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九年级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武城县2024年第二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1-35.5 Ca-40 Cu-64 Fe-56 Zn-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C. 燃烧塑料垃圾 D.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也能够避免环境污染,A正确;
B、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会造成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B正确;
C、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与烟尘,加重空气的污染,C错误;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能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D正确。
故选:C。
2. 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选项因为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因为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因为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选择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3.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B.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 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D. 石墨有导电性——生产铅笔芯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生产铅笔芯,符合题意。
故选D。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闻药品气味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正确;
C、在闻药品的气味特别是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直接闻,要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正确;
D、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溶解物质应在烧杯中进行,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冒白雾
B. 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冒白雾,打开浓硫酸的瓶盖不会有现象,故A错误;
B、硫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正确;
C、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集气瓶中,如果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个数
⑤ 、 和 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故该说法错误;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该说法正确;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该说法正确;
④2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N中的“3”表示微粒的个数,故该说法错误;
⑤ 是原子,不带电荷, 和 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故该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的有②③,共2个。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7. 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C.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故选项正确;
B、发现厨房天然气泄露,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天然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高层楼房起火时,容易烧坏电线,从而使电梯不能运行,所以着火时不要乘坐电梯,故选项错误;
D、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自然界的水能导电,容易引发触电事故,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 反应中物质甲发生氧化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错误;
B、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氮气中化合价为0,故错误;
C、该反应中物质甲一氧化碳得氧变成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故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12+16)]:[2×(14+16)]=14:15,故错误。
故选C。
9. 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正确的是(  )
A. 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 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 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 火碱 NaOH 碱 生产肥皂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A不正确;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氧化钙来做补钙剂,选项B不正确;
C、氯化钠与金属氧化物不反应,所以不能用于除铁锈,选项C不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可用于生成肥皂,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变化与守恒: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可得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宏观与微观: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
C. 模型与推理: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探究与创新: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可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对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则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错误;
B、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分子间隔中,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正确;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但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错误;
D、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存在两个变量石灰石的形状和盐酸的浓度,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对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有影响,错误;
故选B。
11. 下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C6H6)、六氯苯(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苯是一种化合物
C. 六氯苯中碳和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错误;
B、苯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正确;
C、六氯苯分子中碳和氯两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1:1,错误;
D、一个六氯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12. 下列日常用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袋 B. 纯棉毛巾
C. 玻璃杯 D. 铁锅
【答案】A
【解析】
【详解】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纯棉毛巾材料是棉花,属于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选项错误;
C、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铁锅是用铁制成的,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 碱性溶液一定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二氧化碳含碳元素,但二氧化碳是无机物。A不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但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比如: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但碳酸钙是盐。B不正确;
C、碱性溶液一定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有能量变化,是物理变化。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4. 化学与物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下列化学实验与气体压强无关的是
A. 实验室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最后先停止加热再移导管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了气体的压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了气体的压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最后先停止加热再移导管,利用了气体的压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以免发生爆炸,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5.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从Fe、Cu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Fe粉 用磁铁吸引
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C 除去碳粉中的氧化铜 将样品溶于稀碗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现象,观察溶液变化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用磁铁接近混合物,铁粉被磁铁吸引而分离出Fe粉,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FeSO4、CuSO4溶液均不能与铜粉反应,不能除去杂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将样品溶于稀硫酸,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NaOH和Ca(OH)2溶液,观察现象。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最高,然后温度降低逐渐恢复至常温,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当硝酸铵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最低,然后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最后恢复为常温,选项错误;
B、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装置中的压强增大,燃烧停止后,装置中的气体减少,温度降低,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最终装置中的压强小于大气压,选项正确;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最终金属粉末有剩余,酸完全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反应中锌与氢气的质量比为65: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56:2,则等质量的锌、铁与酸反应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多一些,选项正确;
