d测定一定质量的Na2O2和Na2O混合物中Na2O2的含量
21.氧、硫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可用作燃料电池的氧化剂。单质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在液态中被氧化成,反应方程式为。氧能形成、、、、等重要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通过煅烧黄铁矿或加热无水硫酸钙、焦炭及二氧化硅的混合物()等方法来制取。在催化作用下与反应生成。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表示或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
B.与反应:
C.与反应中,n(氧化剂):n(还原剂)=3:1
D.温度越高,越大,硫酸钙制取的反应正向进行程度越大
2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试验
B.“磁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中的“磁石”指石灰石
C.《天工开物》中有“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这种方法是蒸馏
2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方案设计(操作) 现象和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溶液并加热,冷却后加足量NaOH溶液,再滴加少量碘水 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水解完全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结合质子的能力:
C 用铂丝蘸取试样在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说明试样为钠盐
D 常温下,分别向冰醋酸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金属镁和金属钠 前者反应更剧烈,说明镁的金属性更强
A.A B.B C.C D.D
24.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正确且能得出结论或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
B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分别蘸取溶液和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溶液对应的pH更小 溶液的酸性更强
C 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固体样品已变质
D 室温下,向一定量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气体,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室温下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A.A B.B C.C D.D
25.下列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A.MnO2和浓盐酸共热产生黄绿色气体:
B.Na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
C.加热Fe和S的混合物生成黑色固体:
D.加热蓝色的CuCl2溶液,溶液变绿: △H>0
26.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铝簿制成的“锡纸”包裹食材烧烤食物,容易导致重金属中毒
B.铝碳酸镁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煤、石油、天然气经加工可以得到合成纤维
D.向“84”消毒液中加入少量醋酸,能够增强消毒效果
27.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乙二醇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 溶液紫色变浅 乙二醇被氧化成乙二酸
B 用电导仪测定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反应中导电能力的变化(溶液温度不变) 随着反应进行,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 相同浓度的OH-导电能力强于CH3COO-
C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有Na元素
D 用pH计测定浓度为0.1mol L-1的NaHCO3溶液与CH3COOH溶液 NaHCO3的pH值小于CH3COOH的pH值 Kh(HCO)<Kh(CH3COO-)
A.A B.B C.C D.D
28.氰化钠泄露时,喷洒双氧水可将NaCN氧化为无害的NaHCO3,从而安全处理泄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N是强电解质 B.侯氏制碱法制备的工业产物是NaHCO3
C.NaHCO3受热易分解 D.CNO-为直线型结构
29.海水晒盐后精制得到NaCl,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H2、Cl2和NaOH,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 NaHCO3;向海水晒盐得到的卤水中通Cl2可制溴;从海水中还能提取镁。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s)(aq)(s)
D.
