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 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 “天宫课堂”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 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下列对化学实验中有时出现的一些意外现象或结果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
异常情况 滤液浑浊 开始时无蓝色沉淀出现
选项 A.可能是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可能硫酸过量
实验
异常情况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结果偏大 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慢慢澄清
选项 C.可能铜粉过量 D.可能是CO2又与生成的沉淀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部分混合液未经过滤从滤纸和漏斗空隙流下,可能造成滤液浑浊,故A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B、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硫酸(硫酸过量),如果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反应完全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开始时无蓝色沉淀出现,故B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铜粉用于消耗氧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一般使用过量的铜粉确保氧气被全部消耗,所以过量的铜粉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不是造成结果偏大的原因,故C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慢慢澄清,可能是二氧化碳又与生成的沉淀发生了反应,故D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同学从含有AgNO3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I为过滤
B. 操作I中发生的反应为
C. 操作Ⅱ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固体B中多余的Zn
D. 溶液A中无Ag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操作I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I为过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I中发生的反应为Zn+2AgNO3=Zn(NO3)2+2Ag,该选项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硝酸锌的化学式书写错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流程图可知,固体B中固体是银和锌的混合物,银不能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锌和氢气。操作Ⅱ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固体B中多余的Z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了过量的锌,溶液A中无AgNO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X 37
A. x的值为64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共包含一种氧化物
D. 反应中和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表示H2S,“”表示O2,“” 表示S,“”表示H2O,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硫单质的质量=68g+32g+0+1g-0-0-37g=64g,即x的值为64,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H2S和O2反应生成S和H2O,反应物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为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只出现了一种氧化物,即水,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氯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则 和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微观示意图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及微观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5.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产物都是CO2
D.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 ,正确;
B.因四种物质性质不同,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C.四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它们完全燃烧后产物都是CO2,正确;
D.石墨烯中虽然还有碳元素,但它的性质类似于无机物中的单质,不是有机物,错误。故答案为D。
6.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 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 最终瓶内压强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压强较大
D. 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份碳酸钙的质量相等,碳酸钙的形状只对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的每空1分,共2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7. 信息时代,5G让手机飞起来!手机芯片是智能手机终端的关键。制备该电子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制得,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标出生成物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二氧化硅还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b.黄铜是合成材料 c.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答案】(1) ①. SiO2 ②.
(2)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生成物中硅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小问2详解】
a、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错误;
b、黄铜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错误;
c、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正确。
故选c。
8. 请你带小明同学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___________。 烧杯1中固体全部溶解,烧杯2中有固体剩余 相同温度时,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于食盐
B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 试管1是氯化钠溶液,试管2是碳酸钠溶液
C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10天后,A中铁钉表面无变化,B中铁钉表面产生红棕色物质 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比较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 ②. 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中出现浑浊 ③. 与氧气接触
【解析】
【详解】A、根据结论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
B、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钠反应,该的结论是试管1是氯化钠溶液,试管2是碳酸钠溶液,因此实验现象是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中出现浑浊;
C、A中铁只与水接触,铁没有生锈,B中铁与氧气、水接触,铁生锈,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9. 某兴趣小组以“探究CO2的奥秘”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CO2的发现】
(1)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CO2,该气体能使燃着蜡烛熄灭,该变化体现CO2的性质是___________。大气中CO2的产生途径:___________(写出一条)。
【实验室制CO2】
实验室制取气体部分仪器与装置如图:
(2)实验室制备CO2,请你组装连续产生较多CO2的发生装置需选择的仪器为___________(“A、B、C、D、E”中选填)。若要检验气体是否为CO2,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处通入,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认识温室气体】
(3)用下图装置来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右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实验时,若能观察到食用油液面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碳中和】
(4)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实际生产中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的工艺流程:
①“捕捉室”中NaOH溶液采用喷雾方式加入,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捕捉室”中的NaOH溶液与“反应器”中的X溶液可否互换?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②. 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2) ①. BDE ②. F ③. a ④.
(3)U型管左低右高 (4) ①. 增大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②. 不能互换,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石燃料等含有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海尔蒙特发现CO2,该气体能使燃着蜡烛熄灭,该变化体现CO2的性质是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大气中CO2的产生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装置,则组装连续产生较多CO2的发生装置需选择的仪器为BDE,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从长管通入,则气体应从a处通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气体,要与空气温度作对比,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右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比较水的温度变化较大。二氧化碳温度升高较大,会观察到U型管食用盐左低右高,则实验时,若能观察到食用油液面的变化情况:U型管左低右高,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小问4详解】
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捕捉室”中NaOH溶液采用喷雾方式加入,可使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则目的是增大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和氢氧化钠比较,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较多,则“捕捉室”中的NaOH溶液与“反应器”中的X溶液不能互换,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10. 化学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甲、乙中,微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试管甲中的溶液显绿色,试管乙中的溶液显蓝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进行如下深究活动。
(1)写出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探究一:为什么CuCl2溶液显绿色而CuSO4溶液显蓝色?
