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3)(含解析)

2024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3)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在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对应如图曲线①和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①分析可知:800s时,1体积的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
B.根据图像分析,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的CO2较多的是澄清石灰水
C.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2个反应都能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D.曲线②所示的实验中,还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
4.在下列矿石中,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B.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
C.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D.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5.不需要垫石棉网就能加热的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蒸发皿 D.锥形瓶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7.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A.Fe2O3 B.FeO C.Fe3O4 D.Fe
8.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为1:2
B.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9.下列有关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
B.人体缺钙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C.缺铁易得贫血症
D.缺碘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会得侏儒症
10.生活中处处需要安全意识,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画玻璃
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12.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某学生因没吃早餐导致晕倒,校医给他补充了某物质,从营养的角度分析,该物质属于(  )
A.油脂 B.糖类 C.纤维素 D.无机盐
13.近段时间,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国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由下表可知: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
A.CO2 B.H2SO4 C.CH4 D.大理石
15.H2O2、KMnO4、KClO3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分子
16.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超500万。铬酸钙(CaCrO4)作为新能源车电池的正极材料,其合理利用极大的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知在铬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2价 B.+3价 C.+4价 D.+6价
17.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2O3+3CO3CO2+2Fe
B.H2+CuOH2O+Cu
C.CaCO3CaO+CO2↑
D.4Al+3O2═2Al2O3
18.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原子中的电子数为37
C.铷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7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19.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铈的原子序数是58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20.小雨同学、小鑫同学、小芝同学在常温下分别配制了饱和NaOH溶液、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  )配制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大。
A.小雨同学 B.小鑫同学 C.小芝同学 D.无法确定
21.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加入10g氯化钠
B.加入50g水
C.蒸发掉50g水
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22.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g 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打开弹簧夹推动注射器活塞,如松手后活塞能返回原刻度处,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D.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8mL刻度处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一段时间后,只有一个集气瓶中的铁丝生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瓶中的铁丝生锈
B.对比甲和乙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水
C.对比甲和丙的现象,可知隔绝氧气可以防止铁生锈
D.对比乙和丙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二.实验题(共6小题)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3)若收集的氧气用来做硫燃烧实验,最好选择    装置收集。
(4)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26.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的能力
(1)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   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硝酸银
(2)实验步骤:
1.金属的物理性质
用上述实验用品可以验证的金属物理性质有    。(答2点)
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请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验证某种金属的某个化学性质
取样和操作:   ;
现象:   ;
结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问题与交流:铁是银白色的金属而铁粉却是    的。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    。
27.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2)如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3)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8.如图为某学习小组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探究实验。
(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酸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    离子;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    离子。
29.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①通O2前,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O2后,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通过实验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80℃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隔绝氧气
B.若将a中白磷换成红磷,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b中白磷换成红磷,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0.【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某同学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实验前需    。
(3)欲使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此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利用装置D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a、c为湿润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棉花,b为干燥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棉花不变色,a、c处棉花变红,且c处棉花先变红,说明CO2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5)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D中b处棉花也变红,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请写出对应的改进措施    。
(6)如图2是一台简易制氧机,A瓶中装有“茶垢净”(遇到热水后会产生氧气)、二氧化锰和水,氧气可从B瓶盖子上的出气孔排出,供人呼吸。A瓶的导管伸入B瓶水中的目的是    。
三.计算题(共1小题)
31.黄铜(铜、锌合金)具有合金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黄铜中铜的含量,先称取混合物20g,放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75g,平均分成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5 15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0.12 X 0.36 0.4 0.4
(1)上表中x=   。
(2)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四.解答题(共4小题)
32.从Na2CO3、NaCl、CaCO3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2)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
(3)在工业上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是   。