3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利用图甲装置向铁上镀铜 B.利用图乙装置制备碳酸氢钠
C.利用图丙操作测定氯水的pH D.利用图丁装置检验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了乙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温度计水银球没有放在支管口处,冷却水应下进上出,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不能选用石蕊试液作指示剂,应该用酚酞,B错误;
C.观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C错误;
D.称量NaOH固体用小烧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受热不分解,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受热分解,产生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热稳定性强于,A正确;
B.向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未加入稀硝酸中和溶液并使溶液呈酸性,直接加入溶液,会干扰的检验,无法确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种类,B错误;
C.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钠与乙醇反应极其缓和,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C正确;
D.在试管中加入溶液,滴入5滴溶液,振荡后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D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将固体加入含酚酞的蒸馏水中,用手触摸容器外壁,水溶液变红,说明水解呈碱性,容器外壁发热,说明固体溶于水放热,故A错误;
B.、相差不大,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过量粉末,可能出现浓度熵,生成的BaCO3沉淀可溶于盐酸,由气泡产生,不能由此来判断、的大小,故B错误;
C.溶液由于的水解呈碱性,加入过量物质,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物质A可能为BaCl2,与生成BaCO3沉淀和NaCl,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室温下,溶液A的pH=7,故C错误;
D.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过量酸,溶液中无明显气泡,由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知,相同温度下,,故D正确;
故选D。
4.D
【分析】试剂a为盐酸,试剂b为碳酸钙,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试剂c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然后将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的氨气用水或硫酸溶液吸收,且要防止倒吸,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实验过程中向启普发生器中添加液体时,应从球形漏斗加入,A项错误;
B.制备应使用稀盐酸不应使用稀硫酸,生成的无需干燥,和用于制取,尾气中含有,可用稀硫酸吸收,B项错误;
C.因溶解度大,开始实验时应先打开活塞Ⅲ,再打开活塞Ⅱ,C项错误;
D.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放入冰水浴中可以降低的溶解度,促进晶体的析出,D项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五彩缤纷的烟花,所呈现的就是不同金属元素的焰色,A正确;
B.充有钠蒸气的高压钠灯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B正确;
C.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接触会发生钝化,在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能够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故C错误;
D.月光透过含水蒸气的空气时产生了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答案选C。
6.C
【详解】A.图示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未形成液封,制取的CO2将从长颈漏斗逸出,A不合题意;
B.只加热NH4Cl得不到NH3,实验室应该用NH4Cl和碱石灰共热来制取NH3,B不合题意;
C.侯氏制碱法为向氨化后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O2,来制取NaHCO3,反应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C符合题意;
D.侯氏制碱法中最后为加热NaHCO3固体来制取Na2CO3,故应该使用坩埚而不能是蒸发皿,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B
【详解】A.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较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以使细胞脱水死亡,所以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故A错误;
B.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气体,所以可用做食品膨松剂,故B正确;
C.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作为水果罐头抗氧化剂,故C错误;
D.金刚石硬度较大,可用于制作钻探机钻头、刻刀,石墨不能用于制作钻探机钻头、刻刀,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C
【分析】已知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则Y为C,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则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又X、W同主族,Y与Z的质子数之和比X与W的质子数之和大,则Z为O,X为H,W为Na。
【详解】由分析可知,X、Y、Z、W分别为、、、。
A.当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项正确;
B.与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有、,其中中含有非极性键O-O,B项正确;
C.属于正盐,属于酸式盐,C项错误;
D.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D项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BF3中存在B-F极性键、NF3中存在N-F极性键,NF3为三角锥形结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BF3为平面三角形结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
B.H2O2可以分解生成氧气,也可以和其它强氧化剂反应生成氧气,具有还原性,Na2O2可以和水、CO2反应生成氧气,也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氯化银能溶于浓氨水生成银氨溶液,但是碘化银不和浓氨水反应,不溶于浓氨水,故C错误;
