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实验初中中考三模前测试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济南实验初中九年级三模前测试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B-11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塑料降解
B. 工业制氧
C. 酸雨形成
D. 氯气消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把塑料降解就是把塑料变成其他对环境危害较小或者无害的新物质,在降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工业制氧,是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硫或氮的氧化物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或亚硝酸等物质,又被氧化成硫酸、硝酸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氯气消毒,是利用氯气溶于水产生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便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烧碱可以用来治理酸性土壤
B. 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预防煤气中毒
C. 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D. NO2、CO2、SO2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烧碱能与酸反应,但是烧碱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理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不符合题意;
C、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减少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用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
B.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 向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缓缓加入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测定溶液的pH值,需要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器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正确;
B、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
故选:D。
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在确的是
A. 电器起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 不能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用于烹调
C. 合金、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冬季用煤炉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器起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故A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NaNO2)有毒,不能用于烹调,故B不符合题意;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符合题意;
D、冬季用煤炉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因为氧气不充足,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而中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据如图信息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所表示的微粒不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 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C. 上图中涉及到的元素一共有两种
D. 硫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微粒中核内质子数=12,是镁元素,镁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是0.05%,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正确;
B、②是氯原子,③是镁原子,化合形成MgCl2,故正确;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图中有镁、氯、硫三种元素,故错误;
D、硫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6,质子数=电子数=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正确。
故选C。
6.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全部是氧化物,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 某容器中只有氧元素,则容器中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全部是氧化物,则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还可能是由原子和离子构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某容器中只有氧元素,则容器中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比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若某容器中含有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酸、碱、盐之间只有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B. 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红色,说明CO2气体显酸性
D.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大是因为固体中进入了氧元素,反应镁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错误;
B、铁能够将硫酸铜溶液中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D、铵态氮肥能够与碱反应生成氨气,但是硝态氮肥、有机氮肥尿素不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没有产生氨味,可能是硝态氮肥等,错误。
故选:B。
8. 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若先将滴管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A 水 硝酸铵 水 氢氧化钠
B 盐酸 锌 水 氯化钠
C 水 氢氧化钠 水 硝酸铵
D 水 氧化钙 盐酸 镁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一开始气球不会鼓起,故A错误;
B、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瓶内气体增多,气球鼓起,氢气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不会鼓起来,故C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盐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又明显鼓起,故D正确;
故选:D。
9. 实验室里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
A. 溶液甲一定是盐酸
B. 甲和丙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
C. 溶液乙一定是氢氧化钡溶液
D. 溶液丙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乙反应有气泡冒出;即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甲+丙反应有白色沉淀,即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则溶液乙一定是稀盐酸;溶液丙一定是氢氧化钡溶液。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碳酸钠溶液,故错误;
B、甲和丙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故沉淀是碳酸钡,故错误;
C、有上述分析可知,乙是稀盐酸,故错误;
D、溶液丙是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正确。
故选D。
10. 证据推理是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所以氯化氢气体也由离子构成
B. 氢氧化钙可与酸反应,所以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 碱溶液都呈碱性,故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反应,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D、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碱溶液都呈碱性,但是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物质甲、丙都属于有机物
