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部分学校5月份调研联考化学试题卷(学生版+教师版)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部分学校2024年春九年级5月份
调研联考化学试题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l-35.5 I-127 N-14 S-32 Na-23
一、单项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
1. 湖北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熔化麦芽糖制备天门糖塑 B. 沔阳三蒸制成熟食
C. 用棕叶包制端午粽子 D. 用针线制作汉绣
【答案】B
【解析】
【详解】A、熔化麦芽糖制备天门糖塑,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沔阳三蒸制成熟食,发生了蛋白质变性等,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棕叶包制端午粽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针线制作汉绣,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 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C. 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D. 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A符合主题;
B、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符合主题;
C、大量开采金属矿物可以提高金属的产量,但会造成资源匮乏,需合理开发利用,故C不符合主题;
D、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既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符合主题;
故选C。
3.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 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B、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此选项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此选项错误;
D、书写化学式时,一般金属元素符号在前,非金属元素符号在后,氮化镓中镓的化合价为+3,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 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锌粒 B. 移走蒸发皿
C. 稀释浓硫酸 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加入固体颗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颗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选项A错误;
B、蒸发时移走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故选项B错误;
C、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倒入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故选项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原子:H2
B. 一个钙离子:Ca2+
C. 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D.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选项错误;
B.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为:Ca2+,选项正确;
C.钠元素+1价,硫酸根显-2价,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选项错误;
D.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选项错误;
故选:B。
6.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B. 碱:烧碱、纯碱、生石灰
C. 混合物:空气、石油、碳酸钙
D.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橡胶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干冰(二氧化碳)、二氧化锰、氧化铁均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烧碱即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空气、石油属于混合物,碳酸钙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羊毛是天然材料,橡胶分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下图是某班级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出的简易供氧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仓的药品可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B. 使用前,加湿仓应注满水
C. 加湿仓类似于排水集气装置 D. 加湿仓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生成氧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仓的药品不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使用前,过渡仓如果注满水,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排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水被人体吸入,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渡仓的原理类似于湿化瓶,反应仓内产生的氧气,进入到过渡仓,过渡仓内的水对氧气有湿化的作用,与排水收集装置不同,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渡仓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氧气在过渡仓被水湿化后排出,供人体呼吸,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 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 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B. 能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
C. 该过程能将水样转化为软水 D. 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该选项分析正确;
B、该装置具有过滤的作用,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该选项分析正确;
C、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则不能将硬水软化,该选项分析错误;
D、该过程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分析正确。
故选C。
9.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C. ℃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0g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故不能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选项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不符合题意;
D、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将1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因此可得到溶液的质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10.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金能压成很薄的片,说明金的熔点高
C. 在锅铁表面涂油漆,可减缓钢铁的锈蚀
D. 铁能从ZnSO4、CuSO4的溶液中置换出锌和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不是只含金属元素,还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能压成很薄的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在锅铁表面涂油漆,隔绝氧气和水,可减缓钢铁的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D、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因此铁能置换出CuSO4的溶液中的铜,不能置换出ZnSO4的溶液中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 学完九年级化学两本书后,小鹿用以下方法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杂质) 方法
A Fe(Cu)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B 固体(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CO) 点燃
D 溶液[Ca(OH)2]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盐酸能与铁发生反应,会除掉提纯物,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会引入新杂质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后过滤能达到除杂目的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金属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注:主要成分是ZnCO3)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泥罐内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B. “逐层用煤炭饼垫盛”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
C. “冷淀,毁罐取出”是防止“倭铅”被氧化 D. “倭铅”是锌铅合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泥罐内是碳单质和碳酸锌反应生成锌单质和一氧化碳,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B、“逐层用煤炭饼垫盛”的目的是增大碳单质和碳酸锌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说法正确;
C、“冷淀,毁罐取出”,是防止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和氧气发生反应,使锌被氧化,说法正确;
D、由文章可知,“倭铅”是指金属锌,不是锌铅合金,说法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目的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 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不能比较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C、铁和硫酸铜、硝酸银均能发生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得瓶内压强增大,气体膨胀,故U形管中的红墨水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7小题,共32分)
14. 露营已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列图片展示了露营常用的一些装备,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户外净水器过滤装置中的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但净水效果更好,其作用是______。
(2)图Ⅱ:露营使用的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_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图Ⅲ:露营烹饪食物常采用便携的卡式炉作为热源,炉中的小型燃料瓶中加压储存有液态丁烷,打开开关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其微观解释是______。
