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盐化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第四单元盐化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的是
A.铝与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与纯碱溶液
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少量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除去氧气中少量氢气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探究某可燃性气体是否含有氧元素 点燃可燃性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
D 检验碳酸钙高温分解是否完全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 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鉴别和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D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
A.A B.B C.C D.D
4.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KNO3是复合肥料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5.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及操作,均错误的是
A.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B.分离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剩余物,回收二氧化锰:蒸发或过滤
C.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溶于热水制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
D.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加足量稀硫酸
6.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氯化铵和硝酸钾 加入熟石灰研磨 溶于水,加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和甲烷 观察颜色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NaOH溶液和Ca( OH)2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 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7.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些物质“名不符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银”不是银 B.“硫酸”不是酸
C.“纯碱”不是碱 D.“干冰”不是冰
8.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大理石 D.食盐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产生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铜绿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D.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10.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和软水 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三种溶液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
方案1 观察颜色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过浓硫酸 静置,然后过滤
方案2 加肥皂水 滴加碳酸钠溶液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1.“归纳整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同学们梳理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B.稀释食盐水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二、填空与简答
12.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建构的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图中“→”表示相应物质可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 。
(2)要实现反应①,可将Cu放入 (填化学式)溶液中。
(3)为实现反应②,需向Cu(OH)2中加入酸、碱、盐或氧化物中的 。
(4)写出一个能实现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1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B 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
C 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
D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E 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F 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构成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2)用作糕点发酵剂及洗涤剂的是 .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a.食盐 b.苏打 c.小苏打 d.热石灰
﹙1﹚“侯德榜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 。
﹙2﹚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
﹙3﹚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 。
(2)碳粉与氧化铜粉末高温反应; 。
(3)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 。
17.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甲是 ,丁是 ,G是 ;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
18.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制得粗盐,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所示:
(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以是_______(填字母)。
A.Na2CO3、NaOH、BaCl2
B.BaCl2、Na2CO3、NaOH
C.NaOH、BaCl2、Na2CO3
(2)按正确的顺序依次加入试剂,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 种物质。
(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制取NaHCO3晶体的过程中,通常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CO2,这样做的目的是 。
(4)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科学探究题
19.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
操作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稀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填写现象))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 .实验现象是 .
四、计算题
20.为测定某氯化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100.0g,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反应时,共加入了50.0g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的质量为128.6g。
(1)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的现象是 。
(2)计算该氯化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结合现象不明显,说明没有沉淀、气体或没有颜色的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观察到铝的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故选项错误;
B、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碳粉、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气在爆炸极限内遇火会发生爆炸,因此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氢气,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可燃性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若有水雾产生,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可验证某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氢元素,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判断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3.A
【详解】A、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蒸馏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硫酸铵和硝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可能无法被点燃,且通入氧气,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所以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故正确;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故错误;
D.硝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所以二者不能混合施用,故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可以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分离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剩余物,回收二氧化锰:蒸发或过滤,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硝酸钾都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不会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溶于热水制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蒸发,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离,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加足量稀硫酸,故选项正确。
故选:C。
6.A
【详解】A、铵态氮肥和碱反应产生氨气,氯化铵是铵态氮肥,硝酸钾不是,可以加入熟石灰研磨来鉴别,方法一可行;氯化铵溶于水后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硝酸钾与氯化银溶液无明显变化,方法二可行,故A正确;
B、氢气和甲烷均为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方法一不可行;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氢气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而甲烷没有还原性,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明显现象,方法二可行,故B不正确;
C、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在NaOH溶液和Ca( OH)2溶液中,酚酞均由无色变为红色,方法一不可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Ca( 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方法二可行,故C不正确;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产生大量气泡的则为二氧化锰,溶液无明显变化为炭粉,方法一可行;二氧化锰和木炭粉均为黑色,无法通过观察颜色鉴别,方法二不可行,故D不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水银”是汞,不是银,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是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不是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会变大,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会变小,符合题意;
C、大理石不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不能吸收空气中成分,没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质量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D、食盐不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不能吸收空气中成分,没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质量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产生白烟,故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C、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铜绿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气泡,并得到蓝色溶液,故正确;
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正确。
故选B。
【点睛】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10.B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硬水和软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有错误;
B、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因此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三种溶液可用紫色石蕊试液,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因此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三种溶液可用碳酸钠试液,故选项实验方案有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水蒸气,且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有错误;
D、氯化钠、氯化镁都溶于水,因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可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有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反应前无固体,开始反应时便有固体产生,图像中曲线应从原点开始,固体质量逐渐增大至最后不变,A错误;
B、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B错误;
C、水通电--段时间后,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C正确;
D、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不断溶解直至达到饱和时不再溶解,因此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C。
12.(1)CuO
(2)AgNO3
(3)酸
(4)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氧化铜的化学式为。
(2)单质铜反应生成含铜离子的盐溶液,则可加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铜之后的可溶性盐溶液,如AgNO3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氢氧化铜为难溶性碱,只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4)由Cu2+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13.ACDE
【详解】A、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是正确的说法;
B、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会造成药品的浪费,是错误的叙述;
C、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是正确的叙述;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防止事故的发生,是正确的叙述;
E、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是正确的叙述;
F、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容易造成误差,是错误的叙述。故填:ACDE。
14. SO42﹣、Cu2+ NaHCO3
【详解】(1)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其离子符号是SO42﹣、Cu2+;
(2)小苏打用作糕点发酵剂及洗涤剂。
15. Na2CO3 NaCl Ca(OH)2
【详解】﹙1﹚“侯德榜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 Na2CO3。﹙2﹚ NaCl可用作调味剂。﹙3﹚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
16.
【详解】(1)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H2O CaCO3 NH3
【分析】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所以丁是碳酸钙;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所以G是氨气;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J是氧化铁;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甲可能是水,乙可能是二氧化碳;丙是碳酸;碳酸和F反应生成碳酸钙,则F可能是氢氧化钙;E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是氧化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硫,所以乙是二氧化碳;A、B、C都是单质,A和B点燃生成水,B和C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氢气;B是氧气;C是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H,H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是单质,D是铁,把以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要求。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是水,化学式是H2O,丁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G是氨气,化学式是 NH3;
(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18.(1)BC
(2)四/4
(3)使溶液呈碱性,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
【详解】(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过滤,此时溶液呈碱性,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为除去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溶液应放在氯化钡溶液后面。加入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还可以是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故填:BC。
(2)根据以上分析知,按正确的顺序依次加入试剂,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四种物质,故填:四。
(3)在制取NaHCO3晶体的过程中,通常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CO2,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填:使溶液呈碱性,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9.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内液面上升 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溶于水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 有气泡产生(或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碱性下降 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碱性继续下降 取最后段的液体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有碳酸氢钠
【详解】【查阅资料】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
【进行实验】将盛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中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装置中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
为了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若两者没有发生反应,则现在的溶液中不会有碳酸钠,若两者发生反应,则会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若看到有气泡产生(或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碱性下降,pH下降,即为AB段变化; 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继续和碳酸钠及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继续下降,应为BC段变化;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会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取最后段的液体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说明有碳酸氢钠生成。
20.(1)生成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2)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质量= 100.0g+50.0g-128.6g=21.4g。
设100.0g氯化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氯化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2.5%
【详解】(1)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无色的硫酸钠溶液。所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的现象是生成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2)先根据题意得出生成沉淀氢氧化铁的质量=100.0g+50.0g-128.6g=21.4g。然后,按照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进行即可。详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期末预测卷02(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4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部内容+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全部内容)(教师版+学生版)

下一篇:期末预测卷01(教师版+教师版)高一物理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