C. 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D. 甲、丁两物质的分子数目比为1:2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则丙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则丙物质为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物质甲对应的是C2H4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物质丙对应的是CO2,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在该反应中,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4个分子,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甲、丁两物质的分子数目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ACD。
12.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如图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B. 40℃时,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配成饱和溶液,碳酸钠需要的水少
C. 能通过增加Na2CO3或恒温蒸发水,可使B点的溶液变为A点的溶液
D.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易溶物质,且碳酸氢钠的热稳定很差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没有说明温度,不便于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B、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说明碳酸钠更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少,正确;
C、B是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A点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改变温度前提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正确;
D、在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属于易溶物质,图中可知,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10g,不属于易溶物质,错误。
故选:BC。
13. 以下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CO2 CO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干燥
B 稀硫酸 Fe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 K2CO3溶液 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把原物质除去了,故A符合题意;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B符合题意;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钾,引入了硝酸钾杂质,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BD。
14. 向CuCl2、Zn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可能是无色的
B. 滤液中可能一种金属阳离子
C. 滤渣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镁粉的质量
D. 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答案】BD
【解析】
【分析】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锌>铜,加入镁粉,镁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再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锌;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金属镁、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金属中一定有锌,可能有剩余的镁,氯化铜已经被反应完;
反应情况有:
镁已经开始和氯化锌反应,滤液中有剩余的氯化锌,生成的氯化镁,滤渣中有生成的锌和铜;
镁恰好和氯化锌完全反应,滤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镁,滤渣中有生成的锌和铜;
镁过量,滤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镁,滤渣中有生成的锌和铜,剩余的镁。
【详解】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没有氯化铜,氯化镁和氯化锌溶液都是无色的,滤液一定是无色的,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滤液中溶质成分最少的情况是只含有氯化镁,只含有镁离子,若氯化锌没有反应完,溶液中还可能有锌离子,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每24份质量的镁能生成65份质量的锌,生成金属的质量都比锌的质量大,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增大,滤渣的质量一定比镁粉的质量大,错误;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锌,可能有镁,可能有三种金属,正确。
故选:BD。
15. 某MgO和CaCO3固体混合物共18g,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0,取一定量的该固体混合物逐滴加入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13.6g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该气体是什么物质
B. 整个过程中共生成水5.4g
C. 固体混合物中含金属元素质量为8.8g
D.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
B、设氧化镁的质量为x,则碳酸钙的质量为,氧化镁和稀硫酸生成的水的质量为m,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为n。

碳酸钙的质量为

、,、
整个过程中共生成水的质量为,故B正确;
C、固体混合物中含金属元素质量为,故C正确;
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加入的质量为
设和氧化镁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a,和碳酸钙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b。

、,、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故D正确。
故选BC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按要求从铁、氮气、硫酸、碳酸、碳酸钙、氢氧化铁、氧化镁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非金属单质_______。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
③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
④一种难溶的碱_______。
(2)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化学科技的应用广泛深远,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聚酰亚胺塑料可用来制作智能折叠手机的屏幕,已知某聚酰亚胺的化学式为(C16H6O4N2)。
①聚酰亚胺属于_______(选填“氧化物”“无机物”或“有机物”之一)。
②聚酰亚胺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聚酰亚胺中其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写元素符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呈现出了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势头,小米品牌汽车,就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车。它所使用的电池为高铁电池,主要成分为高铁酸钾)K2FeO4。
③在高铁酸钾中(K2FeO4)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④高铁电池在释放出电能的同时发生如下反应:2K2FeO4+3Zn=2K2ZnO2+X+Zn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铁比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因此铁在空气中容易锈蚀
B.塑料灯罩和橡胶轮胎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汽车铝合金轮毂属于合成材料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回收利用,可以用土进行掩埋处理
【答案】(1) ①. N2 ②. MgO ③. H2CO3 ④. Fe(OH)3
(2) ①. 有机物 ②. 1:3 ③. C ④. +6 ⑤. Fe2O3 ⑥. 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则氮气为非金属单质,化学式为N2;
②氧化镁是由镁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则属于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MgO;
③碳酸属于酸,易分解产生水与二氧化碳,化学式为H2CO3;
④氢氧化铁属于碱,且难溶于水,化学是为Fe(OH)3;
【小问2详解】
①聚酰亚胺的化学式为C16H6O4N2,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有机物;
②聚酰亚胺的化学式为C16H6O4N2,则聚酰亚胺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2:6=1:3;聚酰亚胺分子中C、H、O、N元素质量比为(12×16):(1×6):(16×4):(14×2)=96:3:32:14,则C的质量分数最大;
③K2FeO4中K为+1价,O为-2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Fe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则x=+6,故Fe为+6价;
