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生版+教师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6级高一(下)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和第Ⅱ卷都答在答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S-32 Fe-56 Ni-59 Cu-64
第Ⅰ卷(单选题 共42分)
本卷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不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1. 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胆矾可以和石灰乳混合制成一种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
B. “天宫二号”空间运行的动力源泉一一太阳能电池帆板,其核心材料为
C. 小米SU7搭载的“”高压充电平台采用碳化硅器件替代传统的硅基器件,是因为碳化硅相较于硅更耐受高压高热的工作环境
D. 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叫做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胆矾含有重金属离子铜离子,可以和石灰乳混合制成一种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A正确;
B.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可以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硅为绝缘体,不具有此性质, B错误;
C.小米SU7搭载的“800V+”高压充电平台采用碳化硅器件替代传统的硅基器件,是因为碳化硅相较于硅更耐受高压高热的工作环境,C正确;
D.王水能溶解黄金这样的活动性稳定的金属,“王水”是浓盐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溶解,D正确;
故答案为:B。
2. 下列物质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B. C. D. Na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和之间的离子键和氧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非极性共价键,A正确;
B.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和之间的离子键和氮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极性共价键,B错误;
C.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硅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极性共价键,C错误;
D.NaO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和之间的离子键和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选A。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
B. 常温下,5.6g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C. 0.4mol铁与足量的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8
D. 含2mol 浓硫酸与足量的Cu共热,生成分子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则,A正确;
B.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消耗0.1mol铁,转移0.3NA电子,B正确;
C.铁与足量的S反应方程式为,消耗0.4molFe转移电子数为0.8NA,C正确;
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不再与铜单质反应,无法计算出生成的SO2的量,D错误;
故选D。
4.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为:,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其反应进程与体系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断裂了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B. 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C. 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
D. 反应②的速率小于反应①,是慢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像信息,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为: ,第二步为: ,且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所以反应①为决速步骤,据此分析。
A.第①步反应断裂了氢氢键、碳氢键,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①吸热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C正确;
D.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所以反应①为决速步骤,即反应①是慢反应,D错误;
故选D。
5. 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原子序数之和为31,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Z>X B. 简单氢化物沸点:XC. 原子半径:X【答案】C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原子序数之和为31,由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可知,X形成4个共价键、Y形成2个共价键,可知X为C元素、Y为O元素;Z只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为31-6-8=17,可知Z为Cl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Cl元素,
A.高氯酸为所有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H2CO3为弱酸,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CO3即Z>X,A正确;
B.水分子间含氢键,甲烷分子间不含氢键,则简单氢化物沸点CH4<H2O即X<Y,B正确;
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Cl>C>O即Y<X<Z,C错误;
D.由分析可知,Y为O,元素Y能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18电子分子,分子为过氧化氢,含O—O非极性键,D正确;
故答案为:C。
6. 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一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入碳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B.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 缩小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一定量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往反应中加入固体,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正确;
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
C.缩小体积等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容器体积变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故选D。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随核电荷数增大,第Ⅱ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保持不变
B. 随核电荷数增大,碱金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C. 随核电荷数增大,第ⅥA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逐渐减弱
D. 随核电荷数增大,、、、、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随核电荷数增大,第Ⅱ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保持不变,都为2个电子,A正确;
B.随核电荷数增大,碱金属单质密度从上到下呈增大趋势,其中K的密度小于Na,B错误;
C.随核电荷数增大,第Ⅵ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逐渐减弱,C正确;
D.O2-、F-、Na+、Mg2+、Al3+的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大,O2-、F-、Na+、Mg2+、Al3+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D正确;
故答案为:B。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是
A.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B.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
C.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
