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卷(含解析) 2023-2024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卷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人在野外喊话时,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嘴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2. “小明,上学去喽!”。正在吃饭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刚在喊他,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出来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是音乐爱好者弹奏古筝的身影。下列有关古筝弹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通过空气传入周围观众耳中
B.琴弦振动停止,琴弦继续发声
C.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音色不同
D.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会改变声音的音调
4.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用硬卡片在梳齿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 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振动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不会成为噪声
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
6.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频率人耳感受不到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驱狗器发出的声音方向性差,不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二、多选题
7.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
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8.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密度/kg m-3 1.29 2.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速度/m s-1 330 316 6420 5960 2160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9.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10.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
D.机场工作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填空题
11.声音是由声源 产生的,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人们听到悦耳的口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
1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所以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的.
13.白居易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中,琵琶声是弦 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他的耳朵,他是根据 判断声音是琵琶发出的。
14.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地震时都会伴随着一些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的产生,而普通人的耳朵却听不见。
四、实验题
15.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对此进行研究。讨论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米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详见下表
序号 A B C D E F
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
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
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
(1)选用序号为D、E、F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长,音调越 。
(2)选用序号为AD或BE或CF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 (填大或小),音调越低。
(3)在此实验中,小光采用的重要研究方法是:
16.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结论:物体振动得越 ,音调越低。
延伸: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详解】双手放在嘴边可以减小声音扩散,改善声音的方向性,使声音集中向一点传播,这样可以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故选A。
2.C
【详解】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选C。
3.A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中,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弦振动停止,琴弦发声停止,故B错误;
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音色是相同的,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其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会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改变硬卡片在木梳齿上划过的速度,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能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刚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B
【详解】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BC
【详解】A.由图可知,蝙蝠的发声的频率为10000~120000Hz,蝙蝠不能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故A错误;
B.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人只能听到蝙蝠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故B正确;
C.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所以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正确;
D.振幅足够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15Hz的声音人耳是不能听到的,故D错误。
故选BC。
8.ABD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声速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在固体(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同条件下气体(空气和氧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表中数据可知ρ铝<ρ铁<ρ铅,可得v铝>v铁>v铅,所以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9.ACD
【详解】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色是相同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幅相同,振动频率不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更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0.BCD
【详解】A.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故A错误;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经多次反射后减弱回声,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故C正确;
D.机场工作人员要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BCD。
11. 振动 音调 响度 空气
【详解】[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
[2][3]对不同气孔吹气,振动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振动幅度不同,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悦耳的口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12. 振动 振动
【详解】试题分析: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振动,钟声是由于钟受到钟锤撞击发生了振动而产生声音.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的产生,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3. 振动 空气 音色
【详解】[1]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琵琶声是弦振动产生的。
[2]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琵琶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由于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判断声音是琵琶发出的。
14. 不能 次声波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2]地震时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普通人的耳朵听不见次声波。
15. 横截面积(或粗细) 低 低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2]由题意知,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和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研究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保持不变。注射器的规格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注射器的规格不同时,则空气柱的横截面积不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选用序号为D、E、F的三次实验做对比,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管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因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故可以得出结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
(2)[3]选用序号为AD或BE或CF的两次实验做对比,空气柱长度相同,横截面积(或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4]结合[1]分析,在此实验中小光采用的重要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6. 快慢 慢 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详解】[1]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2]根据实验可得出,物体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3]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低于人的听声频率。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