④化学反应中原子的个数与种类不发生变化,反应前K、Fe、O、Zn原子个数分别为:4、2、8、3,反应后K、Fe、O、Zn原子个数分别为:4、0、5、3,则X由2个Fe与3个O构成,为Fe2O3;
⑤A、金属活动性Al>Fe,铝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则铝制品较耐腐蚀,故选项说法错误;
B、塑料灯罩由塑料制成,橡胶轮胎由橡胶制成,塑料和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汽车铝合金轮毂由铝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回收利用,不能用土进行掩埋处理,会污染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_______。
(2)我国东汉晚期所铸的青铜奔马,栩栩如生。青铜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复合材料”中的两项)。
(3)南部山区景色宜人,去南部山区农家乐用木炭进行烧烤时,会将木炭架空,目的是_______。
(4)天然泉水在饮用前需要净化,其中硫酸铝通常被作为絮凝剂提纯饮用水,但是当硫酸铝在加热时,会分解为三氧化硫气体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在趵突泉取回水样,在实验室里静置后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漏斗、玻璃棒。
(6)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膜分离法的原理是依据各组分沸点的不同
B. 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 该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7)请写出用适量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原理:_______(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答案】(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2)混合物、合金 (3)增大了氧气与可燃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4)
(5)烧杯 (6)BC
(7)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是因为气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加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填: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小问2详解】
青铜属于合金,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合金;
【小问3详解】
用木炭进行烧烤时,将木炭架空,增大了氧气与可燃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大了氧气与可燃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小问4详解】
硫酸铝在加热时分解为三氧化硫气体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5详解】
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烧杯;
【小问6详解】
A、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原理是依据分子的大小的不同,故A错误;
B、该膜分离法只能让水分子通过,故左侧中水分子减少,则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故B正确;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C正确;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故D错误。
故选BC;
【小问7详解】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而将铁锈除去,故填:。
18.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
①制取氢气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中溶液的质量比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
(2)以过氧化氢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用来测定某固体试样的组成比例,该固体试样由铜粉、碳粉和少量杂质组成。所选仪器按下列顺序连接:A→B→D→C→碱石灰干燥管。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③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固体试样的质量为wg,通入氧气充分反应后;测得D中大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g,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ag。试推算该固体样品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100%(用含w和a的式子表示)。
(3)乙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固体样品(CxHy)的组成进行成分探究,所选仪器按“A→B1→D→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使该有机物固体样品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利用C的质量变化测算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将_______(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②反应前大玻璃管中CxHy的质量为ag,有机物样品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的质量增加了bg,试推算该有机物(CxHy)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4)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铁的氧化物(FexOy)的元素组成比例,并验证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按混合气体→B1→D→C→B2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
①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加入铁的粉末状氧化物(FexOy)试样的质量为14.4g,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至大玻璃管冷却。这时测量到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8.8g,试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值为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除了利用C装置的质量增加来进行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还可以利用_______的质量变化来推算。
③请你指出该实验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
【答案】(1) ①. Zn+H2SO4=ZnSO4+H2↑ ②. ABF ③.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大于消耗硫酸的质量
(2) ①. ②. 吸收二氧化碳 ③. (合理即可)
(3) ①. 基本一致 ②. (9a-b):b
(4) ①. 1:1 ②. D装置减少 ③. 缺少尾气处理
【解析】
【小问1详解】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4+H2↑;
固体和液体反应,发生装置选择A,用浓硫酸干燥,收集干燥的气体用排空气法,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选择F,故填:ABF;
从方程式可知,每消耗98份质量的硫酸,就会生成161份质量的硫酸锌,溶质质量增加,溶剂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故填: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大于消耗硫酸的质量;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C装置中有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在B装置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而根据质量变化求出碳的质量,故填:吸收二氧化碳;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使固体质量增加;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出,使固体质量减小,充分反应后质量仍为wg,说明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碳的质量,根据C装置增加的质量可以求出碳的质量,就可以求出铜的质量,计算过程如下:
设碳的质量为x
碳和与铜反应的氧气质量相等,代入方程式计算,设铜的质量为y
铜的质量分数=,故填:(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氧气制取后接浓硫酸,起到干燥氧气的作用,若氧气没有干燥,或是B2吸收生成的水时质量偏大,但是对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没有影响,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基本一致,故填:基本一致;
B2增加的质量是水的质量,可以得知氢元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a-)g,质量比=(a-):=(9a-b):b,故填:(9a-b):b。
【小问4详解】
一氧化碳会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夺走氧元素的质量,夺走氧元素的质量=,铁元素的还来给你=14.4g-3.2g=11.2g,根据质量比可建立等式
故填:1:1;
实验过程中D中固体质量会减小,减小的质量是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也可以根据D装置减少的质量来计算,故填:D装置减少;
