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省三亚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4年海南省三亚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32 Me-24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42分)
1. 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观念。空的矿泉水瓶属于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矿泉水瓶是塑料制品,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选:A。
2. 苏东坡故居被称为“中国文房四宝”之祖。下列制作“文房四宝”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伐竹制笔 B. 烧炭集墨 C. 裁剪纸张 D. 开石磨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A、伐竹制笔,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炭集墨,烧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裁剪纸张,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开石磨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倾斜,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所示操作正确;
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 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选项错误;
B、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正确;
C、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D、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拉瓦锡定量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B. 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
D. 张青莲利用海水制得了纯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正确。
C、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由特效,故C正确。
D、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D错误。
故选:D。
6. 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其所用的伞状天线是用镀金钼丝编织而成。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钼元素的符号为Mu B.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C. 钼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42 D. 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钼元素的符号为Mo,不是Mu,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钼的原子序数是4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2,不能确定钼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42,错误;
D、金属有较好的延展性,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正确。
故选D。
7. 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电解水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1:2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C. M处收集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
D.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与正极相连的M处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N处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说法正确;
B、与负极相连的N处产生的是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产生氢气的N处,木条不会复燃,说法错误;
C、M处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说法正确。
D、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增加水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增强水的导电性,说法正确。
故选B。
8.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大量冷水
B. 衣物上沾有油渍,用洗洁精清洗
C. 热水瓶内壁结有水垢,用食醋清洗
D. 冰箱内出现异味,用活性炭吸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油的密度比水小,炒菜时油锅着火,倒入大量水,油会飘到水上面,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旺,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符合题意;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可以用洗洁精清洗衣物上的油渍,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运用正确,不符合题意;
C、食醋主要成分为醋酸,醋酸显酸性,能与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用食醋可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运用正确,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因此冰箱出现了异味时,可用活性炭去吸附,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运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 和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 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错误;
B、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N2和H2按个数比1:3进行该反应,错误;
C、是NH3, N、H元素的质量比为14:3,错误;
D、从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正确;
故选D。
10. 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没有明显现象,Y和Z表面有气泡产生;另取Y放入Z化合物溶液中,未见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Y>Z B. Z>Y>X C. X>Z>Y D. Y>X>Z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没有明显现象,Y和Z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Z能与稀硫酸反应,X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金属活动性Y、Z>X;Y放入Z的盐溶液中,未见明显现象,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即Z>Y;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
故选B。
11.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导管容积忽略不计)与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取足量的白磷进行实验是为了减少误差
B.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C. 实验结束无需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数
D. 该装置实验的优点是密闭容器中进行测量结果更准确,污染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足量的白磷进行实验是为了耗尽装置中的氧气,减少误差,说法正确;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说法正确;
C、实验结束需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数,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使测定结果偏小,说法错误;
D、该装置实验的优点是密闭容器中进行测量,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白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小,说法正确;
故选:C。
12. 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能作干燥剂
B. 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
C. 一段时间后向烧杯内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蓝色
D.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能作干燥剂,而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左端液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而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所以一段时间后向烧杯内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气压减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以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3. 如图为MgCl2、KCl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只有在80℃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80℃降温到20℃,都有晶体析出
D. 80℃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Mg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三种物质中MgCl2、K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80℃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物质溶解度从80℃降温到20℃时,溶解度降低,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从80℃降温到20℃,都有晶体析出,正确;
D、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没有确定三种物质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80℃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Mg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故选C。
14.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①: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腐蚀性
B. 实验②:试管壁发烫,说明物质溶解过程伴随热量变化
C. 实验③: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④: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纸被腐蚀炭化,说明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正确;
B、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该实验不能说明溶解过程伴随热量变化,错误;
C、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总质量减小,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烧杯中逸出,未被称量,错误;
D、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5. 现有葡萄糖、小苏打、甲烷、棉花,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可用作生活燃料的是______;
(2)常用作纺织原料的是______;
(3)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______;
(4)能用来制作糕点的是______。
【答案】(1)甲烷##CH4
(2)棉花 (3)葡萄糖##C6H12O6
(4)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生活燃料,故填:甲烷;
【小问2详解】
棉花属于天然纤维,可用作纺织原料,故填:棉花;
【小问3详解】
