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部四校(五四制)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部四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相关说法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D 氧气降温加压可以变成淡蓝色的液氧 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液氧分子是淡蓝色的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
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C.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吸附色素 B.金刚石裁玻璃 C.焦炭冶炼金属 D.石墨做电极
4.3克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等于3克 B.小于3克 C.大于3克 D.无法判断
5.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6.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第一朵纸花上喷上稀硫酸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② 第二朵纸花喷上水 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
③ 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的集气瓶中 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
④ 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的集气瓶中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
B.步骤②中若用溶液代替水,纸花颜色也无明显变化
C.步骤②、④可证明气体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
D.上述实验可证明与水反应生成酸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液体 B.倾倒二氧化碳
C.检验氢气纯度 D.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8.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可以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9.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
B.: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C.只能表示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只能表示金属银
10.同学们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员正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3 2 3
反应后质量/g x 3 16 14
A.乙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为2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11
11.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与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可作燃料
D.危害:无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2.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 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D.c点时溶液中溶质一定只有
13.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 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可选用装置②④组合
B.用装置①制取,分液漏斗中应装稀硫酸
C.用装置③收集,气体应从管口c通入
D.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用④收集时建议留部分水
15.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正确的是( )
A.元素观: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不同
B.守恒观:碳和氧气反应,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C.变化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微粒观: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16.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17.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纯净的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纯净的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下列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1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 取样,观察颜色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加热足够长时间,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B 水和硫酸铜溶液 观察颜色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 氢溶液,观察现象
C 空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插入带火星 的小木条 分别通入水中,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点燃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9.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与7.2g的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1.8g和ag的X。下列关于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有机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1.4 D.如果氧气的质量为10g,则2.6g的不能完全燃烧。
20.已知草酸钙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和一种有毒的气体(注:温度没有达到碳酸钙分解的最低温度)。将12.8g草酸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物为11.4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剩余物是混合物
B.将生成的有毒气体全部燃烧可产生4.4g
C.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0g
D.剩余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9.1%
二、填空题
21.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______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______。
2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1)金刚石、石墨均由______构成,但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石墨却很软,原因是______不同。
(2)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成固体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______。固体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放置在空气中的干冰很快变少,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在______。
23.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所示,请回答问题:
由图可知,水煤气是____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丁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填物质类别,判断的微观依据是______;
参加反应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24.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的炼丹过程中常用到密陀僧。若密陀僧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密陀僧的化学式为_____。
(2)古时候,人类在翠绿色的孔雀石[主要成分: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此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①;②_____(提示:写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5.从你学过的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______;
(2)可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______;
(3)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
(4)汽水中含有一种酸为_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6)能鉴别二氧化碳的化合物______。
26.用下图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段时间后,两只烧杯中蜡烛均熄灭。能证明“密度大于空气”的烧杯是_____(填烧杯序号)。
(2)观察到试纸变红,由此不能得出“与水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
(3)实验后小心烘烤试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27.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如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铁也可得到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小文同学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
(4)如图3,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BD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_______(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_______装置和E装置,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_______(填“a”或“b”)处以上:检验二氧化碳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9.实验室现有石灰石、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小新同学设计了实验G,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得到结论是______。
(3)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在F中盛放______,可以干燥二氧化碳;若用F收集O2,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导管口通入,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______,压强______,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空气从______(填“a”或“b”)导管口冒出。
三、科普阅读题
30.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补充宇航员吸入的氧气和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通过电解水制备氧气,利用分子吸附技术,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利用舱内外压强差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
我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座舱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无水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再重新流回舱。
(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______(填化学式)
(2)空间站内的空气为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外,还含有______(填1种即可)。
(4)、均可吸收,请写出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相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吸收的最大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选用作吸收剂的原因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31.自然界中铁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①;
②;
③。
(1)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三种氧化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可用的还原性来还原铁的氧化物。若要得到ag,需要_____g。
32.小明同学用不纯的氯酸钾样品(杂质受热不分解)与2g二氧化锰混合放在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测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氯酸钾在_______时刻开始分解。
(2)小明同学共制得氧气_________g。
(3)小明所用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和,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淡蓝色是大量液氧分子表现出来的性质,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A说法不正确;
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B说法正确;
C、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说法不正确;
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反应,吸收热量,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焦炭冶炼金属,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石墨做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解析:3克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大于3克。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乙是氢气,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丁是水,其中氢元素显+1价,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故B错误;
C、丁是水,水电解可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石蕊遇到酸溶液显红色,因此步骤①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故错误;