涉及到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需要尾气处理,故填:缺少尾气处理。
19. 回答下列问题:
(1)体操比赛中,选手会双手涂抹一种白色粉末来防滑,体育界称其为“镁粉”,某兴趣小组在学校体育器材室也发现了该种白色粉末,便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为MgCO3、Mg(OH)2中的一种或两种。MgCO3和Mg(OH)2受热后都能发生分解反应且生成两种氧化物,两个反应的生成物中均有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为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1:MgCO3;猜想2:Mg(OH)2;猜想3:MgCO3和Mg(OH)2。
【进行实验】甲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_______产生 猜想1成立
【讨论交流】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
【改进实验】丙同学用如图实验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其中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与煅烧石灰石的原理类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A中玻璃管内的白色粉末 B中白色固体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 猜想_______成立
(2)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溶液A,其中的溶质可能是KOH、Ba(NO3)2、Na2CO3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混合物B,其中可能含有(NH4)2SO4、MgCl2、NH4NO3、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C的气味是_______。沉淀G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②无色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③无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请进一步任选一种物质说明其一定存在的理由_______。
④写出步骤④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⑤固体混合物B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
【答案】(1) ①. MgO ②. 气泡 ③. 猜想3也有碳酸镁,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镁 ④. ⑤. 变浑浊 ⑥. 1
(2) ①. 刺激性气味 ②. AgCl ③.
④. KOH、Ba(NO3)2
⑤. 无色气体C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无色气体C为氨气,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能与B中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或白色沉淀E部分溶于硝酸,则说明白色沉淀E一定含有硫酸钡,说明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硝酸钡
⑥. ⑦. NH4NO3 ⑧. 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有硫酸铵可与无色溶液A中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气体C氨气,所以混合物B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铵
【解析】
【小问1详解】
[查阅资料]: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碳酸镁中含有镁、碳、氧元素,加热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含有镁、氢、氧元素,加热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为氧化镁和水,两个反应的生成物中均有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为氧化镁,化学式为MgO;
[进行实验]:根据结论猜想1成立,即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所以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讨论交流]: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原因是猜想3中也有碳酸镁,实验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镁;
[改进实验]: 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与煅烧石灰石的原理类似,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A中碳酸镁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A中玻璃管内的白色粉末,B中白色固体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水生成,则白色粉末中不含氢氧化镁,故白色粉末的成分是碳酸镁,加热分解后会生成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猜想1成立;
【小问2详解】
无色气体C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是氨气,故是氢氧化钾与铵态氮肥反应生成的,说明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含有硫酸铵或硝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得到的无色滤液D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G,说明白色沉淀G是氯化银,故D中含有氯离子,则说明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含有氯化镁;白色沉淀E能部分溶于稀硝酸,则剩余的白色沉淀H是硫酸钡,溶解的是氢氧化镁,故A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由于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B中一定含有硫酸铵,由于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且氧化铁不能与A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过滤得到的是白色沉淀E,则B中一定不会含有氧化铁,综上,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硝酸钡;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含有氯化镁、硫酸铵,可能含有硝酸铵,一定不含有氧化铁。
①气体C为氨气,气味是刺激性气味;沉淀G是氯化银,化学式为AgCl2;
②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则无色溶液D中,一定存在酸根阴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即;
③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硝酸钡,化学式为KOH、Ba(NO3)2;无色气体C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无色气体C为氨气,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能与B中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或白色沉淀E部分溶于硝酸,则说明白色沉淀E一定含有硫酸钡,说明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硝酸钡;
④步骤④中氢氧化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⑤固体混合物B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有硫酸铵可与无色溶液A中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气体C氨气,所以混合物B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铵。
20.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B. 向蒸馏后右侧的小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 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和速率都变大
D. 蒸馏主要是利用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2)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从如图所示流程可知,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实现的。常温下,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母液,对于氯化钠来说是_______(选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
制得的粗盐中,往往还含有(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可以先后加入过量的BaCl2和Na2CO3除去,加入两种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填化学式),再加入另一种试剂。将所得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即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3)为测定某Na2CO3固体样品(杂质为Na2SO4)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20g,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g蒸馏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当滴入稀盐酸30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当滴入稀盐酸2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只填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③求该20gNa2CO3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1%)