葡萄糖在人体中能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可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填:葡萄糖;
【小问4详解】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来制作糕点,故填:小苏打。
16.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海南推行新能源电动汽车,而电池是电动汽车的灵魂。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判断电池优劣的重要标准。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含磷酸铁(FePO4)、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等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为此,科研工作者就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磷酸铁(Fe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原因是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是______。
【答案】(1)+5 (2)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
(3)当石墨烯的含量为4%时,LiFePO4粉末电阻最小,石墨烯的含量小于4%或大于4%时,LiFePO4粉末电阻都会增大(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磷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3)+x+(-2)×4=0,x=+5;故答案为:+5;
【小问2详解】
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判断一种电池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所以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故答案为: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石墨烯含量对粉末电阻的影响是当石墨烯的含量为4%时,粉末电阻最小,石墨烯的含量小于4%或大于4%时,粉末电阻都会增大;故答案为:当石墨烯的含量为4%时,粉末电阻最小,石墨烯的含量小于4%或大于4%时,粉末电阻都会增大(合理即可)。
17. 现在很多饭店都出现了柴火灶,其内部结构如图:
(1)从燃烧条件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______。
(2)下列关于柴火灶中烟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
B. 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
C. 烟囱建高就可以消除污染
【答案】(1)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2)A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燃烧条件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小问2详解】
A、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有炭黑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烟囱建高,只是将污染物排向高空,不可以消除污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18. 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2)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已知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______(填标号)。
A. 结晶 B. 蒸发 C. 蒸馏 D. 升华
【答案】(1) ①. SnO2+CSn+CO2↑ ②. 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金属锡的熔点 (2)C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CSn+CO2↑;
②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
【小问2详解】
由于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此时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A.结晶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B.蒸发是指将溶液中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水分,剩下溶质固体,蒸发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溶质分离出来,故不符合题意;
C.蒸馏是将液体先通过加热使其气化,再通过冷凝使其液化的过程,蒸馏是根据混合物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在冷凝区,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故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蒸馏,故符合题意;
D.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8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
【答案】3.2g
【解析】
【详解】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 ,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与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相同,故镁元素的质量为: ,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三、简答题(共10分)
20. 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假设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向食盐水依次加入三种试剂除杂,依次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X溶液(以上三种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2)X溶液是什么溶液?______,过量的X对所得到的氯化钠晶体的纯度为什么没有影响?______
【答案】(1)除去食盐水中的氯化钙
(2) ①. 稀盐酸 ②. 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可以除去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食盐水中的氯化钙。
【小问2详解】
加入的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是过量的,X溶液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是稀盐酸;
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可以除去,过量的稀盐酸对所得到的氯化钠晶体的纯度没有影响。
21. 如图是一个趣味变色实验,同学们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资料:碘酒为碘(I2)的乙醇溶液;淀粉遇I2变篮,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进行实验】
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3%H2O2溶液、水和2mL1%淀粉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2%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序号 烧杯A 烧杯B 变色时间/s
H2O2溶液体积/mL 溶液总体积/mL 碘酒体积/mL 溶液总体积/mL
① 10 32 2 25 595
② 10 32 5 25 193
③ 10 32 10 25 39
④ 5 32 5 25 399
⑤ 20 32 5 25 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2)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加入的H2O2溶液体积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混合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就越短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①②③中,碘酒体积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则目的是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
【小问2详解】
实验②④⑤中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且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说明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
四、实验题
2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或②序号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
(3)现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选择合适装置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B)→______。
【答案】(1)铁架台或分液漏斗
(2)A (3)G→D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是铁架台;②是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所以要把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干燥,最后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现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选择合适装置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B)→G→D。
【实验探究】
23. 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小雨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她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小雨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2)探究HCl气体与NaOH溶液的反应。
如图a所示,小组同学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用数字化传感器对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进行了过程性监测,实验结果如图b、图c(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所示的变化曲线。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______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3)请分析在图c中对应曲线上C点的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
【答案】(1)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2) ①. > ②. 离子的浓度
(3)H+和Na+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即使氢氧化钙和盐酸不反应混合后也会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小问2详解】
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忽略,则相当于相同数目的氢氧根离子替换为氯离子,导电能力下降了,则导电能力:OH->Cl-;
②BC段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且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加了,溶液体积不变,离子浓度增加,所以BC段导电能力增加,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小问3详解】
C点pH小于7,此时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氢,故所含的阳离子是:Na+、H+。
五、计算题
24. 甲醛(CH2O)是空气污染物,通过石墨负载MnO2催化剂使甲醛氧化,可将其转化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H2O+CO2。抽取某室内空气样品1m3所含有的甲醛被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22mg。求1m3所含有的甲醛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1m3所含有的甲醛的质量是x
x=0.15mg
答:1m3所含有的甲醛的质量是0.15mg
【解析】
【详解】见答案2024年海南省三亚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32 Me-24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42分)