B.石蕊遇到碱溶液显蓝色,步骤②中若用溶液代替水,纸花颜色变为蓝色,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因此步骤②、④不能证明气体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③④能证明气体不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故错误;
D.第一个实验证明酸可使石蕊变红,②实验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③实验证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④实验能证明气体的水溶液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因此上述实验可证明与水反应生成酸,故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将瓶塞取下倒放在桌面上,使用滴管时先将空气挤出,然后伸入试剂瓶吸入液体,A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将二氧化碳倒入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B操作正确;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声音很小,说明氢气已纯净,C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应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D操作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9.答案:A
解析:A、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正确;
B、只能表示亚硫酸根离子,错误;
C、当x=17时表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
D、可以表示银元素、一个银原子和单质银,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x的数值为40-25=15,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g:11g=14:1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ab段,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故选项说法正确。B、bc段,压强不变,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C、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逸出,装置内压强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中溶质不一定只有,还可能含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青蛙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带刻度的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应选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因此不能选择②作为发生装置,A错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其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B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③收集,气体应从管口b通入,C错误;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用④收集时建议留部分水,以防高温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D正确。
15.答案:C
解析:A、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A认识错误;
B、碳和氧气反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认识错误;
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C认识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D认识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A、图中的以总对应的时刻反应正在持续发生,则固体的为、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故A错误;
B、N点对应的时刻为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则剩余的固体为,为红色的固体,故B错误;
C、与C完全反应后生成与,则剩余的固体为,根据图示可知的质量为bg,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反应生成的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小,反应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则反应过程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有关,反应的快慢与碳酸钙与酸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因为碳酸钙的质量一样多,故生成的气体一样多,答案选择C。
18.答案:B
解析:A、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都是白色固体,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来区分;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加热足够长时间,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的是氯酸钾,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五氧化二磷,可以区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无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来区分;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硫酸铜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区分;故选项符合题意。
C、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来区分;将空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水中,都出现气泡,无法区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木炭粉和铁粉都是黑色固体,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来区分;分别在石棉网上点燃,木炭粉能燃烧而铁粉不能,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升华;制冷剂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合理即可)。
22.答案:(1)碳原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2)间隔;不断运动
解析:(1)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但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石墨却很软,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成固体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放置在空气中的干冰很快变少,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3.答案:(1)、
(2)单质;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由同种的原子构成
(3)1:1:1:3
解析:(1)由图可知,水煤气是、的混合物;
(2)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丁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判断的微观依据是: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由同种的原子构成;
(3)由方程式还是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1:3。
24.答案:(1)
(2)
(3)+2或+2价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铅、氮、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2、6、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铅、氮、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7、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密陀僧分子由1个铅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铜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
25.答案:(1)
(2)
(3)
(4)
(5)
(6)
解析:(1)初中所学的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氢气,其中属于化合物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故填:;
(2)由于二氧化碳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固态二氧化碳可作制冷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故填:;
(3)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故填:;
(4)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碳酸的化学式为,故填:;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是氧化物是水,水的化学式为,故填:;
(6)二氧化碳遇氢氧化钙溶液会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所以通常用氢氧化钙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其中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固体,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故填:。
26.答案:(1)A
(2)没有排除仅有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
(3)红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紫色;
解析:(1)图中实验,能证明“密度大于空气”的烧杯是A,A中蜡烛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沿着烧杯壁进入烧杯的底部。
(2)观察到试纸变红,由此不能得出“与水发生反应”的结论,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变红色。
(3)实验后小心烘烤试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石蕊试纸变为紫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答案:(1)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2)
(3);长颈漏斗没有液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4)软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1)如图1是将红色的木炭放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2)用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可得到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小文同学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两错误是: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通过长颈漏斗逸出;②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4)如图3,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能溶于水。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有酸性,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8.答案:(1)锥形瓶;水槽
(2);磨砂;正放
(3)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经充满
(4)a;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仪器②为水槽;
(2)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4)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a处以上,这样可以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检验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答案:(1)锥形瓶
(2);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干燥的石蕊小花不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浓硫酸;a;增多;增大;b
解析:
30.答案:(1)、
(2)混合物
(3)氮气或氧气或水蒸气
(4)
(5)吸收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消耗氢氧化锂的质量少,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锂,氢氧化锂吸收的二氧化碳多
解析:(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水、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2)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3)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外,还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由相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吸收的最大质量关系图,选用作吸收剂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吸收剂的质量相同时,氢氧化锂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多。
31.答案:(1)7:2
(2)②③①
(3)
解析:(1)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7:2。
(2)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含有铁元素最多的是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在、、三种物质中,将化学式变形得、、,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三种氧化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3)化学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若要得到ag,需要的质量为。
32.答案:(1)
(2)4.8g
(3)87.5%
解析:(1)从图像可知,固体质量在t1时刻开始减少,即氯酸钾此时开始反应,当固体质量减少到11.2g时,固体质量保持不变,说明氯酸钾反应完全;
(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减少16g-11.2g=4.8g,即共制得氧气4.8g;
(3)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2.25g
则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答: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87.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 广东省深圳市35校联考三模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语真题(含部分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