D. 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二氧化硫少量时,反应方程式为,A错误;
B.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B错误;
C.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盐酸,氢离子与硝酸根结合生成的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Fe2+氧化为Fe3+,C正确;
D.草酸是弱电解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甲实验装置验证酸性的强弱,H2SO4>H2CO3>HClO
B. 乙实验装置证明Cu和浓HNO3反应放热
C. 丙实验操作验证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
D. 丁实验装置制取SO2并控制气体产生或停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NaClO反应生成HClO,但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该装置不能比较得出酸性H2SO4>H2CO3>HClO,A不合题意;
B.浓硝酸和Cu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左侧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导致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B符合题意;
C.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所以两只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没有白烟生成,C不合题意;
D.亚硫酸钠是粉末状固体,所以不能用该装置制取SO2并控制气体产生或停止,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 为测定空气中的含量,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空气样品经过管道通入密闭容器中的100mL、0.30mol/L的酸性溶液。已知与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管道中空气流量为0.5L/min,经过3min溶液恰好褪色,假定样品中的可被溶液充分吸收,则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单位为g/L)是
A. 3.2 B. 6.4 C. 9.6 D. 1.6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经过3 min溶液恰好褪色,则通过空气的体积为0.5L·min-1×3min=1.5 L,消耗的酸性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L×0.3mol/L=0.03mol,设尾气中SO2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由离子方程式得,,尾气样品中SO2含量为,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向浓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三种固体,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红棕色气体是HBr
B. 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可知还原性:
C. 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可知还原性:
D.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氧化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HBr为无色气体,实验①中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汽,A错误;
B.②③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无法判断氯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强弱,B错误;
C.实验①中浓硫酸能够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实验②浓硫酸不能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可知还原性:Br->Cl-,C正确;
D.上述实验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强氧化性,未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12.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工业上可以下三种方法获取H2。
①焦炭与水反应制氢:
②甲烷与水反应制氢:
③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
B. 反应②使用催化剂,减小
C. 反应③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反应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3=+571.6kJ mol-1,H2(g)+O2(g)=H2O(l) ΔH=-285.8kJ mol-1,所以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kJ mol-1,A正确;
B.反应②使用催化剂,ΔH2不变,催化剂指改变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B错误;
C.反应③中太阳能催化分解水,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H2和O2中,C正确;
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得到:CH4(g)═C(s)+2H2(g)ΔH=+(206.1-131.3)kJ mol-1=+74.8kJ mol-1,D正确;
故答案为:B。
13. 实验室用还原(沸点:31.85℃,密度为)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Ⅲ的烧杯中盛装的是冰水
B. 实验时,应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活塞K
C. 该实验中滴加13.55mL ,制得高纯硅2.814g,则的利用率为75%
D. 为鉴定高纯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需要用的试剂为盐酸、硫氰化钾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装置Ⅰ的目的是制备氢气,氢气中含有水蒸气,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必须除去,因此装置Ⅱ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即装置Ⅱ中盛放浓硫酸,装置Ⅲ的作用是提供SiHCl3气体,因此在水浴中加热。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装置Ⅲ的烧杯中盛装的是热水,A错误;
B.实验时应先通入氢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危险,B错误;
C.密度为,体积13.55mL,根据,理论生成高纯硅Si质量:,则的利用率:,C正确;
D.铁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不能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D错误;
答案选C。
14. 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很稀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向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根据关系图,硝酸被还原成铵盐 B. 样品中铝粉和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1
C. a点对应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 D. 原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37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始终没有气体生成,可以得出不会有氮的氧化物生成,向反应后溶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可知硝酸过量,故铝和铁被氧化为Al3+、Fe3+,反应后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应先与硝酸反应,再生成沉淀,当沉淀完全后,由图知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量不变,可得与发生了反应,则随着NaOH的滴加,发生的反应依次有:①H++OH-=H2O,②Fe3++3OH-=Fe(OH)3↓、Al3++3OH-=Al(OH)3↓,③+OH-=NH3 H2O,④Al(OH)3+OH-=,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反应始终没有气体生成,可以得出不会有氮的氧化物生成,向反应后溶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可知硝酸过量,故铝和铁被氧化为Al3+、Fe3+,反应后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应先与硝酸反应,再生成沉淀,当沉淀完全后,由图知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量不变,可知与发生了反应,则硝酸被还原为铵盐(NH4NO3),A正确;
