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广东省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意在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符合这一主题的标识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标志为腐蚀品标志,故错误;
B、该标志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故正确;
C、该标志为有毒品标志,故错误;
D、该标志为易燃物标志,故错误。
故选B。
2. 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织布 B. 耕田
C. 生火 D. 灌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织布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耕田只是土壤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生火是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灌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是
A. 碘酒、碳酸钙、二氧化硫 B. 冰水混合物、氯化锌、二氧化锰
C. 生理盐水、纯碱、铁锈 D. 天然气、硫酸钠、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碘酒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构成的,属于盐,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氧化锌是由锌、氧两种元素组成,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均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属于混合物;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B. 木桶
C. 纯棉毛巾 D. 不锈钢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B、木桶由木头制成,木条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C、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验溶液酸碱性 B. 溶解固体
C. 倾倒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应该取少量的试液检验不能直接加入试剂瓶中,操作错误;
B、溶解固体药品应该在烧杯中,不应该在量筒中溶解物质,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与试验台,操作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操作正确。
故选D。
6. 广东地区因气候等原因喜欢饮用凉茶,凉茶主要成分是黑芥子甙(C10H17NO9S2),可以预防感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黑芥子甙中含有 39个原子
B. 黑芥子甙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黑芥子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 黑芥子甙中氢、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7:9:2
【答案】B
【解析】
【详解】A、1个黑芥子甙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9个氧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的,则1个黑芥子甙分子中含有39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黑芥子甙中碳、氢、氮、氧、硫的元素质量比为(12×10):(1×17):(14×1):(16×9):(32×2)=120:17:14:144:64,则黑芥子甙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芥子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不是只生成CO2和H2O,还生成含硫元素和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黑芥子甙中氢、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7):(16×9):(32×2)=17:144:6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 下列不能作为判断金属Mg 、Fe 、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 B. 与盐酸反应的快慢程度
C. 金属导电性强弱 D. 三种金属发现和利用的年代的先后顺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以根据三种金属在纯氧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A正确;
B、铜跟盐酸不能反应,镁和铁与盐酸能反应,但镁比铁反应剧烈,因此该方法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项B正确;
C、金属的导电性属于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导电性无关,该方法不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项C不正确;
D、一般来说金属活动性弱的容易被人类先发现和利用,因此三种金属发现和利用的年代的先后顺序能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项D正确。故选C。
8. 下面是小华同学化学笔记中的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一定会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化学反应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说法错误;
B、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故B说法正确;
C、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氯化铵属于铵盐,故C说法正确;
D、有的化学反应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察觉不到,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就无明显现象,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 ℃降温到t1℃时,一定变浓
B. 在t1℃时,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 25g
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升高温度会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则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 ℃降温到t1℃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浓度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不会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在AgNO3和Fe(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无AgNO3
B. 滤渣一定是Ag和Fe
C. 滤渣一定是Ag
D. 滤液中金属离子只有Ag+和Zn2+两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能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滤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阴离子和氯离子能结合为氯化银沉淀,故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锌完全反应,硝酸亚铁未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滤液中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锌完全反应,银被置换出一部分,没有铁生成,故滤渣中没有铁,肯定有银,选项错误;
C、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说明锌的量不足,没能与硝酸亚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滤渣中没有铁,肯定有银,说法正确;
D、根据分析滤液中金属离子只有Ag+、Zn2+、Fe2+三种,说法错误;
答案:C。
11.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 CaO中混有的 CaCl2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除去 CO2中混有的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D 除去 KCl中混有的 K2SO4固体 滴加过量 BaCl2溶液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Cl2固体能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得到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能达到目的;
C、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应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产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使用稀盐酸,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K2SO4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2. 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氢氧化钠、稀硫酸、碳酸钠、硝酸钡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其中戊是
A. Fe B. NaOH C. H2SO4 D. Ba(N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氢氧化钠、稀硫酸、碳酸钠、硝酸钡五种物质,其中戊均能与甲、乙、丙、丁发生反应,则戊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故选:C。
