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6月中考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6月第一次模拟试题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l-35.5 Ca-40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共40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
1. 我们的家乡大庆,被誉为“百湖之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 硬水通过过滤可以变成软水
C. 水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D. 居民洗衣和生活用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营养元素,可以向湖泊中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氧原子与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无法除去硬水中的钙离子与镁离子等,无法将硬水软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居民洗衣和生活用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营养元素,向湖泊中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记载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刳(挖空)斑竹以导气(主要为甲烷),引井火以煮盐—《汉代古火井碑序》
B.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黄帝内经》
C. 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浸铜要略序》
D. 发射时点燃火药,……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梦溪笔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烷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药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18mL水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筒有多种规格,一般根据所需液体的量来选择量筒的规格,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最接近所需液体用量的量筒,量取18mL水应选用25mL规格量筒,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湿润的pH试纸会稀释待测液pH,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中氧元素化合价相同②Ne既可以表示氖元素、还可以表示氖气
③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④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⑤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以帮助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⑥右上角“2”表示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⑦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NaNO2中Na显+1价,N显+3价,设O的化合价为x,则有,解得x=-2。H2O2中H显+1价,设O的化合价为y,则有,解得y=-1。Cu2O中Cu显+1价,设O的化合价为z,则有,解得z=-2,所以NaNO2、H2O2、Cu2O中氧元素化合价不相同,①错误;
②氖气由单原子分子构成,Ne既可以表示氖元素、还可以表示氖气,②正确;
③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需要点燃才能剧烈燃烧,③错误;
④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Ne和H2O都含有10个质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④错误;
⑤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之中至少一种,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以帮助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⑤正确;
⑥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⑥正确;
⑦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⑦错误。
故选:B。
5. 下列叙述与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用硫酸处理造纸厂的废水: 复分解反应
B. 高炉炼铁: 置换反应
C. 钟乳石形成: 分解反应
D. 用氢氧化镁制取氢氧化铜: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硫酸处理造纸厂的废水,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
B、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利用CO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
C、钟乳石形成是因为Ca(HCO3)2分解生成CaCO3、H2O、CO2,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三种,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用氢氧化镁不能直接制取氢氧化铜,氢氧化镁与氯化铜不能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C。
6.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混合物
A 冰 纯碱 盐酸
B Mg 干冰 消石灰 胆矾 福尔马林
C 液氧 铁锈 烧碱 白磷和红磷
D 焊锡 NaCl 波尔多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碱是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详解】A、C60属于单质;冰(H2O)属于氧化物;纯碱(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KNO3属于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
B、Mg属于单质;干冰(CO2)属于氧化物;消石灰是Ca(OH)2,属于碱;胆矾(CuSO4 5H2O)属于盐;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正确;
C、液氧(O2)属于单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烧碱(NaOH)属于碱;MgSO4属于盐;白磷和红磷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焊锡是锡的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P2O5属于氧化物;Ba(OH)2属于碱;NaCl属于盐;波尔多液含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是悬浊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7. 下列选项中,仅利用选项中提供的实验仪器(规格和数量不限,药品试剂省略)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选项 实验仪器 相应实验
A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B 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用已配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C 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单孔橡胶塞 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需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个操作流程,溶解中需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A缺少玻璃棒,A错误;
B、已配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6.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混匀需要在烧杯中进行,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水,两者混合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因此所给的实验仪器可以完成相应的实验,B正确;