【答案】(1)C (2) ①. 蒸发结晶 ②. 饱和 ③. BaCl2
(3) ①. Cl-、 ②. 315.6 ③. 解:设20g碳酸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y
y=53%
答:该20g碳酸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解析】
小问1详解】
A、蒸馏过程中,a试管中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不符合题意;
B、蒸馏后右侧小试管中的物质是水,向蒸馏后右侧的小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不会出现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能量和速率都变大,符合题意;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加热时沸点低的物质转化为气体,先分离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2详解】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蒸发结晶实现的;
常温下,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粗盐中含氯化钙、硫酸钠杂质,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钠,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且应先加入氯化钡再加入碳酸钠,这样过量的氯化钡才能除去,故填:BaCl2;
【小问3详解】
①加入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当滴入稀盐酸300g时,盐酸过量,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氯化钠、氯化氢,故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Cl-;
②解: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4.4g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100g+200g-4.4g=315.6g
答:当滴入稀盐酸2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315.6g;
③见答案。济南实验初中九年级三模前测试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B-11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塑料降解
B. 工业制氧
C. 酸雨形成
D. 氯气消毒
2.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便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烧碱可以用来治理酸性土壤
B. 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预防煤气中毒
C. 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D. NO2、CO2、SO2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
3.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用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
B.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 向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缓缓加入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在确的是
A. 电器起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 不能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用于烹调
C. 合金、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冬季用煤炉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
5. 据如图信息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所表示的微粒不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 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C. 上图中涉及到的元素一共有两种
D. 硫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6.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全部是氧化物,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 某容器中只有氧元素,则容器中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7.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B. 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红色,说明CO2气体显酸性
D.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8. 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若先将滴管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A 水 硝酸铵 水 氢氧化钠
B 盐酸 锌 水 氯化钠
C 水 氢氧化钠 水 硝酸铵
D 水 氧化钙 盐酸 镁
A. A B. B C. C D. D
9. 实验室里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
A. 溶液甲一定是盐酸
B. 甲和丙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
C. 溶液乙一定是氢氧化钡溶液
D. 溶液丙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10. 证据推理是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所以氯化氢气体也由离子构成
B. 氢氧化钙可与酸反应,所以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 碱溶液都呈碱性,故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物质甲、丙都属于有机物
C. 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D. 甲、丁两物质的分子数目比为1:2
12.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如图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B. 40℃时,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配成饱和溶液,碳酸钠需要的水少
C. 能通过增加Na2CO3或恒温蒸发水,可使B点的溶液变为A点的溶液
D.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易溶物质,且碳酸氢钠的热稳定很差
13. 以下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CO2 CO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干燥
B 稀硫酸 Fe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 K2CO3溶液 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向CuCl2、Zn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可能是无色的
B. 滤液中可能一种金属阳离子
C. 滤渣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镁粉的质量
D. 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15. 某MgO和CaCO3固体混合物共18g,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0,取一定量的该固体混合物逐滴加入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13.6g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该气体是什么物质
B. 整个过程中共生成水5.4g
C. 固体混合物中含金属元素质量为8.8g
D.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按要求从铁、氮气、硫酸、碳酸、碳酸钙、氢氧化铁、氧化镁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非金属单质_______。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
③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
④一种难溶的碱_______。
(2)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化学科技的应用广泛深远,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聚酰亚胺塑料可用来制作智能折叠手机的屏幕,已知某聚酰亚胺的化学式为(C16H6O4N2)。
①聚酰亚胺属于_______(选填“氧化物”“无机物”或“有机物”之一)。
②聚酰亚胺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聚酰亚胺中其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写元素符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呈现出了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势头,小米品牌汽车,就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车。它所使用的电池为高铁电池,主要成分为高铁酸钾)K2FeO4。