(4)图Ⅳ:自热米饭的发热包接触水就会放出大量的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写出产生热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吸附色素和异味
(2)合成 (3)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间隔增大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露营用的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合成纤维;
【小问3详解】
液态丁烷加压储存于小型燃料瓶中,打开开关后,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丁烷汽化喷出;
【小问4详解】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5.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对高等动物细胞基本上无影响,无氯的刺激性气味。在通常情况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该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黏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
(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任答出一点)_______。
(2)标出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工业上使用亚氯酸钠(NaClO2)和氯气来制取二氧化氯,同时得到一种常见的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根据题中信息,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
【答案】(1)见光易分解、易爆炸(任答出一点)
(2)
(3)Cl2+2NaClO2=2NaCl+2ClO2
(4)喷洒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中给出信息可知,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为: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故填:见光易分解、易爆炸(任答出一点);
【小问2详解】
二氧化氯(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表示为,故填:;
【小问3详解】
氯气(Cl2)和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十分安全,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大量的水,故填:喷洒水。
16. 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2O)为原料制备Li2C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了探究酸浸槽中的最佳条件,技术人员做了4组实验,酸浸时间4h,其余相关数据见表。
组别 矿酸比 硫酸浓度(%) 温度(℃) 锂元素浸出率(%)
A 1:1 90 100 70.34
B 1:1 98 100 73.89
C 1:1 98 150 78.24
D 1:3 98 200 85.53
本实验中______(填“B、C”或“C、D”)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3)反应器中加入饱和K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沉锂池中进行的操作后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
(5)根据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冰水”或“热水”)。
【答案】(1)
(2)B、C (3)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硫酸锂转化为碳酸锂
(4)玻璃棒 (5)热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浸槽中Li2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通过对比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保证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B、C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小问3详解】
反应器中加入饱和K2CO3溶液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硫酸锂转化为碳酸锂;
【小问4详解】
沉锂池中为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小问5详解】
根据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热水。
17. 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早在2020年顺利完成探月工程。火箭发动机一般使用煤油、液氢,液氧、二氧化氮作推进剂,
(1)使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
(2)计算2千克液氢充分燃烧,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无污染、热值高、原料来源广
(2)解:设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为x
=
x=16千克
答: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为16千克。
【解析】
【小问1详解】
液氢燃烧后只生成水,无污染,等质量的氢气比其它热量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多,即热值高,氢气由水分解生成,水在地球上分布较广,即资源广,故填无污染、热值高、原料来源广。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18. 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用装置E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乙中液面最终约降至______mL刻度线处。甲中的剩余气体主要为______。
【答案】(1)
(2)D (3) ①. 24 ②. 氮气##N2
【解析】
【小问1详解】
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则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方式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较纯净,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D;
【小问3详解】
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所以13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所以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将装置降温到室温时,量筒中有26mL的水被倒吸入甲试管中,所以量筒中的液面降至 ;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所以当氧气消耗完全时,试管内剩余气体为氮气(或 );
19.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
A. 图1中溶液A是稀硫酸
B.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C. 图2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Na+、
D.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E.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___(填字母)。
A. 无色酚酞试液 B. 氯化铜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镁固体
(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OH-=H2O,答案合理即可)
(2)12 (3)D (4)C
(5)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小问2详解】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图3中V时温度最高,表示放热最多,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pH=7,最接近图2中的体积数值为12。
【小问3详解】
A、由图2可知,起始溶液的pH>7,随着溶液A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为7,直至小于7,说明烧杯中溶液呈碱性,为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A为稀硫酸,正确;
B、由图2可知,b点溶液的pH>7,呈碱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未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正确;
C、由图2可知,c点溶液的pH=7,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Na+、,正确;
D、由图2可知,c点溶液的pH=7、d点溶液的pH<7,说明c点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c点以后继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过量,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变,错误;
E、图3中e→f变化趋势是温度升高,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故选D。
【小问4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硫酸,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可行;
B、向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若不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可行;
C、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硫酸钠反应均可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可行;
D、向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镁固体,若氢氧化镁固体不溶解,说明稀硫酸已完全反应,可行。
故选BC。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20. 为除去某海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MgCl2,小强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他认为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蒸发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而小英对其滤液成分提出了质疑。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小强认为滴加NaOH溶液可以除去MgCl2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MgCl2溶液显弱酸性;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溶质只有NaCl
猜想二:溶质有NaCl和MgCl2
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_____。
【实验探究】
(3)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分别取上述适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_____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反思交流】
(4)若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_____,则猜想二正确。因此大家认为滴加适量试剂很难把握,小英的质疑是合理的,三种猜想结果都有可能。
(5)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讨论,设计出一个可以除去NaCl中少量MgCl2的合理方法如下:
在上述设计的方法中,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