33.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2009年我国化石能源基础储量和年产量。
基础储量 年产量
石油 28.33亿吨 1.89亿吨
天然气 32124亿立方米 851.7亿立方米
煤 3261亿吨 30.5亿吨
(1)按照表中提供的数据估算,请在图上表示出天然气的估算结果。
(2)根据估算结果,请你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开发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34.网购、高铁、共享单车和扫码支付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1)网购离不开光纤宽带。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属于   (填序号)。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2)制造高铁车体需要大量的钢铁,写出用CO和Fe2O3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防止共享单车的铁质车架与空气中的   接触而生锈,通常进行喷漆处理。生锈后,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35.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碳循环如图: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属于    资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空气是重要的资源。从液体空气中分离出N2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填充探空气球的稀有气体是    (填化学式),运河三湾生态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园内空气中负氧离子(O2﹣)含量高,写出负氧离子与钾离子结合形成的物质化学式:   。
(3)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会导致    。
(4)利用海水可以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向海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测定得海水的pH=6.3,测定其pH,应用    测定。
(5)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X,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6)如图CO2与H2反应转化为乙醇(C2H6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此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    方法将乙醇与水分离。
五.工艺流程题(共1小题)
36.“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盐酸是HCl的水溶液):
(1)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
(2)反应Ⅰ:镁在反应中作    (填“催化剂”或“反应物”);
(3)操作Ⅰ:操作名称是    ;
(4)反应Ⅱ要隔绝空气进行的原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6)从微观角度可以更好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写出图中氧化物的化学式    ;计算反应物中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    。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37.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    (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C+4KNO3口K2O+口N2↑+口CO2↑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
②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5)由图3可知,制备温度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关系是    。
七.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38.水的硬度与水中所含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有关,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越高,则水的硬度越大,兴趣小组利用相关仪器和试剂以“探究水的硬度”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的泡沫量的关系
步骤一:取2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Ⅰ、Ⅱ,均加入5mL蒸馏水,然后依次滴加不同体积的肥皂水,振荡。
步骤二:另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为Ⅲ、Ⅳ、Ⅴ、Ⅵ,先各自加入5mL蒸馏水,然后依次滴加一定量的CaCl2和MgCl2的混合液、肥皂水,振荡。
实验过程中所加CaCl2和MgCl2的混合液、肥皂水的量与振荡后产生的泡沫量如下表所示:
试管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混合液用量/滴 0 0 1 1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5 10 5 10
产生的泡沫量 少 多 无 少 无 无
(1)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
(2)由Ⅱ、Ⅳ、Ⅵ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的原因之一是硬水中的CaCl2与肥皂中的C17H35COONa反应生成难溶的Ca(C17H35CO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取市售纯净水、自来水和煮沸的自来水各5mL于3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肥皂水并及时振荡,记录有泡沫产生时所加肥皂水的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
水样 纯净水 自来水 煮沸的自来水
肥皂水用量/滴 2 9 6
(4)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
(5)设计实验方案,比较西双湖水与自来水的硬度:另取一支试管,   。
(6)煮沸的自来水产生泡沫时所需肥皂水的量比自来水的少,原因是    。
2024年北京中考化学终极押题密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A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答案】A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在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对应如图曲线①和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①分析可知:800s时,1体积的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
B.根据图像分析,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的CO2较多的是澄清石灰水
C.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2个反应都能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D.曲线②所示的实验中,还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根据气压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曲线②气压减小的比①大,曲线②是向瓶中加入同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曲线①是向瓶中加入同体积的水,800s时,1体积的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图像分析,曲线②气压减小的比①大,曲线②是向瓶中加入同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曲线①是向瓶中加入同体积的水,说明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的CO2较多的是澄清石灰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而不是2个反应都能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所示的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还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后压强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在下列矿石中,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B.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
C.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D.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答案】C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碳酸亚铁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属于氧化物。
B、CuFeS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属于氧化物。
C、氧化铝是由铝、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D、FeS2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类别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5.不需要垫石棉网就能加热的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蒸发皿 D.锥形瓶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C
【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B、加热烧杯时需要垫石棉网,故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不需要垫石棉网,故符合题意;
D、加热锥形瓶时需要垫石棉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D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解答】解: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氯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A.Fe2O3 B.FeO C.Fe3O4 D.Fe
【考点】铁锈的主要成分.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答案】A
【分析】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为1:2