C、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需要使用燃烧匙装载红磷,需要导气管连接集气瓶与烧杯,C中缺少燃烧匙和导气管,C错误;
D、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需要使用双孔橡胶塞连接长颈漏斗和导气管,D中单孔橡胶塞无法完成实验,D错误。
故选:B。
8. 下图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B. 向一定量的HCl与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溶液
C. 向20℃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D. 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放热,两个反应都放热,压强都增大,氧化钙增加幅度大于氢氧化钙,由于两个反应都没有气体生成,反应结束,装置冷却后压强恢复至实验之前;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压强增加,待完成反应后,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压强会变小,当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达到饱和后,压强不再变化,错误;
B、Ba(OH)2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开始就有沉淀产生,错误;
C、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溶液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加入NaCl固体前,溶质质量分数不为零,错误;
D、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根据化学方程式Mg+ 2HCl= MgCl2 + H2↑、2Al + 6HCl = 2AlCl3 + 3H2↑ 、Fe + 2HCl = FeCl2 + H2↑ 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与73份质量氯化氢能生成95份质量MgCl2,每18份质量的铝与73份质量氯化氢能生成89份质量AlCl3,每56份质量的铁与73份质量氯化氢能生成127份质量FeCl2,消耗相同质量的盐酸,同时消耗金属的质量关系为Fe>Mg>Al,溶液质量增加关系为Fe>Mg>Al,正确。
故选D。
9.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 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 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 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t2℃时,Sa>Sb=S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10. 以含油污的废铁屑(含少量和油污,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操作①中,纯碱溶液浸泡的目的是除油污
B. 操作②中,可用于判断滤渣已“水洗”干净的试剂可以是酚酞溶液
C. 写出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之一为
D. 操作③对应的具体操作依次是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俗称,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除去油污,操作①中,纯碱溶液浸泡的目的是除油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操作②中,水洗的目的是除去其中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操作②中,可用于判断滤渣已“水洗”干净的试剂可以是酚酞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之一为Fe+H2SO4=FeSO4+H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想将硫酸亚铁铵溶液变为晶体,需先将溶液加热浓缩后,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可能使硫酸亚铁铵晶失去结晶水,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30分)
1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可预防因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大,请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用铁锅炒菜加入食醋,可生成少量的醋酸亚铁起到一定的补铁作用,请写出醋酸亚铁中阳离子的符号______。
(3)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______。
(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植物油时,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外骨骼机器人也称“可穿戴的机器人”,其材料多为钛合金,制备金属钛过程中涉及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6)“方舟”空间站的现实原型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空间站上太阳能板中含有镓(Ga)元素,镓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3价,镓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常温下镓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2)Fe2+ (3)隔绝氧气(空气)
(4)乳化##乳化现象
(5)TiO2 (6)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碘酸钾(KIO3)中K显+1价,O显-2价,设I的化合价为x,则有,解得x=+5,所以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故填:。
【小问2详解】
阳离子带正电荷,醋酸亚铁由醋酸根离子(CH3COO-)和亚铁离子(Fe2+)构成,其中阳离子是Fe2+。
【小问3详解】
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空气)。
【小问4详解】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的植物油时,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这种现象是乳化现象,故填:乳化。
【小问5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2、8,生成物中除X外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0、4、4、2、6,推知X含1个Ti、2个O,故X的化学式为:TiO2。
【小问6详解】
镓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3价,镓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则常温下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镓,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设氧化镓中镓原子的个数为x,氧原子的个数为y,则有,解得x∶y=2∶3,则氧化镓化学式为Ga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
②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______不同。
(2)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尿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
(3)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
①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三元酸(如)。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和一种酸式盐(如);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和两种酸式盐(如、)。
①是二元酸,写出它与NaOH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碳酸氢钙也是一种酸式盐,它不仅能与酸反应,和碱溶液也能反应。写出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①. Ne##氖原子 ②. 质子数
(2) ①. 4##四 ②. 17∶22
(3) ①. Cu2O ②.
