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题型强化提升:科学探究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科学探究题
1.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 。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 (写一种)。
2.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材料的使用历程、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材料的使用及发展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程
【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将我国金属材料的使用历程建构模型如下:
【小组交流】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人类使用金属的早晚与金属的 有关。
任务二:探究铝和铁与酸的反应
【设计实验】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向盛有质量、形状均相同的铁片和铝片的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瓶内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
【分析讨论】
(3)表示铁和酸反应的曲线是 (选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b曲线在0~70s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反思评价】
(5)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 。
任务三:调查金属材料的使用
【咨询调查】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但是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6)合金具有的优点是 。
任务四:展望金属材料的发展
【成果分享】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金属材料也会不断适应新的需求。
(7)你认为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是 (答一点)。
3.潜水艇内“氧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它为潜水员的远航提供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们使用“氧再生剂”后的生成物进行探究。
(一)呼出的气体中哪些物质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反应放出氧气?
[查阅资料]
①呼出的气体主要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氧气不反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做了过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探究]
(1)探究H2O与Na2O2固体的反应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类似的方法探究CO2也能与Na2O2反应产生氧气
(二)人们使用“氧再生剂”后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和H2O。对剩余固体的成分做出猜想:
猜想1: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只有碳酸钠。
猜想3: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2)验证人们使用“氧再生剂”后的剩余固体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剩余固体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 含有 Na2CO3
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滴加 溶液变红 含有
结论:使用“氧再生剂”后的剩余固体成分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交流与讨论]
(3)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 。 “氧再生剂”应密封保存。
4.果蔬洗涤盐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清洁用品。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品牌果蔬洗涤盐的成分产生浓厚的兴趣,展开化学探究之旅。
【信息检索】Ⅰ、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Ⅱ、,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Ⅲ、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1:同学们取一根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打磨干净,蘸取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同学们认为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钠的化合物。
实验2:探究果蔬洗涤盐的成分
【猜想假设】对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成分,同学们提出三种猜想:
(1)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二: ;猜想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验证】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一定量果蔬洗涤盐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 。 猜想三正确
步骤Ⅱ: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3)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知识延伸】
(4)小钱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所示。由图中可知,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洗菜机、清水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 。
5.某品牌威化饼干的配料如图所示,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部分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①饼干制作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准备】
称取质量为m的饼干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通过半透膜渗析(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待检液,将待检液平均分为甲、乙两等份。
任务一:定性验证饼干样品中的有关成分
【实验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许待检液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硝酸 有 产生 饼干中含有碳酸钠
Ⅱ.向步骤①反应后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饼干中含有
【交流讨论】
(2)小组有同学认为可以把步骤I中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
任务二:定量测定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待检液乙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通入一段时间N2;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m1;④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再通入一段时间N2;⑥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m2。
【实验分析】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
(4)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用m、m1、m2表示)。
6.耕地盐碱化影响粮食安全,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兴趣小组开展了与土壤盐碱化相关的探究活动。
(1)成因:由农业灌溉或化肥施用引起的土壤盐碱化如图所示,当进入土壤中盐的量超出植物的吸收能力时,随水分蒸发, 导致土壤盐碱化。
(2)检测:配制土壤样品浸出液、用 测定、若pH>7、则浸出液显 性。