B.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A、根据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a管气体较多,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C、a管气体较多,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C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下列有关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
B.人体缺钙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C.缺铁易得贫血症
D.缺碘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会得侏儒症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答案】D
【分析】由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
A、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其中常量元素有11种,微量元素有10多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体缺少钙元素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故选项说法正确;
C、缺铁易得贫血症,故选项说法正确;
D、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得侏儒症;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量元素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0.生活中处处需要安全意识,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A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与安全有关进行筛选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与安全无关,故A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标志,与安全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与安全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与安全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画玻璃
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D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画玻璃,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干冰有制冷作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用还原剂与金属的化合物反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2.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某学生因没吃早餐导致晕倒,校医给他补充了某物质,从营养的角度分析,该物质属于(  )
A.油脂 B.糖类 C.纤维素 D.无机盐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答案】B
【分析】从糖类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该同学因没吃早餐导致晕倒,应及时补充糖类物质。
故选:B。
【点评】本题较简单,掌握六大营养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近段时间,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国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由下表可知: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B
【分析】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逐渐升高,酸性减弱。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
A.CO2 B.H2SO4 C.CH4 D.大理石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答案】C
【分析】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O2属于碳的氧化物,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B、H2SO4中没有碳元素,所以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C、CH4中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所以是有机物,故C正确;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抓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H2O2、KMnO4、KClO3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分子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要能制得氧气,则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和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氧元素,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含义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16.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超500万。铬酸钙(CaCrO4)作为新能源车电池的正极材料,其合理利用极大的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知在铬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2价 B.+3价 C.+4价 D.+6价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答案】D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CaCrO4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4=0,则x=+6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17.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2O3+3CO3CO2+2Fe
B.H2+CuOH2O+Cu
C.CaCO3CaO+CO2↑
D.4Al+3O2═2Al2O3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答案】B
【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置换反应的特征(“单化变单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原子中的电子数为37
C.铷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7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85;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85﹣37=48;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铈的原子序数是58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0.小雨同学、小鑫同学、小芝同学在常温下分别配制了饱和NaOH溶液、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  )配制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大。
A.小雨同学 B.小鑫同学 C.小芝同学 D.无法确定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D
【分析】根据题目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题目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哪一份配制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大。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加入10g氯化钠
B.加入50g水
C.蒸发掉50g水
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C
【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00g10%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含溶剂100g﹣10g=90g。
A、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x=12.5g,故选项错误。
B、加入50g水,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选项错误。
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g﹣y)×20%=100g×10%,y=50g,故选项正确。
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溶液的浓缩问题,掌握溶液浓缩的方法、原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g 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C
【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来分析;
B.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20℃时,100g 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所以不能采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而是采用蒸发结晶法,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表格信息的应用、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相同的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解度概念的意义分析,难度较大。
2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打开弹簧夹推动注射器活塞,如松手后活塞能返回原刻度处,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D.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8mL刻度处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A、实验前打开弹簧夹推动注射器活塞,如松手后活塞能返回原刻度处,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正确;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正确;
C、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否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正确;
