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九年级上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事实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天气晴暖,冰雪融化
C.铁生锈 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晒干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2024九上·成华期末)在实际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夜间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冬天天气寒冷,但教室里还是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流感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夜间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爆,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故A符合题意;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通过隔绝氧气和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来灭火,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天气寒冷,但教室里还是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流感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预防传染病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3.(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标识与对应描述错误的是(  )。
A.当心火灾——易燃物
B.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C.禁止吸烟
D.当心火灾——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该图表示当心火灾:易燃物的图标,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的图标,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图标,故C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当心火灾:氧化物的图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中标识的所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4.(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关于水的净化错误的是(  )。
A.过滤是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B.加入明矾可以消毒杀菌
C.活性炭吸附可溶性有色物和除臭
D.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过滤是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明矾具有吸附性,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消毒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可溶性有色物和除臭,故C不符合题意;
D、煮沸时水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5.(2024九上·成华期末)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原子的结构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构成金刚石、石墨和的原子数目不同,但不能决定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每一层上的电子数也相同,原子的结构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和是由碳原子构成,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造成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6.(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甲烷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故B符合题意;
C、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7.(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氨气的气味时,将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紧贴鼻孔深呼吸
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
C.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D.取无腐蚀性溶液后的滴管可以平放或者倒置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不能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故A不符合题意;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B不符合题意;
C、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故C符合题意;
D、使用胶头滴管,要始终保持胶帽向上,防止腐蚀胶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8.(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关于分子(或原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夏天比冬天衣服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C.将干燥的常温密封保存在集气瓶中,导致分子间隔缩小
D.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尘土是固体颗粒,其属于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比冬天衣服干得更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水分更易流失,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故B符合题意;
C、将干燥的常温密封保存在集气瓶中,其环境温度没变、气体也没受力,说明分子间隔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体积不一定大于原子,如一个铁原子大于一个氢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9.(2024九上·成华期末)维生素主要存在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关维生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种元素
C.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D.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维生素分子中含有个原子,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元素有种类无个数,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维生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及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构成维生素C的微粒进行分析解答。
10.(2024九上·成华期末)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种铁原子的质量质量为,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5 B. C. D.56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由某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得:;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1.(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科学史不正确的是(  )。
A.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C.1789年朝鲜科学家道尔顿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D.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锗、锌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A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C符合题意;
D、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锗、锌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史中人物所对应得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12.(2024九上·成华期末)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D.生成物的化学式
【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每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氢分子反应生成1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结合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前面分析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3.(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确保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故A不符合题意;
B、待滤液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避免待滤液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缝隙流出,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滤纸被玻璃棒戳破,故C不符合题意;
