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福建卷)02(原卷版+解析版)


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
(福建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家用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白醋 C.芝麻油 D.白砂糖
2.食品加工中时常使用苯甲酸钠C7H5O2Na做防腐剂,苯甲酸钠属于
A.碱 B.盐 C.酸 D.有机高分子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B.石墨用作电池电极——导电性良好
C.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能与水反应
4.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
A.氢燃料电池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电解水制氢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D.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手机中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已知锂离子(Li+)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4。下列关于锂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3 B.核电荷数为+1
C.在化学反应中很活泼 D.相对原子质量为7
7.交警对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验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产生蓝绿色的铬离子(Cr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验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K2Cr2O7中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
C.K2Cr2O7是氧化物 D.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所以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也能够剧烈燃烧
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9.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A.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B.探究分子的运动 C.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与是否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分别利用电导率和pH传感器实时监测,得到数据如下图(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好,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可能生成了CaCO3沉淀
B.溶液pH降低是由于OH 的浓度在减小
C.pH=7.3时溶液中含有NaHCO3
D.该实验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HCO3=CaCO3↓+NaCl+HCl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8小题,共70分。
11.(6分)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青少年深成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对培养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是我国科技领域中引起世界关注的三个典型实例。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题的相关问题。

(1)图1:十年砺剑跨越发展,大国重器挺进深蓝。航母作为大型军舰,航行过程需要较强动力,提供这些动力的资源为常规燃油和核能。当使用燃油工作时,能量转化是 。当使用核能工作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 。
(2)图2:“和谐号”列车车体内用到了许多环保材料,其中的塑料属于 材料。乘坐高铁时,限制携带的物品中包括火柴和打火机,其原因是 。
(3)图3: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翼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的砷化镓太阳能技术。砷化镓中,砷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 、 ,其中x= ,二者相比,原子结构不同之处为 。
12.(5分)目前木糖醇口香糖已逐渐取代蔗糖口香糖。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木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30℃、50℃、60℃时,溶解度分别为:70 g、84 g、90 g),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人的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任写一点);
(2)由左图判断: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X”、“Y”或“Z”)
(3)由右图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 (选填“有”或“不”)利于牙齿健康,原因是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比蔗糖分解产物 。
13.(10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生物质能是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属可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现代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将秸秆粉碎、添加乳酸菌发酵,即可做成牲畜饲料;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经粉碎、厌氧发酵即可生产沼气;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原料,经无害化处理、发酵腐熟就可制成有机肥料;秸秆经粉碎、水解、糖化发酵、蒸馏等过程,可获得燃料酒精。
目前,生物质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它燃烧后灰渣极少,且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的一种,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甘油(C6H8O3)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了其产业发展,处理方法之一为光催化重整法。该方法是在常温常压和太阳光的驱动下,利用催化剂处理甘油产生氢气。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已成为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时,几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如图所示。
(1)生物质的优点有 ,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则消耗酒精的质量为 。
(3)下列有关生物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质能虽然储量丰富,但是不可再生,要节约使用。
B.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灰烬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是优质肥料。
C.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的一种,其生产和使用都不会产生污染。
D.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
(4)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是二氧化钛,因为 (写出两点即可)。
(5)由图示可知,在生产时间相同时,影响氢气产量的因素为 ;通过对比图中信息,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14. (10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海水淡化。采用如图1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增多
C.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海水晒盐。①如图2所示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卤水)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海水晒得粗盐通常含可溶性杂质等,古人常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来除去氯化镁等杂质,是因为 。
②池盐制取类似海水晒盐,将盐池内清水(含有等)引入旁边耕成畦垄的地里。“待夏秋之交,南风(热风)大起,则一宵(一夜)结成,名曰颗盐(粗盐)。”若盐析出时刮东北风(冷风),则味苦(含硫酸镁)色恶,不堪食用。请根据溶解度曲线(见图),解释刮东北风(冷风)时析出盐味苦的原因 。
