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化学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共21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P-31 Fe-56 Zn-65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① B.②⑤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①砍竹备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②加碱蒸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③捞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④压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⑤烘干过程中涉及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综上涉及化学变化的是②⑤,故选:B。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
D.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A
【详解】A、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某饼干的配料表如图所示,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
【品名】××饼干 【配料】小麦粉、精炼植物油、白砂糖、食用盐。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硫酸钙)
A.油脂 B.维生素
B.糖类 D.无机盐
【答案】B
【详解】A、精炼植物油中含有油脂,故A不正确;
B、配料不含蔬菜、水果,不含维生素,故B正确;
C、小麦粉、白砂糖中含有糖类,故C不正确;
D、食品添加剂中含有无机盐,故D不正确。故选B。
4.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橘子汁(3-4) B.西瓜汁(5-6)
C.牛奶(6~7) D.鸡蛋清(7~8)
【答案】A
【详解】A、橘子汁的pH为3-4,显酸性;
B、西瓜汁的pH为5-6,显酸性;
C、牛奶的pH为6~7,显弱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8,显碱性;
pH小于7,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故选A。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数据
C.滴加试剂 D.过滤液体
【答案】B
【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或意义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三个氮原子:3N
C.一个镁离子:Mg+2 D.2S:2个硫元素
【答案】B
【详解】A、两个氧分子:2O2,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三个氮原子:3N,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C、一个镁离子:Mg2+,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2S:2个硫原子,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填B。
7.下列各组对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保
①霉变的花生蒸煮后可以食用 ②用食醋可以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 ①温室效应元凶是大气中过多的CO、CH4 ②工业排放的SO2、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②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①煤炉上放盆水能防止CO中毒 ②室内起火时,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答案】C
【详解】A、①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洗净蒸煮后也不能食用;②食醋中含有醋酸,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醋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故用食醋可以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说法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温室效应的形成与CO2、CH4有关,与CO无关;②工业排放的SO2、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说法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②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说法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D、①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②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说法完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成功,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表面富含钛,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有一处错误,“ti”应改为“Ti” B.钛属于金属元素
C.钛原子核外有22个质子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答案】C
【详解】A、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钛写作Ti,正确;
B、钛名称中有“钅”,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C、图中左上方的数字代表原子序数,钛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钛原子有22个质子,但质子是在原子核内,不是核外,错误;
D、图中下面的数字代表相对原子质量,正确。
故选:C。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浓硫酸都可作干燥剂
B.生理盐水、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
C.KNO3、CO(NH2)2都属于复合肥
D.Zn、Fe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答案】C
【详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都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都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Zn、Fe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利用太阳能分解H2O制H2,可用“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x)”作催化剂,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酸铜(CuFe2O4)”分解产生了氧气
B.“氧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是置换反应
C.CuFe2O4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详解】A、根据流程图可知,“铁酸铜(CuFe2O4)”分解产生了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流程图可知,“氧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CuFe2O4,该反应的反应物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CuFe2O4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64:(16×4)=1∶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缺位铁酸铜”、铁酸铜是两种不同物质,“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的Na2SO4,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如图为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O4的溶解度比NaCl大
B.P点时,NaCl与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Na2SO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
D.Na2SO4不饱和溶液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和升温均可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氯化钠、硫酸钠的溶解度大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P点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时NaCl与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1g,故此温度下硫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的方法变为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Fe3O4中混有的Fe 在空气中点燃
B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取样,加适量水溶解,测量温度
D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取样,加入稀盐酸
【答案】C
【详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Fe3O4中混有的Fe,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加入二氧化锰加热能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KClO3,但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故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溶解、测量温度能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不能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已知磷酸二氢铵是化肥中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铵可溶于水
B.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碳、氧的质量比为
D.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料
【答案】C