D、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防止液体飞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14.(2024九上·成华期末)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气体燃烧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结合表中数据和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题表中两电极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则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正极端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负极端气体能燃烧,则“正氧负氢”,故C不符合题意;
D、正、负极端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5.15mL:10.38 mL≈1:2,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气体的质量,但是不知道H、O原子的实际质量,不能计算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15.(2024九上·成华期末)2023年9月,华为Mate60手机上市,实现了1.3万多个零部件国产化,标志着我国芯片从有到精的跨越,打通了由光刻机、EDA软件、化工材料、封装测试等组成的芯片产业链。
(1)Mate60屏幕采用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其抗刮擦能力和抗跌落性能更好。玄武钢化昆仑玻璃由碳酸钠(科学标出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硅酸盐等组成。向玻璃中添加氧化钴,玻璃呈蓝色,钴元素是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添加,玻璃呈红色,写出焦炭从矿石里还原出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Mate60麒麟芯片由硅、家、锗等单质构成,二氧化硅和石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硅和一氧化碳,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成的单质硅在(写出名称:   )气流中进行分离提纯。
【答案】(1);金属元素;或
(2);氯化氢(答盐酸不得分)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钠中,钠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因此,碳的化合价为:;钴 元素中“钴 ”含“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焦炭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故答案为:;金属元素;或;
(2)二氧化硅和石墨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化学名称为:氯化氢(盐酸属于混合物,答盐酸不得分);
故答案为:;氯化氢。
【分析】(1)根据焦炭是否充分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目信息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4分)
16.(2024九上·成华期末)初三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进行再探究
(1)甲小组按如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盘的可能原因:   。
图1 图2
(2)乙小组按如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铁丝棉表面覆盖一层   色物质,溶液由   色变为   色,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后托盘天平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
(3)丙小组按如图3进行实验,观察到小试管上的气球变   ,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的可能原因:   。
图3 图2
(4)丁小组按如图4进行实验,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   光,产生大量白烟。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的可能原因:   。
【答案】(1)白烟;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锥形瓶中与红磷反应
(2)红;蓝;浅绿;;不偏转或偏转均给分
(3)大;气球产生浮力增大
(4)耀眼的白;镁带熔融气化等合理答案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会有气体进入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锥形瓶中与红磷反应,使反应后质量增大,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哪边重往哪偏);
故答案为:白烟;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锥形瓶中与红磷反应;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铜为紫红色,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含有亚铁离子时显浅绿色,则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不偏转;
故答案为:红;蓝;浅绿;;不偏转;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中的气体增大,则气球会膨胀;由于气球膨胀后浮力增大,则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
故答案为:大;气球膨胀后浮力增大;
(4)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由于镁燃烧消耗氧气,但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白烟,若扩散到空气中的白烟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则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
故答案为:耀眼的白;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白烟,扩散到空气中的白烟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
【分析】 (1)根据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钉和硫酸铜的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镁条的燃烧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7.(2024九上·成华期末)计算题
(1)尿素是常见的化肥,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2)6个离子含有   个原子,与   个分子所含原子数相同。
(3)5个分子中含有   个电子,与   个分子所含电子数相同。
(4)4个微粒受热完全分解,生成的与单质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参加反应的碳原子其原子核外共有   个电子。
(5)活泼金属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铝,实验室用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答案】(1)20%
(2)48;16
(3)110;11
(4)72
(5)解: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答:可制得氢气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20%;
(2)6个离子含有48【】个原子;与16个分子所含原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48;16;
(3)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一个碳原子中含有6个电子,一个氧原子含有8个电子,故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5个 CO2分子中含有110个电子;一个氢原子含有1个电子,一个氧原子含有8个电子,故一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11个水分子中也含有110个电子;
故答案为:110;11;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4个KClO3微粒受热完全分解,产生6个氧分子,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6个氧分子完全反应,需要12个氧化碳分子参加反应,共有12个碳原子参加反应,每个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12个碳原子中含有72个电子;
故答案为:72;
【分析】 (1)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中原子个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的电子数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氯酸钾的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铝和稀硫酸得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8.(2024九上·成华期末)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关系。已知C是一种固体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酸,汽水等饮料中常含有。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   。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3)在①~⑧中可能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
【答案】(1)
(2); /
(3)①②③④⑤⑦或者①②③④⑦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D是碳酸钙,E是一种酸,汽水等饮料中常含有,且D和E含有同一种元素,因此, E为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A为二氧化碳,C是一种固体单质,且与D、E、A含有同一种元素,因此,C为碳,B为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E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2)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D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⑤的化学方程式为:;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为水和氧化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故答案为:;或;
