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沈路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吉林省长沈路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
化学试题
满分:50分 时间: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5分)
1.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张青莲 D. 阿伏加德罗
2. 生活中常见有“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含铁酱油”。这里钙、氟、铁指的是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原子
3. 二硫化钼(MoS2)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代替硅,成为未来应用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精尖领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二硫化钼中硫与钼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A. 核外电子数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4. 火箭推进剂涉及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H B. N C. O D. Al
5. 工业生产需要考虑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大量生产、环境污染等因素,目前工业上用于大量制取氧气的原料是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过氧化氢溶液 D. 空气
6.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水 B. 金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7.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对该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球内气体分子受热膨胀 B. 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 球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 球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8. 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9. 甲醛(CH2O)是室内装修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 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构成
D. 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不显电性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
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1.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备氧气
C.收集氧气 D.验满
A. A B. B C. C D. D
12.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3.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使用了钛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做的“避火衣”,右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钛原子的中子数是22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 x=2
D. 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14.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
A. 含有2个质子 B. 核电荷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5. 归纳总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见微知著:相同质量的水,在不同状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间隔不同
B. 推理分析:相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化学史: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 化学排序: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硅>铝>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6. 请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
(1)氧元素___________。
(2)2个氧原子___________。
(3)氧气___________。
17. C919大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其机壳采用了铅锂合金材料。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
(2)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3)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18. 如图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B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液态水变气态水时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上述A变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水通电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解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两种粒子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19.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
(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
20.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利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填“a”或“b”)处。
(5)实验室用A制取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原因是___________;当水槽中的导管口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将___________再熄灭酒精灯。
(6)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1)图I是按课本进行剂一个化学实验,几分钟后可观察到乙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能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由此除了①的结论,还可以得到的实验结是: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点)。
22. 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1)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很慢
② 取_______于试管中,加2g红砖粉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_______
【讨论分析】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需补充下列两个实验:
(2)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_______是否改变:待反应结束,将实验②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滤渣的质量为_______。
(3)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_______:将滤渣置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红砖粉末可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拓展延伸】化学实验也可以“数字化”。收集上述实验产生的O2,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4)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I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5)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对比曲线AB段,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吉林省长沈路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
化学试题
满分:50分 时间: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5分)
1.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张青莲 D. 阿伏加德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B、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C、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不符合题意;
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生活中常见有“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含铁酱油”。这里的钙、氟、铁指的是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因此“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含铁酱油”中的钙、氟、铁指的是元素,故选A。
3. 二硫化钼(MoS2)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代替硅,成为未来应用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精尖领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二硫化钼中硫与钼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A. 核外电子数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二硫化钼中硫与钼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C。
4. 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H B. N C. O D. Al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的偏旁部首是“气”字头,故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氮()的偏旁部首是“气”字头,故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氧()的偏旁部首是“气”字头,故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铝()的偏旁部首是“钅”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5. 工业生产需要考虑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大量生产、环境污染等因素,目前工业上用于大量制取氧气的原料是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过氧化氢溶液 D. 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操作不简便、成本较高,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适合大量生产,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但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大量的氧气。
故选D。
6.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水 B. 金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B、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7.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对该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球内气体分子受热膨胀 B. 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 球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 球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球内的分子的数目、体积、本身等没有发生变化,故选C。
8. 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9. 甲醛(CH2O)是室内装修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 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构成
D. 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说法错误;
D、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不显电性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
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也不显电性,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故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得失电子后可以变成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备氧气
C.收集氧气 D.验满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
B、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为固体,该反应需要加热,则发生装置可选择固体加热型,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且在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图示操作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图示操作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能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集满,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D。
12.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气体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这种气体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密度又比空气的密度小。
故选:B。
13.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使用了钛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做的“避火衣”,右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钛原子的中子数是22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 x=2
D. 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的质子数为2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47.87-22≈26,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2=2+8+10+x,得x=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4.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
A. 含有2个质子 B. 核电荷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的质子数为1,核电荷数为1,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因此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不符合题意;
D、氚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归纳总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见微知著:相同质量的水,在不同状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间隔不同
B. 推理分析:相同元素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化学史: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 化学排序: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硅>铝>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同质量的水,在不同状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不是因为分子大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6. 请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
(1)氧元素___________。
(2)2个氧原子___________。
(3)氧气___________。
【答案】(1)O (2)2O
(3)O2
【解析】
【小问1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氧元素表示为O;
【小问2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小问3详解】
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气的化学式为O2。
17. C919大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其机壳采用了铅锂合金材料。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
(2)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3)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Al (2)13
(3)26.98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故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
【小问2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故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
【小问3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18. 如图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B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上述A变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水通电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解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两种粒子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答案】(1) ①. 分子间隔 ②. 物理 (2)H、O
【解析】
【小问1详解】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水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分解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两种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H、O)。
19.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
(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3)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小问2详解】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小问3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20.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利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填“a”或“b”)处。
(5)实验室用A制取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原因是___________;当水槽中的导管口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将___________再熄灭酒精灯。
(6)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2) ①. A ②.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b (5) ①.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 气泡连续均匀 ③. 导管移出水面
(6)A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为长颈漏斗;②为水槽;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为固体,该反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
【小问3详解】
与装置B相比,C装置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4详解】
利用G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氧气从a口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处,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小问5详解】
实验室用A制取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则当水槽中的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将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小问6详解】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物为固体,该反应需要加热,则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
2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1)图I是按课本进行剂一个化学实验,几分钟后可观察到乙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能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由此除了①的结论,还可以得到的实验结是: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1) ①. 甲烧杯溶液不变色,乙烧杯中溶液变红色 ②. 在不断地运动
(2)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或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乙烧杯中,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乙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小问2详解】
设计实验时要有对照组,以便对照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故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
【小问3详解】
观察到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后变红,E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小问4详解】
改进后的装置是密闭的,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22. 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1)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很慢
② 取_______于试管中,加2g红砖粉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_______
【讨论分析】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需补充下列两个实验:
(2)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_______是否改变:待反应结束,将实验②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滤渣的质量为_______。
(3)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_______:将滤渣置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红砖粉末可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拓展延伸】化学实验也可以“数字化”。收集上述实验产生的O2,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4)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I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5)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对比曲线AB段,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答案】(1) ①.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②. 10m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 ③. 常温下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 ①. 质量 ②. 2g
(3)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4)温度升高,氧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结论为常温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很慢,故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对比得出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根据控制变量法,一个加入红砖粉末,一个不加,其它因素相同,故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2g红砖粉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说明常温下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步骤:待反应结束,将实验②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是否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得到滤渣的质量为2g;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步骤:将滤渣置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该实验是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与AB段相比,BC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快,而AB段和BC段的不同是BC段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说明氧分子具有的性质是:温度升高,氧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小问5详解】
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对比曲线AB段,CD段比AB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快,说明CD段氧气从瓶口逸出速率快,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河北中考模拟仿真押题(五)5语文

下一篇: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二年级考试6月联考(24-559B)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