B.cd段消耗NaOH溶液8mL,根据Al(OH)3+OH-=+2H2O可知,n[Al(OH)3]=n(NaOH)=0.008L×5mol/L=0.04mol,故n(Al)=n[Al(OH)3]=0.04mol,而bc段消耗的氢氧化钠的6mL,根据与+OH-═NH3 H2O可知,n()=n(NaOH)=0.006L×5mol/L=0.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3n(Fe)+3n(Al)=8n(),即3n(Fe)+3×0.04mol=8×0.03mol,解得n(Fe)=0.04mol,则n(Al):n(Fe)=0.04mol:0.04mol=1:1,B正确;
C.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Al、Fe提供电子物质的量为8×0.03mol=0.24mol,由电荷守恒可知,ab段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0.24mol,ab段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0.048L=48mL,故a点对应NaOH溶液体积为68mL-48mL=20mL,C正确;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68mL时,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钠与硝酸铵,n(NH4NO3)=n()=0.03mol,根据Na元素守恒有n(NaNO3)=n(NaOH)=0.068L×0.05mol/L=0.34mol,根据N元素守恒原硝酸溶液中n(HNO3)=n(NaNO3)+2n(NH4NO3)=0.34mol+0.03mol×2=0.4mol,D错误;
故答案为: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15. 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J元素同主族,能形成离子化合物JX;Y元素的最简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Z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呈V形;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8。请回答: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写出JX与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Z______(选填“>”或“<”)Q。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______(填字母)。
A.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B.Z和Q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弱
C.Z与Q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D.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X与Y可形成10电子分子A,也可形成10电子阳离子B,画出阳离子B的电子式______;X与Q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极不稳定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写出该分子的结构式______。
(5)化合物甲和乙均由X,Y,Z,Q四种元素组成,都为强电解质,甲和乙溶液反应有气体产生,写出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1)第二周期第ⅤA族
(2)
(3) ①. > ②. B
(4) ①. ②.
(5)或
【解析】
【分析】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J元素同主族,能形成离子化合物JX,则X为H元素,J为Na元素;Y元素的最简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Y为N元素;Z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呈V形,则Z为O元素;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8,则Q为S元素。
【小问1详解】
Y为N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ⅤA族;
【小问2详解】
NaH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O>S,即Z>Q;H2S的水溶液放置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氧气能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则氧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说明O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A正确;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无氢键,故不能通过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B错误;S与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S元素表现正化合价,O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更大,故氧元素非金属性较强,C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O>Z,D正确;
【小问4详解】
X与Y可形成10电子分子A为NH3,形成10电子阳离子B为,其电子式为;X与Q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极不稳定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该分子的结构式为H S S H;
【小问5详解】
化合物甲和乙均由X,Y,Z,Q四种元素组成,都为强电解质,甲和乙溶液反应有气体产生,则甲为或,乙为,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16. 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及生产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
(1)三氟化氮()气体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HF、NO和HNO。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2)联氨()是一种常用的强还原剂。可用以下方法制得(装置如右图):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化学式为,沸点196.6℃]水溶液在40℃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继续反应。滴液漏斗内的试剂是______;制备联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溶液体积为2L,半分钟后的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2mol,______。
(4)已知:分子中的键能为a kJ/mol;分子中键能为b kJ/mol;1mol 转化为气态P原子吸收能量c kJ。写出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①. +3 ②. 1∶2
(2) ①. NaClO碱性溶液 ②.
(3)0.2
(4)
【解析】
小问1详解】
三氟化氮(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HF、NO和HN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F3+5H2O=9HF+2NO+HNO3,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生成HNO3,化合价升高,被还原生成NO,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3;1:2;
【小问2详解】
联氨(N2H4)是一种常用的强还原剂,可与次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混合时,滴液漏斗内的试剂是NaClO碱性溶液,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反应生成联氨、氯化钠和碳酸钠,其制备联氨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O-+CO(NH2)2═N2H4+Cl-++H2O,故答案为:NaClO碱性溶液;2OH-+ClO-+CO(NH2)2═N2H4+Cl-++H2O;
【小问3详解】
H3PO4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溶液体积为2L,半分钟后的H3PO4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2mol,(H3PO4)==mol/(L min)=0.2mol/(L min),故答案为:0.2mol/(L min);
【小问4详解】
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已知:Cl2分子中的键能为akJ/mol;PCl3分子中P—Cl键能为bkJ/mol;1mol P4(s)转化为气态P原子吸收能量ckJ,P4(s)与Cl2(g)反应生成PCl3(g)的热化学方程式:P4(s)+6Cl2(g)=4PCl3(g) ΔH=(6a+c-12b)kJ/mol,故答案为:P4(s)+6Cl2(g)═4PCl3(g) ΔH=(6a+c-12b)kJ/mol。
17. 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对反应的理解。X同学对水溶液中歧化反应进行了探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将9mL 饱和溶液加入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
序号 A B C
试剂组成 0.4KI a KI 0.2 0.2
实验现象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 无明显现象
已知:A、B实验结束后,KI溶液的浓度不变。
(1)由以上实验可知,K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歧化反应的______,可能的反应过程如下。将ⅰ补充完整:
反应ⅰ.______。
反应ⅱ.
