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NT20名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考前大演练物理试题(含解析)

NT20名校联合体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考前大演练
物理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下列几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泊松亮斑,是圆盘衍射形成的图样
B.图乙是用X射线照射DNA纤维发生干涉后的图样
C.图丙展示的是3D电影场景,它的原理涉及光的干涉
D.图丁是水流导光的实验现象,它展示了激光的折射现象
2.下图为某种液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子排列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温度较低时液晶凝固成的结晶态,分子取向有序,分子的重心位置也有序
B.图乙是液晶态,分子在某些方向的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
C.图丙是液晶态,分子进入无序状态,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D.液晶态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3.实验中绘制出两个做简谐运动的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可知( )
A.a、b两个单摆的振幅之比为 B.a、b两个单摆的频率之比为
C.a、b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为 D.a、b两个单摆的摆球质量之比为
4.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子与氢原子核构成的氢原子的能级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按能量排列的电磁波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红外线波段的光子
B.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可见光波段的光子
C.一个处在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可能会发出紫外线波段的光子
D.一个处在能级的氢原子不会吸收紫外线波段的光子
5.某物理量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如图中曲线所示,设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处为分子平衡位置,纵轴表示分子间作用力,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若处为分子平衡位置,纵轴表示分子势能
C.若处为分子平衡位置,纵轴表示分子间作用力,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若处为分子平衡位置,纵轴表示分子势能
6.冬季,将装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放置一个夜晚,若暖水瓶中的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暖水瓶气密性良好,下列描述其状态变化的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7.在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中,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条件下获得了3条光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
A.丙光的截止频率最大 B.甲光的折射率最大
C.丙光的粒子性最显著 D.几种光在水中传播时,丙光的速度最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同大气作用产生中子,中子撞击大气中的氮引发核反应产生碳14。碳14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衰变而变成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碳14的核反应方程为
B.碳14衰变成氮的过程和产生碳14的过程互为逆过程
C.碳14自发进行衰变时发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内部
D.用射线照射碳14可以使其半衰期变长
9.如图为两辆车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两车共速
B.0~5s内甲车的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
C.时甲车的速度为10.5m/s
D.时乙车的位移为6m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时,平衡位置为1.8m处的质点第1次到达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
B.波源振动的周期为0.4s
C.时,平衡位置在1.3m处的质点的位移为
D.0~1.3s时间内,平衡位置在1.2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100cm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6分)实验组进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
(1)从目镜中观察到毛玻璃屏上光很弱,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灯丝与单缝、双缝不共轴
B.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
C.单缝和双缝不平行
(2)若未加滤光片,观察到的条纹是______。
A.等间距的黑白相间的条纹
B.不等间距的黑白相间的条纹,中央条纹为白色且最宽
C.中央为白色亮条纹,其余各级亮条纹都是彩色的
(3)加上红色滤光片后进行实验,移动测量头上的转轮,把分划线对准最左边的第1条干涉亮条纹中心,此时转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mm,然后转动转轮,把分划线移向右边,并对准第7条亮条纹中心,这时转轮上的读数为3.050mm,已知双缝间距,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可求得所测红光的波长为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8分)兴趣小组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1)用滴管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0.6%)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滴入60滴时量筒中溶液增加1mL,记录并计算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纯油酸的体积V;
