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五月模拟押题卷 广州01A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五月模拟押题A卷
( 共20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S-32 Na-23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是两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C.图乙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和“”
【答案】C
【详解】A、甲过程,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乙过程,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A的分析可知,乙属于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即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我起主体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处理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D.推广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
【答案】A
【详解】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露天焚烧处理,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污染空气,不符合“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符合“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小明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A.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保护气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灭火
【答案】B
【详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不是氮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故B符合题意;
C、不同稀有气体能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故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常用于霓虹灯,故C不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填充食品包装袋以防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年4月27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运载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B.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D.偏二甲肼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A.偏二甲肼中含有氮元素,偏二甲肼中含有偏二甲肼分子,不含有氮气,故A错误;B.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14×2)=6:2:7,元素的质量比越大,质量分数越大,所以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C.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2:7,故C错误;D.偏二甲肼中含有氮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偏二甲肼完全燃烧时还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D错误。故选:B。
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庭装修后用活性炭吸附甲醛,有利于健康及环保
B.乙醇是绿色清洁能源,燃烧不充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C.火箭发射常用到液氢和液氧,液氢和液氧都具有可燃性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厨房中清洗油污
【答案】C
【详解】A、甲醛有毒,危害人体健康,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乙醇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故B正确;
C、液氢具有可燃性,液氧具有助燃性,故C错误;
D、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答案】D
【详解】A、液氧和氧气的分子构成相同,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故A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故B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故C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D选项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镨是稀土元素之一,在光纤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如图为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镨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镨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
C.1个镨原子的质量为140.9g D.Pr2+的核外电子数是57
【答案】D
【详解】A、镨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镨原子核外有多个电子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容易失去电子,则镨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B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则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而不是原子实际质量,故C说法错误;
D、由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9,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Pr2+,故Pr2+的核外电子数=59-2=57,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起火可放入菜叶灭火,原理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B.用活性炭、蓬松棉、纱布、塑料瓶等可制作简易净水器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D.施肥时氯化铵与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
【答案】A
【详解】A、炒菜时油锅起火可放入菜叶灭火,原理是降低了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故A说法不正确;
B、用活性炭、蓬松棉、纱布、塑料瓶等可制作简易净水器,故B说法正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C选项正确;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用时,会产生氨气,使肥效降低,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9.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结构不相同
B “回南天”时墙壁出现水珠 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C 打开汽水瓶盖时,二氧化碳气体喷出 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不含离子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B、“回南天”时墙壁出现水珠,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大,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符合题意;
C、打开汽水瓶盖时,二氧化碳气体喷出,是因为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气体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中含钠离子和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学习小组设计了自制净水器,原理如下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英砂能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 B.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C.烧杯中的水为纯净物 D.离子交换树脂能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C