D.甲苯可被酸性KMnO4氧化成苯甲酸,而乙苯也可被酸性KMnO4氧化成苯甲酸,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落汤螃蟹着红袍”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描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海市蜃楼,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B错误;
C.“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形容的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故C正确;
D.“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描述的“飞絮”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故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杯酚”可以识别与其空腔直径吻合的分子;“杯酚”能分离C60和C70,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性,A正确;
B.C的电负性较小,甲烷与水不存在分子间氢键,故B错误;
C.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由于氢键的方向性而使得水分子周围的水分子少,干冰中 CO2分子之间是范德华力,该力没有方向性而使得CO2分子周围尽可能多,故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于干冰晶体中的CO2分子,C正确;
D.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能量,而不是跃迁到激发态的过程释放能量,D错误;
本题选C。
12.D
【详解】A.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A错误;
B.吸收氨气时,苯不能隔绝氨气与水的接触,不能防止倒吸,应将苯换成四氯化碳,B错误;
C.加压平衡应正向移动,物质的量减少,颜色加深是因为的浓度增大,并非因为平衡移动,C错误;
D.与水反应剧烈放热且生成,故可使脱脂棉燃烧,D正确;
故答案选D。
13.B
【详解】A.温度升高,气体摩尔体积增大,则氦气原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A正确;
B.硫酸氢钠中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则0.1mol硫酸氢钠晶体含有阳离子0.1NA,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78g过氧化钠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C正确;
D.D原子的质量数为2,故DF的摩尔质量为21g/mol,则21gDF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D正确;
故选 B。
14.B
【详解】A.也有可能是碱,A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说明存在转化,B正确;
C.证明非金属性需要最高价含氧酸去比较酸性强弱,C错误;
D.酸性也可氧化氯离子,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A.溶液蒸干过程中会彻底水解,生成氢氧化铜,甚至分解生成氧化铜,A错误;
B.电石与饱和食盐水产生的乙炔气体中含有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所以溴水褪色不一定是乙炔所导致,B错误;
C.二氧化碳与饱和食盐水不能生成碳酸氢钠,需要先溶入足量氨气,C错误;
D.根据氧气传感器测定氧气浓度,可以通过氧气浓度的变化来验证铁钉发生吸氧腐蚀,D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防止补铁剂中Fe2+被氧化为Fe3+,故A不符合题意;
B.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培面包,利用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CO2遇热体积膨胀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CuS属于难溶电解质,用Na2S溶液将Cu2+转化为沉淀来检测污水中Cu2+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豆浆煮沸发生变性,而水解才生成氨基酸,没有关联,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7.B
【详解】A.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铵,故工业上常以向饱和氨的食盐水中通入CO2制备NaHCO3和NH4Cl,A正确;
B.实验室可将苯、浓硝酸和浓硝酸混合共热发生硝化反应制备硝基苯,B错误;
C.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为王水,可用于溶解金、铂等金属,C正确;
D.尿素可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缓慢释放氨气被作物吸收,D正确;
故选B。
18.D
【详解】A.向溴酸钾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相呈橙红色说明溴酸钾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溴单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溴酸钾是反应的氧化剂,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氯气是还原剂,则氧化剂溴酸钾的氧化性强于还原剂氯气的氧化性,故A正确
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故B正确;
C.常温下,用pH计测量0.1mol/L次氯酸钠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次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证明次氯酸是弱酸,故C正确;
D.盐酸具有还原性,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则将铁锈溶于稀盐酸,向其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含有二价铁,故D错误;
故选D。
19.D
【详解】A.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前者逐滴滴加到后者中,先生成沉淀,后溶解;后者逐滴滴加到前者中,开始无沉淀,后来生成沉淀,现象不同,故A错误;
B.溶液与溶液,溶液少量时的反应为:; 溶液少量时的反应为:,即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故B错误;
C.Na[Al(OH)4]溶液与盐酸,前者逐滴滴加到后者中,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生成沉淀;后者逐滴滴加到前者中,开始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现象不同,故C错误;
D.溶液与NaHSO4溶液,前者逐滴滴加到后者中,开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者逐滴滴加到前者中,开始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现象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0.A