(2)在水平放置的浅盘中倒入约2cm深的水,用粉扑将适量痱子粉均匀地轻轻撒在水面上;
(3)用滴管将1滴油酸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面中央,油酸立即在水面散开,形成一块油膜,待______后,在浅盘上盖上带有网格线的透明塑料盖板,用彩笔描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估算出油膜的面积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根据上述记录的数据,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组成员查阅资料获知油酸分子大小的理论值是,明显本次的实验存在误差,这可能是因为______。
A.混合液滴在浅盘内的水面上,油膜没有充分散开
B.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几滴
C.配制溶液时,不小心把酒精倒多了点
13.(12分)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沿垂直于直角三棱镜直角边AB的方向射入棱镜,从另一直角边BC射出棱镜的光线与斜边AC平行,已知,,入射点到B的距离是其到A距离的2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1)该棱镜的折射率;
(2)单色光从进入棱镜到从BC边射出所需的时间(不计在AC边上的二次反射)
14.(12分)如图所示,一粗细均匀、开口向上的玻璃管竖直放置,内部用长为25cm的水银封闭了一段长为30cm的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将玻璃管缓慢旋转90°时,即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玻璃管中的水银恰未溢出。大气压强为75cmHg,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
(1)求玻璃管的长度;
(2)将玻璃管从开口向上缓慢旋转180°时,玻璃管中水银的长度。
15.(16分)时,静止在笔直公路上相距101m的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开始相向行驶。甲车加速度大小为,乙车加速度大小为。行驶3s后,乙车减速,速度减为零时掉头行驶,减速及掉头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为,忽略乙车掉头所用时间。甲车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m/s,乙车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5m/s,两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开始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求:
(1)乙车减速至速度为零时,两车间的距离;
(2)甲车追上乙车时,甲车的位移;
(3)若甲车以最大速度行驶10s时,两车都开始减速,甲减速的加速度为,乙减速的加速度为,判断两车是否会再相遇,若不可以请给出分析过程:若可以,求从开始运动到再次相遇时甲运动的时间。
NT20名校联合体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考前大演练
物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A
【解析】甲图为泊松亮斑,是圆盘衍射形成的图样;图乙是DNA纤维对X射线的衍射图样;图丙展示的是3D电影场景,它通过模拟人眼观察景物的方式来产生立体视觉效果,与偏振光有关;D.图丁是水流导光的实验现象,它展示了激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A正确。
2.【答案】C
【解析】图甲为温度较低时液晶凝固成的结晶态,分子取向有序,分子的重心位置也有序;当温度升高时,晶体中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分子重心位置的有序性消失,转为液晶态,分子排列情况如图乙所示,液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的性质,表现出各向异性;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分子取向有序性也消失,完全进入无序的状态,变成液态,如图丙所示,选项C的说法错误,故本题应选C。
3.【答案】B
【解析】a单摆的振幅是0.2cm,b单摆的振幅是0.6cm,a、b两个单摆的振幅之比为;a单摆的周期是1s,b单摆的周期是2s,周期与频率成反比,故a、b两个单摆的频率之比为;又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二次方根成正比,故a、b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为;从振动图像上无法获知摇球质量的信息;故选项B正确。
4.【答案】C
【解析】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的光子满足,被吸收的光子是X射线波段的光子,A、B选项均错误;一个处在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能级时发出的光子属于紫外线波段,C选项正确:一个处在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紫外线波段的光子进而跃迁或电离,D选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若处为分子平衡位置,纵轴表示分子间作用力,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若处为分子平衡位置、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纵轴表示分子势能;故选项D正确。
6.【答案】D
【解析】暖水瓶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气体经过热传递,温度不断降低,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减小,又。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D。
7.【答案】C