D、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20mL﹣40mL×=12mL刻度处,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一段时间后,只有一个集气瓶中的铁丝生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瓶中的铁丝生锈
B.对比甲和乙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水
C.对比甲和丙的现象,可知隔绝氧气可以防止铁生锈
D.对比乙和丙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答案】D
【分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瓶中的铁丝能与氧气、水分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后铁丝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的铁丝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乙中的铁丝只能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甲中铁丝生锈,乙中铁丝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中的铁丝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丙中的铁丝能与水分接触,一段时间后甲中铁丝生锈,丙中铁丝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对比甲和丙的现象,可知隔绝氧气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中的铁丝只能与氧气接触,丙中的铁丝能与水分接触,一段时间后乙和丙中的铁丝均不生锈,对比乙和丙的现象,不能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实验题(共6小题)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试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
(3)若收集的氧气用来做硫燃烧实验,最好选择  C 装置收集。
(4)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②端,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收集满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1)试管;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
(3)C;
(4)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②端,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收集满。
【分析】(1)根据常见是实验仪器名称解答;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文字表达式和选择发生装置;
(3)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据此解答;
(4)检验氧气常用带火星的木条,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选择发生装置是A;
(3)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最好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择C装置;
(4)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集气瓶内收集满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②端,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收集满;
故答案为:(1)试管;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
(3)C;
(4)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②端,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收集满。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最后一小问稍有难度,需要掌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的能力
(1)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 酒精灯 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硝酸银
(2)实验步骤:
1.金属的物理性质
用上述实验用品可以验证的金属物理性质有  导热性、导电性(合理即可) 。(答2点)
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请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验证某种金属的某个化学性质
取样和操作: 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合理即可) ;
现象: 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
结论: 2Cu+O22Cu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问题与交流:铁是银白色的金属而铁粉却是  黑色 的。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  是否所有的金属粉末都是黑色的(合理即可)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答案】(1)酒精灯;
(2)1、导热性、导电性(合理即可);
2、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合理即可);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2Cu+O22CuO;
(3)黑色;是否所有的金属粉末都是黑色的(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1)实验用品:根据实验用品可能需探究的导热性、金属在加热时与氧气的反应,所用实验用品可能还需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2)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用品可以验证的金属物理性质有:导热性、导电性(合理即可)。故答案为:导热性、导电性(合理即可);
2、金属在加热时与氧气的反应,则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合理即可);
现象: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结论:2Cu+O22CuO。
故答案为: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合理即可);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2Cu+O22CuO;
(3)铁是银白色的金属而铁粉却是黑色的。可以提出:是否所有的金属粉末都是黑色的(合理即可)。故答案为:黑色;是否所有的金属粉末都是黑色的(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DACB (填字母)。
(2)如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C (填字母)。
(3)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答案】(1)DACB;
(2)C;
(3)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操作A是溶解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取一定量的粗盐、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ACB。
(2)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3)操作A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
(1)DACB;
(2)C;
(3)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如图为某学习小组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探究实验。
(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污染小等 (答一点)。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酸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  氢 离子;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  氢氧根 离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1)节约药品,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污染小等;
(2)氢;氢氧根。
【分析】据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来分析其优点。
【解答】解:(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药品的用量少,则可节约药品,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酸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氢离子;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1)节约药品,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污染小等;
(2)氢;氢氧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应学会利用实际操作来分析实验特点。
29.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①通O2前,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O2后,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通过实验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填序号)。
A.80℃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隔绝氧气
B.若将a中白磷换成红磷,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b中白磷换成红磷,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3)AB。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分析。
【解答】解:(1)②通入O2后,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A说法正确;
(2)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3)A.80℃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隔绝氧气,故正确;
B.若将a中白磷换成红磷,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若将b中白磷换成红磷,红磷不能燃烧,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