【详解】A、磷酸二氢铵可溶于水,故A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正确;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碳、氧的质量比为14:(1×6):31:(16×4)=14:6:31:64,故C说法错误;
D、磷酸二氢铵含有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探究CO2是否溶于水
B.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CO具有还原性
【答案】B
【详解】A、该实验中软塑料瓶变瘪,可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得装置内压强变化不明显,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含量,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没有气体参与反应或生成,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一氧化碳夺氧表现为还原性,可探究CO具有还原性,故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表示常温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
B.表示一定温度时,向不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搅拌
C.表示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答案】B
【详解】A、pH<7的溶液显酸性,且pH越大,酸性越弱,则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性会减弱,pH会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B、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开始时固体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但当溶液饱和时,固体不再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图像正确;
C、由于最终金属过量,则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相同,根据氢元素守恒,则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又由于、,刚开始时消耗等质量的铁和锌,铁生成的氢气较多,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D、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增大,但反应结束后,随着稀盐酸质量的增加,溶液质量继续增大,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
(3)某市进行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
(4)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丙图中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 。
②A、B、C、D对应的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选择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③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选择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答案】(1)混合物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 有机物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4) 分子 原子
【详解】(1)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物质,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有机物中的碳原子可以连接成链状或环状,通常含有C、H、O等元素,所以甲烷属于有机物,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1个C,4个H,4个O,反应后有1个C,3个O,2个H,所以还剩2个H和1个O,故填;
A是甲烷分子,B是氧气分子,C是水分子,D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17.肼(N2H4)又称联氨,肼的熔点为1.4℃,沸点为113.5℃;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肼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肼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肼燃烧放出大量热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肼还可以用于烟草、土豆、玉米的贮藏,也可以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肼(N2H4)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肼在常温下为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肼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变粒子是 。
(3)肼的用途有 。(写一条即可)
(4)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下列固体物质中的______也具有这些性质。
A.NaCl B.Ca(OH)2
C.NaOH D.NaHCO3
(5)除了高压锅炉,生活中还有很多铁制品表面喷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 ,除了喷漆还有哪些防锈的方法? 。(写一条即可)
【答案】(1)7:1
(2) 液态 氮原子、氢原子
(3)用作火箭燃料
(4)C
(5) 氧气和水 铁制品表面涂油、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
【详解】(1)肼(N2H4)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由于肼的熔点为1.4℃,所以肼在常温下为液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及质量不变,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故肼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氮原子;
(3)由题干信息可知,肼燃烧放出大量热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
(4)A、固体氯化钠不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B、固体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但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符合题意;
C、固体NaOH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符合题意;
D、固体碳酸氢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但碳酸氢钠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表面喷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防锈的方法:铁制品表面涂油、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等。
18.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氧气。
i.图1中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 。
ii.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D装置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操作是 。
iii.用E装置收集并测量生成O2的体积,往往在集气瓶的水上加入一层油,其优点是 。
(2)家庭自制“O2发生器”。
i.动手实践:有同学在家目制氧气发生器。他用2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 g水配成浓度为6%的溶液,并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
ii.原理分析:图2中左瓶用于制气,右瓶作用是湿润氧气,并便于观察 。该方法的缺点是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会 、不易保存。
iii.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性质稳定、易保存、直接溶于水可制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Na2CO3 3H2O2)=4Na2CO3+3O2↑+6X,则X为 。
【答案】(1) 酒精灯 A 2H2O22H2O+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减少氧气的溶解/增加测量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合理即可)
(2) 80 气体流速 分解 H2O
【详解】(1)i.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ii.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装置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证明已收集满的操作: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iii. 在水面上封了一层植物油,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氧气溶于水,减少误差等;
(2)i.用2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成浓度为6%的溶液质量=,需要加水的质量=100g-20g=80g;
ii. 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确定反应的速率,可以湿润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会分解,不易保存;
iii.根据2(2Na2CO3 3H2O2)=4Na2CO3+3O2↑+6X可知,反应前有:8个钠原子、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8个钠原子、4个碳原子、18个氧原子,所以6X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项目】设计实验以观察到的明显现象,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
【信息】K2SO4溶液pH=7
【实验探究】将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按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完成实验。
方案Ⅰ:测定溶液pH的变化
(1)甲同学将 溶液滴入 溶液中,测定得到如图1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以作证明。