【解析】此处考查截止频率概念,对于同一光电管,阴极材料相同截止频率为定值,选项A错误:遏止电满足,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大所需遏止电压越大,故甲光与乙光频率相同且小于丙光的频率,即,则有、,又波长越小粒子性越显著;而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故选项B、D错误,选项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答案】AC
【解析】中子撞击大气中的氮引发核反应产生碳14的核反应方程为,A选项正确;碳14衰变成氮的过程,核反应方程式为,为衰变,发出电子源于原子核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D选项错误。
9.【答案】BC
【解析】对于甲车0~5s有,整理可得,对比,可知甲车0~5做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为,时速度为;对于乙车0~2s有,整理可得,对比,可知乙车0~2s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时,故选BC。
10.【答案】ABD
【解析】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刚传至0.8m处,由同侧法可知此时0.8m处的质点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A项正确;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时平衡位置为1.8m处的质点第1次到达最低点,即经过0.6s波谷由0.6m处传至1.8m处,知,又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0.8m,可得,B项正确:时,简谐波向右传播个波长,时0.7m处的振动形式传至1.3m处,由图可得时0.7m处质点的位移为,故时平衡位置在1.3m处的质点的位移为,C项正确;由波的传播规律可知从0.1s始经半个周期波才传至1.2m处,即0.3s时平衡位置在1.2m处的质点开始振动,到其振动时间为,故0~1.3s时间内该质点运动路程为,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答题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答案】(1)AB(2分) (2)C(1分) (3)1.130(1分) 667(2分)
【解析】(1)毛玻璃屏上的光很弱或不亮可能是因为光源、单缝、双缝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单缝和双缝不平行是干涉条纹不清晰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AB。
(2)未加滤光片观察到的条纹是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干涉条纹,其特征是:中央为一条白色亮条纹,称为零级亮条纹;其余各级亮条纹都是彩色的,彩色条纹的排列以零级亮条纹为中心左右对称,故选C。
(3)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mm,可动刻度读数为,所以最终读数为1.130mm;由题知第7条亮纹中心线读数为3.050mm,则相邻两亮条纹中心间距,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12.【答案】(3)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意思对即可给分) (4) AC(每空2分)
【解析】(3)油酸酒精溶液没有完全展开前,油酸分子间所夹的酒精分子,既没有与水接触,也没与空气接触,但是却增大了油酸的体积,使得展开后的面积较大,而一旦展开后,酒精分子溶于水或挥发,油酸分子要填补原来酒精分子留下的空隙,油酸形成的油膜的面积又会略有收缩,所以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每格边长为lcm,一个格子的面积为,按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原则,估算出57格,故油膜面积为。
(4)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油酸的体积
分子直径为。
(4)对比可知计算得到的实验值较理论值偏大。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油膜没有充分散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致直径偏大;滴数多记了几滴,则V的值代入的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小;酒精倒多了则实际配置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偏小,计算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时代入的浓度值偏大,计算的体积偏大,直径测量值偏大,故选AC。
13.【答案】(1) (2)
【解析】(1)(2分)
光路图如下,可知,,(1分)
故,
(2分)
(2)由几何关系可知,(1分)
,(1分)
时间(1分)
且有(2分)
解得(2分)
14.【答案】(1)65cm (2)15cm
【解析】(1)设大气压强为,初始时气体压强为,(1分)
玻璃管缓慢旋转90°时,气体压强为(1分)
对理想气体有(2分)
玻璃管长(1分)
解得(1分)
(2)玻璃管缓慢旋转180°时,设管内剩余水银长度为
气体压强为(1分)
对理想气体有(2分)
其中(1分)
解得(2分)
15.【答案】(1)55.5m (2)200m (3)可以,35s
【解析】(1)设甲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乙车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行驶3s,
速度,
位移,解得(1分)
减速到速度为0所用时间为,
有,
位移,解得(1分)
甲在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解得(1分)
两车间的距离为,(1分)
解得(1分)
(2)乙车速度从0加速到15m/s所用时间为,
有,
位移,解得(1分)
乙从开始运动到最大速度的位移,解得(1分)
甲在时间内位移为,解得(1分)
初始时甲、乙间距离为,,甲车还未追上乙车(1分)
设其后再经过时间追上乙车,需满足,(1分)
解得,(1分)
(3)由(2)可知,甲车恰加速到最大速度时追上乙车;
乙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减速到停止,位移为,(1分)
甲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减速到停止,位移为,(1分)
,可二次相遇(1分)
甲车减速到停止所需时间,,其后甲不再运动,故从开始运动到再次相遇时甲运动的时间为,(1分)
解得(1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