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湖北卷)02(原卷版+解析版)


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l-35.5 I-127 N-14 S-32 Na-23
一、单项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天然气用作燃料 B. 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D. 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2. 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解决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 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3. 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 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使油和水分层,发生乳化现象
A. A B. B C. C D. D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 B. Al C. O D. Fe
5. 是一种新型的火箭燃料。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3种元素组成 B. N、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C.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D. 1个中含有3个氧分子
6. 下列是小明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A. 加氧化铜 B. 加稀硫酸
C. 加热试管 D. 熄灭酒精灯
7. 分类是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天然气 B. 盐:氯化钙
C. 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D. 碱:碳酸钠
8.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B. 分类:氧气、氮气和氢气均属于单质
C. 分析: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选择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因为它们反应速度太快
D. 推理: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9. 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 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2O
B. 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C.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D.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
10. 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下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是
A. 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 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 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11. 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电解水制氢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 电解水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2. 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u→Cu(NO3)2→KNO3 B. Fe→Fe2O3→FeCl2
C. Na2SO4→NaNO3→NaCl D. KOH→Ba(OH)2→NaOH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酚酞溶液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C 探究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银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D 鉴别NH4NO3、NaOH、CaCO3、NaCl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南漳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1)水镜庄的春天,花香扑鼻。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是___________。
(2)海拔1200米的天池山是一座茶山,茶文化底蕴浓厚。《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可以加入___________判断山泉水是否为软水。
(3)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正式贯通运营,南漳迎来高铁新时代!铁轨材料用钢而不用纯铁,原因是钢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铁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连日来,南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积极在全县开展入户安全检查行动,消除各类用气隐患。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需要调节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目的是___________。
15.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海底,AIP技术的常规潜艇和现代核潜艇采用电解水制氧装置,但还是会保留氧烛,氧烛的主要成分是(化学性质与相似),在燃烧时产生氧气,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其他常规潜艇通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再生药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潜艇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0.8%以下,每升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得大于15毫升,氢气的含量为1%以下。
规定不得将某些化妆品、剃须膏等带上艇,艇上的油漆以水基漆代替油基漆,选用防火耐高温的艇内绝缘材料。在密闭的舱室里,设置了空气除尘净化装置、放射性微尘测量收集装置、活性炭吸收器(主要用于厕所、厨房等)等装置,以净化浑浊的空气,保证舱室空气清新。
(1)电解水制氧中“氧”指的是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氧烛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现代核潜艇上还保留氧烛的原因是______。
(4)在潜艇上,舱内氢气含量限制在1%以下的原因是______。
16. 硫酸锌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在防腐、医学上有很多应用。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以菱锌和为原料制备Zn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转化”中加入足量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和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是 (填标号)。
A. “粉碎”是为了使菱锌矿在“酸浸”中与稀硫酸充分反应
B. 在“转化”中加入锌粉,若无气泡冒出,说明锌粉已足量
C. 滤渣甲、滤渣乙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
D. 滤液2的质量一定比滤液1的质量大
17. 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 的I2。
(1)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 。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18.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6种药品以及下列仪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为验证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将一支充满CO2的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摆动试管,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仅以此实验无法确定CO2与NaOH发生反应,请你补充实验证明二者能发生反应: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19. 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探究了两个化学问题。
小组一: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能否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1)判断溶液与稀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原因是反应中有______生成。
【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并分别取样进行了如下分组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用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 由1变至9 能反应
②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反应
③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 ? 能反应
(2)小组同学认为第②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第③小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小组二:小组同学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分析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小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常温下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 7 13 11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
(4)如图乙所示,操作①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确定溶质不是,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______。
【探究结论】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溶液不可能是______(写出溶质的化学名称)。
【讨论质疑】
(6)经老师指导,最初试剂瓶内所盛溶液还可能是以上四种溶质中另一种,理由是______。
20.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中国国产航空母舰,其建造涉及能源供应、材料性能、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
(1)①航母舰载机的玻璃钢雷达罩属于__________(填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金属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Ⅰ 火法炼钢:
方法Ⅱ 湿法炼铜: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Ⅱ更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2)自热食品为远洋士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
①其中涉及放出热量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l-35.5 I-127 N-14 S-32 Na-23
一、单项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天然气用作燃料 B. 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D. 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2. 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解决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 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能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选项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随着使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D、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不易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
故选C。
3. 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 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使油和水分层,发生乳化现象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分类投放进行回收,是因为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故选项正确;