(2)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该同学还做了补充实验D:将9mL 饱和溶液加入2mL 0.2 KI和0.0002mol 的混合溶液中。现象为: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为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实验表明,的歧化反应速率D>A。原因是ⅰ的反应速率______(选填“<”或“>”)ⅱ反应的速率,且ⅱ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ⅰ反应的反应速率,因为______。
【答案】(1) ①. 催化剂 ②.
(2) ①. 0.4 ②. 是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3) ①. < ②. 反应ⅱ产生的使反应ⅰ加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对比A、B组实验,B组实验明显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可确定K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歧化反应的催化剂;根据歧化反应的特点,反应ⅱ生成H2SO4,则反应ⅰ需生成S,即SO2将I-氧化为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对比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因实验B比实验A多了H2SO4,则B中KI溶液的浓度应不变,故a=0.4;②由表中实验现象可知,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小问3详解】
加入少量I2时,反应明显加快,则ⅰ的反应速率<ⅱ反应的速率;说明反应ⅱ比反应ⅰ快;D中由反应ⅱ产生的H+使反应ⅰ加快;
18. 工业上可用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FeO、)制备并回收副产物黄铵铁矾[]的工艺流程如下。
(1)如图1是酸浸时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则酸浸时合适的没出温度是______℃,“初步沉铁”中,向酸浸后的溶液中通入NH3调节溶液的pH至1.5左右,溶液温度保持80℃左右,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沉淀出黄铵铁矾。鼓入的“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2)“深度沉铁”中,溶液中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开始10~20min内迅速减小,同时有大量气体产生,其原因是______。
(3)“深度沉铁”时溶液保持的温度比“初步沉铁”时溶液保持的温度低,其原因是______。
(4)滤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加过滤后得到固体,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得到的溶液经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可得到晶体。为了提高产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的母液要循环使用,则应该回流到流程中的______位置(选填“a”、“b”、“c”、“d”)。
【答案】(1) ①. 70 ②. 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2)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催化分解
(3)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4)增大的浓度(或富集)
(5) ①.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②. d
【解析】
【分析】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FeO、)加入硫酸进行溶解,溶液中存在、和,通过通入氨气和空气并加热,继续通入氨气并加入过氧化氢,可将氧化为后反应生成黄铵铁矾,滤液中加入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镍,加稀硫酸溶解后经系列操作得。
【小问1详解】
如图所示,温度为70℃时镍的浸出率最高;酸浸后的溶液中通入NH3调节溶液的pH至1.5左右,溶液温度保持80℃左右,鼓入空气,空气中氧气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小问2详解】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催化分解;
【小问3详解】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受热过氧化氢分解;
【小问4详解】
滤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加过滤后得到固体,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增大的浓度(或富集);
【小问5详解】
得到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可得到晶体;为了提高产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的母液中还含有,可回流到流程中d中进行结晶,提高产率。
19. 氯化亚砜()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77℃,在农药,医药行业中用途广泛。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酸性物质。实验室合成原理为:(常温常压下为樱桃红色液体),其装置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仪器C的作用除了吸收和外,还具有______的作用。
(2)戊是贮气装置,则E中的溶液是______。
(3)若缺少装置乙和丁,三颈烧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有关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X、Y内的试剂分别是1mol/L 溶液和固体
b.活性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c.三颈烧瓶温度过高时应适当冷却以提高的产率
(5)可用于除去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但与混合加热不宜制取无水,是因为该方案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判断副反应的可能性:
ⅰ.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振荡使两种物质充分反应;
ⅱ.往上述试管中加水溶解,取溶解后的溶液少许于两支试管,进行实验验证,完成表格内容。(供选试剂:溶液、稀盐酸、稀、酸性溶液、溶液、溶液、溴水)
方案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往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发生了上述副反应
方案二 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 ______ 则没有发生上述副反应
【答案】(1) ①. 恒压滴液漏斗 ②.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到反应装置中,消耗反应物和使产物水解
(2)饱和NaCl溶液
(3)或
(4)a (5) ①. 溶液 ②. 溶液 ③. 没有明显现象
【解析】
【分析】甲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硫,实验室用70%浓硫酸与Na2SO3反应制取SO2,仪器X中为浓硫酸,Y中为Na2SO3,制得的SO2经过乙装置中的浓硫酸干燥后,通入到D中;装置戊中的氯气,随着E装置饱和食盐水的滴加,被挤压入装置丁用浓硫酸干燥,再通入到装置D中,氯气、二氧化硫、SCl2在活性炭作用下发生反应制取SOCl2,为提高原料利用率,装置丙上方安装球形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为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导致SOCl2遇水剧烈反应,同时防止氯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在冷凝管顶端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仪器X为恒压分液漏斗;根据分析,仪器C的作用除了吸收Cl2和SO2外,还具有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到反应装置中,消耗反应物和使产物水解;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则E中的溶液是饱和NaCl溶液;