(3)海水提镁: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被誉为“国防元素”的镁元素。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3所示: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请分析①、②两步再得到氯化镁的目的是 。
15.(9分)“取火有方,驭火有术”,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以下探究。在烧杯中装有60℃水(如图2),底部放白磷。试管a、b中放入白磷与红磷,塞上橡胶塞,放入烧杯中。观察到只有试管a中有白烟生成。
(1)图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对比图2中试管a、b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不剧烈,可能的原因是O2不足,于是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3),请写出物质M加入N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取5g白磷放入试管,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图3左边试管底部,放入60℃水中,5秒后,将物质M注入试管中,采集数据曲线如图4所示。
①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左边试管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根据D点温度比B点高,本实验可获得的结论是 。
16.(11分)在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时,有的同学发现镁和铁都可以与酸反应,但反应的快慢有显差异,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酸的浓度、金属的种类、金属的形状是否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进行实验】分别取20mL盐酸、2g金属。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 金属种类 金属形状 收集50mL氢气所需要的时间/s
① 10% 镁 粉状 6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10% 镁 片状 102
④ 20% 铁 片状 110
【解释与结论】
(1)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放出大量热、 。
(2)写出金属铁与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对比实验①和③,得到的结论是 。
(4)要比较不同种类的金属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 。
【反思与评价】
(6)该实验除了用收集等体积氢气所用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其他实验方法是 。
17.(13分)含铁食品脱氧剂常用于食品保鲜。某品牌食品脱氧剂含有铁粉和添加物(氯化钠、活性炭和硅藻土)。小组同学对该品牌食品脱氧剂进行探究。
I.探究脱氧剂中含有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用磁铁吸引脱氧剂 磁铁表面吸附着黑色物质 脱氧剂中 含有铁
步骤2:取适量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物质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硫酸 。
(1)步骤2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的操作为:打开试剂瓶,瓶塞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标签 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挨,将稀硫酸缓缓倒入试管中。
(2)步骤2中的实验现象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探究脱氧剂的脱氧效果
步骤3:如图1进行实验,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2。
(3)根据图2,能说明脱氧剂有脱氧效果的证据是 。
(4)添加物能加快铁粉的脱氧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答: 。
Ⅲ.探究脱氧剂用量对食品保质的影响
利用新鲜面包、嗜氧菌液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测定能反映食品变质情况。科学上用“cfu/g”表示每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cfu/g”的值越大表明食品变质程度越大。小组利用图3进行实验组探究:
实验组 面包 脱氧剂 菌液 放置时间 cfu/g
① 10g 0 2滴 24小时 C1
② 10g 0.8g 2滴 24小时 C2
③ 10g 1.2g 2滴 24小时 C3
④ 10g 2.4g 2滴 48小时 C4
(5)实验组中C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2。
(6)实验表明C3与C2有较大差异,C4与C3接近。每10g该面包需要脱氧剂适宜的质量为 g。
18.(6分)有一种煤含5%的FeS2(假设煤中除FeS2外的其他成分中不含硫元素),燃烧时,设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入大气。FeS2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某火力发电厂燃烧3000t 这种煤,可产生多少?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
(福建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家用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白醋 C.芝麻油 D.白砂糖
【答案】C
【分析】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详解】A、食盐与水充分混合,能形成溶液;故A正确;
B、白醋与水充分混合,能形成溶液;故B正确;
C、芝麻油与水充分混合,静置后分层,不能形成溶液;故C不正确;
D、白砂糖与水充分混合,能形成溶液;故D正确。故选C。
2.食品加工中时常使用苯甲酸钠C7H5O2Na做防腐剂,苯甲酸钠属于
A.碱 B.盐 C.酸 D.有机高分子
【答案】B
【详解】食品加工中时常使用苯甲酸钠C7H5O2Na做防腐剂,苯甲酸钠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化合物,属于盐;答案:B。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B.石墨用作电池电极——导电性良好
C.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能与水反应
【答案】D
【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正确。
B.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正确;
D、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错误;故选D。
4.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
A.氢燃料电池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电解水制氢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D.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C
【详解】A、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电解水制氢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确;
C、电解水制氢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C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状态改变时,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则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D正确。故选C。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C
【详解】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大,A选项正确;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由于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选项正确;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C选项错误;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选项正确。故选:C。
6.手机中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已知锂离子(Li+)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4。下列关于锂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3 B.核电荷数为+1
C.在化学反应中很活泼 D.相对原子质量为7
【答案】D
【详解】A、锂离子(Li+)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项错误。
B、锂离子(Li+)核电荷数=质子数=3;故选项错误。
C、锂离子(Li+),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
D、锂离子(Li+)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4=7;故选项正确。故选D。