③在高铁酸钾中(K2FeO4)铁元素化合价_______。
④高铁电池在释放出电能的同时发生如下反应:2K2FeO4+3Zn=2K2ZnO2+X+Zn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铁比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因此铁在空气中容易锈蚀
B.塑料灯罩和橡胶轮胎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汽车铝合金轮毂属于合成材料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回收利用,可以用土进行掩埋处理
1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_______。
(2)我国东汉晚期所铸的青铜奔马,栩栩如生。青铜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复合材料”中的两项)。
(3)南部山区景色宜人,去南部山区农家乐用木炭进行烧烤时,会将木炭架空,目的是_______。
(4)天然泉水在饮用前需要净化,其中硫酸铝通常被作为絮凝剂提纯饮用水,但是当硫酸铝在加热时,会分解为三氧化硫气体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在趵突泉取回水样,在实验室里静置后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漏斗、玻璃棒。
(6)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膜分离法的原理是依据各组分沸点的不同
B. 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 该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7)请写出用适量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原理:_______(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18.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
①制取氢气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中溶液的质量比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
(2)以过氧化氢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用来测定某固体试样的组成比例,该固体试样由铜粉、碳粉和少量杂质组成。所选仪器按下列顺序连接:A→B→D→C→碱石灰干燥管。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③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固体试样的质量为wg,通入氧气充分反应后;测得D中大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g,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ag。试推算该固体样品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100%(用含w和a的式子表示)。
(3)乙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固体样品(CxHy)的组成进行成分探究,所选仪器按“A→B1→D→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使该有机物固体样品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利用C的质量变化测算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将_______(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②反应前大玻璃管中CxHy的质量为ag,有机物样品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的质量增加了bg,试推算该有机物(CxHy)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4)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铁的氧化物(FexOy)的元素组成比例,并验证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按混合气体→B1→D→C→B2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
①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加入铁的粉末状氧化物(FexOy)试样的质量为14.4g,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至大玻璃管冷却。这时测量到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8.8g,试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值为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除了利用C装置的质量增加来进行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还可以利用_______的质量变化来推算。
③请你指出该实验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
19. 回答下列问题:
(1)体操比赛中,选手会双手涂抹一种白色粉末来防滑,体育界称其为“镁粉”,某兴趣小组在学校体育器材室也发现了该种白色粉末,便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为MgCO3、Mg(OH)2中的一种或两种。MgCO3和Mg(OH)2受热后都能发生分解反应且生成两种氧化物,两个反应的生成物中均有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为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1:MgCO3;猜想2:Mg(OH)2;猜想3:MgCO3和Mg(OH)2。
【进行实验】甲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_______产生 猜想1成立
【讨论交流】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
【改进实验】丙同学用如图实验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其中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与煅烧石灰石的原理类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A中玻璃管内的白色粉末 B中白色固体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 猜想_______成立
(2)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溶液A,其中的溶质可能是KOH、Ba(NO3)2、Na2CO3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混合物B,其中可能含有(NH4)2SO4、MgCl2、NH4NO3、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C气味是_______。沉淀G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②无色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③无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请进一步任选一种物质说明其一定存在的理由_______。
④写出步骤④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⑤固体混合物B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
20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B. 向蒸馏后右侧的小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 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和速率都变大
D. 蒸馏主要是利用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2)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从如图所示流程可知,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实现的。常温下,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母液,对于氯化钠来说是_______(选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
制得的粗盐中,往往还含有(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可以先后加入过量的BaCl2和Na2CO3除去,加入两种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填化学式),再加入另一种试剂。将所得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即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3)为测定某Na2CO3固体样品(杂质为Na2SO4)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20g,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g蒸馏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当滴入稀盐酸30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当滴入稀盐酸2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只填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③求该20gNa2CO3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