(3)C是一种固体单质,C为碳,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①反应为化合反应;②碳在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②反应为化合反应;③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化合反应;④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为化合反应;⑤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碳;⑥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⑧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①②③④⑦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⑦。
【分析】 (1)根据碳酸易分解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反应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6分)
19.(2024九上·成华期末)某校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后,对的制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某班级同学分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的制取方法:
(1)任务一:利用如图1装置制取。
图1
①收集的方法叫:   。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③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任务二:利用过氧化氢制取并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用表中溶质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
图2
编号 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A 5 9.11
B 15 2.89
C 25 1.66
D 30 1.37
步骤一:在集气瓶中加满水,锥形瓶中加入,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记录并处理内数据如图3。
图3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图3找出产生的速率与过氧化氢浓度的关系:   。
③第时A组比D组产生的体积更少的原因:   。
(3)任务三:查阅资料得知,过碳酸钠化学式:,白色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14,比过氧化氢更稳定,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得氧气,反应方程式:。
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往锥形瓶中加入a克过碳酸钠、和水,待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约水。
①画出的结构示意图:   ,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②   g。(氧气密度为,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
③综合分析,选过碳酸钠作制氧剂比过氧化氢好的理由是   。
【答案】(1)向上排空气法;按如图装置连接好,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点燃酒精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过氧化氢浓度越大产生的速率越快;A组过氧化氢浓度小,反应速度慢,在第20分钟时过氧化氢未完全分解
(3);3/三;6.28;过碳酸钠比过氧化氢更稳定,便于储存和携带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收集氧气的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
②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按如图装置连接好,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点燃酒精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组装好仪器后,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该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向上排空气法;②按如图装置连接好,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点燃酒精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图3可知,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③由于A组过氧化氢浓度小,反应速度慢,在第20分钟时过氧化氢未完全分解,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比 D组少;
故答案为:①;
②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③A组过氧化氢浓度小,反应速度慢,在第20分钟时过氧化氢未完全分解;
(3)①钠为11号元素,则钠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核外电子排布为2、8、1,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则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
②由于排出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收集氧气的体积为649.11mL-9.11mL=640mL=0.64L,收集氧气的质量为0.64Lx1.5g/L=0.96g,则
a=6.28
③由题干可知,过碳酸钠比过氧化氢更稳定,且为固体,便于储存和携带;
故答案为:①;3/三;
②6.28;
③过碳酸钠比过氧化氢更稳定,且为固体,便于储存和携带。
【分析】(1)根据固体加热型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事实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天气晴暖,冰雪融化
C.铁生锈 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
2.(2024九上·成华期末)在实际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夜间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冬天天气寒冷,但教室里还是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流感传播
3.(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标识与对应描述错误的是(  )。
A.当心火灾——易燃物
B.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C.禁止吸烟
D.当心火灾——氧化物
4.(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关于水的净化错误的是(  )。
A.过滤是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B.加入明矾可以消毒杀菌
C.活性炭吸附可溶性有色物和除臭
D.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5.(2024九上·成华期末)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原子的结构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甲烷 C.氮气 D.二氧化碳
7.(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氨气的气味时,将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紧贴鼻孔深呼吸
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
C.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D.取无腐蚀性溶液后的滴管可以平放或者倒置
8.(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关于分子(或原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夏天比冬天衣服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C.将干燥的常温密封保存在集气瓶中,导致分子间隔缩小
D.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9.(2024九上·成华期末)维生素主要存在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关维生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种元素
C.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D.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
10.(2024九上·成华期末)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种铁原子的质量质量为,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5 B. C. D.56
11.(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科学史不正确的是(  )。
A.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C.1789年朝鲜科学家道尔顿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D.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锗、锌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2.(2024九上·成华期末)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D.生成物的化学式
13.(2024九上·成华期末)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14.(2024九上·成华期末)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气体燃烧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结合表中数据和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15.(2024九上·成华期末)2023年9月,华为Mate60手机上市,实现了1.3万多个零部件国产化,标志着我国芯片从有到精的跨越,打通了由光刻机、EDA软件、化工材料、封装测试等组成的芯片产业链。
(1)Mate60屏幕采用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其抗刮擦能力和抗跌落性能更好。玄武钢化昆仑玻璃由碳酸钠(科学标出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硅酸盐等组成。向玻璃中添加氧化钴,玻璃呈蓝色,钴元素是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添加,玻璃呈红色,写出焦炭从矿石里还原出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Mate60麒麟芯片由硅、家、锗等单质构成,二氧化硅和石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硅和一氧化碳,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成的单质硅在(写出名称:   )气流中进行分离提纯。