7.交警对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验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产生蓝绿色的铬离子(Cr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验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K2Cr2O7中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
C.K2Cr2O7是氧化物 D.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答案】C
【详解】A、检验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因为生成了Cr3+,过程已生成了新物质,说法正确;
B、K2Cr2O7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2Cr2O7含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
D、铬离子符号为Cr3+,铬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则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说法正确。故选C。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所以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也能够剧烈燃烧
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A
【详解】A、因为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正确。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但是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破坏这三个条件之一即可,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错误。故选A。
9.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A.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B.探究分子的运动 C.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氧气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不符合题意;
B、大烧杯外的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大烧杯内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过氧化氢的体积不同,无法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题意;
D、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红磷燃烧为化学反应,且反应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参与反应的氧气以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都已计算在内,最终天平指针不偏转,说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与是否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分别利用电导率和pH传感器实时监测,得到数据如下图(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好,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可能生成了CaCO3沉淀
B.溶液pH降低是由于OH 的浓度在减小
C.pH=7.3时溶液中含有NaHCO3
D.该实验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HCO3=CaCO3↓+NaCl+HCl
【答案】D
【详解】A、根据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好,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高可知,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降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可能生成了 CaCO3 沉淀,导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降低,说法正确;
B、溶液pH降低,碱性减弱,是由于 OH 的浓度在减小,说法正确;
C、pH=7.3时,溶液显碱性,根据右图可知,NaHCO3 溶液显碱性,加入的CaCl2 溶液显中性,反应生成物没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的物质只有NaHCO3 ,溶液中含有 NaHCO3,说法正确;
D、根据右图可知,完全反应后溶液pH=7.3溶液显碱性,若该实验发生的反应为: CaCl2+NaHCO3=CaCO3↓+NaCl+HCl,由于溶液中存在HCl,溶液显酸性,与实验事实不符,说法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8小题,共70分。
11.(6分)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青少年深成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对培养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是我国科技领域中引起世界关注的三个典型实例。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题的相关问题。

(1)图1:十年砺剑跨越发展,大国重器挺进深蓝。航母作为大型军舰,航行过程需要较强动力,提供这些动力的资源为常规燃油和核能。当使用燃油工作时,能量转化是 。当使用核能工作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 。
(2)图2:“和谐号”列车车体内用到了许多环保材料,其中的塑料属于 材料。乘坐高铁时,限制携带的物品中包括火柴和打火机,其原因是 。
(3)图3: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翼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的砷化镓太阳能技术。砷化镓中,砷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 、 ,其中x= ,二者相比,原子结构不同之处为 。
【答案】
(1)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防止核泄漏/防止核辐射(合理即可)
(2) 有机高分子合成/合成 防止发生火灾/防止发生爆炸(合理即可)
(3) 3 核电荷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详解】
(1)使用燃油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当使用核能工作时注重安全使用,防止核泄漏(防止核辐射)。
(2)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乘坐高铁时,不能携带火柴和打火机,防止发生火灾(防止发生爆炸)。
(3)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31=2+8+18+x,则x=3;对比砷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原子结构不同之处为核电荷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2.(5分)目前木糖醇口香糖已逐渐取代蔗糖口香糖。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木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30℃、50℃、60℃时,溶解度分别为:70 g、84 g、90 g),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人的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任写一点);
(2)由左图判断: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X”、“Y”或“Z”)
(3)由右图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 (选填“有”或“不”)利于牙齿健康,原因是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比蔗糖分解产物 。
【答案】
(1)有易溶于水(或白色固体,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
(2) X
(3)有 酸性更弱,更利于保护牙齿
【详解】
(1)根据资料,木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30℃、50℃、60℃时,溶解度分别为:70 g、84 g、90 g),则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有易溶于水、白色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填有易溶于水(或白色固体,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
(2)根据资料,木糖醇在30℃、50℃、60℃时,溶解度分别为:70 g、84 g、90 g,可知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比溶解度数值可知,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为X,故填X;
(3)由图中可知,蔗糖在口腔中作用时产生的物质酸性强,不利于牙齿健康,即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咀嚼木糖醇分解产物比咀嚼蔗糖分解产物的酸性更弱,更利于保护牙齿。故填有;酸性更弱,更利于保护牙齿。