(4)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核外电子层数只有一层的时候为2)属于稳定结构,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Ne。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小问2详解】
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NH3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O(NH2)2、H2O,化学方程式为:。
①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由C、O、N、H这四种元素组成,故填:4;
②根据方程式,A与B的质量比为:,故填17∶22。
【小问3详解】
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a中Cu显+1价,而O显-2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设物质a中Cu的个数为x,O的个数为y,则有,解得x∶y=2∶1,所以物质a的化学式为Cu2O;
②CuSO4与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①根据题目信息,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和一种酸式盐,则H2SO3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NaHSO3、H2O,化学方程式为:;
②碳酸氢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水,化学方程式为:。
13. 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了如图探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使用F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______。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5)小思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25℃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留水,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 曲线①中d点和f点可能进行了振荡
C. 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60mL蒸留水
D. 终点气压高于初始的原因可能是在25℃时1体积水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
【答案】(1)长颈漏斗
(2)
(3)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b (5)AD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象,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推知是使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使用F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具体原理是:反应过程中,关闭止水夹,则集气瓶内气压上升,导致液面下降,直到稀盐酸与铜丝网内的大理石脱离接触,此时反应停止。重新打开止水夹,则气体可以沿着导管流向收集装置,集气瓶内气压下降,液面回升,液面高于铜丝网底部时大理石与稀盐酸重新接触,反应进行。故填: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
【小问4详解】
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需要与浓硫酸接触,应从b口进入,若从a口进入,浓硫酸会被排出装置外,无法起到干燥作用,故填:b。
【小问5详解】
A. 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因为迅速注入蒸馏水,烧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 ,A正确;
B. 曲线①中e点可能是进行了振荡,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发生了反应,气体减少压强变小,B错误;
C. 曲线③加入水后压强上升最小,说明③水的体积最小,100~150s曲线③减小压强最少,是因为注入的水最少,所以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mL蒸留水,C错误;
D. 终点气压高于初始的原因可能是在25°C时,1体积水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烧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D正确。
故选:AD。
14. A~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为固体且都可以用于制取C,E为无色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甲(部分反应条件、生成物省略)。若用少量A和适量B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C,加热过程中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1)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2)若F在纯净的C中燃烧生成的G是一种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则F是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C与D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②A和B混合加热生成C时,A起催化作用
③图乙中a代表的是一种气体
④时,固体物质共有4种
⑤图甲的转化关系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答案】(1)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2)S (3)
(4)④⑤
【解析】
【分析】E为无色气体,且E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E为二氧化碳;A、B为固体且都可以用于制取C物质,且用少量A和适量B混合加热也能够很快产生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有催化作用,推出A为高锰酸钾,B为氯酸钾,C为氧气;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小问1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氧气,氧气用途为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故填: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小问2详解】
若F在充足纯净的C中燃烧能够产生一种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硫在纯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则F为硫,化学式为S。故填:S;
小问3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C为氧气,A→C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①根据以上分析,C与D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与碳或甲烷在点燃条件下均产生二氧化碳,不一定是化合反应,错误;
②A和B混合加热生成C时,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有催化作用,不是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错误;
③由图乙可以看出,a是由B开始分解才生成的,因此不是氧气,是氯化钾,错误;
④t3时,高锰酸钾已完全分解,氯酸钾未完全分解,因此固体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和未分解的氯酸钾,固体物质共有4种,正确;
⑤图甲中物质的转化关系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氧气为单质,故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正确。
故填:④⑤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 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用毒重石(主要成分是)制备氯化钡晶体。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设计了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方案,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该毒重石样品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滤液Ⅱ是30℃时氯化钡的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某同学提出,步骤③将滤液Ⅰ浓缩时会产生气体污染物,其化学式为______。为防止污染,需要对滤液Ⅰ处理后再浓缩。简述处理滤液Ⅰ的方法:______。
【答案】(1)
(2)饱和 (3) ①. HCl ②.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滤液pH=7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①是B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BaCl2、CO2、H2O,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流程图,步骤④是结晶过滤,而溶质结晶析出的前提是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滤液Ⅱ是30℃时氯化钡的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所以滤液Ⅰ中的溶质有BaCl2、HCl,浓缩会使HCl浓度增大,易挥发变成气态,HCl气体是空气污染物,故填:HCl;
BaCl2是目标产物,因此考虑将HCl转化为BaCl2,可以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滤液pH=7,Ba(OH)2与HCl反应生成BaCl2、H2O,此时HCl与Ba(OH)2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BaCl2,故填: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滤液pH=7。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22分)