B、剧烈运动会出大量的汗,导致人体缺少水和无机盐,喝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故选项正确;
C、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是因为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铜可以置换出溶液中的银,故选项正确;
D、水和油不能互溶,而乳化作用是使水和油不再分层,故选项错误。
故选D。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 B. Al C. O D. Fe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5. 是一种新型的火箭燃料。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3种元素组成 B. N、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C.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D. 1个中含有3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N(NO2)3是由N、O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N、O原子的个数比为4:6=2:3,故B错误;
C、N(NO2)3 是一种新型的火箭燃料,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故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可能包括其它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6. 下列是小明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A. 加氧化铜 B. 加稀硫酸
C. 加热试管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铜是粉末状固体,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起来。A正确规范。
B、稀硫酸是液态药品,取用稀硫酸时,瓶塞倒放,略斜的持试管,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B正确规范。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C操作不规范。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D正确规范。
综上所述:选择C。
7.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天然气 B. 盐:氯化钙
C. 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D. 碱:碳酸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氯化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该选项分类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D、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B。
8.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B. 分类:氧气、氮气和氢气均属于单质
C. 分析: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选择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因为它们反应速度太快
D. 推理: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都是碳元素组成,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说法错误;
B、氧气、氮气、氢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说法正确;
C、碳酸钠是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说法正确;
D、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正确;
故选A。
9. 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 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2O
B. 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C.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D.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在未验证两个气体生成物的情况下,无法推测水的组成元素和化学式,推理错误;
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泡产生,若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推理正确;
C、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氢元素,因为是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氧元素不一定来自可燃物,推理错误;
D、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说明铜能置换出银单质,推测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推理错误。
故选B。
10. 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下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是
A. 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 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 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则试管内溶液总质量减小,说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说法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下降,为降低温度后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说法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下降,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降低,溶液密度减小,所以根据浮力公式F=ρgV排,溶液密度减小,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说法正确。
故选C。
11. 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电解水制氢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 电解水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该选项正确;
B、电解水制氢气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氧气、氢气,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2,该选项错误;
C、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时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该选项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状态改变时,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则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2. 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u→Cu(NO3)2→KNO3 B. Fe→Fe2O3→FeCl2
C. Na2SO4→NaNO3→NaCl D. KOH→Ba(OH)2→Na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氢氧化铜,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A符合题意;
B、铁生锈能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硝酸钠不能与其他物质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钠,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酚酞溶液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
C 探究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银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D 鉴别NH4NO3、NaOH、CaCO3、NaCl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NaOH与Na2CO3的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则无法使用无色酚酞试剂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B、MgCl2能与K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与KCl,则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KOH反应后会引入新的杂质KCl,则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将铜丝、银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中,实验中观察到都无明显的实验现象,则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Al>Ag,无法判断Cu、Ag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CaCO3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无明显的现象,能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则将四种固体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区分,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南漳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1)水镜庄的春天,花香扑鼻。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是___________。
(2)海拔1200米的天池山是一座茶山,茶文化底蕴浓厚。《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可以加入___________判断山泉水是否为软水。
(3)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正式贯通运营,南漳迎来高铁新时代!铁轨材料用钢而不用纯铁,原因是钢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铁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连日来,南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积极在全县开展入户安全检查行动,消除各类用气隐患。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需要调节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①. +4 ②. 肥皂水
(3)大 (4)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花香扑鼻,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小问2详解】
硅酸(H2Si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2+x+(-2)×3=0,解得x=+4;
可加入肥皂水判断山泉水是否为软水,若产生较多泡沫,则是软水,若产生较少泡沫,则是硬水;
【小问3详解】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钢是铁的合金,其强度和硬度比纯铁大;
【小问4详解】
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15.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海底,AIP技术的常规潜艇和现代核潜艇采用电解水制氧装置,但还是会保留氧烛,氧烛的主要成分是(化学性质与相似),在燃烧时产生氧气,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其他常规潜艇通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再生药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潜艇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0.8%以下,每升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得大于15毫升,氢气的含量为1%以下。
规定不得将某些化妆品、剃须膏等带上艇,艇上的油漆以水基漆代替油基漆,选用防火耐高温的艇内绝缘材料。在密闭的舱室里,设置了空气除尘净化装置、放射性微尘测量收集装置、活性炭吸收器(主要用于厕所、厨房等)等装置,以净化浑浊的空气,保证舱室空气清新。
(1)电解水制氧中“氧”指的是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氧烛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现代核潜艇上还保留氧烛的原因是______。
(4)在潜艇上,舱内氢气含量限制在1%以下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2)
