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六次模考
化学试题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l-35.5
一、单选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A. 紫红色的铜片 B. 无色透明的盐酸 C. 灰白色的大理石 D. 没有灰尘的空气
2. 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人类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约70%被“江河湖海”覆盖,是个“水球”,淡水资源极其丰富
B. 为实现“碳达峰”,减缓温室效应,尽快普及可燃冰、乙醇汽油等能源的使用
C. 地球能提供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应回收再利用废旧金属制品
D. 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耕地是有限的,应大量使用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
3. 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 B. 添加药品
C. 加快反应 D. 滴加碱液
4.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焦炭用于高炉炼铁 B. 分离液态空气用于制取液氮、液氧
C. 臭氧用于自来水杀菌 D. 稀有气体用于焊接保护气
5. 对下列古诗词隐含的化学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B.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为钢
D.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6.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例 推理和归纳
A 溶液、溶液均呈碱性 碱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 缓慢氧化放热、工业炼铁吸热 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均属于盐 盐类物质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都能与水反应 元素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证明与氢氧化钠反应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 实验方案
A 分离和混合物 高温煅烧
B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 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 鉴别溶液和溶液 取样各少许,分别加入溶液
A. A B. B C. C D. D
9.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整个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的一直增大 B. bc段烧杯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C. d点溶液中的阴离子有和 D. a、b、c三点的溶液中都含两种溶质
二、填空题及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阳光明媚的四月,同学们结伴到湘湘家去摘荔枝和进行野炊活动。
(1)湘湘家准备了很多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丰富的_______(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出行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一般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_______(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3)小湖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片发黄,并出现倒伏现象。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11. 在通信领域,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高纯硅是芯片的主要材料,构成硅的微粒为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使用人造金刚石薄膜做基体材料,是未来芯片研究的发展方向。人造金刚石制作的方法之一是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发生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芯片运行速度提升,带来散热问题,用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制作集成电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中分离出来单层的石墨片,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填“稳定”或“活泼”)。
12.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图甲中镓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
(2)图乙中和形成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如图是制取乙烯()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图丁中数字“2”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填序号)。
13. 兴趣小组同学们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四组实验。
(1)实验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2)实验③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向实验③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则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根据实验①、②、③大家一致认为并未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帮大家补充实验④,从而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写出一组符合题意的A、B试剂组合_______。
14.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铜 B. 汽油 C. 面粉 D. 硝酸铵
(2)定边盐湖是西北地区的主要产盐地,薄薄的水层下面铺满了盐粒,走在上面就像走在沙滩上一样。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①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②实验室欲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在称量固体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该_______。
③如上图Ⅰ所示,时将相同质量的和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
B.将温度升高到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
C.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D.将时的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15. 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以下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写出实验室检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盐为硫酸铜,其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 ② ③试纸 ④无色酚酞溶液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可能造成的实验后果是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收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5)如图F所示,胶头滴管中的水滴人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最终为_____mL。
17. 兴趣小组同学分组在实验室设计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完成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
(1)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装置A中产生大量气泡,B中石灰水变浑浊,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蜡烛_______。但是其中有一个小组的装置B中石灰水一直没有变浑浊。经过分析,同学们提出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猜想一:可能这组的石灰水完全变质了。
猜想二:可能这组用的稀盐酸浓度过大。
【实验与事实】
(2)①取该组的石灰水,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②将该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方程式:_______。
实验说明:猜想二正确。
③若想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需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要除去氯化氢,可以将B中溶液换为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要除去水分,可以将C中溶液换为_______(填试剂名称)。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实验废液,将上图所示实验中所有反应后溶液倒入各自的废液缸里。同学们发现,很多小组的废液呈红色,显酸性。但是有一个小组不是红色,小红认为像蓝色,小明认为像紫色,不能区分这瓶废液到底是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与探究】
(3)基于上述情况,小红和小明又设计并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操作 小红:废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小明: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废液显碱性,应为蓝色
【交流与反思】
(4)①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废液为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后的红色废液呈酸性,不能直接排放,同学们可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填字母),处理后在排放。
A.氢氧化钙 B.碳酸钙 C.生石灰 D.硝酸银
四、计算题(5分)
18.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50g该稀盐酸样品于烧杯中,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到烧杯中,边滴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六次模考
化学试题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l-35.5
一、单选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紫红色的铜片 B. 无色透明的盐酸 C. 灰白色的大理石 D. 没有灰尘的空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紫红色的铜片由铜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无色透明的盐酸由氯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灰白色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没有灰尘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人类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约70%被“江河湖海”覆盖,是个“水球”,淡水资源极其丰富
B. 为实现“碳达峰”,减缓温室效应,尽快普及可燃冰、乙醇汽油等能源的使用
C. 地球能提供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应回收再利用废旧金属制品
D. 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耕地是有限的,应大量使用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球表面约70%被“江河湖海”覆盖,是个“水球”,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谁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故A说法错误;
B、可燃冰、乙醇汽油等含有碳元素,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温室效应,故B说法错误;
C、地球能提供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应回收再利用废旧金属制品,可以有效保护金属资源,故C说法正确;
