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化学 (答案)

2023级高一(下)半期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 14 O: 16 S: 32 P:31 Cl:35.5 Cu:64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2分)
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应用和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性质 实际应用
A 明矾溶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 可作消毒剂
B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 不能盛放在金属容器中
C SO2有毒 SO2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A.A B.B C.C D.D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乙炔的分子式: B.乙醇的官能团:
C.聚乙烯的结构简式: D.甲烷的球棍模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3Cl所含原子数为5NA
B.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
C.6.2g白磷()中含有0.2 NA
D.标准状况下,22.4L 和44.8L 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分子数仍为:
4.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作负极 B.铜片质量减小
C.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D.电流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5.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之一就是“预测物质的性质”。对下列有机物性质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A.乙炔与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故等质量的苯和乙炔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相同
B.CH3CH3为乙烷,该物质可以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H3取代的结果,该物质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某有机化合物可以表示为,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9H16,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容易断裂,所以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图甲装置可准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向图乙a中加入某一固体和液体,若注射器活塞右移,则a一定发生了放热反应
C.为使测定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更准确,可分多次向稀盐酸中加稀NaOH溶液
D.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一定有能量变化,但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7.部分含N及S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气体a和a′的水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均有对应单质产生
B.b和b′与氧气反应均得到+4价产物
C.c和c′均可通过最高价含氧酸浓溶液与金属反应制得
D.e和e′的浓溶液均可用铝槽车运输
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反应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1
B.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则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566.0 kJ·mol-1
D.已知:500 ℃、30 MPa下,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将3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会放出92.4 kJ热量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金属活泼性 用金属A、B和某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用电流表测定外电路电流方向,电流方向:A→B 金属B比A活泼
B 验证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C 探究KI与反应的限度 取5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mL 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D 鉴别某固体是Na2CO3还是NaHCO3 室温下取少量水于试管中,测量温度,再加入固体溶解,温度降低 该固体是NaHCO3
A.A B.B C.C D.D
10.某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通入后,离子依然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1.阿司匹林是家庭常备药品,一种合成方法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
B.乙酸酐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C.乙酸酐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D.水杨酸能发生氧化、水解、酯化反应
12.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进行下列操作: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入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入NaOH溶液;⑤加入Na2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杂质除尽,每次加入的试剂应该稍稍过量
B.操作顺序可以是②④⑤③①或④②⑤③①或⑤②④①③
C.实验过程中各步骤产生的沉淀不需要多次过滤
D.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OH和Na2CO3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甲醇碱性燃料电池负极方程式:CH3OH-6e-+H2O=CO2↑+6H+
B.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Fe+NO+4H+=Fe3++NO↑+2H2O
C.溶液与过量溶液混合:
D.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u2++S2-=CuS↓
14.向含有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待反应不再产生气泡时,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
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和
C.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D.反应后的浓度仍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15.(16分)A~C是四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
(1)C的分子式 ;
(2)写出B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反应类型为 反应;
(3)写出C3H8的电子式 ;
(4)从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合适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
①甲烷和丙烷 ②12C和14C ③金刚石和石墨 ④H2和D2 ⑤(CH3)2CHCH2CH2CH3和(CH3)2CHCH(CH3)2
⑥和 ⑦和
ⅰ.互为同位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
ⅱ.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ⅲ.互为同系物的是 。
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5)烷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符合该分子式且一氯代物种类最少的结构简式为 。
16.(14分)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铁质材料碳素钢(仅含有C和Fe)和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利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 。
(2)能证明生成的实验现象为装置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说明具有 性,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E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原因是 。
(4)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H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再结合(3)推知碳素钢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除了含有外,还有 (填化学式);铁质材料中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H后增加装置Ⅰ的目的是 。
17.(12分)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的生产流程如下:
(1)B的结构简式: ;E的官能团名称: 。
(2)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 。
(3)步骤④的反应类型: 。
(4)同学欲用如图装置制备物质E,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管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试管B中的试剂作用是 ;实验结束后分离出E的实验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试管A中加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 ;
③插入试管B的导管接有一个球状物,其作用是 。
18.(16分)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至2min末,以气体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反应开始时与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之比为 。
(3)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X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⑤v(X):v(Y)=3:1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已知;①


则的 。
(5)肼()是一种高能燃料,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①液态在中燃烧生成和水蒸气,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已知共价键键能如下:
键能
则中N-N的键能为 。
(6)可用电化学原理处理SO2制备硫酸,装置图如下图,电极为多孔材料,M极的电极反应式 。
化学期中检测答案
1 -8 D A C C D D D C
9 -14 D B A B B C
15.(共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C4H10(1分)。
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 (1分)。
② 、 ⑤ 、 ① 、 ③ 。
(5)
16.(共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球形)干燥管 。
紫红色变浅 (1分)、 还原 (1分)、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与铁反应放出H2 , 还原CuO生成Cu和 。
CO2 、 H2 、 、
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H中,影响实验结果
17.(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分)、 酯基 。(1分)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1分)
① 。
② 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
分液 (1分) 防止暴沸 (1分)
③ 防止倒吸 (1分)
18.(共16分,每空2分)。
Y+3X2Z 。
0.075mol/(L .min) 、 10:9 。
B 。
(4)。
、 192 、
(6) SO2+2H2O-2e-=+ 4H+。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下一篇: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二 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