(1)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3)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0.【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某同学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为  分液漏斗 。
(2)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实验前需  检查装置气密性 。
(3)欲使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此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4)利用装置D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a、c为湿润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棉花,b为干燥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棉花不变色,a、c处棉花变红,且c处棉花先变红,说明CO2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是  能与水反应 。
(5)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D中b处棉花也变红,可能的原因是  装置C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 (写出一种),请写出对应的改进措施  在C,D之间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6)如图2是一台简易制氧机,A瓶中装有“茶垢净”(遇到热水后会产生氧气)、二氧化锰和水,氧气可从B瓶盖子上的出气孔排出,供人呼吸。A瓶的导管伸入B瓶水中的目的是  净化气体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1)分液漏斗;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2H2O22H2O+O2↑;
(4)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5)装置C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在C,D之间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6)净化气体。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6)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漏气;
(3)装置A中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进入装置B使装置B中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人装置C中,故使稀盐酸与碳酸钙接触,可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C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5)b棉花变红的原因可能为:装置C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可在C,D之间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6)A瓶中装有“茶垢净”、二氧化锰和水,氧气可从B瓶盖子上的出气孔排出,供人呼吸。A瓶的导管伸入B瓶水中的目的是净化气体(或观察产生气体的速度)。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2H2O22H2O+O2↑;
(4)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5)装置C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在C,D之间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6)净化气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计算题(共1小题)
31.黄铜(铜、锌合金)具有合金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黄铜中铜的含量,先称取混合物20g,放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75g,平均分成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5 15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0.12 X 0.36 0.4 0.4
(1)上表中x= 0.24 。
(2)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答案】(1)0.24;
(2)35%。
【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前3次中,每加15g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2g,则X0.12g+0.12g=0.24g;
(2)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则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x=13g
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故答案为:(1)0.24;
(2)35%。
【点评】加强对题干提供的数据的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共4小题)
32.从Na2CO3、NaCl、CaCO3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NaCl ;
(2)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
(3)在工业上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是 Na2CO3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故填:NaCl;
(2)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CaCO3;
(3)碳酸钠在工业上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故填:Na2CO3。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3.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2009年我国化石能源基础储量和年产量。
基础储量 年产量
石油 28.33亿吨 1.89亿吨
天然气 32124亿立方米 851.7亿立方米
煤 3261亿吨 30.5亿吨
(1)按照表中提供的数据估算,请在图上表示出天然气的估算结果。
(2)根据估算结果,请你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开发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

(2)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分析】(1)按照表中提供的数据估算;
(2)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分析。
【解答】解:(1)天然气能够开采年限=32124亿立方米÷851.7亿立方米/年≈38年,故天然气能够开采年限的估算结果表示为38年,
故答案为:

(2)随着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其储量逐渐减少,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根据估算结果,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开发使用新型能源等,故填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发开使用新型能源等。
故答案为: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化石能源的基础储量和年产量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
34.网购、高铁、共享单车和扫码支付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1)网购离不开光纤宽带。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属于 BD (填序号)。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2)制造高铁车体需要大量的钢铁,写出用CO和Fe2O3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3)为防止共享单车的铁质车架与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接触而生锈,通常进行喷漆处理。生锈后,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分类;金属与金属材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铁锈蚀的原理以及除锈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填:BD;
(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
(3)为防止共享单车的铁质车架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而生锈,通常进行喷漆处理。生锈后,用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水和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防锈的原理等,难度不大。
35.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碳循环如图: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天然气 ;属于  不可再生 资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空气是重要的资源。从液体空气中分离出N2是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填充探空气球的稀有气体是  He (填化学式),运河三湾生态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园内空气中负氧离子(O2﹣)含量高,写出负氧离子与钾离子结合形成的物质化学式: KO2 。
(3)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吸收CO2,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会导致  温室效应 。
(4)利用海水可以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向海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测定得海水的pH=6.3,测定其pH,应用  pH计(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 测定。
(5)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X,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C2H4 。
(6)如图CO2与H2反应转化为乙醇(C2H6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CO2+6H2C2H6O+3H2O 。此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  蒸馏 方法将乙醇与水分离。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物质的制备.