1. 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观念。空矿泉水瓶属于
A. B. C. D.
2. 苏东坡故居被称为“中国文房四宝”之祖。下列制作“文房四宝”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伐竹制笔 B. 烧炭集墨 C. 裁剪纸张 D. 开石磨光
3. 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 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B. C. D.
5.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拉瓦锡定量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B. 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
D. 张青莲利用海水制得了纯碱
6. 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其所用的伞状天线是用镀金钼丝编织而成。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钼元素符号为Mu B.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C. 钼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42 D. 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
7. 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电解水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1:2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C. M处收集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
D.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8.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大量冷水
B. 衣物上沾有油渍,用洗洁精清洗
C. 热水瓶内壁结有水垢,用食醋清洗
D. 冰箱内出现异味,用活性炭吸附
9. 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 和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 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10. 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没有明显现象,Y和Z表面有气泡产生;另取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未见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Y>Z B. Z>Y>X C. X>Z>Y D. Y>X>Z
11.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导管容积忽略不计)与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取足量的白磷进行实验是为了减少误差
B.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C. 实验结束无需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数
D. 该装置实验的优点是密闭容器中进行测量结果更准确,污染小
12. 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能作干燥剂
B. 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
C. 一段时间后向烧杯内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蓝色
D.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3. 如图为MgCl2、KCl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只有在80℃时,KCl和MgSO4溶解度才相等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80℃降温到20℃,都有晶体析出
D. 80℃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Mg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4.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①: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腐蚀性
B. 实验②:试管壁发烫,说明物质溶解过程伴随热量变化
C. 实验③: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④: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15. 现有葡萄糖、小苏打、甲烷、棉花,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可用作生活燃料的是______;
(2)常用作纺织原料的是______;
(3)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______;
(4)能用来制作糕点的是______。
16.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海南推行新能源电动汽车,而电池是电动汽车的灵魂。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判断电池优劣的重要标准。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含磷酸铁(FePO4)、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等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为此,科研工作者就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磷酸铁(Fe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原因是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是______。
17. 现在很多饭店都出现了柴火灶,其内部结构如图:
(1)从燃烧条件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______。
(2)下列关于柴火灶中烟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
B. 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
C. 烟囱建高就可以消除污染
18. 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2)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已知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______(填标号)。
A. 结晶 B. 蒸发 C. 蒸馏 D. 升华
19. 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8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
三、简答题(共10分)
20. 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假设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向食盐水依次加入三种试剂除杂,依次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X溶液(以上三种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2)X溶液是什么溶液?______,过量的X对所得到的氯化钠晶体的纯度为什么没有影响?______
21. 如图是一个趣味变色实验,同学们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资料:碘酒为碘(I2)的乙醇溶液;淀粉遇I2变篮,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进行实验】
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3%H2O2溶液、水和2mL1%淀粉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2%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序号 烧杯A 烧杯B 变色时间/s
H2O2溶液体积/mL 溶液总体积/mL 碘酒体积/mL 溶液总体积/mL
① 10 32 2 25 595
② 10 32 5 25 193
③ 10 32 10 25 39
④ 5 32 5 25 399
⑤ 20 32 5 25 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2)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四、实验题
2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或②序号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
(3)现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选择合适装置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B)→______。
【实验探究】
23. 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小雨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她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小雨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2)探究HCl气体与NaOH溶液的反应。
如图a所示,小组同学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用数字化传感器对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进行了过程性监测,实验结果如图b、图c(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所示的变化曲线。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______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3)请分析在图c中对应曲线上C点的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
五、计算题
24. 甲醛(CH2O)是空气污染物,通过石墨负载MnO2催化剂使甲醛氧化,可将其转化成无污染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H2O+CO2。抽取某室内空气样品1m3所含有的甲醛被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22mg。求1m3所含有的甲醛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仿真卷(10)(答案)

下一篇:2024年安徽阜阳市重点中学中考三模卷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