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榕江县乐里中学二模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贵州省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是( )
A.积极倡导公交出行 B.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2.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读取水的体积
3.肥料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Cl B. C. D.
4.醇基燃料是以醇类为主体配置的最有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燃料,主要成分有甲醇()。下列有关甲醇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 g B.甲醇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4
C.甲醇由6个原子构成 D.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
A.证明能与水反应
B.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C.证明是分解的催化剂
D.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物质分类的类别相同。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属于盐类,则乙可能是硝酸钙
B.反应Ⅰ、Ⅱ、Ⅲ可能都是置换反应
C.甲、乙、丙可能都是酸,但甲、乙、丙不可能都是氧化物
D.甲为氢氧化钙,乙为氢氧化钠、丙为氢氧化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46分。
8.(5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请用相关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在物质分类中碳酸钙属于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淀粉的化学式为,淀粉属于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尿素的化学式为,尿素属于________(选填“钾肥”或“氮肥”)。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分)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问题:
(1)从图1可知,钠原子和镁原子的结构的差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请画出该反中C框中的微观模型图。该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9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BD制取氧气,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石(主要成分为)为块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乙炔()和一种碱。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用电石制取乙炔选择B而不选择C作为发生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11.(6分)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丁四种固体物质均不形成结晶水合物)
(1)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__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②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N点变到M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时,将45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④时,将125 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应再加入________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图2是对t℃的丁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Ⅰ中丁溶液是t℃的____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Ⅳ中a的值为________g。
12.(7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铁的冶炼。可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炼铁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金属活动顺序。将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铜合金的成分。某铜合金中可能含有锌或锌和铁,请设计符合结论的探究方法。
操作 现象及数据 解释或结论
取样品m克,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①固体样品部分溶解,称量剩余红色固体的________________ n是铜合金中________的质量
②有气泡产生,气体质量W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该铜合金中含有锌和铁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质量为m克的铝粉加入到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__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m克,所得滤渣质量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13.(10分)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探究一】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学习小组选用铁粉、硝酸银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 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评价反思】
(4)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________(选填“一”或“二”)的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上述方案中一定发生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可以用下列的物质代替铁粉也能得到一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代替的药品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铜片 b.氧化铜 c.氯化钠 d.碳酸钙
【总结归纳】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
14.(3分)工业上利用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28 t氧化钙,理论上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吨?
答案:
1.A 2.C 3.D 4.B 5.D 6.B 7.C
8.(1)盐
(2)有机物 6∶10∶5
(3)氮肥
(4)
9.(1)两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
(3)+3
10.(1)锥形瓶
(2)过氧化氢溶液 气泡持续均匀冒出时
(3)A 分解反应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4)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 D
11.(1)① ②加乙溶质或者恒温蒸发溶剂 ③80 ④15
(2)不饱和溶液 18.2
12.(1)
(2)锌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铜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 锌>铜
(3)铜
(4)大于
13.(1)a (2)放热 NaOH和恰好完全反应
(3)
和NaCl
(4)二
硝酸银与氯化钠或稀盐酸反应均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盐酸一定存在
(5)bd 反应物是不是过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4.解: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