(3)探究:某地土壤碱化可能由 Na2CO3、Na2SO4中的一种两种引起。教师提供模拟盐碱化壤样品浸出液。
[查阅资料] BaCl2易溶于水; BaC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BaSO4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
[提出问题]样品中的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 1:Na2CO3
猜想2:
猜想3: Na2CO3和Na2SO4
[实验探究]
(4)取少量出分别加管A、B中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向A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Na2SO4
2 向B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含Na2CO3
[分析评价]
(5)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够严谨,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补充实验]
(6)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3 向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猜想3成立
(7)交流: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 (多选,填字母)
a.合理施肥 b.引海水灌溉 c.用熟石灰改良 d.种植耐盐碱作物
7.为完成“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查得资料: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60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请和小组同学使用某种膜化剂开展如下研究。
I.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
(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 。
Ⅱ.探究膜化条件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pH=3、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温度℃ 50 60 70 80
膜层外观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粗糙
【实验3】已知pH≥3.5时,膜化剂不稳定。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60℃、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pH 1.5 2.0 2.5 3.0
膜层外观 易脱落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3)实验3的目的是 。
(4)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pH的范围依次为 、 。
Ⅲ.确定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膜化条件
【实验4】依次选取实验2、实验3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钢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确定适宜的温度、pH。
(5)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 。
IV.实践反思
(6)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 。
8.某学习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浇灌植物,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该小组首先研究了CuSO4的影响。每次施用的浇灌液均为100mL,配液方案如下:
(本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1g/cm3)
编号 浇灌液中CuSO4的 浓度 总体积/mL 5%CuSO4溶液的 用量/mL 水的用量/mL
盆1 5% 100 100 0
盆2 3% 100 60 40
盆3 1% 100 a b
盆4 w 100 c d
①补充盆3的配液数据:a= ,b= 。
②为了获得严谨的结论,合理设计盆4的配液方案:w= ,d= 。
(2)该小组还研究了BaCl2的影响。研究结束后该小组将未用完的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直接混合,准备作无害化处理。
①混合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过滤,所得蓝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假设一:只有CuCl2 假设二:CuCl2和BaCl2 假设三: 。
③设计实验确定蓝色滤液的成分,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 说明假设二不成立。
。 ,说明假设三成立。
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2制备时,对MnO2做催化剂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
组别 试剂
第1组 2mL 5% H2O2
第2组 2mL 5% H2O2 + 3滴FeCl3溶液
第3组 2mL 5% H2O2 + 3滴CuSO4溶液
第4组 2mL 5% H2O2 +少量MnO2粉末
【实验结论】对比四条曲线,进行分析:
(1)FeCl3溶液、CuSO4溶液对H2O2的分解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2)写出实验中催化效果最优的使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4)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据此可得出:升高温度或 (填“增大”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可加快H2O2的分解。
温度 H2O2% 50℃ 60℃ 70℃
5%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极少量气泡
10%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15%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5)实验需要30g10%的双氧水溶液,可用15%的双氧水溶液加 g蒸馏水配置。
10.已知H2与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制成纳米铁粉。某小组进行探究并完成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H2能与CuO反应生成H2O,H2O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CO2与无水硫酸铜不反应
(1)某同学探究反应后气体成分,先将反应后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气体中含有 ,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
(2)对剩余气体成分进行以下猜想:
猜想一:H2 猜想二: 猜想三:CO和H2
浓H2SO4的作用: 。
甲中现象: 。 乙中无水CuSO4变蓝 丙中变浑浊 猜想 正确
(3)热处理后的纳米铁粉能够除去地下水中的磷元素,如图所示450℃或者550℃热处理纳米铁粉的除磷率以及pH值如图所示,分析 ℃时以及 (酸性或碱性)处理效果更好。
11.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氢化钙取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氢化钙()是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是否还能生成氢气?
【实验1】小组同学用适量氢化钙样品和水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是小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为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最好选用装置 (选填“A”或“B”)。
(2)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锥形瓶中快速产生气泡;将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吹出肥皂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上升到空中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肥皂泡被点燃”是因为氢气具有 性。
【得出结论】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还能生成氢气。
【提出新问题】实验1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锥形瓶中有较多白色浑浊物。白色浑浊物是什么?