【详解】A、石英砂间存在空隙,起过滤作用,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净化水装置后,水中仍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得到纯净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离子交换树脂能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美国的芯片法案拦不住“中国芯”,我国利用氟化氮进行硅芯片蚀刻的技术已领先国际,蚀刻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NF3 B.乙物质中Si的化合价为14
C.丁物质常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D.反应中丙与丁的粒子个数比为3:2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硅和NF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1个氮原子、3个氟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F3,不符合题意;
B、乙物质为硅单质,硅单质中硅元素化合价为0,符合题意;
C、丁为氮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与丁的粒子个数比为:3: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物质 白醋 橙汁 牛奶 厨房油污清洗剂
pH 2~3 3-4 6~7 12~13
牛奶 B.厨房油污清洗剂
白醋 D.橙汁
【答案】B
【详解】A、牛奶的pH<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厨房油污清洗剂的pH>7,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该选项符合题意;
C、白醋的pH<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橙汁的pH<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的杂质 除杂的方法
A. 稀硫酸 铜 过滤
B.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D. 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答案】C
【详解】A、稀硫酸为液体,铜为固体,故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将铜除去,选项正确;B、稀盐酸为杂质,可被过量的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而剩余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为杂质并且少量,故无法点燃,选项错误;D、氯化铜可与铁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铜为固体,可通过过滤除去,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14.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H2的纯度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D.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答案】D
【详解】A、检验氢气的纯度: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不符合题意;
B、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而大烧杯外的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效果,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8分)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1)“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外壳材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钛合金,钛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非金属”或“复合”)。将其放入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说明其具有优良的 性能。
(2)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以下反应除去:,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深地一号·顺北油气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这里蕴含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月壤中含有,该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着陆器上的仪器可探测水,若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水,可利用光、TiO2催化分解水技术得到氧气,对人类在月球上活动意义重大。有研究显示一个成年人一小时需要吸入氧气约32g,要获得32g氧气需分解水 g。
【答案】(1) 金属 抗腐蚀性
(2)O2
(3)
(4) Ca、Al 36
【详解】(1)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与合金,故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将其放入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说明其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前的原子有:4个钾原子、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钾原子、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3个X分子,故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X为氧气,其化学式为:O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aAl2Si2O8是由钙、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钙、铝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故要获得32g氧气需分解水36g。
16.(10分)中国的冶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炼铁的技术臻于成熟,现代用高炉设备炼铁,如图a。
①高炉中B区主要是焦炭发生反应,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
②加入的铁矿石是赤铁矿,在A区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③在生铁冶炼过程中,铁融合碳后,熔点 (填“升高”、“不变”、“降低”)。
④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在古代,人们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使金属材料中的含碳量降低。
(2)汉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湿法冶金术的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硫酸铜。
①铁能够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用 (填化学式)溶液代替溶液也可以制得铜。
②可从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回收。在气氛中,从溶液中得到结晶并烘干,热脱水分解过程中测量的数据如图b,可知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3)《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以炉甘石(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为)为原料冶炼获得。请写由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1) 提供热量 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 降低
(2) Cu(NO3)2(合理即可) 4
(3)
【详解】(1)①高炉中焦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热量,焦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焦炭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二是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