【小问3详解】
若缺少装置乙和丁,二氧化硫和氯气会带入水蒸气进入装置丙,生成的SOCl2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HCl;二氧化硫与氯气也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三颈烧瓶会发生的主要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X、Y内的试剂是70%H2SO4和Na2SO3固体,故a不正确;根据题干反应方程式可知,活性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故b正确;根据题意,SOCl2的沸点较低,三颈烧瓶温度过高时应适当冷却以提高SOCl2的产率,故c正确;
【小问5详解】
SOCl2与FeCl3·6H2O混合加热不宜制取无水FeCl3,是因为该方案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若发生副反应,SOCl2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则验证方法为方案一:往一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SOCl2与FeCl3·6H2O发生了上述副反应,SOCl2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方案二: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无亚铁离子产生,说明SOCl2与FeCl3·6H2O有发生上述副反应。重庆南开中学高2026级高一(下)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和第Ⅱ卷都答在答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S-32 Fe-56 Ni-59 Cu-64
第Ⅰ卷(单选题 共42分)
本卷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不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1. 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胆矾可以和石灰乳混合制成一种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
B. “天宫二号”空间运行的动力源泉一一太阳能电池帆板,其核心材料为
C. 小米SU7搭载“”高压充电平台采用碳化硅器件替代传统的硅基器件,是因为碳化硅相较于硅更耐受高压高热的工作环境
D. 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叫做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2. 下列物质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B. C. D. NaOH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
B. 常温下,5.6g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C. 0.4mol铁与足量的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8
D. 含2mol 的浓硫酸与足量的Cu共热,生成分子数为
4.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为:,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其反应进程与体系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断裂了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B. 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C. 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
D. 反应②的速率小于反应①,是慢反应
5. 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原子序数之和为31,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Z>X B. 简单氢化物沸点:XC. 原子半径:X6. 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一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入碳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B.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 缩小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一定量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随核电荷数增大,第Ⅱ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保持不变
B. 随核电荷数增大,碱金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C. 随核电荷数增大,第ⅥA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难易程度逐渐减弱
D. 随核电荷数增大,、、、、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B.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
C.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
D. 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9.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甲实验装置验证酸性的强弱,H2SO4>H2CO3>HClO
B. 乙实验装置证明Cu和浓HNO3反应放热
C. 丙实验操作验证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
D. 丁实验装置制取SO2并控制气体产生或停止
10. 为测定空气中的含量,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空气样品经过管道通入密闭容器中的100mL、0.30mol/L的酸性溶液。已知与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管道中空气流量为0.5L/min,经过3min溶液恰好褪色,假定样品中的可被溶液充分吸收,则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单位为g/L)是
A. 3.2 B. 6.4 C. 9.6 D. 1.6
11. 向浓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三种固体,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红棕色气体是HBr
B. 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可知还原性:
C. 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可知还原性:
D.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氧化性
12.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工业上可以下三种方法获取H2。
①焦炭与水反应制氢:
②甲烷与水反应制氢:
③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
B. 反应②使用催化剂,减小
C. 反应③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反应的
13. 实验室用还原(沸点:31.85℃,密度为)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Ⅲ的烧杯中盛装的是冰水
B. 实验时,应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活塞K
C. 该实验中滴加13.55mL ,制得高纯硅2.814g,则的利用率为75%
D. 为鉴定高纯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需要用的试剂为盐酸、硫氰化钾溶液
14. 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很稀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向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根据关系图,硝酸被还原成铵盐 B. 样品中铝粉和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1