方案Ⅱ:测量溶液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乙同学测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以作证明且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
方案Ⅲ:借助酸碱指示剂使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3)丙同学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观察到 ,以作证明。
【实验结论】
(4)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研究图3所示实验(除酚酞外),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提出猜想】
(5)猜想Ⅰ: ﹔
猜想Ⅱ:K2SO4和H2SO4;
猜想Ⅲ:K2SO4和KOH。
同学们经讨论后发现猜想Ⅲ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操作】
(6)兴趣小组选用Fe2O3粉末进行如下探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Ⅱ是正确的。
【实验讨论】
(7)同学们认为可用物质______(填字母序号)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A.BaCl2 B.Zn
C.K2CO3 D.NaOH
【答案】(1) KOH(氢氧化钾) H2SO4(硫酸)
(2)氢氧化钾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溶液由红色褪至无色
(4)2KOH+H2SO4=K2SO4+2H2O
(5) K2SO4 溶液由红色褪至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不含KOH
(6)Fe2O3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7)BCD
【详解】(1)由图1可知,溶液开始pH值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最后大于7,说明该同学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故填:KOH(氢氧化钾);H2SO4(硫酸)。
(2)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最高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则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氢氧化钾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则观察到溶液从红色变成无色,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
(4)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猜想Ⅱ:K SO4和H2SO4,猜想Ⅲ:K2SO4和 KOH,则猜想Ⅰ:K2SO4;同学们经讨论后发现猜想Ⅲ不合理,这是因为含有氢氧化钾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实验中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褪至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不含KOH。
(6)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Ⅱ是正确的,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K2SO4和H2SO4,则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7)A、K2SO4和H2SO4都能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用BaCl 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故A不符合题意;
B、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能用Zn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故B符合题意;
C、K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CO2和 H2O,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能用 K CO3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故C符合题意;
D、NaOH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会立即变红色,说明有硫酸剩余,能用 NaOH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故D符合题意;
故填:BCD。
20.胆矾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废铜料(含铁),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CuSO4·5H2O)。其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溶液A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途径Ⅱ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对比途径Ⅰ、Ⅱ,途径Ⅰ的优点有 。
(4)生产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答案】(1) 漏斗 引流 H2SO4、FeSO4
(2) 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3)不产生有害气体,硫酸利用率高
(4)分解
【详解】(1)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废铜料中含铁、铜,加入足量试剂X,得到单质A和溶液A,单质A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B,黑色固体B与试剂X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说明单质A是铜、黑色固体B是氧化铜、试剂X为硫酸,往废铜料(含铁)中加入足量硫酸,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与硫酸不能反应,则溶液A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化学式为H2SO4、FeSO4;
(2)由第(1)小问分析可知,单质A是铜、黑色固体B是氧化铜,则反应②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反应③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3)途径Ⅱ有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对比途径Ⅰ、Ⅱ,途径Ⅰ的优点有不产生有害气体;由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Cu0+H2SO4=CuSO4+H2O可知,途径Ⅰ的优点还有制备相同质量的胆矾消耗的硫酸少,即硫酸利用率高;
(4)往废铜料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是Fe+H2SO4=FeSO4+H2↑,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②2Cu+O22Cu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反应③CuO+H2SO4=CuSO4+H2O,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综上生产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1.点火仪式是重大体育赛事开幕式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炬燃料的种类发生了变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冬奥会在进行火炬传递时,实现了“水下点火”。“水下点火”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 。天然气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使用“低碳甲醇”作为燃料。利用H2与CO2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理论上,每生产1.6kgCH3OH需要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3)H2和CO2反应还有可能生成CO和H2O。结合下图分析,想要生成更多的CH3OH应选择的温度为 ℃。
(4)火炬燃料变迁的背后是-场能源革命,火炬燃料的选择越来越“低碳”化。为助力“碳中和”,你的做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 与氧气接触 不可再生
(2)解:设生产1.6kgCH3OH需要消耗CO2的质量为x。
x=2.2kg
答:生产1.6kgCH3OH需要消耗CO2的质量2.2kg。
(3)250
(4)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子(合理即可)
【详解】(1)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水下点火”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2)见答案
(3)H2和CO2反应还有可能生成CO和H2O。根据图像可知,想要生成更多的CH3OH应选择的温度为250℃。
(4)火炬燃料变迁的背后是-场能源革命,火炬燃料的选择越来越“低碳”化。为助力“碳中和”,做法是:可以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化学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共21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P-31 Fe-56 Zn-65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① B.②⑤
C.③ D.④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
D.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3.某饼干的配料表如图所示,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
【品名】××饼干 【配料】小麦粉、精炼植物油、白砂糖、食用盐。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硫酸钙)
A.油脂 B.维生素
B.糖类 D.无机盐
4.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橘子汁(3-4) B.西瓜汁(5-6)
C.牛奶(6~7) D.鸡蛋清(7~8)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数据
C.滴加试剂 D.过滤液体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或意义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三个氮原子:3N
C.一个镁离子:Mg+2 D.2S:2个硫元素
7.下列各组对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保
