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化学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一下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的位置涂黑。
3.第Ⅰ卷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第Ⅱ卷时,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答题卡收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答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a—23 Mg—24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
1. 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供给动植物呼吸 B. 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延长食品保质期
C. 活性炭用于吸附异味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供给动植物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延长食品保质期,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用于吸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妈妈为小明提供的一份午餐是:米饭、炒牛肉、馒头、鸡蛋汤。这份午餐搭配中缺失的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糖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米饭中主要含有糖类,炒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油脂,馒头中主要含有糖类,鸡蛋汤中主要含有水、蛋白质、少量无机盐。缺乏维生素,故选B。
3. 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有误的是
A. 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B. 氧气经压缩储存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C. 蔗糖溶液不导电—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因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4.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 B. 取药品
C. 称量 D. 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符合题意。
故选D。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 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C.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故A说法错误;
B、氧气具有氧化性,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发生变质,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是相对稳定的,但随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会有所不同,故C说法错误;
D、铝比铁活泼,铝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是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质地疏松,加速铁的锈蚀,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6. 镍元素可以维持生理结构、刺激生血、影响酶活性等作用,但是需要合理使用才可以防止产生不利影响。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 图2中 B.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D.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x=28-2-16-8=2,此选项正确;
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镍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此选项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此选项错误;
D、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此选项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B. 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D. 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周围的空气中可燃物含量比较高,则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
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错误;
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料充分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则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 黄酮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D. 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详解】A、黄酮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黄酮素的化学式为C15H10O2,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B正确;
C、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D正确。故选C。
9.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X、Y、Z B. X、Z、Y
C. Y、Z、X D. Z、Y、X
【答案】B
【解析】
【详解】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很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强于Y,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 Z Y,故选B。
10.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燃料—零碳甲醇(CH3OH),是利用焦炉气中的H2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CO2合成的,其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D. 参加反应的CO2和H2两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图示中涉及2种氧化物,即CO2、H2O,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两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观念:和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科学思维: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2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 科学态度与责任: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选项错误;
C、火焰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2s后取出,可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选项正确;
D、磷元素是水体中营养元素,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选项正确,故选B。
12. 如图所示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
A. 反应后溶液的pH=0 B. 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 反应前两种溶液均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该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不是只有Na+和Cl﹣,还含有水分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物氢氧化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氢元素为+1价,盐酸中氯元素为-1价,氢元素为+1价,生成物氯化钠中钠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水中氧元素为-2价,氢元素为+1价,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两种溶液均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二氧化锰、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 生铁、钢、黄铜都属于合金
C. 硝酸钾、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D. 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干冰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黄铜是铜的合金,选项正确;
C、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磷酸氢二铵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磷酸二氢铵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都属于复合肥,选项正确;
D、纯碱即碳酸钠,含有 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类,选项错误;
故选:D。
14.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B CuCl2(FeCl2) 铁粉 置换、过滤
C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CuSO4溶液 稀H2SO4 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稀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15.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酸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碱性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构成的,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碱中也含有氢元素,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液态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 在高温的条件下灼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像正确;
B、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纵坐标不可能从0开始,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会继续溶解硝酸钾,直至达到饱和,故溶液的质量从一定质量开始不断增大,至饱和状态,不再发生变化,故选项图像错误;
C、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每24份质量的镁和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和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镁、铁分别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D、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17.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2)3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
(3)标出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数字在离子符号前表示离子的个数,2个铵根离子 表示为
【小问2详解】
数字在分子式前表示分子个数,3个氮气分子表示为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中锰元素显+7价,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标在化学式该元素正上方,正负在左,数字在右表示为
18.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___________性。
(2)人体缺乏___________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3)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4)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主要是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铜制火锅 B. 陶瓷碗
C. 塑料水杯 D. 纯棉衬衣
【答案】(1)导电 (2)碘##I
(3)蒸馏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导电性;
【小问2详解】
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小问3详解】
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小问4详解】
A、铜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B、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D、棉属于天然材料,选项错误;
故选:C。
19.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2)甲 (3)大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小问2详解】
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的溶解度大于t1℃,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2℃时的溶解度小于t1℃。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甲;
【小问3详解】
t2°C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有晶体析出,对于乙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从饱和变不饱和。此时,因为甲溶解度在t1°C时大于乙溶解度在 t2°C时,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在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食物,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能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D能与纯碱反应得到白色沉淀H。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H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答案】(1)CaCl2
(2) ①. 或 ②. 置换反应
(3)作补钙剂#建筑材料
【解析】
【分析】A 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所以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通电会生成E和F,所以C是水,D是氯化钙,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E.、F是氢气和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钙都会转化成白色沉淀H,所以H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钙,所以D是CaCl2;
