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中考·临门一脚】2024年中考化学猜想卷(苏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苏州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26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u-64 S-32 Fe-56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苏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金砖” B.木刻年画
C.苏派酿酒 D.炒制绿茶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点外卖勾选一次性餐具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D.江阴市民乘坐地铁S1线畅游锡澄
3.2024年,甘肃天水麻辣烫火了,一碗麻辣烫让甘肃天水火爆出圈。下面天水麻辣烫的配菜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 )
A.土豆 B.花椒
C.葱花 D.豆腐皮
4.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玻璃棒
C.试管夹 D.漏斗
5.外卖食品包装中使用到多种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铝箔制餐盒 B.一次性手套
C.一次性纸杯 D.帆布打包袋
6.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氢气 B.甲烷
C.金刚石 D.硫酸铜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银元素:Ag B.2个镁离子:2Mg+2
C.氧化铝:AlO D.60个碳原子:C60
8.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熟石灰——CaCO3 B.酒精——C2H5OH
C.小苏打——NaOH D.烧碱——NaHCO3
9.在2024年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学业水平考查中,某同学抽到的考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天平调平 B.量水
C.溶解 D.装瓶
10.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钛合金是常用的航天材料,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二氧化钛的化学式为O2Ti
C.钛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Ti2+
D.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B.铜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燃料 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13.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形成溶液 B.青铜比铜更易熔化并铸造成型
C.膨化食品袋中充入氧气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D.蒸馒头时常用氢氧化钠中和发酵产生的酸
14.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酸雨的pH<7,pH<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5.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40 10 20 2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0 待测 3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丁质量变化之比为18:10 B.乙是反应物
C.“待测”质量为26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6.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定质量蒸馏水中,不断搅拌,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c、d点时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时固体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一定饱和,b点时溶液一定不饱和
B.a点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点时大
C.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
D.c点时析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和d点时一样多
17.如图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河水通过沉降、过滤后得到的仍是混合物
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自然界水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自然界存在水循环,所以水用之不竭
18.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②中
C.CO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在甲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4%
19.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1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NH4Cl和(NH4)2SO4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20.向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溶液pH变小
B.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3种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入d点溶液,紫色石蕊变红
D.根据图中数据无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化学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外观结构
(1)车漆:某汽车漆面保护膜采用了全新TPU材料,主要成分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能有效防止剐蹭、飞溅颗粒对车漆造成永久伤害。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轮胎:汽车轮胎含合成橡胶、炭黑和钢丝等材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车身: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 。
II.动力转化
(4)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常被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制备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成化学方程式: 。
(5)充电桩:碳化硅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高压充电桩的重要材料。
①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碳化硅由 (填微粒名称)构成。
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
Ⅲ.定位系统
(6)氮化铝(AlN)新型材料被应用于汽车定位系统。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12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必做的实验之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2)若试剂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④中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浓硫酸 D.稀盐酸
(3)某同学在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后,观察到锥形瓶内无气泡产生,石灰石固体有剩余。他对该反应是否停止提出了疑问,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反应开始到无气泡产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用pH传感器测出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B段溶液pH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
②C点时无气泡产生,固体有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③依据曲线,说明虽然无气泡产生,其实反应并未停止的理由是 。
④反思:肉眼无法观察到气泡,只能说明反应 ,不能认为反应已经停止。
23.(10分)铁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工业、农业和国防科技中有重要应用。
I.高炉炼铁
(1)用铁矿石(赤铁矿)冶炼生铁的高炉如图-1所示,依据发生的不同反应将高炉分为A、B、C三个区域。炼铁的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炉排出尾气主要含有 (填化学式)、CO2及N2等。
(2)有人设计出“二步熔融还原法”炼铁工艺,其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熔融造气炉相当于高炉的 区域。
Ⅱ.高炉尾气处理
(3)高炉炼铁尾气中还含有少量H2S等含硫气体,经燃烧后会以SO2形式进入大气造成污染可采用以下工艺路线脱硫。
路线一:燃烧前脱硫(脱除H2S等含硫气体)
已知:H2S的水溶液呈酸性,被称为氢硫酸。
①碱液吸收法。可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高炉尾气中的H2S,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方法吸收H2S效率高,但NaOH溶液的消耗量远大于预估量,可能的原因是 。
②生物脱硫法。用T-f菌和Fe2(SO4)3溶液可以脱除H2S,其作用原理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生成物只有S