D、稀盐酸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减弱,溶液的pH由小于7逐渐变得大于7,且pH越来越大,选项错误,故选BC。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7. 如图为源自长白山原始森林的某矿泉水标签,阅读标签内容,回答问题。
(1)偏硅酸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该矿泉水的酸碱性是___________性。
(4)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目的是_______。
【答案】(1) ①. 三##3 ②. +4
(2)MgO (3)碱
(4)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偏硅酸的化学式可知,偏酸硅是由氢、硅、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问2详解】
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所以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MgO;
【小问3详解】
该矿泉水的pH范围是7.1-7.6,大于7,显碱性;
【小问4详解】
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能减少白色污染、节约资源 (合理即可)。
18.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__作用。
(2)小明在周末做了一份营养午餐:清蒸鱼、炖牛肉、米饭。从营养素的角度你认为缺少______(填“蛋白质”、“维生素”或“糖类”)。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后者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苹果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苹果酸和维生素C就是其中的两种。为使苹果树茎叶茂盛、果实硕大、增强抗旱能力,可以施用的一种复合肥___________(填序号)
A. NH4NO3 B. K2SO4 C. (NH4)2HPO4
(5)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乳化 (2)维生素
(3) (4)C
(5)煮沸
【解析】
【小问1详解】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随水流冲走,故填:乳化。
【小问2详解】
人体六大营养素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清蒸鱼富含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炖牛肉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米饭富含糖类,水一般不是通过食物补充的,所以从营养素的角度来看缺少:维生素。
【小问3详解】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CH4)完全燃烧生成CO2、H2O,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氮肥可以使苹果树茎叶茂盛、果实硕大,磷肥可以增强抗旱能力。
A、NH4NO3属于氮肥,只能补充氮元素,不符合题意;
B、K2SO4属于钾肥,可以补充钾元素,增强抗倒伏能力,不符合题意;
C、(NH4)2HPO4,属于复合肥,可以同时补充氮元素和磷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5详解】
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方法是:煮沸。
19.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t3℃时,把a、b物质各38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g该溶质。
(4)将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答案】(1)a>b>c
(2)加溶剂或者降低温度
(3) ①. a ②. 12
(4)b>a>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小问2详解】
若要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降低温度;
【小问3详解】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b物质的溶解度为38g,所以t3℃时,把a、b物质各38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50g-38g=12g;
【小问4详解】
将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此时得到a、b的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3℃时降温至t1℃时,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因为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仍大于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a>c,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20. 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这是由金的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决定的。
(2)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①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可用来灭火,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②反应区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答案】(1) ①. 单质 ②. 化学性质
(2) ①. Fe+CuSO4=FeSO4+Cu ②. 置换
(3) ①. CO2 ②. ③. 还原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自然界中的金属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外,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是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金是不活泼的金属,这是由金的化学性质。故填:单质;化学性质。
【小问2详解】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即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该反应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定义,属于置换反应。故填:Fe+CuSO4=FeSO4+Cu;置换。
【小问3详解】
①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氧化物为碳的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可用来灭火,所以该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②碳与氧化锌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碳是使氧化锌还原为锌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所以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填:;还原性。
21.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______时,停止加热。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们指出来______。图中错误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答案】(1)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搅拌,加速溶解 (3) ①.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②. ②⑥①④⑤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③是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填: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小问2详解】
操作④是溶解,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小问3详解】
操作⑤是过滤,过滤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操作的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故填: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②⑥①④⑤③;
【点睛】本题考查粗盐提纯的有关知识,理解和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的现象时再开始收集。
(3)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若用G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从___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生活中常用草酸溶液除铁锈和瓷砖上的污渍。草酸晶体加热会发生如下反应:H2C2O4·2H2OCO2↑+CO↑+3H2O。为检验分解后的产物,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要证明有CO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③.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3) ①. C ②. n
(4) ①. 甲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②. ③. 点燃尾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C;
若用G装置收集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要从n端通入;
【小问4详解】
①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甲中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
②乙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该装置中甲装置用于检验水,乙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丙装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丁装置用于吸收水,尾气中含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要证明有CO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点燃尾气,尾气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说明有CO生成。
23. 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氢化钙取样进行探究。
【资料】氢化钙(CaH2)是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问题1】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是否还能生成氢气?
【实验1】小组同学用适量氢化钙样品和水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是小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为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最好选用装置___________ (选填“A”或“B”)。
(2)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锥形瓶中快速产生气泡;将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吹出肥皂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上升到空中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肥皂泡被点燃”是因为氢气具有________性。
【结论1】该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还能生成氢气。
【问题2】实验1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锥形瓶中有较多白色浑浊物。白色浑浊物是什么?