【小问2详解】
F能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所以F是氧气,E就是氢气,A转化为E的反应是盐酸和活泼金属如铁、镁等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或,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H是碳酸钙,碳酸钙的用途是作补钙剂或建筑材料。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B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不可选用___________(填“C”或“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选择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b”)通入。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取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各一瓶)混淆了,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区分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②. D ③.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a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不可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3详解】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选择F装置收集该气体,氧气从长管进,则气体应从a通入。
【小问4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则实验方案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22. 食盐和纯碱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为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活动一:小组合作,同学们通过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鉴别食盐和纯碱。
(1)对实验1、实验2写出其中一种鉴别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分析,小组同学总结出了运用化学反应鉴别物质的方法:分别取等量的两种物质,向其中加入同一种试剂,若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将二者鉴别开来。为此,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还可以选择其他种类试剂对食盐和纯碱进行鉴别,你认为以下物质不可以进行鉴别的是___________。
A. H2SO4 B. BaCl2 C. KCl
(3)活动二:小组同学对实验1反应后上层清液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步骤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另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另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生成 有___________生成 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二成立
【拓展反思】通过实验小组同学能初步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厨房可用紫甘蓝汁液或______(填厨房用品中另一类物质的名称)来鉴别食盐和纯碱。
【答案】(1)(或) (2)AB
(3) ①. NaCl和HCl ②. 白色沉淀 ③. 食醋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1中,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实验2中,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
【小问2详解】
A、硫酸与氯化钠不反应,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此物质能做鉴别试剂;
B、氯化钡和氯化钠不反应,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此物质能做鉴别试剂;
C、氯化钾和氯化钠、碳酸钠都不反应,此物质不能做鉴别试剂;
故选:AB;
【小问3详解】
①实验1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废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废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若盐酸过量,则废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NaCl和HCl;
②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向少量上清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碳酸钠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家庭厨房中,还可以利用食醋来鉴别食盐和纯碱,食醋中含有H+,与纯碱混合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 实验室用1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答案】(1)Na2SO4、H2SO4;(2)9.8%
【解析】
【详解】(1)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图中A点pH小于7,说明硫酸过量,所以溶质中含有过量硫酸。故答案为Na2SO4、H2SO4。(2)设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 +2NaOH═Na2SO4 +2H2O
98 80
x 10g×8%
x=0.98g
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答: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化学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一下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的位置涂黑。
3.第Ⅰ卷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第Ⅱ卷时,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答题卡收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答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a—23 Mg—24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
1. 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供给动植物呼吸 B. 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延长食品保质期
C. 活性炭用于吸附异味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
2. 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妈妈为小明提供的一份午餐是:米饭、炒牛肉、馒头、鸡蛋汤。这份午餐搭配中缺失的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糖类
3. 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有误的是
A. 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C. 蔗糖溶液不导电—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 B. 取药品
C. 称量 D. 过滤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 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C.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6. 镍元素可以维持生理结构、刺激生血、影响酶活性等作用,但是需要合理使用才可以防止产生不利影响。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 图2中 B.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D.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7.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B. 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D. 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8.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 黄酮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D. 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X、Y、Z B. X、Z、Y
C. Y、Z、X D. Z、Y、X
10.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燃料—零碳甲醇(CH3OH),是利用焦炉气中的H2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CO2合成的,其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D. 参加反应的CO2和H2两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观念:和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科学思维: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2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 科学态度与责任: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12. 如图所示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
A. 反应后溶液的pH=0 B. 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 反应前两种溶液均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13.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二氧化锰、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 生铁、钢、黄铜都属于合金
C. 硝酸钾、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D. 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
14.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B CuCl2(FeCl2) 铁粉 置换、过滤
C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CuSO4溶液 稀H2SO4 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5.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酸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化合物一定是酸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碱性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16.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 在高温的条件下灼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17.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2)3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
(3)标出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18.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___________性。
(2)人体缺乏___________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3)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4)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主要是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铜制火锅 B. 陶瓷碗
C. 塑料水杯 D. 纯棉衬衣
19.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在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食物,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能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D能与纯碱反应得到白色沉淀H。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H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B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不可选用___________(填“C”或“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选择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b”)通入。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取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各一瓶)混淆了,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区分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22. 食盐和纯碱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为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活动一:小组合作,同学们通过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鉴别食盐和纯碱。
(1)对实验1、实验2写出其中一种鉴别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分析,小组同学总结出了运用化学反应鉴别物质的方法:分别取等量的两种物质,向其中加入同一种试剂,若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将二者鉴别开来。为此,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还可以选择其他种类试剂对食盐和纯碱进行鉴别,你认为以下物质不可以进行鉴别的是___________。
A. H2SO4 B. BaCl2 C. KCl
(3)活动二:小组同学对实验1反应后上层清液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步骤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另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另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生成 有___________生成 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二成立
【拓展反思】通过实验小组同学能初步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厨房可用紫甘蓝汁液或______(填厨房用品中另一类物质的名称)来鉴别食盐和纯碱。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 实验室用1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探索规律(含答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