②加入的铁矿石是赤铁矿,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A区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故在生铁冶炼过程中,铁融合碳后,熔点降低;
④在古代,人们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金属材料中的含碳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铁也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故用Cu(NO3)2溶液代替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制得铜;
②由图b可知,当FeSO4 7H2O中7个结晶水完全失去时,失重比为45.3%,故设当失重比为19.4%时,失去的结晶水的数目为m,则,m≈3,则x=7-3=4;
(3)碳酸锌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锌,结合碳酸钙高温煅烧的反应,故还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锌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从而得到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0分)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20g溶液先后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瓶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相对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图1中注射器A内溶液显 色。
(2)根据图2推测,先推入的溶液是 (写化学式)。 (填“bc”、“cd”或“de”)段说明NaOH溶液与CO2反应停止。ef 段压强增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通过图2数据表明NaOH溶液中NaOH对CO2起吸收作用,通过最终相对压强小于初始相对压强0kPa也表明溶液中的 也能吸收CO2,且吸收效果前者 (填“大于”或“小于”)后者。
(4)两种溶液推入三颈瓶后,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
【答案】(1)红
(2) NaOH de
(3) 水/H2O 大于
(4)氯化钠、氯化氢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图1中注射器A内溶液显红色;
(2)由图2可知,推入溶液后,装置内压强先减小,故先推入的溶液是NaOH,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de段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已经反应停止;
ef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推入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只有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最后压强应与初始压强相等,但是最终相对压强小于初始相对压强0kPa,说明溶液中的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
最终相对压强只是略小于初始相对压强0kPa,说明吸收效果前者大于后者;
(4)两种溶液推入三颈瓶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即,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可得关系式:NaOH~HCl
解:设20g 4%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需要消耗HCl的质量为x
x=0.73g
加入HCl的质量为:大于0.73g,则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剩余,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NaCl、HCl。
18.(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液制备K2SO4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1的名称是 。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写化学式)。
(3)常温(25℃)下,反应Ⅲ能实现的原因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度的差异。反应Ⅲ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见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饱和K2SO4溶液代替水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 ;为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过量的 (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NaOH溶液
【答案】(1)过滤
(2) CO2 CaCO3
(3)(NH4)2SO4+2KCl=K2SO4↓+2NH4Cl
(4)硫酸钾溶于水而难溶于饱和的硫酸钾减(或少硫酸钾的损耗,答案合理即可) C A
【详解】(1)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得到M溶液和碳酸钙,因此该操作是过滤。
(2)观察上述流程,发现二氧化碳和碳酸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故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CaCO3。
(3)根据流程可知,得到的M溶液应该是硫酸铵溶液,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硫酸钾的溶解度小,在生成物中会以沉淀的形式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KCl=K2SO4↓+2NH4Cl。
(4)由于硫酸钾溶于水而难溶于饱和的硫酸钾,所以为减少硫酸钾因为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为检验硫酸钾晶体表面的杂质是否洗涤干净也就是检验硫酸钾表面是否附着氯化铵或者氯化钾,既要检验氯离子的存在还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所以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将硫酸根离子除去,防止检验氯离子时的干扰,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故序号填:C、A。
19.(10分)某生物-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索植物生长中的化学知识。
(1)活动小组采集了4种土壤样本,将样品与蒸馏水按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澄清液体检测。表格中为加入相应指示剂后的稳定颜色。
样品 指示剂
石蕊 酚酞 自制胡萝卜汁 自制紫甘蓝汁
土壤样品1 蓝 浅红 橙 绿
土壤样品2 红 无色 黄 红
土壤样品3 紫 无色 黄 紫
土壤样品4 (未测) (未测) 橙 浅绿
①土壤样品4是 (填“酸性”“碱性”或者“中性”)土壤。
②查阅资料,植物在土壤接近7的环境下生长较好,土壤样品 最适合种植。
③若向溶液中滴加自制紫甘蓝汁,溶液变为 色。
(2)植物的生长需要肥料,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里通过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可自制出“钾、氮复合肥料”,现可以选用的固体药品有。
①甲同学提出混合药品的组合有4种可能:
组合1:和;
组合2:和;
组合3:和;
组合4: 。
②乙同学提出组合2不合理,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
③丙同学打算选用剩下3种组合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操作并填写预期现象来验证他最终选用哪种组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混合药品于研钵中,加入 (药品)并 (操作) 丙同学没有选用组合4
取少量混合药品于试管中, 丙同学最终选用组合3
【答案】(1) 碱性 3 绿
(2) KCl和NH4Cl 同意,碳酸钾显碱性,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熟石灰 混合研磨 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加入适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详解】(1)①土壤样品1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酚酞试液变浅红,说明土壤样品1显碱性,由此可知,自制胡萝卜汁在碱性溶液中显橙色,自制紫甘蓝汁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土壤样品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土壤样品2显酸性,由此可知,自制胡萝卜汁在酸性溶液中显黄色,自制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土壤样品3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土壤样品3显中性,由此可知,自制胡萝卜汁在中性溶液中显黄色,自制紫甘蓝汁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土壤样品4能使自制胡萝卜汁变为橙色,能使自制紫甘蓝汁变为浅绿色,说明土壤样品4是碱性土壤;