13. 移动通信即将进入 5G 时代,铊将得到广泛应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铊的信息,下列有关铊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其原子核内有 81 个质子
C. 原子质量是 204.4
D. 元素符号为 Tl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汉字结构可知铊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81,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81,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铊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4.4,原子质量不是 204.4;故选项正确;
D、右上角 Tl 是铊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 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示有4种分子 B.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图示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图可知,图示中有4种分子,此选项正确;
B. 由图可看出,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此选项正确;
C.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图示中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
D. 图示产物为两种物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能从图中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下列图像与对应操作相符合的是
A. 向等质量锌和铁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B. 往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C. 往某稀硫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根据等质量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两曲线在酸未完全反应时应该重合,后由于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相等质量的铁比锌产生氢气多,最终铁的曲线高,如图所示错误;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加入盐酸后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才生成气体,故气体起点不为0,最终碳酸钠完全反应气体不再增加,如图选项正确;
C、酸溶液显酸性,pH<7,加水后使溶液被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但加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仍呈酸性pH始终小于7,如图所示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为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的钾元素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如图所示错误;
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6小题, 第16小题7分, 第17 小题8分,, 第 18~21小题各10分, 共55分。
16.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铁釜”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则可得到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使煤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3)食品包装中充入的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______的性质。
(4)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_性,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具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5)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黄铜 b.不锈钢 c.铁矿石 d.黄金
【答案】(1)Fe+CuSO4=FeSO4+Cu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化学性质稳定 (4) ①. 导热 ②. 热固性
(5)ab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小问2详解】
煤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3详解】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因此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
【小问4详解】
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受热时应该不容易变形,所以应该使用热固性塑料;
【小问5详解】
a.黄铜是铜的合金,故正确;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故正确;
c.铁矿石一种含有铁元素的矿物质,但不具有金属特性,故不属于合金,故错误;
d.黄金中只含有金元素,属于单质,故不属于合金,故错误;
故选ab。
[科普阅读]
17. 东晋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最早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969~1972年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参与的523课题组发现并从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并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蒿素也称黄花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在常压和钯-碳酸钙催化下,青蒿素可被氢气还原,生成氢化青蒿素C15H22O4和水。
用黄花蒿草提取青蒿素的简易流程可概括为下图: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黄花蒿素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C15H22O5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上图中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______。
(3)提取青蒿素时用乙醇而不能用水,由此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4)写出青蒿素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青蒿素保存时应注意:______。
【答案】(1) ① 有机物 ②. 11∶40
(2) ①. 过滤 ②. 色素
(3)溶于乙醇,难溶于水
(4)
(5)防潮、远离热源或远离还原性物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花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化合物且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15H22O5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小问2详解】
经过操作1,由溶液得到青蒿素粗品,判断出操作1为过滤;
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气味分子,题中提取液经活性炭后变为澄清无色溶液,因此判断出活性炭作用为吸附色素。
【小问3详解】
提取青蒿素用乙醇而不能用水,说明青蒿素能溶于乙醇,难溶于水。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青蒿素在常压和钯-碳酸钙催化下,青蒿素可被氢气还原,生成氢化青蒿素C15H22O4和水,因此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青蒿素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因此保存时应注意保持干燥、远离热源和还原性物质。
[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18. 制取气体并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A B C
D E F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用装置B可以收集的气体是______(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
(2)用装置A制取H2,有孔隔板上放置的药品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装置C干燥氢气,则X是______(写名称)。
(3)探究燃烧的条件:
往装置D倒入某种液体后观察到蜡烛燃烧更旺,则倒入的液体是______,用装置E做铁丝燃烧的实验,要在铁丝一端系一段火柴引燃铁丝,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火柴的作用是______。
(4)探究二氧化碳对环境温度的影响(如F图)要保证实验成功,对装置的关键要求是______;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吸热效果更好,证据是______。
【答案】(1) ①. 集气瓶 ②. CO2##O2
(2) ①. 锌 ②. Zn+H2SO4=ZnSO4+H2↑ ③. 浓硫酸
(3) ①. 过氧化氢溶液 ②. 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4) ①. 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 气体平衡管右侧液面高于左侧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示中所示的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装置B可用来收集氧气或者二氧化碳,故填:CO2或O2。
【小问2详解】