【答案】(1)
(2)NaOH##氢氧化钠
(3)红 (4)产生白色沉淀
(5)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可除去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如果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氯化镁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NaOH;
【小问3详解】
结论为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小问4详解】
猜想二正确,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5详解】
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过滤,除去氢氧化镁,可除去氯化镁,但是氢氧化钠过量,滤液中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除去氢氧化钠,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从而除去杂质,故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部分学校2024年春九年级5月份
调研联考化学试题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l-35.5 I-127 N-14 S-32 Na-23
一、单项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
1. 湖北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熔化麦芽糖制备天门糖塑 B. 沔阳三蒸制成熟食
C. 用棕叶包制端午粽子 D. 用针线制作汉绣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 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C. 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D. 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3. 氮和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 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4. 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锌粒 B. 移走蒸发皿
C. 稀释浓硫酸 D. 读取液体体积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原子:H2
B. 一个钙离子:Ca2+
C. 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D.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6.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B. 碱:烧碱、纯碱、生石灰
C. 混合物:空气、石油、碳酸钙
D.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橡胶
7. 下图是某班级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出的简易供氧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仓的药品可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B. 使用前,加湿仓应注满水
C. 加湿仓类似于排水集气装置 D. 加湿仓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8. 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 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B. 能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
C. 该过程能将水样转化为软水 D. 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9.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C. ℃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0g溶液
10.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金能压成很薄的片,说明金的熔点高
C. 在锅铁表面涂油漆,可减缓钢铁的锈蚀
D. 铁能从ZnSO4、CuSO4的溶液中置换出锌和铜
11. 学完九年级化学两本书后,小鹿用以下方法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Fe(Cu)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B 固体(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CO) 点燃
D 溶液[Ca(OH)2]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2.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金属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注:主要成分是ZnCO3)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泥罐内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B. “逐层用煤炭饼垫盛”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
C. “冷淀,毁罐取出”是防止“倭铅”被氧化 D. “倭铅”是锌铅合金
13.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目的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 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7小题,共32分)
14. 露营已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列图片展示了露营常用的一些装备,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户外净水器过滤装置中的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但净水效果更好,其作用是______。
(2)图Ⅱ:露营使用的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_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图Ⅲ:露营烹饪食物常采用便携的卡式炉作为热源,炉中的小型燃料瓶中加压储存有液态丁烷,打开开关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其微观解释是______。
(4)图Ⅳ:自热米饭的发热包接触水就会放出大量的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写出产生热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对高等动物细胞基本上无影响,无氯的刺激性气味。在通常情况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该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黏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
(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任答出一点)_______。
(2)标出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工业上使用亚氯酸钠(NaClO2)和氯气来制取二氧化氯,同时得到一种常见的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根据题中信息,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
16. 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2O)为原料制备Li2C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了探究酸浸槽中的最佳条件,技术人员做了4组实验,酸浸时间4h,其余相关数据见表。
组别 矿酸比 硫酸浓度(%) 温度(℃) 锂元素浸出率(%)
A 1:1 90 100 70.34
B 1:1 98 100 73.89
C 1:1 98 150 78.24
D 1:3 98 200 85.53
本实验中______(填“B、C”或“C、D”)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3)反应器中加入饱和K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沉锂池中进行的操作后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
(5)根据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冰水”或“热水”)。
17. 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早在2020年顺利完成探月工程。火箭发动机一般使用煤油、液氢,液氧、二氧化氮作推进剂,
(1)使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
(2)计算2千克液氢充分燃烧,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是多少?
18. 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用装置E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乙中液面最终约降至______mL刻度线处。甲中的剩余气体主要为______。
19.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
A. 图1中溶液A是稀硫酸
B.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C. 图2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Na+、
D.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E.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___(填字母)。
A. 无色酚酞试液 B. 氯化铜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镁固体
(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为除去某海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MgCl2,小强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他认为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蒸发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而小英对其滤液成分提出了质疑。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小强认为滴加NaOH溶液可以除去MgCl2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MgCl2溶液显弱酸性;Mg(OH)2是难溶于水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溶质只有NaCl
猜想二:溶质有NaCl和MgCl2
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_____。
实验探究】
(3)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分别取上述适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_____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反思交流】
(4)若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_____,则猜想二正确。因此大家认为滴加适量试剂很难把握,小英的质疑是合理的,三种猜想结果都有可能。
(5)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讨论,设计出一个可以除去NaCl中少量MgCl2的合理方法如下:
在上述设计的方法中,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4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二模化学(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