【答案】(1)天然气;不可再生;
(2)物理;He;KO2;
(3)光合;温室效应;
(4)pH计(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
(5)C2H4;
(6)2CO2+6H2C2H6O+3H2O;蒸馏。
【分析】(1)依据化石燃料分析;
(2)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分析;依据氦气的性质分析;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3)依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依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4)依据测定pH值的方法分析;
(5)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6)依据题意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天然气;不可再生;
(2)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氦气密度小且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O2﹣的化合价为﹣1,则负氧离子与钾离子结合形成的物质化学式为KO2;故填:物理;He;KO2;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填:光合;温室效应;
(4)测定pH的方法可用pH计、酸度计、精密pH试纸和广泛pH试纸;测定海水的pH=6.3,应用pH计(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测定;故填:pH计(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
(5)分析2CO2+6H2X+4H2O可知,反应前C、H、O的个数为2、12、4,反应后已知物质中H、O的个数为8、4;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故填:C2H4;
(6)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CO2与H2反应转化为乙醇(C2H6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6H2C2H6O+3H2O: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此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蒸馏方法将乙醇与水分离;故填:2CO2+6H2C2H6O+3H2O;蒸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流程图的分析能力和基础化学知识,主要是利用化石燃料、化合价、二氧化碳的性质、pH的测定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流程图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五.工艺流程题(共1小题)
36.“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盐酸是HCl的水溶液):
(1)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4 。
(2)反应Ⅰ:镁在反应中作  反应物 (填“催化剂”或“反应物”);
(3)操作Ⅰ:操作名称是  过滤 ;
(4)反应Ⅱ要隔绝空气进行的原因  防止高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等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5)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HCl 。
(6)从微观角度可以更好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写出图中氧化物的化学式  H2O、SO2 ;计算反应物中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  24:17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物质的制备.
【答案】(1)+4;
(2)反应物;
(3)过滤;
(4)防止高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等;2H2+O22H2O;
(5)HCl;
(6)H2O、SO2;24:17。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I是镁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氧化镁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和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加热时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5)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6)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2)反应I是镁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氧化镁,镁在反应中作反应物;
(3)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操作名称是过滤;
(4)反应Ⅱ要隔绝空气进行的原因是:防止高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5)通过分析反应流程可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6)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氧化物由水和二氧化硫,化学式为:H2O、S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32×3):(2×34)=24:17。
故答案为:(1)+4;
(2)反应物;
(3)过滤;
(4)防止高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等;2H2+O22H2O;
(5)HCl;
(6)H2O、SO2;24:17。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37.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  C (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4KNO32K2O+2N2↑+5CO2↑ 。
5C+4KNO3口K2O+口N2↑+口CO2↑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工业应用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错 。
②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对 。
(5)由图3可知,制备温度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关系是  压强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备温度600℃~800℃范围内,制备温度越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1)C;
(2)5C+4KNO32K2O+2N2↑+5CO2↑;
(3)工业应用;
(4)①错; ②对;
(5)压强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备温度600℃~800℃范围内,制备温度越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分析】(1)根据图1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分析;
(3)根据图2分析;
(4)①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分析;
②根据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分析;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分析碳气凝胶对CO2的吸附性。
【解答】解:(1)由图1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形碳,故答案为:C;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为5C+4KNO32K2O+2N2↑+5CO2↑;
故答案为:5C+4KNO32K2O+2N2↑+5CO2↑;
(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故答案为:工业应用;
(4)①由第二段可知石墨是含碳的物质,故答案为:错;
②由最后一段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故答案为:对;
(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可得:压强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备温度600℃~800℃范围内,制备温度越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故答案为:压强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备温度600℃~800℃范围内,制备温度越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知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七.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38.水的硬度与水中所含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有关,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越高,则水的硬度越大,兴趣小组利用相关仪器和试剂以“探究水的硬度”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的泡沫量的关系