【分析讨论】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浑浊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氢化钙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变质生成碳酸钙,故白色浑浊物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
【实验2】按图1所示,将白色浑浊物装入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稀盐酸,并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实验2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5)图2中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依据是 。
【得出结论】白色浑浊物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同时说明氢化钙样品有少量变质。
【反思拓展】
(6)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 。
(7)氢能有很多优点,如 (写一条即可)。我们共同努力,助力我国早日进入“氢能经济”时代。
12.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
推测一: 推测二:CaCl2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 (填标号)
A.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 C.锌粒 D.CuO粉末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 12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4g。若处理10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 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
13.小明从超市买来一袋干果,发现袋里有一小纸包,上面标明“铁系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这包脱氧剂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
①这种铁系食品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②活性炭和氯化钠是辅助材料,能提升脱氧效果。
③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可以得到血红色溶液,常用于Fe3+的检验。
【提出问题】此包食品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
假设一:铁粉没有变质
假设二:铁粉部分变质
假设三:铁粉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 置,过滤,得滤液A. 产生大量气泡 脱氧剂中含有 。
烧杯中溶液呈浅棕黄色, 底部有少量黑色物质。 脱氧剂中含有 C、Fe2O3
(2)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1中,向 其中滴加 溶液。 。
【实验结论】假设二正确。
【实验探究2】小明为证明此包食品脱氧剂中还有氯化钠,再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2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证明,食品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评价】小亮认为小明的检验方案并不能证明氯化钠的存在,你认为其原因是 。
14.大多数地下水是硬水,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家用饮水机的活性炭可以除异味和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活性炭能否降低地下水的硬度呢?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
【查阅资料】
I.水的硬度:用于衡量水体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数值,数值越大硬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II.天然硬水煮沸后常有沉淀生成,存在反应 (填化学式)。
【探究准备】
向装有足量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100mL某硬度较大的地下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猜想】
猜想1:硬水硬度降低
猜想2:硬水硬度没有降低
【方案设计】
供选试剂:A.滤液 B.蒸馏水 C.原地下水 D.食盐水 实验仪器:自选
下表是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流程 实验目的
小红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 (填序号)于试管中,滴加等量肥皂水,充分振荡,静置 对比两者 来验证猜想
小华
小华结合所查阅的资料,从理论上提出了可能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
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同学的方案,指出科学探究的结果固然重要,而科学思维更为可贵,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每种方案或实验的1、2号试管中,都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无色溶液);
探究一:鉴别酸溶液与碱溶液
【设计实验】
(1)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探究二:探究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试剂 镁条 BaCl2溶液 CuCl2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1号试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2号试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获得结论】
(2)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 (填写化学式);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讨论质疑】
(3)小强对实验二2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提出质疑,大家一致认为2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设计实验】
(4)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溶液变红色
【反思评价】
(5)小明认为可用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的BaCl2溶液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 汞液面上升 汞与氧气反应,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2)④①③②
(3)氮气
(4)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5) 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19.37
(6)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合理即可)
(7)铜粉
2.(1)铝/铝元素/Al
(2)活动性
(3) a
(4)稀盐酸先与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气体产生
(5)金属要用砂纸打磨
(6)硬度大(或熔点低,或耐腐蚀)
(7)性能更加优良(或生产技术更加先进,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合理即可)
3.(1) 产生气泡
(2)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
(3)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且保证碳酸钠可以被全部去除
4.(1)碳酸氢钠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另取少许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3)
(4)奶粉
5.(1) 气泡 氯化钠/NaCl
(2)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对后续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3)
(4)
6. 剩余的盐 pH试纸 碱
硫酸钠/Na2SO4 产生气泡 BaCl2 +Na2CO3=BaCO3↓+2NaCl 产生白色沉淀 ad/da
7.(1)
(2)腐蚀剂将致密保护膜破坏需要一定的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
(3)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4) 60-70℃ 2.5~3.0
(5)取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观察并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6)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8.(1) 20 80 0% 100
(2)
CuCl2、CuSO4 滴加硫酸铜溶液 无明显现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9. 有 对比 增大 10
10.(1) 水蒸气/H2O
(2) 一氧化碳/CO 干燥气体,防止影响氢气的鉴别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三
(3) 550 酸性
11.(1)A
(2)检验装置气密性
(3)可燃
(4),
(5)随反应时间增加,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
(6)应该密封保存
(7)清洁无污染
12. CaCl2 ACD 有气泡产生 小于 530
13. Fe KSCN 溶液呈血红色 NaCl+AgNO3=AgCl↓+NaNO3 (1)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也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
14. 吸附 CO2 AC/CA 泡沫、浮渣的多少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 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15.(1)C
(2) H2SO4
实验四
(3)2NaOH+CO2=Na2CO3+H2O
(4)2~3滴酚酞溶液
(5)B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生成了氢氧化钠,无法验证原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