D、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耕地是有限的,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通入和水体的污染,所以应该合理使用化肥,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3. 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 B. 添加药品
C. 加快反应 D. 滴加碱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取用药品瓶塞要倒放,以免沾染杂质污染试剂。错误。
B、添加药品应先放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并且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竖起试管。错误。
C、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用酒精灯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可行。加热液体药品试管向上倾斜,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
D、胶头滴管滴液时,要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错误。
故选C。
4.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焦炭用于高炉炼铁 B. 分离液态空气用于制取液氮、液氧
C. 臭氧用于自来水杀菌 D. 稀有气体用于焊接保护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焦炭用于高炉炼铁,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分离液态空气用于制取液氮、液氧,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臭氧用于自来水杀菌,是因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对下列古诗词隐含的化学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B.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为钢
D.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花气袭人知骤暖,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C.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经不断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燃烧豆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例 推理和归纳
A 溶液、溶液均呈碱性 碱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 缓慢氧化放热、工业炼铁吸热 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均属于盐 盐类物质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都能与水反应 元素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碱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因此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选项正确;
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选项错误;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因此铵盐不含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D、元素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H2O2和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是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故选:A。
7.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证明与氢氧化钠反应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能与氧气反应,且反应后不生成气体。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唯一性,当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时,才可对比出该条件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该实验中两种液体的体积不相等,左边瓶内有氢氧化钠,右边瓶内无氢氧化钠,所以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不能证明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选项符合题意;
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故选C。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和混合物 高温煅烧
B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 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 鉴别溶液和溶液 取样各少许,分别加入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氧化钙,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如将氯化氢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检验二氧化碳,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D、取样各少许,分别加入 Ba(OH)2 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氨气和水,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9.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整个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的一直增大 B. bc段烧杯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C. d点溶液中的阴离子有和 D. a、b、c三点的溶液中都含两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当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铁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所以ab段是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一直增大,此选项正确;
B. bc段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反应:NaOH+HCl=NaCl+H2O,所以烧杯中有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产生,此选项正确;
C. d点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中阴离子有和,此选项正确;
D. 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铁和盐酸,b点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反应的氯化铁及生成的氯化钠,c点时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一种物质,此选项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及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阳光明媚的四月,同学们结伴到湘湘家去摘荔枝和进行野炊活动。
(1)湘湘家准备了很多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丰富的_______(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出行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一般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_______(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3)小湖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片发黄,并出现倒伏现象。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答案】(1)维生素 (2)有机合成材料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
【小问2详解】
尼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小问3详解】
水稻叶片发黄,并出现倒伏现象,根据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因此选择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尿素含有氮元素,磷酸钙含有磷元素,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故选:C。
11. 在通信领域,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高纯硅是芯片的主要材料,构成硅的微粒为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使用人造金刚石薄膜做基体材料,是未来芯片研究的发展方向。人造金刚石制作的方法之一是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发生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芯片运行速度提升,带来散热问题,用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制作集成电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中分离出来单层的石墨片,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填“稳定”或“活泼”)。
【答案】(1)原子 (2)化学
(3)稳定
【解析】
小问1详解】
硅是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
【小问2详解】
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碳单质,因此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即化学变化;
【小问3详解】
石墨烯是碳单质,根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填:稳定。
12.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图甲中镓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
(2)图乙中和形成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如图是制取乙烯()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图丁中数字“2”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填序号)。
【答案】(1)31 (2)AlCl3
(3)3:1 (4)③⑥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小问2详解】
图乙中B是铝原子,C是氯原子,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小问3详解】
由制取乙烯(C2H4)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物中单质和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是6:2=3:1;
【小问4详解】
图丙①中数字“2”在元素符号的前面,表示2个氢原子;②中数字“2”在化学式的前面,表示2个氨分子;③中的数字“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则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④中的数字“2”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中的数字“2”在离子符号的前面,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⑥中的数字“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则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填③⑥。
13. 兴趣小组同学们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四组实验。
(1)实验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2)实验③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向实验③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则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根据实验①、②、③大家一致认为并未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帮大家补充实验④,从而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写出一组符合题意的A、B试剂组合_______。
【答案】(1)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3)