步骤一:取2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Ⅰ、Ⅱ,均加入5mL蒸馏水,然后依次滴加不同体积的肥皂水,振荡。
步骤二:另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为Ⅲ、Ⅳ、Ⅴ、Ⅵ,先各自加入5mL蒸馏水,然后依次滴加一定量的CaCl2和MgCl2的混合液、肥皂水,振荡。
实验过程中所加CaCl2和MgCl2的混合液、肥皂水的量与振荡后产生的泡沫量如下表所示:
试管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混合液用量/滴 0 0 1 1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5 10 5 10
产生的泡沫量 少 多 无 少 无 无
(1)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产生的泡沫量多少 。
(2)由Ⅱ、Ⅳ、Ⅵ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水的硬度越大,产生的泡沫量越少 。
(3)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的原因之一是硬水中的CaCl2与肥皂中的C17H35COONa反应生成难溶的Ca(C17H35CO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2C17H35COONa=Ca(C17H35COO)2↓+2NaCl 。
【任务二】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取市售纯净水、自来水和煮沸的自来水各5mL于3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肥皂水并及时振荡,记录有泡沫产生时所加肥皂水的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
水样 纯净水 自来水 煮沸的自来水
肥皂水用量/滴 2 9 6
(4)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自来水 。
(5)设计实验方案,比较西双湖水与自来水的硬度:另取一支试管, 加入5mL的西双湖水,逐滴加入肥皂水,记录产生泡沫的肥皂水用量 。
(6)煮沸的自来水产生泡沫时所需肥皂水的量比自来水的少,原因是  煮沸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硬水与软水.
【专题】科学探究.
【答案】(1)产生的泡沫量多少。
(2)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水的硬度越大,产生的泡沫量越少。
(3)CaCl2+2C17H35COONa=Ca(C17H35COO)2↓+2NaCl。
(4)自来水。
(5)加入5mL的西双湖水,逐滴加入肥皂水,记录产生泡沫的肥皂水用量。
(6)煮沸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分析】(1)根据实验信息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3)氯化钙与硬质酸钠反应生成硬脂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此题;
(5)根据对比实验唯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
(6)考查硬水软化的方法。
【解答】解:(1)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加入氯化钙和氯化镁溶液的量,改变水的硬度,利用相同量的肥皂水,观察产生的泡沫量,区分硬水与软水;
故答案为:产生的泡沫量多少。
(2)Ⅱ、Ⅳ、Ⅵ中变量为水的硬度,硬度越大,泡沫越少,说明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水的硬度越大,产生的泡沫量越少;
故答案为: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水的硬度越大,产生的泡沫量越少。
(3)氯化钙与硬质酸钠反应生成硬脂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l2+2C17H35COONa=Ca(C17H35COO)2↓+2NaCl;
故答案为:CaCl2+2C17H35COONa=Ca(C17H35COO)2↓+2NaCl。
(4)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自来水加入肥皂水用量最多,所以硬度最大的是自来水;
故答案为:自来水。
(5)比较西双湖水与自来水的硬度,需要保证变量只是水的种类即可,其他条件一致,通过加入肥皂水的量进行判断,所以实验为在相同另一支试管内,加入5mL的西双湖水,逐滴加入肥皂水,记录产生泡沫的肥皂水用量;
故答案为:加入5mL的西双湖水,逐滴加入肥皂水,记录产生泡沫的肥皂水用量。
(6)煮沸可以使水的硬度降低,因此加入肥皂水的量变少;
故答案为:煮沸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考点卡片
1.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而进行的实验探究.这里所要探究的物质变化的条件主要有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高温、高压等等;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指外界因素(如温度、浓度、压强、搅拌、物质的形状或接触面积等).并且,这里的变化既包括物理变化,又包括化学变化.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探究题,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或者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出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中考重点是:对于物理变化的考查主要有氧气的工业制法、物质的溶解及三态变化等等;对于化学变化的考查主要有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燃烧与灭火、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反应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思考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即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一个实验使用某一条件或者满足某一因素,另一个实验不使用或者不满足),来进行实验探究之.并且,一般都按照如下的思路来思考分析、设计实验、推断解答.对于物理变化来说,要考虑的变化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有降温、加热、加压、搅拌、物质的形状或接触面积等等.例如,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时,首先要将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并且,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再如,物质的溶解时,不但要考虑物质的形状、水的温度,还要考虑搅拌等影响因素.对于化学变化来说,要考虑的变化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有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高温、高压以及是否搅拌、反应物的浓度、形状或接触面积等等.例如,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使用催化剂,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初中阶段一般是指加快).再如,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使用玻璃棒搅拌,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用于加热的仪器
【知识点的认识】用于加热的仪器,可分为直接加热的和间接(即不能直接)加热的两大类.可以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以及玻璃棒和玻璃片(只有在烘烤少量溶液时使用)等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烧杯、烧瓶、蒸馏瓶、锥形瓶以及除上述可以直接加热的一切需要加热的仪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直接考查,或者通过实验情景间接考查.前者例如下列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或玻璃仪器)是,或者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等等;后者例如某某加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如何改进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或者是不能直接加热时用石棉网来辅助之.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与其有关的题目,就必须熟练地记住可直接加热的仪器及其名称,不能直接加热的可以据此反推之;但是还要知道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可以通过垫石棉网来辅助之.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1.填写名称时,不可出现错别字.