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4分)
16.(2024九上·成华期末)初三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进行再探究
(1)甲小组按如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盘的可能原因:   。
图1 图2
(2)乙小组按如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铁丝棉表面覆盖一层   色物质,溶液由   色变为   色,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后托盘天平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
(3)丙小组按如图3进行实验,观察到小试管上的气球变   ,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的可能原因:   。
图3 图2
(4)丁小组按如图4进行实验,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   光,产生大量白烟。实验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的可能原因:   。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7.(2024九上·成华期末)计算题
(1)尿素是常见的化肥,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2)6个离子含有   个原子,与   个分子所含原子数相同。
(3)5个分子中含有   个电子,与   个分子所含电子数相同。
(4)4个微粒受热完全分解,生成的与单质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参加反应的碳原子其原子核外共有   个电子。
(5)活泼金属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铝,实验室用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8.(2024九上·成华期末)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关系。已知C是一种固体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酸,汽水等饮料中常含有。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   。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3)在①~⑧中可能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6分)
19.(2024九上·成华期末)某校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后,对的制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某班级同学分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的制取方法:
(1)任务一:利用如图1装置制取。
图1
①收集的方法叫:   。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③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任务二:利用过氧化氢制取并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用表中溶质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
图2
编号 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A 5 9.11
B 15 2.89
C 25 1.66
D 30 1.37
步骤一:在集气瓶中加满水,锥形瓶中加入,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记录并处理内数据如图3。
图3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图3找出产生的速率与过氧化氢浓度的关系:   。
③第时A组比D组产生的体积更少的原因:   。
(3)任务三:查阅资料得知,过碳酸钠化学式:,白色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14,比过氧化氢更稳定,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得氧气,反应方程式:。
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往锥形瓶中加入a克过碳酸钠、和水,待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约水。
①画出的结构示意图:   ,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②   g。(氧气密度为,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
③综合分析,选过碳酸钠作制氧剂比过氧化氢好的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晒干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夜间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爆,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故A符合题意;
B、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通过隔绝氧气和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来灭火,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天气寒冷,但教室里还是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流感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预防传染病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该图表示当心火灾:易燃物的图标,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的图标,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图标,故C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当心火灾:氧化物的图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中标识的所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过滤是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明矾具有吸附性,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消毒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可溶性有色物和除臭,故C不符合题意;
D、煮沸时水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构成金刚石、石墨和的原子数目不同,但不能决定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每一层上的电子数也相同,原子的结构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和是由碳原子构成,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造成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故B符合题意;
C、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不能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故A不符合题意;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B不符合题意;
C、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故C符合题意;
D、使用胶头滴管,要始终保持胶帽向上,防止腐蚀胶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尘土是固体颗粒,其属于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比冬天衣服干得更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水分更易流失,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故B符合题意;
C、将干燥的常温密封保存在集气瓶中,其环境温度没变、气体也没受力,说明分子间隔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体积不一定大于原子,如一个铁原子大于一个氢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维生素分子中含有个原子,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元素有种类无个数,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维生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及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构成维生素C的微粒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由某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得:;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A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C符合题意;
D、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锗、锌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史中人物所对应得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每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氢分子反应生成1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结合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前面分析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确保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故A不符合题意;
B、待滤液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避免待滤液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缝隙流出,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滤纸被玻璃棒戳破,故C不符合题意;