16. 运用化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
探究一:久置的物质能否继续使用
(1)小明家中有久置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消毒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为探究能否继续使用,在老师指导下,他与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如下:
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食品干燥剂 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水 ______ 还能继续使用
消毒用双氧水 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二氧化锰 没有气泡产生 ______
探究二: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2)化学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部分记录如下表:
加了酚酞的NaOH溶液 溶液 溶液
滴加稀硫酸 溶液呈红色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硫酸与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乙同学认为它们发生了反应,只需从“试剂用量”角度作实验改进即可证明,其方法是______。
探究三: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
Ⅰ、室温下,各物质电导率数值如表(稀硫酸、溶液的浓度相同,设为c)。
物质 蒸馏水 稀硫酸 溶液 悬浊液
电导率(μS/cm) 3 3921 3273 3
Ⅱ、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Ⅲ、与NaO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均易吸收而变质,固体难溶于水,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在烧杯中加入浓度为c的
溶液。开启磁力搅拌器,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如图。
(3)实验开始前,测得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溶液的电导率低于3273μS/cm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4)反应过程中,电导率最小值可能是______μS/cm。
(5)稀硫酸过量后,溶液导电性增强,但电导率没有增加到3900μS/cm左右,其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6)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 ①. 烧杯外壁发热 ②. 不能继续使用
(2) ①. H2SO4+BaCl2=BaSO4↓+2HCl 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③. 继续加足量的稀硫酸至红色消失
(3)
(4)3 (5)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水,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6)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食品干燥剂还能继续使用,则说明有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故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水,观察到烧杯外壁发热;②消毒用双氧水中加适量二氧化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已经消耗完,不能继续使用。故填:①烧杯外壁发热;②不能继续使用。
【小问2详解】
①BaCl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②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稀硫酸,溶液仍为红色,故甲同学认为硫酸与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其理由是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溶液不变色的原因是稀硫酸的量不足,可继续加稀硫酸至红色消失,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故填:①H2SO4+BaCl2=BaSO4↓+2HCl;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③继续加足量的稀硫酸至红色消失。
【小问3详解】
由查阅的资料可知,Ba(OH)2与NaO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均易吸收CO2而变质,生成的BaCO3固体难溶于水,故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Ba(OH)2溶液的电导率低于3273μs/cm的原因是B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水,而BaCO3固体难溶于水,使得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电导率降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故填:。
【小问4详解】
随着稀硫酸的滴入,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溶液电导率下降,故溶液电导率先下降的原因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溶液电导率下降,反应过程中,当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钡和水,蒸馏水和BaSO4悬浊液的电导率都为3μs/cm,故反应过程中,电导率最小值可能是3μs/cm。故填:3。
【小问5详解】
稀硫酸过量后,溶液导电性增强,但电导率没有增加到3900μs/cm左右,其原因是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水,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故填: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水,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小问6详解】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减小。故填:减小。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等,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7. 纳米零价铁(单质铁)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制取纳米零价铁,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Ⅰ:模拟制取纳米零价铁
【查阅资料】
①高温下,氢气还原菱铁矿(主要成分为不考虑杂质)可制取纳米零价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为蓝色。
③与无水硫酸铜不反应
【实验1】小组同学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1)①检查______良好,并添加药品;
②打开弹簧夹K,通入氢气,检验______后,点燃酒精灯加热;③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根据B处的现象判断有水生成,在C处检验并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2)在酒精灯上加装金属网的作用是______。
(3)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步骤③中在C处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填写操作方法)。
探究Ⅱ:【实验1】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做出猜想】根据实验原理,小组问学推测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可能是:
(5)猜想一:只有Fe; 猜想二:; 猜想三:______。
【实验2】小明同学用图乙、丙进行实验。用燃着的木条放在乙中玻璃尖嘴处,气体被点燃;丙中试管①中快速有气泡产生,但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小明据此得出“猜想一”正确。
【分析讨论】
小组同学讨论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因为所用试剂X具有挥发性,导致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小红提出在试管①和②之间增加丁装置即可,遭到小组同学的一致反对。
最后小组同学认为将试剂X换成试剂Y即可,并重新进行实验,观察到试管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得出最终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交流】
(6)图乙所示实验中,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7)图丙所示实验中,试管①中FeCO3与试剂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8)小组同学一致反对小红修改方案的理由是______。
(9)试剂Y为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①. 装置气密性 ②. 氢气纯度
(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在C处,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Fe、FeCO3##FeCO3、Fe
(6)吸收氢气中可能混有的水蒸气和氯化氢
(7)FeCO3+2HCl=FeCl2+H2O+CO2↑
(8)丁装置中的碳酸氢钠会与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无法判断二氧化碳的来源
(9)H2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并添加药品;
②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在加热或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或加热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打开弹簧夹K,通入氢气,检验氢气纯度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小问2详解】
在酒精灯上加装金属网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小问3详解】