(4)氢化钙与水反应了,白色浑油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氢化钙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变质生成碳酸钙,白色浑浊物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
【实验2】按如图所示,将白色浑浊物装入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稀盐酸,并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嫩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5)实验2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6)图中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_。
【结论2】白色浑浊物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同时说明氢化钙样品有少量变质。
【拓展】
(7)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
(8)氢能有很多优点,如无污染,发热量高等。我们共同努力,助力我国早日进入“氢能经济”时代,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A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可燃 (4)氢氧化钙##Ca(OH)2
(5)##
(6)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
(7)保持干燥,密封保存
(8)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中采用分液漏斗,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水进入锥形瓶与氢化钙接触,反应开始,关闭活塞,水无法进入锥形瓶,反应停止,且可以通过调整活塞旋转的程度,控制进入锥形瓶的水的速率,所以可以控制反应速率。B中长颈漏斗不具备这种作用,故选:A。
【小问2详解】
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装置漏气影响结果。
【小问3详解】
“肥皂泡被点燃”说明肥皂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所以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
【小问4详解】
由于氢化钙与水反应了,根据“资料”生成物有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则白色浑浊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小问5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白色浑浊物中有Ca(OH)2,Ca(OH)2与稀盐酸反应得到CaCl2、H2O,反应方程式为:。同时图象表明锥形瓶内CO2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白色浑浊物中一定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CO2、H2O,反应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小问6详解】
图中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依据是: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
【小问7详解】
由于氢化钙能与水反应,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保持干燥,密封保存。
【小问8详解】
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 小茗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课的学习知道了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1)在Cu2(OH)2CO3中铜、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Cu2(OH)2CO3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答案】(1)2:5 (2)8:5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Cu2(OH)2CO3中铜、氧原子个数比为;
【小问2详解】
Cu2(OH)2CO3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5. 如图1是碳酸钙D3标签的部分信息。化学社团为测定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进行实验:取8片药片,研碎后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并判断是否与标签相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00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10g
则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含量为
答: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与标签相符。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8片药片,研碎后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图2可知,当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武城县2024年第二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1-35.5 Ca-40 Cu-64 Fe-56 Zn-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C. 燃烧塑料垃圾 D.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
2. 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B.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 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D 石墨有导电性——生产铅笔芯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闻药品气味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冒白雾
B. 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铜粉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个数
⑤ 、 和 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7. 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C.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8.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 反应中物质甲发生氧化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9. 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正确的是(  )
A. 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 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 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 火碱 NaOH 碱 生产肥皂
10. 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变化与守恒: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可得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宏观与微观: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
C. 模型与推理: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探究与创新: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可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对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有影响
11. 下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C6H6)、六氯苯(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苯是一种化合物
C. 六氯苯中碳和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12. 下列日常用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袋 B. 纯棉毛巾
C. 玻璃杯 D. 铁锅
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 碱性溶液一定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4. 化学与物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下列化学实验与气体压强无关的是
A. 实验室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最后先停止加热再移导管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
15.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从Fe、Cu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Fe粉 用磁铁吸引
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C 除去碳粉中的氧化铜 将样品溶于稀碗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现象,观察溶液变化
A. A B. B C. C D. D
16.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7. 如图为源自长白山原始森林的某矿泉水标签,阅读标签内容,回答问题。
(1)偏硅酸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该矿泉水的酸碱性是___________性。
(4)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目的是_______。
18.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__作用。
(2)小明在周末做了一份营养午餐:清蒸鱼、炖牛肉、米饭。从营养素的角度你认为缺少______(填“蛋白质”、“维生素”或“糖类”)。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后者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苹果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苹果酸和维生素C就是其中的两种。为使苹果树茎叶茂盛、果实硕大、增强抗旱能力,可以施用的一种复合肥___________(填序号)
A. NH4NO3 B. K2SO4 C. (NH4)2HPO4
(5)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9.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t3℃时,把a、b物质各38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g该溶质。
(4)将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20. 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这是由金的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决定的。
(2)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①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可用来灭火,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②反应区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21.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______时,停止加热。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们指出来______。图中错误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的现象时再开始收集。
(3)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若用G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从___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生活中常用草酸溶液除铁锈和瓷砖上的污渍。草酸晶体加热会发生如下反应:H2C2O4·2H2OCO2↑+CO↑+3H2O。为检验分解后的产物,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要证明有CO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3. 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氢化钙取样进行探究。
【资料】氢化钙(CaH2)是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问题1】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是否还能生成氢气?
【实验1】小组同学用适量氢化钙样品和水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是小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为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最好选用装置___________ (选填“A”或“B”)。
(2)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锥形瓶中快速产生气泡;将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吹出肥皂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上升到空中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肥皂泡被点燃”是因为氢气具有________性。
【结论1】该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还能生成氢气。
【问题2】实验1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锥形瓶中有较多白色浑浊物。白色浑浊物是什么?
(4)氢化钙与水反应了,白色浑油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氢化钙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变质生成碳酸钙,白色浑浊物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
【实验2】按如图所示,将白色浑浊物装入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稀盐酸,并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嫩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5)实验2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6)图中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据是___________。
【结论2】白色浑浊物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同时说明氢化钙样品有少量变质。
【拓展】
(7)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
(8)氢能有很多优点,如无污染,发热量高等。我们共同努力,助力我国早日进入“氢能经济”时代,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 小茗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课的学习知道了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1)在Cu2(OH)2CO3中铜、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Cu2(OH)2CO3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25. 如图1是碳酸钙D3标签的部分信息。化学社团为测定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进行实验:取8片药片,研碎后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并判断是否与标签相符。(写出计算过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4年化学一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