13.(10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生物质能是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属可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现代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将秸秆粉碎、添加乳酸菌发酵,即可做成牲畜饲料;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经粉碎、厌氧发酵即可生产沼气;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原料,经无害化处理、发酵腐熟就可制成有机肥料;秸秆经粉碎、水解、糖化发酵、蒸馏等过程,可获得燃料酒精。
目前,生物质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它燃烧后灰渣极少,且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的一种,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甘油(C6H8O3)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了其产业发展,处理方法之一为光催化重整法。该方法是在常温常压和太阳光的驱动下,利用催化剂处理甘油产生氢气。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已成为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时,几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如图所示。
(1)生物质的优点有 ,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则消耗酒精的质量为 。
(3)下列有关生物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质能虽然储量丰富,但是不可再生,要节约使用。
B.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灰烬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是优质肥料。
C.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的一种,其生产和使用都不会产生污染。
D.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
(4)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是二氧化钛,因为 (写出两点即可)。
(5)由图示可知,在生产时间相同时,影响氢气产量的因素为 ;通过对比图中信息,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
(1) 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有机物
(2) C2H5OH+3O22CO2+3H2O 6.9g
(3) BD
(4) 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廉价、可重复利用等)
(5) 复合催化剂的种类 复合催化剂的种类相同时,时间越长,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合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生物质的优点有: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等;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故生物质属于有机物。
(2)酒精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方程式为;
设消耗酒精的质量为x
(3)A、生物质能可再生,A错误;
B、生物质燃烧后灰渣极少,且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B正确;
C、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的一种,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甘油(C6H8O3)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了其产业发展,C错误;
D、根据材料,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D正确;
故选:BD。
(4)根据材料中“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已成为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故填: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性、廉价、可重复利用等
(5)依据图示可知,在生产时间相同时,使用CuO-NiO/TiO2催化剂生成的氢气质量最高,而使用TiO2催化剂生成的氢气质量最低,故影响氢气产量的因素为催化剂种类;依据图示可知,复合催化剂的种类相同时,时间越长,产生氢气质量越多。
14. (10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海水淡化。采用如图1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增多
C.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海水晒盐。①如图2所示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卤水)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海水晒得粗盐通常含可溶性杂质等,古人常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来除去氯化镁等杂质,是因为 。
②池盐制取类似海水晒盐,将盐池内清水(含有等)引入旁边耕成畦垄的地里。“待夏秋之交,南风(热风)大起,则一宵(一夜)结成,名曰颗盐(粗盐)。”若盐析出时刮东北风(冷风),则味苦(含硫酸镁)色恶,不堪食用。请根据溶解度曲线(见图),解释刮东北风(冷风)时析出盐味苦的原因 。
(3)海水提镁: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被誉为“国防元素”的镁元素。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3所示: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请分析①、②两步再得到氯化镁的目的是 。
【答案】
(1) B
(2) 饱和 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却能继续溶解氯化镁、硫酸镁等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刮风时水蒸发加快,氯化钠结晶析出;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且在0~60℃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刮东北风时温度迅速降低,硫酸镁结晶析出
(3) Mg(OH)2+2HCl=MgCl2+2H2O 将氯化镁富集起来
【详解】
(1)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都是只允许某种特定大小的分子通过。A正确;
B、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淡水到左侧,右侧只是淡水变少,溶质没有变化。B错误;
C、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淡水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①当氯化钠结晶析出时,说明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则结晶池中的溶液即母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由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却能继续溶解氯化镁、硫酸镁等,所以古人常采用“淋盐沥水”。故填:饱和;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却能继续溶解氯化镁、硫酸镁等。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刮风时水蒸发加快,氯化钠结晶析出;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且在0~60℃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刮东北风时温度迅速降低,硫酸镁结晶析出。所以刮东北风(冷风)时析出盐味苦。故填: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刮风时水蒸发加快,氯化钠结晶析出;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且在0~60℃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刮东北风时温度迅速降低,硫酸镁结晶析出。
(3)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转化过程中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由于海水中氯化镁浓度较小,所以①、②两步再得到氯化镁目的是为将氯化镁富集起来。故填:Mg(OH)2+2HCl=MgCl2+2H2O;将氯化镁富集起来。
15.(9分)“取火有方,驭火有术”,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以下探究。在烧杯中装有60℃水(如图2),底部放白磷。试管a、b中放入白磷与红磷,塞上橡胶塞,放入烧杯中。观察到只有试管a中有白烟生成。
(1)图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对比图2中试管a、b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不剧烈,可能的原因是O2不足,于是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3),请写出物质M加入N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取5g白磷放入试管,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图3左边试管底部,放入60℃水中,5秒后,将物质M注入试管中,采集数据曲线如图4所示。