(4)铜和稀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现象是: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小问2详解】
实验③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3详解】
根据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根据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硝酸银过量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铜离子和银离子,故填:Cu2+、Ag+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锌和铁排在氢前且锌在铁前,铜排在银前,若证明铜排在氢后则可验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故符合题意的A、B试剂组合可以是铜和稀盐酸(合理即可)
14.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铜 B. 汽油 C. 面粉 D. 硝酸铵
(2)定边盐湖是西北地区的主要产盐地,薄薄的水层下面铺满了盐粒,走在上面就像走在沙滩上一样。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①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②实验室欲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在称量固体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该_______。
③如上图Ⅰ所示,时将相同质量的和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
B.将温度升高到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
C.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D.将时的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答案】(1)D (2) ①. 蒸发结晶 ②. 向左盘上添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③. BD##DB
【解析】
【小问1详解】
A、氯化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汽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形成乳浊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悬浊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问2详解】
①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②实验室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在称量NaCl固体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的质量偏少,此时应该向左盘添加NaCl至天平平衡;
③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由图I可知t1℃ 时将相同质量的 NaCl 和 KNO3 分别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甲烧杯物质完全溶解,乙烧杯物质没有完全溶解,所以甲烧杯中的溶质为NaCl,故A说法正确;
B、t2℃时,KNO3的溶解度等于NaCl的溶解度,向烧杯内所加入的两物质质量相等,t1℃时,NaCl已完全溶解,所以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的固体KNO3完全溶解,无剩余,故B说法错误;
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将t3℃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t2℃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则t2℃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将t2℃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KNO3=NaCl,故D说法错误;
故选:BD。
15. 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以下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写出实验室检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盐为硫酸铜,其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 ② ③试纸 ④无色酚酞溶液
【答案】(1)AD (2) (3)产生蓝色沉淀
(4)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A、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AD;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实验室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小问4详解】
将一定量的 NaOH 溶液加入稀盐酸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钠,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钠、氯化氢,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
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加入硝酸银溶液,均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质成分,不符合题意;
②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质是氯化钠、氯化氢,如果无明显现象,则溶质可能是氯化钠,也可能是氯化钠、氢氧化钠,一次实验可能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③如果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如果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溶液显酸性,pH<7,如果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一次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④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如果溶液不变色,则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则溶质为氯化钠或氯化钠、氯化氢,一次实验可能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可能造成的实验后果是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收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5)如图F所示,胶头滴管中的水滴人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最终为_____mL。
【答案】(1)水槽 (2)试管底部破碎或试管炸裂
(3)
(4)D (5)10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为水槽;
【小问2详解】
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向上,容易导致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底部破碎或试管炸裂;
【小问3详解】
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应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装置收集;
【小问5详解】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故试管中氧气体积约为 50mL×=10mL ,水与生石灰反应放热使白磷燃烧,白磷燃烧后消耗试管中氧气使得装置压强减小,与大气压存在压强差,进而使得注射器内推,水进入试管,注射器中的水最终为20mL-10mL=10mL。
17. 兴趣小组同学分组在实验室设计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完成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
(1)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装置A中产生大量气泡,B中石灰水变浑浊,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蜡烛_______。但是其中有一个小组的装置B中石灰水一直没有变浑浊。经过分析,同学们提出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猜想一:可能这组的石灰水完全变质了。
猜想二:可能这组用的稀盐酸浓度过大。
【实验与事实】
(2)①取该组的石灰水,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②将该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方程式:_______。
实验说明:猜想二正确。
③若想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需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要除去氯化氢,可以将B中溶液换为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要除去水分,可以将C中溶液换为_______(填试剂名称)。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实验废液,将上图所示实验中所有反应后溶液倒入各自的废液缸里。同学们发现,很多小组的废液呈红色,显酸性。但是有一个小组不是红色,小红认为像蓝色,小明认为像紫色,不能区分这瓶废液到底是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与探究】
(3)基于上述情况,小红和小明又设计并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操作 小红:废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小明: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废液显碱性,应为蓝色
【交流与反思】
(4)①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废液为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后的红色废液呈酸性,不能直接排放,同学们可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填字母),处理后在排放。
A.氢氧化钙 B.碳酸钙 C.生石灰 D.硝酸银
【答案】(1)熄灭 (2) ①. AgNO3+HCl=AgCl↓+HNO3 ②. 浓硫酸
(3)红褐色沉淀 (4) ①. 没有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装置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二氧化碳通过导管最终进入D中,二氧化碳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所以D中蜡烛会熄灭;
【小问2详解】
②该组实验说明猜想二正确,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通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③除去制取气体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浓硫酸溶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结论,溶液为碱性,则加入氯化铁溶液,会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小问4详解】
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时,溶液显碱性,所以要证明溶液为碱性,则要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②A、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钙,故选项正确;
C、生石灰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剩余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四、计算题(5分)
18.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50g该稀盐酸样品于烧杯中,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到烧杯中,边滴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答案】(1)NaCl、HCl
(2)解:由图像可知,当NaOH的溶液为40g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20%=8g。
设该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x
x=7.3g
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实验为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盐酸中,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a点处pH<7,溶液显酸性,说明此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后的生成物氯化钠和剩余未反应的氯化氢,其化学式分别为NaCl、HCl。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