B.该反应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该反应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脱硫
D.吸收H2S一段时间后,Fe2(SO4)3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路线二:燃烧后脱硫(脱除SO2)
③工业上用某种碱性工业废渣吸收SO2气体,脱硫效率与温度、脱硫时间的关系如题23图-4所示。依据图中数据分析,脱硫最合适的温度是 ℃。
24.(8分)煤是传统的化石燃料,合理和综合利用有限的煤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I.煤的干馏
煤经干馏可获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产品,焦炭经一系列反应可制备乙炔(C2H2)。
(1)步骤①中有NH3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滴在 试纸上,试纸变蓝。
(2)步骤②同时生成C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③发生反应,该反应是上世纪70年代“电石灯”的反应原理。利用该反应产生的乙炔气在喷气口点燃产生火焰,可用于照明,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如图-2是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图。“电石灯”制乙炔与 (选填A、B或C)装置原理类似。
②上述过程中,乙炔气发生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电石灯使用一段时间后喷气口易产生较多黑色固体,为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应 (填操作)。
Ⅱ.煤造气
(4)精炼煤中的焦炭与水蒸气发生催化气化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一定条件下,在水蒸气中添加一定量氧气,氧气添加比例对焦炭转化率、产品气组成的影响分别如图-3、图-4所示。
随水蒸气中氧气添加比例的升高,焦炭转化率逐渐升高。可能的原因是 。
25.(8分)湿法炼锌过程中的净化钴液中含有Zn、Co、Cu和Fe的单质及Zn(OH)2,可利用过硫酸钠氧化水解法实现钴的富集,同时分别回收锌、铜和铁元素,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1.钴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
资料2.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 Fe3+ Fe2+ Co2+
开始沉淀的pH 1.9 7.5 7.7
沉淀完全的pH 3.2 9.0 9.2
(1)工艺流程中“酸浸”“除铁”“沉钴”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酸浸”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浸渣的主要成分为 。
(3)“除铁”过程中会发生分步反应2FeSO4+H2O2+H2SO4=Fe2(SO4)3+2X,X的化学式是 ,该过程需要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 。
(4)上述流程中 (填序号)可返回湿法炼锌系统,提高锌的利用率.
a.浸渣 b.滤渣I c.滤液II d.滤渣III
26.(14分)盐酸是实验室常用药品。某小组同学利用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甲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两种溶液先后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 。
②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③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2)乙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丙同学认为猜想 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①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该小组同学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溶液、溶液,按照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方案一:测溶液pH 方案二:滴加溶液 方案三:滴加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pH 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方案 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拓展应用】老师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进行了一次实验,并测定了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计算实验结束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苏州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26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u-64 S-32 Fe-56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苏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金砖” B.木刻年画
C.苏派酿酒 D.炒制绿茶
【答案】B
【详解】A、烧制“金砖” 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木刻年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苏派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炒制绿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点外卖勾选一次性餐具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D.江阴市民乘坐地铁S1线畅游锡澄
【答案】B
【详解】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绿色发展,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与保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金属资源的节约与保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年,甘肃天水麻辣烫火了,一碗麻辣烫让甘肃天水火爆出圈。下面天水麻辣烫的配菜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 )
A.土豆 B.花椒
C.葱花 D.豆腐皮
【答案】A
【解析】A.土豆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此选项正确;B.花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选项错误;C.葱花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此选项错误;D.豆腐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此选项错误;故选A。
4.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玻璃棒
C.试管夹 D.漏斗
【答案】C
【详解】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该实验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烧杯、漏斗、蒸发皿、铁架台等,不需要试管夹。故选C。
5.外卖食品包装中使用到多种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铝箔制餐盒 B.一次性手套
C.一次性纸杯 D.帆布打包袋
【答案】A
【详解】A、铝箔为金属材料,该选项符合题意;
B、一次性手套的材料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次性纸杯有的为纸杯,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帆布为天然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氢气 B.甲烷
C.金刚石 D.硫酸铜
【答案】C
【详解】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银元素:Ag B.2个镁离子:2Mg+2
C.氧化铝:AlO D.60个碳原子:C60
【答案】A
【详解】A、银元素的符号为:Ag,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时就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镁离子表示为: 2Mg2+ ,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氧化铝的化学式是: Al2O3 ,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故60个碳原子表示为:60C,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熟石灰——CaCO3 B.酒精——C2H5OH
C.小苏打——NaOH D.烧碱——NaHCO3
【答案】B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选项错误;
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选项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选项错误;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选项错误。
故选B。
9.在2024年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学业水平考查中,某同学抽到的考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天平调平 B.量水
C.溶解 D.装瓶
【答案】B
【详解】A、天平调平时,先将砝码归零,再调平,该选项操作正确;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溶解时,先加入固体,再加入液体,然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选项操作正确;