根据“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为蓝色,反应生成了水,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步骤③中在C处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在C处,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小问5详解】
固体的成分可能有3种情况,完全反应、没有反应、部分反应,完全反应则只有Fe,没有反应则有FeCO3,部分反应则Fe、FeCO3都有,故填Fe、FeCO3;
【小问6详解】
盐酸(或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和氢气,与FeCO3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试剂X与剩余固体能产生气体,则X是盐酸或硫酸,根据“小组同学讨论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因为所用试剂X具有挥发性”,盐酸具有挥发性,试剂X是盐酸;图乙所示实验中是检验氢气,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与盐酸(氯化氢溶于形成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氢气中可能混有的水蒸气和氯化氢;
【小问7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剂X是盐酸,Fe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CO3+2HCl=FeCl2+H2O+CO2↑;
【小问8详解】
小组同学一致反对小红修改方案的理由是丁装置中的碳酸氢钠会与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无法判断二氧化碳的来源;
【小问9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剂X是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氯化氢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干扰实验,可将盐酸换成没有挥发性的硫酸,便可解决,试剂Y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8分)
18. 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最简比)。
(2)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3)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至0.1%)。
(4)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答案】(1)13:2:8
(2)氯化钾和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13.8%
(4)解:该反应过程中一共生成10g碳酸钙沉淀,设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为,则:
所以,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解析】
【分析】
【详解】(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13:2:8。
(2)向HCl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K2CO3溶液,K2CO3先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待HCl完全反应后,K2CO3再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根据图示信息,第一次加入50gK2CO3溶液,烧杯中有2.5g沉淀,即HCl已经完全反应完;第二次加入50gK2CO3溶液,烧杯中有7.5g沉淀,即50gK2CO3溶液生成5g碳酸钙沉淀,理论上30gK2CO3溶液能生成3g碳酸钙沉淀;第三次加入30gK2CO3溶液,烧杯中有10g沉淀,即30gK2CO3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为2.5g<3g,所以,此时氯化钙完全反应,K2CO3溶液过量。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有过量的碳酸钾;故填:氯化钾和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第二次向烧杯中加入50gK2CO3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设生成5g碳酸钙沉淀需要K2CO3的质量为,则:
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13.8%。
(4)见答案。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6月第一次模拟试题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l-35.5 Ca-40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共40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
1. 我们的家乡大庆,被誉为“百湖之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 硬水通过过滤可以变成软水
C. 水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D. 居民洗衣和生活用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营养元素,可以向湖泊中排放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记载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刳(挖空)斑竹以导气(主要为甲烷),引井火以煮盐—《汉代古火井碑序》
B.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黄帝内经》
C. 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浸铜要略序》
D 发射时点燃火药,……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梦溪笔谈》
3.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18mL水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4.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中氧元素化合价相同②Ne既可以表示氖元素、还可以表示氖气
③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④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⑤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以帮助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⑥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⑦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 下列叙述与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用硫酸处理造纸厂的废水: 复分解反应
B. 高炉炼铁: 置换反应
C. 钟乳石形成: 分解反应
D. 用氢氧化镁制取氢氧化铜: 复分解反应
6.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混合物
A 冰 纯碱 盐酸
B Mg 干冰 消石灰 胆矾 福尔马林
C 液氧 铁锈 烧碱 白磷和红磷
D 焊锡 NaCl 波尔多液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选项中,仅利用选项中提供的实验仪器(规格和数量不限,药品试剂省略)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选项 实验仪器 相应实验
A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B 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用已配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C 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单孔橡胶塞 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A. A B. B C. C D. D
8. 下图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B. 向一定量的HCl与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溶液
C. 向20℃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D. 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
9.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 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 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 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10. 以含油污的废铁屑(含少量和油污,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操作①中,纯碱溶液浸泡的目的是除油污
B. 操作②中,可用于判断滤渣已“水洗”干净试剂可以是酚酞溶液
C. 写出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之一为
D. 操作③对应的具体操作依次是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30分)
1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可预防因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大,请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用铁锅炒菜加入食醋,可生成少量的醋酸亚铁起到一定的补铁作用,请写出醋酸亚铁中阳离子的符号______。
(3)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______。