(3)作为制氧的补充,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合理即可)
(4)防止氢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或静电等火源引发爆炸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这里“氧”是指氧气,化学式为O2;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受热能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氯酸钠受热能分解为氯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氧烛燃烧时会产生氧气,则作为制氧的补充,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氢气的含量要限制在1%以下,防止氢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或静电等火源引发爆炸。
16. 硫酸锌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在防腐、医学上有很多应用。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以菱锌和为原料制备Zn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转化”中加入足量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和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粉碎”是为了使菱锌矿在“酸浸”中与稀硫酸充分反应
B. 在“转化”中加入锌粉,若无气泡冒出,说明锌粉已足量
C. 滤渣甲、滤渣乙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
D. 滤液2的质量一定比滤液1的质量大
【答案】(1)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2)H+、Zn2+、Fe3+
(3) (4)AD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浸”中,碳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二氧化硅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小问2详解】
“酸浸”中加入了过量稀硫酸,碳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稀硫酸过量,所以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Zn2+、Fe3+;
【小问3详解】
“转化”中加入足量锌粉,锌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粉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菱锌矿在“酸浸”中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转化”中加入锌粉,锌先将硫酸铁转化为硫酸亚铁,之后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加入锌到无气泡冒出说明硫酸铁和硫酸完成转化,但生成的硫酸亚铁是否被锌完全转化为硫酸锌,无法通过无气泡显示判断是否完成,所以不能说明锌粉已足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渣甲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滤渣乙含有锌粉,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入锌粉后,锌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即,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锌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锌,加入固体,无气体、沉淀生成,溶液质量增加。锌再继续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即,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滤液2的质量一定比滤液1的质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7. 为求证“喝反复烧开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 的I2。
(1)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 。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答案】(1)解:设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x。
答: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是 。
(2)不会
【解析】
【小问1详解】
详见答案。
【小问2详解】
1L煮沸52次的桶装水含有NaNO2的质量为2.76×10 3mg,小于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最高含量7.50×10-3mg L-1 ,所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也符合合格饮用水的标准,而实际生活中很难同一份水煮沸52次,所以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18.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6种药品以及下列仪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为验证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将一支充满CO2的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摆动试管,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仅以此实验无法确定CO2与NaOH发生反应,请你补充实验证明二者能发生反应: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答案】(1) ①. 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 ①②③⑤ 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3)方法一:将原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做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高度低于原装置试管内液面高度。
方法二:取少量实验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通常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选择大理石和稀硫酸,是因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①②⑤,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③,故制取装置可选择①②③⑤;
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
【小问2详解】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中本身含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故要想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应设计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故设计实验:将原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做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高度低于原装置试管内液面高度,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要想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可设计实验证明碳酸钠的生成,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可设计实验:取少量实验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碳酸钠,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9. 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探究了两个化学问题。
小组一: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能否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1)判断溶液与稀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原因是反应中有______生成。
【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并分别取样进行了如下分组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用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 由1变至9 能反应
②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反应
③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 ? 能反应
(2)小组同学认为第②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第③小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小组二:小组同学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分析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小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 7 13 11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
(4)如图乙所示,操作①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确定溶质不是,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______。
【探究结论】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溶液不可能是______(写出溶质的化学名称)。
讨论质疑】
(6)经老师指导,最初试剂瓶内所盛溶液还可能是以上四种溶质中的另一种,理由是______。
【答案】(1)水##H2O
(2) (3)无明显现象
(4)氢氧化钠##
(5)碳酸氢钠 (6)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判断 NaOH 溶液与稀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原因是反应中有水生成;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也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故第②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碳酸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故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碳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小问5详解】
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则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故溶液不可能是碳酸氢钠;
【小问6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最初试剂瓶内所盛溶液还可能是氢氧化钠。
20.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中国国产航空母舰,其建造涉及能源供应、材料性能、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
(1)①航母舰载机的玻璃钢雷达罩属于__________(填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金属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Ⅰ 火法炼钢:
方法Ⅱ 湿法炼铜: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Ⅱ更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2)自热食品为远洋士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
①其中涉及放出热量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复合材料 ②. 不生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2) ①. ②. 自热粉能够持续放热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做基体材料的复合材料;
②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II更好,因为方法I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择方法II,不生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小问2详解】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自热粉加水后温度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加热效果比较好。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南海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芜湖十二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