D、装瓶时,瓶塞倒放,可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
10.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钛合金是常用的航天材料,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二氧化钛的化学式为O2Ti
C.钛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Ti2+
D.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C
【解析】A、钛带有“钅”,属于金属元素,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故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说法错误;
B、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则二氧化钛的化学式为TiO2,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就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正负,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故钛离子表示为Ti2+,说法正确;
D、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元素的相对质量为 47.87,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说法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B.铜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燃料 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A
【详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故选项A正确;
B、铜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故选项B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项C错误;
D、盐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B、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选项转化能一步实现;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选项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D、硝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故选项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故选B。
13.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形成溶液 B.青铜比铜更易熔化并铸造成型
C.膨化食品袋中充入氧气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D.蒸馒头时常用氢氧化钠中和发酵产生的酸
【答案】B
【详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只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没有形成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青铜为铜合金,其熔点比纯铜低,则更易熔化并铸造成型,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发酵产生的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4.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酸雨的pH<7,pH<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C
【详解】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酸雨的pH<7,但pH<7的降雨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C。
15.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40 10 20 2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0 待测 3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丁质量变化之比为18:10 B.乙是反应物
C.“待测”质量为26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详解】A、反应中甲、丁质量变化之比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待测”质量为,故C不符合题意;
D、甲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反应后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则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定质量蒸馏水中,不断搅拌,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c、d点时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时固体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一定饱和,b点时溶液一定不饱和
B.a点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点时大
C.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
D.c点时析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和d点时一样多
【答案】C
【详解】A、由于a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所以说a点一定为饱和溶液,b点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a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所以b点溶质质量大,而溶剂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a点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点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a、c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b点温度比a、c都高,可得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点温度比d点温度高,则c点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大,所以d点析出固体的质量比c点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如图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河水通过沉降、过滤后得到的仍是混合物
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自然界水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自然界存在水循环,所以水用之不竭
【答案】A
【详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则得到的仍为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蒸发为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不变,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为三态转变,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虽然自然界存在水循环,但由于水污染等情况存在,我们可利用的水仍在减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8.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②中
C.CO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在甲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4%
【答案】D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法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②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有机物甲(C4H10)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法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CO为中间产物,不是总反应的催化剂,说法错误;
D、由微观示意图中甲的分子模型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4H10,则甲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说法正确。
故选D。
19.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1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NH4Cl和(NH4)2SO4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C
【详解】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以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之后,将滤液进行蒸发,错误;
B.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和盐酸都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C.羊毛为动物纤维主要成分蛋白质,灼烧以后会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鉴别,正确;
D.氯化铵和硫酸铵都是铵态氮肥,所以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错误。
故选:C。
20.向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溶液pH变小