②查阅资料,植物在土壤 pH 接近7的环境下生长较好,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样品3显中性,则土壤样品3最适合种植;
③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若向 K2CO3 溶液中滴加自制紫甘蓝汁,溶液变为绿色;
(2)①通过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出“钾、氮复合肥料”,碳酸钾和氯化钾中均含钾元素,均属于钾肥,硝酸钠和氯化铵中均含氮元素,均属于氮肥,故混合药品的组合有4种可能:组合1:K2CO3 和 NaNO3;组合2:K2CO3和NH4Cl;组合3:KCl和NaNO3 ;组合4:KCl和NH4Cl;
②碳酸钾显碱性,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组合2不合理;
③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故取少量混合药品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并混合研磨,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混合药品中不含氯化铵,说明丙同学没有选用组合4;
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故取少量混合药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碳酸钾,则丙同学最终选用组合3。
20.(7分)某校“我与化学”学习小组开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购买了市售家用制氧剂并进行相关的探究。

I.探究制氧剂反应原理
查阅说明书:制氧剂A是过碳酸钠固体,制氧剂B是二氧化锰。
(1)过碳酸钠(化学式Na2CO4)是白色颗粒状粉末,溶于水后会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2)学习小组计划组装一套氧气的制取与过滤的装置:

①装置甲是O2发生装置,请从下列仪器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进行组装,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②装置乙中的蒸馏水有过滤杂质、提高氧气纯度的作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 B.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C.增大氧气的产量 D.监测气体的流速
Ⅱ.对制氧剂的选择探究
吴同学提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快速制氧,为什么不选用过氧化氢溶液而选用过碳酸钠呢?于是该兴趣小组对两者的制氧效率进行探究,并筛选合适的制氧剂。
【查阅资料】
1 过氧化氢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浓度较大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2 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具有无毒、无臭、无污染、易储存、水溶性好等特点。
【实验探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以获得相同体积的氧气设计实验。
实验一:溶质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的制氧效果对比。以做催化剂,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见图5。
实验二:1.41g过碳酸钠四种加水量的制氧效果对比。为与过氧化氢的制氧效果对比,实验中水的添加量与过氧化氢体积保持一致(固体体积忽略不计)。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见图6。

(3)从图6中可知,过碳酸钠的制氧效率与加水量的关系是 。
(4)结合图5和图6中数据,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 。
(5)对比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除了(4)的因素外,选过碳酸钠做家用制氧机制氧剂的优点是 (写一点)。
【答案】(1)Na2CO4+H2O=Na2CO3+H2O2
(2) BDE A、D
(3)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4)过碳酸钠是固体便于携带,且能持续平稳提供氧气
(5)操作简单
【详解】(1)过碳酸钠(化学式Na2CO4)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
(2)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组装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故选:BDE;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从长管通入,可以通过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也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检测气体的流速,故选:AD;
(3)分析图6可知,过碳酸钠的制氧效率与加水量的关系是:随着加水量的增大,气体的体积增大,即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4)结合图5和图6中数据可知,过碳酸钠是固体便于携带,且能持续平稳提供氧气,所以选择过碳酸钠作制氧剂;
(5)对比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除了(4)的因素外,选过碳酸钠做家用制氧机制氧剂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合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化学五月模拟押题A卷
( 共20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S-32 Na-23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是两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C.图乙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和“”
2.2024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我起主体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处理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D.推广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
3.小明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A.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保护气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灭火
4.2024年4月27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运载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B.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D.偏二甲肼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庭装修后用活性炭吸附甲醛,有利于健康及环保
B.乙醇是绿色清洁能源,燃烧不充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C.火箭发射常用到液氢和液氧,液氢和液氧都具有可燃性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厨房中清洗油污
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7.镨是稀土元素之一,在光纤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如图为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镨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镨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
C.1个镨原子的质量为140.9g D.Pr2+的核外电子数是57
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起火可放入菜叶灭火,原理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B.用活性炭、蓬松棉、纱布、塑料瓶等可制作简易净水器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D.施肥时氯化铵与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