2.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3.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很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3.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者是直接命题设问,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等;以及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为了准确、熟练地牢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可以运用如下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还有两个零零三,二氧化碳气杂唤”,来导学导记之。
4.空气组成的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组成的测定主要是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具体敬请查阅考点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当然,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通过离开了空气,人和动物就无法呼吸,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
2.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酥瓜子(或花生米、或饼干等)会变软,铁制品会生锈(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敞口的氢氧化钠会潮解且质量增大(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敞口的浓硫酸会变稀且质量增大,敞口的浓盐酸在瓶口会形成白雾,等等;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水蒸气.
3.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测定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与空气中的各成分有关的物质及其相关性质等;还要知道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5.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都含有剧烈燃烧和放出大量的热这两个现象;除此之外,分别是: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的掌握情况.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联系着氧气的化学性质来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或者是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其理解、运用和书写相关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以及对相关实验的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以及它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相互联系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做这方面的题时,要特别注意:碳、磷、硫、铁等物质氧气中和空气中的反应现象的不同,切不可将其混为一谈.还有,就是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常常被作为试题的题眼来用.
6.氧气的制取装置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制取装置,主要是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它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中,发生装置又分为“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收集装置分为“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装置.具体如图所示: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有:
1.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了便于氧气的导出,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2.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同理可知,瓶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当瓶内收集满氧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备用即可.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否则,会使收集的氧气的纯度不高.不过,这样收集的氧气的纯度确实不如用排水法收集的高,但是比较干燥.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来探究氧气的制取装置及其注意事项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组装装置,也可能是选配或者选择装置,还可能是评价装置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不过以实验探究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和给出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来选配或者选择装置,以及评价装置或者推断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性质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氧气的溶解性、密度等;还要熟悉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或者选择氧气的发生装置(用固体及固体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原理时,选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用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的原理时,选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性质,可选用排水法收集的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的性质,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装置.
另外,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可以来组装相关的装置,或者评价给出的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制取装置来推断氧气的制取原理、氧气的性质、仪器的名称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7.氧气的收集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分别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和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有: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当瓶内收集满氧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备用即可.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否则,会使收集的氧气的纯度不高.不过,这样收集的氧气的纯度确实不如用排水法收集的高,但是比较干燥.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来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装置、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及其注意事项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收集方法,可能是组装收集装置,也可能是选配或者选择收集装置,还可能是评价装置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不过多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呈现.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和给出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收集方法,选配或者选择装置,以及评价装置或者推断氧气的收集方法和性质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收集方法、装置和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等;还要熟悉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氧气的性质来选取收集方法,组装、选配或者选择氧气的收集装置.也就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性质,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的性质,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另外,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可以来组装相关的装置,或者评价给出的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收集装置来推断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关的性质、仪器的名称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8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模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2024.5)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