装置A可用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放在有孔隔板上面的药品为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在装置C中装有浓硫酸干燥氢气。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倒入的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要素。火柴的作用为: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小问4详解】
探究二氧化碳对环境温度的影响,装置的关键是保证装置的气密性,不能让气体溢出,故填:装置气密性良好。
根据实验中气体平衡管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左侧气体体积多于右侧气体体积,可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吸热效果更好。
[科学探究]
19. 汕头是我国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I、水资源的利用
(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1所示),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其他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其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2)将海水淡化后,向其中加入______,振荡,产生浮渣少,泡沫丰富,则为软水。
II、生物资源的利用
(3)食用海鱼可以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
(4)海带中含有的碘元素是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III、化学资源的利用
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2所示:
(5)海水晒盐过滤后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步骤II粗盐中含有Mg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下列物质,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则加入下列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a.稍过量 Ba(OH)2的溶液 b.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 c.适量稀盐酸
镁具有重要用途,从海水中提取镁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金属镁,其工艺涉及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写出步骤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物理 (2)肥皂水
(3)蛋白质 (4)微量
(5) ①. 饱和 ②. abc ③. Mg(OH)2+2HCl=MgCl2+2H2O
(6)CaCO3CaO+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其他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即其仍是通过粒径来分离不同物质,小粒径的物质通过、大粒径的物质截留,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向海水淡化后的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多,浮渣少,说明该水为软水;
【小问3详解】
海鱼中富含蛋白质;
【小问4详解】
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为微量元素,如Fe、Co、Cu、Zn、I;所以碘元素是微量元素;
【小问5详解】
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是分离晶体得到,也就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粗盐水中主要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可以加入碳酸钠溶液,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除去硫酸镁可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题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均为过量,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钡可用碳酸钠除去,所以碳酸钠溶液应该加在氢氧化钡溶液的后面,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稀盐酸最后加入,则加入下列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abc;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小问6详解】
步骤Ⅵ是碳酸钙高温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20. 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新产品,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一些化合物起到去除污渍的作用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碱性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与水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1)猜想一:Na2CO3和H2O2猜想二:Na2CO3和NaOH猜想三:Na2CO3、________。
【实验探究】
(2)
序号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 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② 取①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 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伸入带火星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猜想______不成立
③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向其中加入 足量CaCl2溶液,振荡、静置 有_______产生 猜想一成立
④ 取适量③的上层清液于试管 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振荡 无蓝色沉淀产生
【小结】
(3)请写出②中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实验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5)”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污渍爆炸盐”与洁厕灵___________(“能”或“不能”)混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答案】(1)NaOH、H2O2
(2) ①. 二 ②. 白色沉淀 ③. 硫酸铜溶液
(3)
(4)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5) ①. 不能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猜想一、二的内容及后续实验探究步骤验证是否存在过氧化氢、碳酸钠、氢氧化钠,则猜想三为:Na2CO3、H2O2、NaOH
【小问2详解】
步骤②: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所以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③、④:结论是猜想一成立,存在Na2CO3和H2O2,不存在NaOH;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振荡、静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步骤④是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依据无蓝色沉淀产生,可知加入的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小问3详解】
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碳酸钠也能和硫酸铜等反应生成铜的沉淀,实验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除去碳酸钠,防止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小问5详解】
碳酸钠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污渍爆炸盐”与洁厕灵不能混用,化学方程式为:。
21. 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装置C 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
(2)称取1.2g石灰石,加入足量的同种稀盐酸,测定有关数据如下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
实验 石灰石 收集 30mLCO2的时间/s
1 块状 40
2 粒状 t
3 粉末状 2.7
① 请推出实验2中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对比实验1、2、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 实验3对应图1中的曲线______(填字母)。
③列式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结果保留为0.1%)。
【答案】(1) ①. A ②.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2) ①. 2.7x=1g
碳酸钙质量分数:
答: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为大理石和稀盐酸进行反应,使用固液不需要加热的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填A。
装置C中植物油将二氧化碳和水隔离开,作用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小问2详解】
①粒状石灰石的收集30ml二氧化碳的时间在块状和粉末状的石灰石中,故实验2中t的取值范围为:2.7收集30ml二氧化碳的时间,粉末状需要的时间比块状的石灰石小,故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②实验3是粉末状的石灰石,是反应时间所需最短的,故对应图1中的曲线a。
③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见答案。广东省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意在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符合这一主题的标识是