(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植物油时,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外骨骼机器人也称“可穿戴的机器人”,其材料多为钛合金,制备金属钛过程中涉及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6)“方舟”空间站的现实原型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空间站上太阳能板中含有镓(Ga)元素,镓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3价,镓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常温下镓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
②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______不同。
(2)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尿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
(3)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
①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三元酸(如)。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和一种酸式盐(如);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和两种酸式盐(如、)。
①是二元酸,写出它与NaOH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碳酸氢钙也是一种酸式盐,它不仅能与酸反应,和碱溶液也能反应。写出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3. 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了如图探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使用F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______。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5)小思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25℃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留水,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 曲线①中d点和f点可能进行了振荡
C. 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60mL蒸留水
D. 终点气压高于初始的原因可能是在25℃时1体积水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
14. A~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为固体且都可以用于制取C,E为无色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甲(部分反应条件、生成物省略)。若用少量A和适量B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C,加热过程中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1)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2)若F在纯净的C中燃烧生成的G是一种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则F是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C与D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②A和B混合加热生成C时,A起催化作用
③图乙中a代表的是一种气体
④时,固体物质共有4种
⑤图甲的转化关系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 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用毒重石(主要成分是)制备氯化钡晶体。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设计了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方案,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该毒重石样品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滤液Ⅱ是30℃时氯化钡的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某同学提出,步骤③将滤液Ⅰ浓缩时会产生气体污染物,其化学式为______。为防止污染,需要对滤液Ⅰ处理后再浓缩。简述处理滤液Ⅰ的方法: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22分)
16. 运用化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
探究一:久置的物质能否继续使用
(1)小明家中有久置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消毒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为探究能否继续使用,在老师指导下,他与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如下:
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食品干燥剂 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水 ______ 还能继续使用
消毒用双氧水 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二氧化锰 没有气泡产生 ______
探究二: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2)化学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部分记录如下表:
加了酚酞的NaOH溶液 溶液 溶液
滴加稀硫酸 溶液呈红色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硫酸与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乙同学认为它们发生了反应,只需从“试剂用量”角度作实验改进即可证明,其方法是______。
探究三: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
Ⅰ、室温下,各物质电导率数值如表(稀硫酸、溶液的浓度相同,设为c)。
物质 蒸馏水 稀硫酸 溶液 悬浊液
电导率(μS/cm) 3 3921 3273 3
Ⅱ、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Ⅲ、与NaO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均易吸收而变质,固体难溶于水,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在烧杯中加入浓度为c的
溶液。开启磁力搅拌器,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如图。
(3)实验开始前,测得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溶液的电导率低于3273μS/cm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4)反应过程中,电导率最小值可能是______μS/cm。
(5)稀硫酸过量后,溶液导电性增强,但电导率没有增加到3900μS/cm左右,其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6)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7. 纳米零价铁(单质铁)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制取纳米零价铁,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Ⅰ:模拟制取纳米零价铁
【查阅资料】
①高温下,氢气还原菱铁矿(主要成分为不考虑杂质)可制取纳米零价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为蓝色。
③与无水硫酸铜不反应
【实验1】小组同学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1)①检查______良好,并添加药品;
②打开弹簧夹K,通入氢气,检验______后,点燃酒精灯加热;③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根据B处的现象判断有水生成,在C处检验并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2)在酒精灯上加装金属网的作用是______。
(3)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步骤③中在C处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填写操作方法)。
探究Ⅱ:【实验1】中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
【做出猜想】根据实验原理,小组问学推测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可能是:
(5)猜想一:只有Fe; 猜想二:; 猜想三:______。
【实验2】小明同学用图乙、丙进行实验。用燃着的木条放在乙中玻璃尖嘴处,气体被点燃;丙中试管①中快速有气泡产生,但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小明据此得出“猜想一”正确。
【分析讨论】
小组同学讨论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因为所用试剂X具有挥发性,导致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小红提出在试管①和②之间增加丁装置即可,遭到小组同学的一致反对。
最后小组同学认为将试剂X换成试剂Y即可,并重新进行实验,观察到试管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得出最终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交流】
(6)图乙所示实验中,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7)图丙所示实验中,试管①中FeCO3与试剂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8)小组同学一致反对小红修改方案的理由是______。
(9)试剂Y为______。(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8分)
18. 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最简比)。
(2)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3)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至0.1%)。
(4)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