【详解】A.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醋酸溶液,生成醋酸钠,溶液为碱性,应选酚酞作指示剂,A符合题意;
B.向[Cu(NH3)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95%乙醇,由于乙醇极性比水的弱,故图b能制备[Cu(NH3)4]SO4 H2O晶体,B不合题意;
C.Br2+2NaOH=NaBr+NaBrO+H2O,而溴苯不反应,故图c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不合题意;
D.已知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故图d通过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可知测定一定质量的Na2O2和Na2O混合物中Na2O2的含量,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D
【详解】A.碱性环境不能出现氢离子,应用氢氧根离子配平,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故A错误;
B.与反应生成硫酸钠,没有氧气,,故B错误;
C.在反应中,1mol失去2mol电子,1mol得到2mol电子生成,另外2molAs元素不变价,故反应中与反应中,n(氧化剂):n(还原剂)=1:1,故C错误;
D.该反应,所以,温度越高,越负,越小,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22.B
【详解】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特殊焰色,A正确;
B.“磁石”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B错误;
C.火药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通过加热的方法将两种互溶物分开,此方法为蒸馏,D正确;
答案选B。
23.B
【详解】A.由于碘水会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溶液不变蓝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全,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以强制弱原理,该反应说明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于,B项符合题意;
C.火焰呈黄色,说明试样含有钠元素,但未必是钠盐,C项不符合题意;
D.冰醋酸与钠反应不剧烈,是由于醋酸钠不溶于醋酸,包裹在金属钠表面,而醋酸镁则易溶于醋酸,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B。
24.C
【详解】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沉淀会重新溶解,说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了盐析,A错误;
B.溶液本身呈蓝色,会干扰pH试纸的颜色,B错误;
C.溶流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盐酸的沉淀,证明固体样品已变质,C正确;
D.向饱和溶液中通入,反应过程中消耗了溶剂水,生成的质量比消耗的质量大,即使有晶体析出,也不能充分说明溶解度比大,D错误。
答案选C。
25.C
【详解】A.MnO2和浓盐酸共热发生反应,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2,同时生成MnCl2等:,A能准确解释实验现象;
B.Na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显碱性,使酚酞变红:,B能准确解释实验现象;
C.S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只能将Fe从0价氧化到+2价,则加热Fe和S的混合物生成黑色固体为FeS:,C不能准确解释实验现象;
D.在水溶液中,[Cu(H2O)4]2+呈蓝色,[CuCl4]2+呈绿色,加热蓝色的CuCl2溶液,溶液变绿,则表明反应吸热,从而得出: △H>0,D能准确解释实验现象;
故选C。
26.A
【详解】A.“锡纸”两面由塑料或特殊涂料制成,中间一层是铝箔,铝不是重金属,重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镉等,A错误;
B.铝碳酸镁能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拓展:常见的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有、、等),B正确;
C.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可以合成许多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C正确;
D.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强,向“84”消毒液中加入少量醋酸,能够生成次氯酸,增强消毒效果,D正确;
故选A。
【点睛】化学与SISE是高考的考查热点,本题以化学与生活为载体,考查重金属、铝碳酸镁、化石能源、“84”消毒液等物质,选取的素材鲜活、贴近生活实际,引导考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27.B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能将乙二醇氧化成水和CO2,A错误;
B.CH3COOC2H5+OH-→CH3COO-+C2H5OH,CH3COO-是由CH3COOH与OH-反应生成,所以CH3COO-的碱性比OH-弱,随反应进行,导电能力不断减弱,B正确;
C.应该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出现黄色,则溶液中含有Na元素,C错误;
D.NaHCO3溶液显碱性,CH3COOH溶液显酸性,则NaHCO3的pH值大于CH3COOH的pH值,D错误;
故选B。
28.B
【详解】A.NaCN属于盐,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正确;
B.侯氏制碱法制备的工业产物是碳酸钠,故B错误;
C.NaHCO3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
D.CNO-和CO2是等电子体,CO2是直线结构,所以CNO-也为直线结构,故D正确;
故选B。
29.A
【详解】A.氧化性Cl2>Br2>I2,所以氯气可以氧化NaBr得到溴单质,溴单质可以氧化碘化钠得到碘单质,故A正确;
B.石灰水中Ca(OH)2浓度太小,一般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故B错误;
C.电解氯化镁溶液无法得到镁单质,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同时产生大量氢氧根,与镁离子产生沉淀,故C错误。
D.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所以二氧化碳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0.B
【详解】A.向铁上镀铜,铜连接电源的正极,作阳极,铁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A错误;
B.将NH3、CO2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可以制得碳酸氢钠,B正确;
C.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C错误;
D.挥发的乙醇及生成的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有乙烯生成,D错误;
答案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十堰市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