A. B. C. D.
2. 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织布 B. 耕田
C. 生火 D. 灌溉
3.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碘酒、碳酸钙、二氧化硫 B. 冰水混合物、氯化锌、二氧化锰
C. 生理盐水、纯碱、铁锈 D. 天然气、硫酸钠、过氧化氢溶液
4. 下列物品所使用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B. 木桶
C. 纯棉毛巾 D. 不锈钢杯
5.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验溶液酸碱性 B. 溶解固体
C. 倾倒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6. 广东地区因气候等原因喜欢饮用凉茶,凉茶主要成分是黑芥子甙(C10H17NO9S2),可以预防感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黑芥子甙中含有 39个原子
B. 黑芥子甙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黑芥子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 黑芥子甙中氢、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7:9:2
7. 下列不能作为判断金属Mg 、Fe 、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 B. 与盐酸反应的快慢程度
C. 金属导电性强弱 D. 三种金属发现和利用的年代的先后顺序
8. 下面是小华同学化学笔记中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一定会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化学反应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质饱和溶液由t ℃降温到t1℃时,一定变浓
B. 在t1℃时,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 25g
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升高温度会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0. 在AgNO3和Fe(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无AgNO3
B. 滤渣一定是Ag和Fe
C. 滤渣一定是Ag
D. 滤液中金属离子只有Ag+和Zn2+两种
11.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 CaO中混有的 CaCl2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除去 CO2中混有的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D 除去 KCl中混有的 K2SO4固体 滴加过量 BaCl2溶液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2. 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氢氧化钠、稀硫酸、碳酸钠、硝酸钡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其中戊是
A. Fe B. NaOH C. H2SO4 D. Ba(NO3)2
13. 移动通信即将进入 5G 时代,铊将得到广泛应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铊的信息,下列有关铊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其原子核内有 81 个质子
C. 原子质量是 204.4
D. 元素符号为 Tl
14. 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示有4种分子 B.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图示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15. 下列图像与对应操作相符合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B. 往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C. 往某稀硫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6小题, 第16小题7分, 第17 小题8分,, 第 18~21小题各10分, 共55分。
16.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铁釜”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则可得到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使煤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3)食品包装中充入的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______的性质。
(4)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_性,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具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5)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黄铜 b.不锈钢 c.铁矿石 d.黄金
[科普阅读]
17. 东晋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最早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969~1972年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参与的523课题组发现并从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并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蒿素也称黄花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在常压和钯-碳酸钙催化下,青蒿素可被氢气还原,生成氢化青蒿素C15H22O4和水。
用黄花蒿草提取青蒿素的简易流程可概括为下图: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黄花蒿素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C15H22O5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上图中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______。
(3)提取青蒿素时用乙醇而不能用水,由此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4)写出青蒿素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青蒿素保存时应注意:______
[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18. 制取气体并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A B C
D E F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用装置B可以收集的气体是______(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
(2)用装置A制取H2,有孔隔板上放置的药品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装置C干燥氢气,则X是______(写名称)。
(3)探究燃烧的条件:
往装置D倒入某种液体后观察到蜡烛燃烧更旺,则倒入液体是______,用装置E做铁丝燃烧的实验,要在铁丝一端系一段火柴引燃铁丝,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火柴的作用是______。
(4)探究二氧化碳对环境温度的影响(如F图)要保证实验成功,对装置的关键要求是______;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吸热效果更好,证据是______。
[科学探究]
19. 汕头是我国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I、水资源的利用
(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1所示),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其他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其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2)将海水淡化后,向其中加入______,振荡,产生浮渣少,泡沫丰富,则为软水。
II、生物资源的利用
(3)食用海鱼可以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
(4)海带中含有的碘元素是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III、化学资源的利用
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2所示:
(5)海水晒盐过滤后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步骤II粗盐中含有Mg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下列物质,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则加入下列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a.稍过量 Ba(OH)2的溶液 b.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 c.适量稀盐酸
镁具有重要用途,从海水中提取镁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金属镁,其工艺涉及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写出步骤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 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新产品,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一些化合物起到去除污渍的作用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碱性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与水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1)猜想一:Na2CO3和H2O2猜想二:Na2CO3和NaOH猜想三:Na2CO3、________。
【实验探究】
(2)
序号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② 取①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伸入带火星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猜想______不成立
③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振荡、静置 有_______产生 猜想一成立
④ 取适量③的上层清液于试管,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振荡 无蓝色沉淀产生
【小结】
(3)请写出②中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实验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5)”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污渍爆炸盐”与洁厕灵___________(“能”或“不能”)混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21. 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装置C 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
(2)称取1.2g石灰石,加入足量的同种稀盐酸,测定有关数据如下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
实验 石灰石 收集 30mLCO2的时间/s
1 块状 40
2 粒状 t
3 粉末状 2.7
① 请推出实验2中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对比实验1、2、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 实验3对应图1中的曲线______(填字母)。
③列式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结果保留为0.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六)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