①霉变的花生蒸煮后可以食用 ②用食醋可以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 ①温室效应元凶是大气中过多的CO、CH4 ②工业排放的SO2、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②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①煤炉上放盆水能防止CO中毒 ②室内起火时,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8.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成功,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表面富含钛,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有一处错误,“ti”应改为“Ti” B.钛属于金属元素
C.钛原子核外有22个质子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浓硫酸都可作干燥剂
B.生理盐水、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
C.KNO3、CO(NH2)2都属于复合肥
D.Zn、Fe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0.利用太阳能分解H2O制H2,可用“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x)”作催化剂,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酸铜(CuFe2O4)”分解产生了氧气
B.“氧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是置换反应
C.CuFe2O4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11.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的Na2SO4,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如图为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O4的溶解度比NaCl大
B.P点时,NaCl与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Na2SO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
D.Na2SO4不饱和溶液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和升温均可变为饱和溶液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Fe3O4中混有的Fe 在空气中点燃
B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取样,加适量水溶解,测量温度
D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取样,加入稀盐酸
13.已知磷酸二氢铵是化肥中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铵可溶于水
B.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碳、氧的质量比为
D.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料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探究CO2是否溶于水
B.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CO具有还原性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表示常温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
B.表示一定温度时,向不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搅拌
C.表示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
(3)某市进行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
(4)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丙图中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 。
②A、B、C、D对应的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选择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③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选择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17.肼(N2H4)又称联氨,肼的熔点为1.4℃,沸点为113.5℃;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肼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肼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肼燃烧放出大量热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肼还可以用于烟草、土豆、玉米的贮藏,也可以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肼(N2H4)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肼在常温下为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肼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变粒子是 。
(3)肼的用途有 。(写一条即可)
(4)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下列固体物质中的______也具有这些性质。
A.NaCl B.Ca(OH)2
C.NaOH D.NaHCO3
(5)除了高压锅炉,生活中还有很多铁制品表面喷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 ,除了喷漆还有哪些防锈的方法? 。(写一条即可)
18.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氧气。
i.图1中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 。
ii.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D装置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操作是 。
iii.用E装置收集并测量生成O2的体积,往往在集气瓶的水上加入一层油,其优点是 。
(2)家庭自制“O2发生器”。
i.动手实践:有同学在家目制氧气发生器。他用2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 g水配成浓度为6%的溶液,并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
ii.原理分析:图2中左瓶用于制气,右瓶作用是湿润氧气,并便于观察 。该方法的缺点是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会 、不易保存。
iii.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性质稳定、易保存、直接溶于水可制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Na2CO3 3H2O2)=4Na2CO3+3O2↑+6X,则X为 。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项目】设计实验以观察到的明显现象,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
【信息】K2SO4溶液pH=7
【实验探究】将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按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完成实验。
方案Ⅰ:测定溶液pH的变化
(1)甲同学将 溶液滴入 溶液中,测定得到如图1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以作证明。
方案Ⅱ:测量溶液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乙同学测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以作证明且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
方案Ⅲ:借助酸碱指示剂使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3)丙同学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观察到 ,以作证明。
【实验结论】
(4)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研究图3所示实验(除酚酞外),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提出猜想】
(5)猜想Ⅰ: ﹔
猜想Ⅱ:K2SO4和H2SO4;
猜想Ⅲ:K2SO4和KOH。
同学们经讨论后发现猜想Ⅲ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操作】
(6)兴趣小组选用Fe2O3粉末进行如下探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Ⅱ是正确的。
【实验讨论】
(7)同学们认为可用物质______(填字母序号)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A.BaCl2 B.Zn
C.K2CO3 D.NaOH
20.胆矾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废铜料(含铁),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CuSO4·5H2O)。其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溶液A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途径Ⅱ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对比途径Ⅰ、Ⅱ,途径Ⅰ的优点有 。
(4)生产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1.点火仪式是重大体育赛事开幕式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炬燃料的种类发生了变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冬奥会在进行火炬传递时,实现了“水下点火”。“水下点火”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 。天然气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使用“低碳甲醇”作为燃料。利用H2与CO2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理论上,每生产1.6kgCH3OH需要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3)H2和CO2反应还有可能生成CO和H2O。结合下图分析,想要生成更多的CH3OH应选择的温度为 ℃。
(4)火炬燃料变迁的背后是-场能源革命,火炬燃料的选择越来越“低碳”化。为助力“碳中和”,你的做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