C. a点对应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 D. 原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37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15. 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J元素同主族,能形成离子化合物JX;Y元素的最简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Z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呈V形;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8。请回答: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写出JX与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Z______(选填“>”或“<”)Q。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______(填字母)。
A.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B.Z和Q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弱
C.Z与Q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D.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X与Y可形成10电子分子A,也可形成10电子阳离子B,画出阳离子B的电子式______;X与Q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极不稳定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写出该分子的结构式______。
(5)化合物甲和乙均由X,Y,Z,Q四种元素组成,都为强电解质,甲和乙溶液反应有气体产生,写出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16. 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及生产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
(1)三氟化氮()气体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HF、NO和HNO。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2)联氨()是一种常用的强还原剂。可用以下方法制得(装置如右图):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化学式为,沸点196.6℃]水溶液在40℃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继续反应。滴液漏斗内的试剂是______;制备联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溶液体积为2L,半分钟后的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2mol,______。
(4)已知:分子中键能为a kJ/mol;分子中键能为b kJ/mol;1mol 转化为气态P原子吸收能量c kJ。写出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17. 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对反应的理解。X同学对水溶液中歧化反应进行了探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将9mL 饱和溶液加入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
序号 A B C
试剂组成 0.4KI a KI 0.2 0.2
实验现象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 无明显现象
已知:A、B实验结束后,KI溶液的浓度不变。
(1)由以上实验可知,K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歧化反应的______,可能的反应过程如下。将ⅰ补充完整:
反应ⅰ.______
反应ⅱ.
(2)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该同学还做了补充实验D:将9mL 饱和溶液加入2mL 0.2 KI和0.0002mol 的混合溶液中。现象为: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为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实验表明,的歧化反应速率D>A。原因是ⅰ的反应速率______(选填“<”或“>”)ⅱ反应的速率,且ⅱ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ⅰ反应的反应速率,因为______。
18. 工业上可用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FeO、)制备并回收副产物黄铵铁矾[]的工艺流程如下。
(1)如图1是酸浸时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则酸浸时合适的没出温度是______℃,“初步沉铁”中,向酸浸后的溶液中通入NH3调节溶液的pH至1.5左右,溶液温度保持80℃左右,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沉淀出黄铵铁矾。鼓入的“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2)“深度沉铁”中,溶液中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开始10~20min内迅速减小,同时有大量气体产生,其原因是______。
(3)“深度沉铁”时溶液保持的温度比“初步沉铁”时溶液保持的温度低,其原因是______。
(4)滤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加过滤后得到固体,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得到的溶液经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可得到晶体。为了提高产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的母液要循环使用,则应该回流到流程中的______位置(选填“a”、“b”、“c”、“d”)。
19. 氯化亚砜()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77℃,在农药,医药行业中用途广泛。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酸性物质。实验室合成原理为:(常温常压下为樱桃红色液体),其装置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仪器C的作用除了吸收和外,还具有______的作用。
(2)戊是贮气装置,则E中的溶液是______。
(3)若缺少装置乙和丁,三颈烧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有关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X、Y内的试剂分别是1mol/L 溶液和固体
b.活性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c.三颈烧瓶温度过高时应适当冷却以提高的产率
(5)可用于除去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但与混合加热不宜制取无水,是因为该方案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判断副反应的可能性:
ⅰ.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振荡使两种物质充分反应;
ⅱ.往上述试管中加水溶解,取溶解后的溶液少许于两支试管,进行实验验证,完成表格内容。(供选试剂:溶液、稀盐酸、稀、酸性溶液、溶液、溶液、溴水)
方案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往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发生了上述副反应
方案二 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 ______ 则没有发生上述副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二)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BEST联考三)(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