D、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防止液体飞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题表中两电极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则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正极端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负极端气体能燃烧,则“正氧负氢”,故C不符合题意;
D、正、负极端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5.15mL:10.38 mL≈1:2,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气体的质量,但是不知道H、O原子的实际质量,不能计算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金属元素;或
(2);氯化氢(答盐酸不得分)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钠中,钠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因此,碳的化合价为:;钴 元素中“钴 ”含“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焦炭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故答案为:;金属元素;或;
(2)二氧化硅和石墨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化学名称为:氯化氢(盐酸属于混合物,答盐酸不得分);
故答案为:;氯化氢。
【分析】(1)根据焦炭是否充分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目信息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1)白烟;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锥形瓶中与红磷反应
(2)红;蓝;浅绿;;不偏转或偏转均给分
(3)大;气球产生浮力增大
(4)耀眼的白;镁带熔融气化等合理答案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会有气体进入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锥形瓶中与红磷反应,使反应后质量增大,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哪边重往哪偏);
故答案为:白烟;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锥形瓶中与红磷反应;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铜为紫红色,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含有亚铁离子时显浅绿色,则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不偏转;
故答案为:红;蓝;浅绿;;不偏转;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中的气体增大,则气球会膨胀;由于气球膨胀后浮力增大,则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
故答案为:大;气球膨胀后浮力增大;
(4)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由于镁燃烧消耗氧气,但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白烟,若扩散到空气中的白烟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则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盘;
故答案为:耀眼的白;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白烟,扩散到空气中的白烟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
【分析】 (1)根据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钉和硫酸铜的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镁条的燃烧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20%
(2)48;16
(3)110;11
(4)72
(5)解: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答:可制得氢气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20%;
(2)6个离子含有48【】个原子;与16个分子所含原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48;16;
(3)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一个碳原子中含有6个电子,一个氧原子含有8个电子,故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5个 CO2分子中含有110个电子;一个氢原子含有1个电子,一个氧原子含有8个电子,故一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11个水分子中也含有110个电子;
故答案为:110;11;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4个KClO3微粒受热完全分解,产生6个氧分子,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6个氧分子完全反应,需要12个氧化碳分子参加反应,共有12个碳原子参加反应,每个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12个碳原子中含有72个电子;
故答案为:72;
【分析】 (1)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中原子个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的电子数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氯酸钾的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铝和稀硫酸得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1)
(2); /
(3)①②③④⑤⑦或者①②③④⑦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D是碳酸钙,E是一种酸,汽水等饮料中常含有,且D和E含有同一种元素,因此, E为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A为二氧化碳,C是一种固体单质,且与D、E、A含有同一种元素,因此,C为碳,B为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E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2)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D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⑤的化学方程式为:;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为水和氧化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故答案为:;或;
(3)C是一种固体单质,C为碳,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①反应为化合反应;②碳在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②反应为化合反应;③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化合反应;④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为化合反应;⑤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碳;⑥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⑧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①②③④⑦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⑦。
【分析】 (1)根据碳酸易分解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反应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19.【答案】(1)向上排空气法;按如图装置连接好,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点燃酒精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过氧化氢浓度越大产生的速率越快;A组过氧化氢浓度小,反应速度慢,在第20分钟时过氧化氢未完全分解
(3);3/三;6.28;过碳酸钠比过氧化氢更稳定,便于储存和携带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收集氧气的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
②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按如图装置连接好,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点燃酒精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组装好仪器后,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该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向上排空气法;②按如图装置连接好,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点燃酒精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图3可知,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③由于A组过氧化氢浓度小,反应速度慢,在第20分钟时过氧化氢未完全分解,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比 D组少;
故答案为:①;
②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③A组过氧化氢浓度小,反应速度慢,在第20分钟时过氧化氢未完全分解;
(3)①钠为11号元素,则钠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核外电子排布为2、8、1,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则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
②由于排出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收集氧气的体积为649.11mL-9.11mL=640mL=0.64L,收集氧气的质量为0.64Lx1.5g/L=0.96g,则
a=6.28
③由题干可知,过碳酸钠比过氧化氢更稳定,且为固体,便于储存和携带;
故答案为:①;3/三;
②6.28;
③过碳酸钠比过氧化氢更稳定,且为固体,便于储存和携带。
【分析】(1)根据固体加热型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化学(含解析)

下一篇: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质量监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