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单元卷(含解析) -2023-2024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单元卷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②乙物质在5min到13min之间,温度不变,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③乙物质在第14min时为液态
④甲物质的熔点为80°C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都正确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放热
3.如图,小烧杯A内装有酒精,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A.烧杯A内的酒精会沸腾 B.烧杯A内的酒精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酒精不会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我们看到别人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冬天哈尔滨室外的冰雕变小了,是因为升华,需要吸热
B.露珠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C.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的熔点是80℃,凝固点也是80℃
D.20min时,M试管中既有固体又有液体
二、多选题
7.在火箭刚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底部,底部的钢铁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工作人员在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如图,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形成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包括(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8.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
B.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熔化现象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
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
10.根据表1提供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冰 0
铜 1083
钢 1515
A.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以下,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酒精温度计
B.通过表1可知常温下水银是液态的
C.钢块掉入铜水中会熔化
D.酒精在﹣121℃是固态
三、填空题
11.(1)图甲是小明使用温度计的情形,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规律制成的,指出他操作的错误是 。
(2)图乙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则木块的长度为 cm。
(3)图丙中,机械秒表的示数为 s。
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不考虑加热过程中水蒸发等因素,图中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时的内能,
13.如图所示,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由于水 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可以给内罐食物降温。为了更好的给食物降温,可以将“冰箱”放在阴凉 (选填“通风”或“密闭”)的地方,因为 。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晨测时,测温枪测得甲、乙两同学的体温,其中需要再用水银温度计再次确定是否体温不正常的同学是 (选填“甲”、“乙”)同学;测温枪是利用人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红外线是 (选填“可见”、“不可见”)光。

四、实验题
15.同学们利用图3甲所示装置对 200g 冰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图乙、图丙是两个小组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乙、丙两图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中 图是正确的.
(2)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时冰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所以相同 质量相同温度的水的内能 冰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冰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在 BC 阶段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 共存”).
16.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 法.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 ;这一过程需要 热.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④分析图像可知,乙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C,就是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像,因此物质乙是晶体;而甲熔化时,温度随着吸热持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物质甲是非晶体。故①正确,④错误;
②③因物质乙是晶体,由图可知物质乙5~13min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且在13min时全部熔化完成,所以在14min乙物质为液态,故②错误,③正确。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由水蒸气液化形成,故A错误;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物态变化名称为汽化,故B错误;
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解答:烧杯中的水吸热不断升温到达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变;试管中装有酒精,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酒精会沸腾,但沸腾后温度保持78℃不变,所以BCD错误,A正确.
点睛: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水沸腾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A
【详解】试题分析: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易拉罐表面,故A正确;人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故B错;霜是水蒸气凝华所形成的,故C错;日光灯管两端发黑,是钨蒸气先升华再凝华的结果,故D错;应选A.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5.D
【详解】A.冬天哈尔滨室外的冰雕变小了,是因为升华,需要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故A正确.B.读图乙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B错误.C.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该物质的凝固点也是.故C正确.D.读图乙可知,20min时M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故D正确.故选B.
【点睛】A、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B、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C、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D、晶体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
7.BC
【详解】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液态的水吸收大量的热量,汽化为水蒸气,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色气团,则存在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液化,故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8.AD
【详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C错误;
D.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正确。
9.ACD
【详解】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落到地面形成雨。故A正确;
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感动凉快,不能降低气温。故B错误;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使菜窖内气温不至于太低。故C正确;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达到体温下降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CD。
10.ABD
【详解】因为酒精在-117℃才是固态,所以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酒精温度计(处于液态),A对.通过表1可知常温下水银是液态的(水银在-39℃才为固态),B对.钢块掉入铜水中不会熔化(钢的熔点比铜高进入铜水不会熔化),C错.酒精在-121℃是固态,D对
11. 热胀冷缩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 0.1cm 2.20 140
【详解】(1)[1][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不能让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他操作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
(2)[3][4]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
(3)[5]秒表的中间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2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因为小表盘偏向“2”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20s,停表的读数为
12. -4℃ 晶体 小于
【详解】[1]分度值为1℃,从零摄氏度往下读,故读数为-4摄氏度。
[2]由图丙可知,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有固定的熔点,故是晶体。
[3]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B点的内能小于C点的内能。
13. 汽化 通风 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有致冷作用
【详解】[1]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
[2][3]为了更好的给食物降温,可以将“冰箱”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有致冷作用。
14. 乙 不可见
【详解】[1]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所以乙同学的体温不正常,需要重新确认。
[2]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是波长比红光更长的不可见光。
15. 乙 晶体 不变 大于 固液共存 10
【详解】(1)观察图象可以知道,AB段是冰的升温过程,CD段是水的升温过程,AB段升高的温度与CD段升高的温度都是10℃,根据吸热公式,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质量一定的冰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冰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应更长,所以图丙的CD数据有问题,因此乙图象是正确的;
(2)由图象知,冰的温度从-10℃吸热升高到0℃后,虽然仍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在熔化,熔点是0℃,此过程不断吸热,所以0℃的水具有的内能大于冰;
(3)由图象知,在0~5min,冰吸热升温,此时处于固态;在5min~15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15min以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处于液态;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乙;(2)晶体;保持不变;大于;(3)10;固液共存;
16. 减少 碘蒸气 升华 吸热 水浴加热 紫色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 放
【详解】(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腆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腆颗粒减少,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碘蒸气,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物态变化叫升华,需要吸热.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水浴法.
(2)将腆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这个物态变化叫凝华,这一过程需要放热.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