B.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3种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入d点溶液,紫色石蕊变红
D.根据图中数据无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详解】向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A、由图知,bc段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pH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b点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铜、氯化钠、氯化钡,溶液中的阳离子有铜离子、钠离子、钡离子3种,故B符合题意;
C、d点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变蓝,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中数据能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2-m1是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Y-X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化学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外观结构
(1)车漆:某汽车漆面保护膜采用了全新TPU材料,主要成分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能有效防止剐蹭、飞溅颗粒对车漆造成永久伤害。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轮胎:汽车轮胎含合成橡胶、炭黑和钢丝等材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车身: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 。
II.动力转化
(4)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常被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制备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成化学方程式: 。
(5)充电桩:碳化硅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高压充电桩的重要材料。
①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碳化硅由 (填微粒名称)构成。
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
Ⅲ.定位系统
(6)氮化铝(AlN)新型材料被应用于汽车定位系统。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15:2
(2)合成橡胶
(3)铝合金质轻(合理即可)
(4)CO2
(5) 碳原子和硅原子 SiC
(6)
【详解】(1)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故填:15:2;
(2)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炭黑属于非金属材料、钢丝属于金属材料,故填:合成橡胶;
(3)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质轻、易加工、耐久性高、具有高度的散热性等,故填:铝合金质轻(合理即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均不变,该反应反应前有2个Fe、2个P、15个O、2个Li、3个C、2个H,反应后有2个Fe、2个P、2个Li、9个O、2个H,相差6个O、3个C,故需要补充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5)①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额,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则碳化硅也是由碳原子和硅原子构成的,故填:碳原子和硅原子;
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中硅原子与碳原子个数比为,故碳化硅的化学式为SiC,故填:SiC;
(6)氮气、氧化铝和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2.(12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必做的实验之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2)若试剂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④中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浓硫酸 D.稀盐酸
(3)某同学在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后,观察到锥形瓶内无气泡产生,石灰石固体有剩余。他对该反应是否停止提出了疑问,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反应开始到无气泡产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用pH传感器测出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B段溶液pH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
②C点时无气泡产生,固体有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③依据曲线,说明虽然无气泡产生,其实反应并未停止的理由是 。
④反思:肉眼无法观察到气泡,只能说明反应 ,不能认为反应已经停止。
【答案】(1)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
(2) Ca(OH)2+CO2=CaCO3↓+H2O AC/CA
(3)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 HCl、CaCl2 pH缓慢增加 进行缓慢
【详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②。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若④中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可能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X可能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可能二氧化碳被干燥,X为浓硫酸,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填:AC。
(3)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酸性减弱,AB段溶液pH快速上升的原因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
②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C点时无气泡产生,固体有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因pH在3左右,有盐酸剩余,则溶质含有氯化氢,故填:HCl、CaCl2。
③pH在缓慢增加,酸性在减弱,依据曲线,说明虽然无气泡产生,其实反应并未停止,故填:pH缓慢增加。
④反思:肉眼无法观察到气泡,只能说明反应进行缓慢,不能认为反应已经停止。
23.(10分)铁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工业、农业和国防科技中有重要应用。
I.高炉炼铁
(1)用铁矿石(赤铁矿)冶炼生铁的高炉如图-1所示,依据发生的不同反应将高炉分为A、B、C三个区域。炼铁的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炉排出尾气主要含有 (填化学式)、CO2及N2等。
(2)有人设计出“二步熔融还原法”炼铁工艺,其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熔融造气炉相当于高炉的 区域。
Ⅱ.高炉尾气处理
(3)高炉炼铁尾气中还含有少量H2S等含硫气体,经燃烧后会以SO2形式进入大气造成污染可采用以下工艺路线脱硫。
路线一:燃烧前脱硫(脱除H2S等含硫气体)
已知:H2S的水溶液呈酸性,被称为氢硫酸。
①碱液吸收法。可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高炉尾气中的H2S,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方法吸收H2S效率高,但NaOH溶液的消耗量远大于预估量,可能的原因是 。
②生物脱硫法。用T-f菌和Fe2(SO4)3溶液可以脱除H2S,其作用原理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生成物只有S
B.该反应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该反应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脱硫
D.吸收H2S一段时间后,Fe2(SO4)3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路线二:燃烧后脱硫(脱除SO2)
③工业上用某种碱性工业废渣吸收SO2气体,脱硫效率与温度、脱硫时间的关系如题23图-4所示。依据图中数据分析,脱硫最合适的温度是 ℃。
【答案】(1) CO
(2)A
(3) 氢氧化钠会与炼铁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 B 30
【详解】(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热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反应,高炉内主要的化学反应有,、,即高炉排出尾气主要含有CO、CO2及N2等,故填:;CO;
(2)熔融造气炉和高炉的A区域都发生以及,的反应,则熔融造气炉相当于高炉的A区域,故填:A;
(3)①氢氧化钠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钠会与炼铁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故该方法吸收H2S效率高,但NaOH溶液的消耗量远大于预估量,故填:;氢氧化钠会与炼铁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
②A、由图可知,反应①中除了生成S以外,还有硫酸亚铁的生成,故A错误;