①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左边试管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根据D点温度比B点高,本实验可获得的结论是 。
【答案】
(1)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 2H2O22H2O+O2↑
(3) 放热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放热越多
【详解】
(1)图2烧杯中60℃的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且对水下的白磷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图2中a试管中白磷燃烧,b试管中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不剧烈,可能的原因是O2不足,故物质M加入N中应该是制取氧气的反应,故可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左边试管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D点温度比B点高,本实验可获得的结论是: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放热越多。
16.(11分)在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时,有的同学发现镁和铁都可以与酸反应,但反应的快慢有显差异,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酸的浓度、金属的种类、金属的形状是否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进行实验】分别取20mL盐酸、2g金属。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 金属种类 金属形状 收集50mL氢气所需要的时间/s
① 10% 镁 粉状 6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10% 镁 片状 102
④ 20% 铁 片状 110
【解释与结论】
(1)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放出大量热、 。
(2)写出金属铁与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对比实验①和③,得到的结论是 。
(4)要比较不同种类的金属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 。
【反思与评价】
(6)该实验除了用收集等体积氢气所用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其他实验方法是 。
【答案】
(1)产生气泡
(2)
(3)金属的形状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
(4)②③/③②
(5)酸的浓度、金属种类、金属形状
(6)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详解】
(1)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放出大量热、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比实验①和③,得到的结论是金属的形状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故填:金属的形状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
(4)要比较不同种类的金属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②③,是因为②③除去金属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故填:②③;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酸的浓度、金属种类、金属形状,故填:酸的浓度、金属种类、金属形状;
(6)该实验除了用收集等体积氢气所用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其他实验方法是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故填: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17.(13分)含铁食品脱氧剂常用于食品保鲜。某品牌食品脱氧剂含有铁粉和添加物(氯化钠、活性炭和硅藻土)。小组同学对该品牌食品脱氧剂进行探究。
I.探究脱氧剂中含有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用磁铁吸引脱氧剂 磁铁表面吸附着黑色物质 脱氧剂中 含有铁
步骤2:取适量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物质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硫酸 。
(1)步骤2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的操作为:打开试剂瓶,瓶塞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标签 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挨,将稀硫酸缓缓倒入试管中。
(2)步骤2中的实验现象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探究脱氧剂的脱氧效果
步骤3:如图1进行实验,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2。
(3)根据图2,能说明脱氧剂有脱氧效果的证据是 。
(4)添加物能加快铁粉的脱氧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答: 。
Ⅲ.探究脱氧剂用量对食品保质的影响
利用新鲜面包、嗜氧菌液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测定能反映食品变质情况。科学上用“cfu/g”表示每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cfu/g”的值越大表明食品变质程度越大。小组利用图3进行实验组探究:
实验组 面包 脱氧剂 菌液 放置时间 cfu/g
① 10g 0 2滴 24小时 C1
② 10g 0.8g 2滴 24小时 C2
③ 10g 1.2g 2滴 24小时 C3
④ 10g 2.4g 2滴 48小时 C4
(5)实验组中C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2。
(6)实验表明C3与C2有较大差异,C4与C3接近。每10g该面包需要脱氧剂适宜的质量为 g。
【答案】
(1) 倒放 面向
(2) 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3) 随着反应进行,氧气浓度降低
(4) 取两个规格相同的集气瓶,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的铁粉,其中一只集气瓶中放入适量的添加剂,立即盖上瓶塞,于相同温度下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
(5) 大于
(6) 1.2
【详解】
(1)步骤2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的操作为: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防止瓶塞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标签面向手心,防止液体腐蚀桌面,瓶口与试管口紧挨,将稀硫酸缓缓倒入试管中。
(2)铁和稀硫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步骤2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该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3)根据图2,能说明脱氧剂有脱氧效果的证据是随着反应进行,氧气浓度降低。
(4)添加物能加快铁粉的脱氧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本试验可利用控制变量法思想进行解答,有无添加剂是变量,其余量都是常量。答:取两个规格相同的集气瓶,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的铁粉,其中一只集气瓶中放入适量的添加剂,立即盖上瓶塞,于相同温度下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
(5)实验①中无脱氧剂,实验②中有脱氧剂,脱氧剂可以阻止食品变质,细菌菌落总数减少,科学上用“cfu/g”表示每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cfu/g”的值越大表明食品变质程度越大,实验组中C1大于C2。
(6)脱氧剂的质量为0.8g和1.2g时,C3与C2有较大差异,说明脱氧剂抑菌效果较好,脱氧剂的质量为1.2g和2.4g时,C4与C3接近,说明增大脱氧剂的质量抑菌效果不明显,每10g该面包需要脱氧剂适宜的质量为1.2g。
18.(6分)有一种煤含5%的FeS2(假设煤中除FeS2外的其他成分中不含硫元素),燃烧时,设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入大气。FeS2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某火力发电厂燃烧3000t 这种煤,可产生多少?
【答案】160t
【详解】煤中含5%的FeS2,3000t这种煤中含有FeS2的质量是3000t×5%=150t;设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x=160t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4年新高考I卷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