【猜想与假设】①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有关;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
【实验1】
(2)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仍显蓝色,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___________无关,而是与铜离子有关。
【实验2】
(3)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则猜想②成立。
(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②成立:取试管甲中的溶液,___________(请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
探究二: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丝3】步骤I: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5.0g置于小烧杯中;
步骤Ⅱ: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室温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下表(ρ水=1g/mL):
加入水的体积/mL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溶液颜色 深绿 墨绿 墨绿 蓝绿 绿色 深蓝 蓝色 蓝色 浅蓝 淡蓝
(5)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1)
(2)硫酸根离子##
(3)NaCl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4)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白色沉淀生成,绿色溶液变蓝色
(5)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2详解】
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溶液仍显蓝色,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铜离子有关,与硫酸根离子无关。故填:硫酸根离子。
【小问3详解】
由于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所以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含氯离子的溶液,比如氯化钠等,可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故填:NaCl溶液。
【小问4详解】
由于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所以取试管甲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白色沉淀生成,绿色溶液变蓝色。故填: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白色沉淀生成,绿色溶液变蓝色。
【小问5详解】
根据表格可知,加入水的体积为25mL时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所以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故填: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三、计算题(共6分,请将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1. 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转化为碳酸钠。现称取久置于空气中的某碱样品10.6g,将其完全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然后向其中液加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烧碱样品变质的程度为___________(填“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
(2)当沉淀刚好达到最大质量时,消耗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a等于200g,求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全部变质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钡的质量为y,
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55%。
【解析】
【小问1详解】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与久置于空气中的某烧碱样品的质量相等,则该烧碱样品变质的程度为全部变质;
【小问2详解】
见答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 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 “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 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2. 下列对化学实验中有时出现的一些意外现象或结果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
异常情况 滤液浑浊 开始时无蓝色沉淀出现
选项 A.可能是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可能硫酸过量
实验
异常情况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结果偏大 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慢慢澄清
选项 C.可能铜粉过量 D.可能是CO2又与生成的沉淀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3.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同学从含有AgNO3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I过滤
B. 操作I中发生的反应为
C. 操作Ⅱ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固体B中多余的Zn
D. 溶液A中无AgNO3
4. 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X 37
A. x的值为64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共包含一种氧化物
D. 反应中和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5.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产物都是CO2
D.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6.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 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 最终瓶内压强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压强较大
D. 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钙粉末产生CO2质量多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的每空1分,共2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7. 信息时代,5G让手机飞起来!手机芯片是智能手机终端的关键。制备该电子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制得,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标出生成物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二氧化硅还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b.黄铜是合成材料 c.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8. 请你带小明同学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___________。 烧杯1中固体全部溶解,烧杯2中有固体剩余 相同温度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于食盐
B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 试管1是氯化钠溶液,试管2是碳酸钠溶液
C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10天后,A中铁钉表面无变化,B中铁钉表面产生红棕色物质 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9. 某兴趣小组以“探究CO2的奥秘”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CO2的发现】
(1)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CO2,该气体能使燃着蜡烛熄灭,该变化体现CO2的性质是___________。大气中CO2的产生途径:___________(写出一条)。
【实验室制CO2】
实验室制取气体部分仪器与装置如图:
(2)实验室制备CO2,请你组装连续产生较多CO2的发生装置需选择的仪器为___________(“A、B、C、D、E”中选填)。若要检验气体是否为CO2,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处通入,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认识温室气体】
(3)用下图装置来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右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实验时,若能观察到食用油液面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碳中和】
(4)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实际生产中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的工艺流程:
①“捕捉室”中NaOH溶液采用喷雾方式加入,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捕捉室”中的NaOH溶液与“反应器”中的X溶液可否互换?原因是___________。
10. 化学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甲、乙中,微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试管甲中的溶液显绿色,试管乙中的溶液显蓝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进行如下深究活动。
(1)写出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探究一:为什么CuCl2溶液显绿色而CuSO4溶液显蓝色?
【猜想与假设】①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有关;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
【实验1】
(2)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仍显蓝色,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___________无关,而是与铜离子有关。
【实验2】
(3)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则猜想②成立。
(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②成立:取试管甲中的溶液,___________(请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
探究二: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丝3】步骤I: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5.0g置于小烧杯中;
步骤Ⅱ: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室温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下表(ρ水=1g/mL):
加入水的体积/mL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溶液颜色 深绿 墨绿 墨绿 蓝绿 绿色 深蓝 蓝色 蓝色 浅蓝 淡蓝
(5)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6分,请将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1. 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转化为碳酸钠。现称取久置于空气中的某碱样品10.6g,将其完全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然后向其中液加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烧碱样品变质的程度为___________(填“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
(2)当沉淀刚好达到最大质量时,消耗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a等于200g,求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化学试卷(一)(无答案)

下一篇:2024届雅礼中学模拟试卷(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