B、碱性条件下,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会与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该反应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B正确;
C、T-f菌属于蛋白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会变性,所以并不是该反应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脱硫,故C错误;
D、反应②中生成Fe2(SO4)3的同时还有水生成,故吸收H2S一段时间后,Fe2(SO4)3溶液的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③有图可知,当温度为30℃时脱硫持续时间长,且效果最佳,故填:30。
24.(8分)煤是传统的化石燃料,合理和综合利用有限的煤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I.煤的干馏
煤经干馏可获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产品,焦炭经一系列反应可制备乙炔(C2H2)。
(1)步骤①中有NH3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滴在 试纸上,试纸变蓝。
(2)步骤②同时生成C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③发生反应,该反应是上世纪70年代“电石灯”的反应原理。利用该反应产生的乙炔气在喷气口点燃产生火焰,可用于照明,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如图-2是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图。“电石灯”制乙炔与 (选填A、B或C)装置原理类似。
②上述过程中,乙炔气发生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电石灯使用一段时间后喷气口易产生较多黑色固体,为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应 (填操作)。
Ⅱ.煤造气
(4)精炼煤中的焦炭与水蒸气发生催化气化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一定条件下,在水蒸气中添加一定量氧气,氧气添加比例对焦炭转化率、产品气组成的影响分别如图-3、图-4所示。
随水蒸气中氧气添加比例的升高,焦炭转化率逐渐升高。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用紫色石蕊润湿
(2)
(3) B 调节水流旋钮,适当减小水流速度
(4))随氧气浓度增大,焦炭和氧气的反应增多,焦炭、CO、氢气与氧气反应均放热,促进了焦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详解】(1)氨气溶于水中会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滴在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试纸上。
(2)由流程可知,步骤②中,碳和氧化钙在2500~3000℃反应生成CaC2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电石灯”制乙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装置,且可调节水流,而分液漏斗能通过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则与B装置原理类似。
②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电石灯使用一段时间后喷气口易产生较多黑色固体,是因为乙炔不完全燃烧产生了炭黑,则可调节水流旋钮,适当减小水流速度。
(4)焦炭具有可燃性,则随水蒸气中氧气添加比例的升高,焦炭和氧气的反应增多,焦炭、C0、氢气与氧气反应均放热,促进了焦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25.(8分)湿法炼锌过程中的净化钴液中含有Zn、Co、Cu和Fe的单质及Zn(OH)2,可利用过硫酸钠氧化水解法实现钴的富集,同时分别回收锌、铜和铁元素,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1.钴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
资料2.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 Fe3+ Fe2+ Co2+
开始沉淀的pH 1.9 7.5 7.7
沉淀完全的pH 3.2 9.0 9.2
(1)工艺流程中“酸浸”“除铁”“沉钴”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酸浸”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浸渣的主要成分为 。
(3)“除铁”过程中会发生分步反应2FeSO4+H2O2+H2SO4=Fe2(SO4)3+2X,X的化学式是 ,该过程需要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 。
(4)上述流程中 (填序号)可返回湿法炼锌系统,提高锌的利用率.
a.浸渣 b.滤渣I c.滤液II d.滤渣III
【答案】(1)过滤
(2) Cu
(3) H2O 3.2~7.7
(4) c
【详解】(1)工艺流程中“酸浸”“除铁”“沉钴”都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2)“酸浸”中发生酸碱中和是氢氧化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H)2+H2SO4=ZnSO4+2H2O;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3个硫原子、1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2个铁原子、3个硫原子、12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2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铁离子完全沉淀所需溶液的最低pH为3.2,钴离子开始沉淀的溶液pH为7.7,所以该过程需要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3.2~7.7;
(4)上述流程中滤液II中含有锌离子,可返回湿法炼锌系统,提高锌的利用率。
26.(14分)盐酸是实验室常用药品。某小组同学利用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甲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两种溶液先后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 。
②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③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2)乙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丙同学认为猜想 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①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该小组同学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溶液、溶液,按照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方案一:测溶液pH 方案二:滴加溶液 方案三:滴加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pH 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方案 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拓展应用】老师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进行了一次实验,并测定了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计算实验结束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答案】(1)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2) 四 盐酸与氢氧化钠不能大量共存 NaOH/氢氧化钠 < 有气泡生成 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三 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解:设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x。
则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详解】(1)①由图中ab段压强逐渐减小可知,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②bc段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停止,氢氧化钠溶液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③cd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推入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增加使压强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因此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
①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②方案一中测溶液pH的实验结论为溶液中有HCl,说明溶液显酸性,则实验现象为pH<7;方案二中滴加溶液的实验结论为溶液中有HCl,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
[评价反思]
①方案一中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的操作是错误的,测溶液pH的正确操作应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
②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也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方案三中滴加溶液不能证明溶液中有HCl;
[拓展应用]由图可知,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得到的溶液质量为,计算过程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贵州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四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