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数学(含解析)

高2026届高一(下)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则在复平面内表示复数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在正方体中,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3.已知等腰中,,则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B. C. D.
4.已知平面向量满足.若,则( )
A.-2 B. C. D.2
5.设是给定的平面,是不在内的任意两点,则( )
A.在内存在直线与直线平行 B.存在过直线的平面与垂直
C.在内不存在直线与直线异面 D.在内不存在直线与直线垂直
6.已知非零向量和单位向量满足,且向量与的夹角为,则( )
A. B. C. D.3
7.已知正四棱台的高为,其所有顶点均在同一个表面积为的球面上,且该球的球心在底而上,则棱台的体积为( )
A. B. C. D.
8.某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拟测量某座山的高.勘探队员在山脚测得山顶的仰角为,他沿着坡角为的斜坡向上走了100米后到达,在处测得山顶的仰角为.设山高为,若在同一铅垂面,且在该铅锤面上位于直线的同侧,则( )
A.米 B.米
C.米 D.米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
9.下列各组向量中,可以用来表示向量的是( )
A. B.
C. D.
10.已知复数,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1.满足下列条件的四面体存在的是( )
A.1条棱长为,其余5条棱长均为1 B.1条棱长为1,其余5条棱长均为
C.2条棱长为,其余4条棱长均为1 D.2条棱长为1,其余4条棱长均为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一个母线长为2的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
13.在直三棱柱中,所有棱长均相等,则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
14.在中,角对应的边分别为,已知,且,则______,的面积为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3分)
如图,在直四棱柱中,底面是菱形,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16.(15分)
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的面积为,已知,且.
(1)求;
(2)求的取值范围.
17.(15分)
如图,在三棱锥中,和均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1)证明:;
(2)已知平面满足,且平面平面,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18.(17分)
在中,为边上一点,为边上一点,交于.
(1)若,求.
(2)若,
(i)求;
(ii)求和的面积之差.
19.(17分)
定义空间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为空间向量.起点为,终点为的空间向量记作,其大小称为的模,记作等于两点间的距离.模为零的向量称为零向量,记作.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以及数乘运算的定义与性质和平面向量一致,如:对任意空间向量,均有,,;对任意实数和空间向量,均有;对任意三点,均有等.
已知体积为的三棱锥的底面均为,在中,是内一点,.记.
(1)若到平面的距离均为1,求;
(2)若是的重心,且对任意,均有.
(i)求的最大值;
(ii)当最大时,5个分别由24个实数组成的24元数组满足对任意,均有,且对任意均有
求证:不可能对任意及均成立.
(参考公式:)
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中考
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评分说明:
1.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
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给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A 2.C 3.A 4.D 5.B 6.C 7.C 8.B
1.,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故选A.
2.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等于,故选C.
3.由图可知,在上的投影向量为,故选A.
4.由知,,则,(也可求出向量坐标),故选D.
5.当直线与相交时,在内不存在直线与直线平行;易知存在过直线的平面与垂直;在内存在直线与直线异面;在内存在直线与直线垂直;故选B.
6.由于,且向量与的夹角为,作图可知,,故选C.
7.设球心为,则球的半径,由于在底面上,底面为正方形,易得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16;设底面的外接圆半径为,则,易得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4;所以正四棱台的体积为,故选C.
8.在中,,由正弦定理得,解得米,故选B.
二、选择题:本大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6分,满分1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ACD 10.BC 11.BCD
9.选项A和D中的两个向量不共线,均可构成平面的一组基底,故可以用来表示向量,选项C中的两个非零向量均与共线,所以也可以用来表示向量,选项B中的两个非零向量选项共线,但与不共线,不能用来表示向量,故选ACD.
10.取知,选项A和D错误,由复数的性质知,选项B和C正确,故选BC.
11.解法一:(1)当有1条边为,5条边为1时,不妨设四面体满足,设中点为,则,设,则,所以;所以当有1条边为1,5条边为时,,故A错误,B正确;
(2)当有2条边为,4条边为1时,分两种情况:
①长为的两条棱有一公共顶点,不妨设为,
设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中点为,
则;
②长为的两条棱为相对棱,不妨设为,设中点为,则,所以,综上可知,所以当有2条边为1,4条边为时,,故C,D正确;故选BCD.
解法二:(1)当有1条边为,5条边为1时,不妨设四面体满足,由正弦定理易得,的外接圆半径为(极限位置为共面的情形时,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为的外心),所以;所以当有1条边为1,5条边为时,,故A错误,B正确;
(2)当有2条边为,4条边为1时,分两种情况:
①长为的两条棱有一公共顶点,不妨设为,由正弦定理易得,的外接圆半径为则;
②长为的两条棱为相对棱,不妨设为,故其可放入一个长方体中,不妨设长方体边长分别为,不妨设,则,所以,综上可知,所以当有2条边为1,4条边为时,,故C,D正确;故选BCD.
三、填空题:本大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15分.
12. 13. 14.(仅答对一空给3分)
12.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则,且,所以,侧面积为.
13.不妨设直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2,取中点,
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14.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又因为,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因为,
所以;因为在中,由正弦定理,,即,
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或(舍),
因为的面积为.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证明:(1)设交于点.四边形为菱形,所以是的中点,
因为是的中点,连接,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因为四边形为菱形,所以,因为底面平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16.解:(1)因为,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因为,所以.
(2)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即的取值范围为.
17.解:(1)如图,设的中点为,连结,
因为和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2)因为,且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等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平面内作,则由(1)知,平面,
又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因为和均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所以,
又因为,在等腰中,,
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8.解:(1)如图,因为,所以,
因为为边上一点,,所以为中点,所以,
所以,因为,所以,
所以,在中,因为,所以,
所以.
(2)(i)如图,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设,则,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解得,所以.
(ii)由(i)知,所以,又因为,
所以,所以的面积,
的面积,
所以和的面积之差,
即和的面积之差为.
19.解:(1)如图,在中,.
因为,所以,所以,在中,,
所以在中,,
所以,所以的面积为,
所以,所以.
(2)(i)因为是的重心,所以的面积为,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由基本不等式知,
,所以,
故 ,等号当且仅当时成立,
又由是的重心知,,
所以,
所以,所以,
所以,等号当且仅当,
且平面时成立,所以的最大值为.
(ii)由(i)知,,所以对任意,
均有,故,记,则所以,
由于任意均有,
所以,所以.
假设对任意及均成立.
则对于,均有,
所以,与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不可能对任意及均成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九年级中考三模数学试题(pdf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4北京顺义初三二模化学(PDF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