9.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结构不相同
B “回南天”时墙壁出现水珠 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C 打开汽水瓶盖时,二氧化碳气体喷出 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不含离子
10.学习小组设计了自制净水器,原理如下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英砂能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 B.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C.烧杯中的水为纯净物 D.离子交换树脂能降低水的硬度
11.美国的芯片法案拦不住“中国芯”,我国利用氟化氮进行硅芯片蚀刻的技术已领先国际,蚀刻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NF3 B.乙物质中Si的化合价为14
C.丁物质常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D.反应中丙与丁的粒子个数比为3:2
【答案】B
12.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物质 白醋 橙汁 牛奶 厨房油污清洗剂
pH 2~3 3-4 6~7 12~13
牛奶 B.厨房油污清洗剂
白醋 D.橙汁
1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的杂质 除杂的方法
A. 稀硫酸 铜 过滤
B.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D. 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14.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H2的纯度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D.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8分)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1)“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外壳材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钛合金,钛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非金属”或“复合”)。将其放入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说明其具有优良的 性能。
(2)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以下反应除去:,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深地一号·顺北油气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这里蕴含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月壤中含有,该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着陆器上的仪器可探测水,若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水,可利用光、TiO2催化分解水技术得到氧气,对人类在月球上活动意义重大。有研究显示一个成年人一小时需要吸入氧气约32g,要获得32g氧气需分解水 g。
16.(10分)中国的冶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炼铁的技术臻于成熟,现代用高炉设备炼铁,如图a。
①高炉中B区主要是焦炭发生反应,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
②加入的铁矿石是赤铁矿,在A区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③在生铁冶炼过程中,铁融合碳后,熔点 (填“升高”、“不变”、“降低”)。
④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在古代,人们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使金属材料中的含碳量降低。
(2)汉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湿法冶金术的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硫酸铜。
①铁能够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用 (填化学式)溶液代替溶液也可以制得铜。
②可从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回收。在气氛中,从溶液中得到结晶并烘干,热脱水分解过程中测量的数据如图b,可知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3)《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以炉甘石(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为)为原料冶炼获得。请写由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 。
17.(10分)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20g溶液先后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瓶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相对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图1中注射器A内溶液显 色。
(2)根据图2推测,先推入的溶液是 (写化学式)。 (填“bc”、“cd”或“de”)段说明NaOH溶液与CO2反应停止。ef 段压强增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通过图2数据表明NaOH溶液中NaOH对CO2起吸收作用,通过最终相对压强小于初始相对压强0kPa也表明溶液中的 也能吸收CO2,且吸收效果前者 (填“大于”或“小于”)后者。
(4)两种溶液推入三颈瓶后,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
18.(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液制备K2SO4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1的名称是 。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写化学式)。
(3)常温(25℃)下,反应Ⅲ能实现的原因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度的差异。反应Ⅲ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见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饱和K2SO4溶液代替水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 ;为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过量的 (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NaOH溶液
19.(10分)某生物-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索植物生长中的化学知识。
(1)活动小组采集了4种土壤样本,将样品与蒸馏水按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澄清液体检测。表格中为加入相应指示剂后的稳定颜色。
样品 指示剂
石蕊 酚酞 自制胡萝卜汁 自制紫甘蓝汁
土壤样品1 蓝 浅红 橙 绿
土壤样品2 红 无色 黄 红
土壤样品3 紫 无色 黄 紫
土壤样品4 (未测) (未测) 橙 浅绿
①土壤样品4是 (填“酸性”“碱性”或者“中性”)土壤。
②查阅资料,植物在土壤接近7的环境下生长较好,土壤样品 最适合种植。
③若向溶液中滴加自制紫甘蓝汁,溶液变为 色。
(2)植物的生长需要肥料,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里通过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可自制出“钾、氮复合肥料”,现可以选用的固体药品有。
①甲同学提出混合药品的组合有4种可能:
组合1:和;
组合2:和;
组合3:和;
组合4: 。
②乙同学提出组合2不合理,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
③丙同学打算选用剩下3种组合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操作并填写预期现象来验证他最终选用哪种组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混合药品于研钵中,加入 (药品)并 (操作) 丙同学没有选用组合4
取少量混合药品于试管中, 丙同学最终选用组合3
20.(7分)某校“我与化学”学习小组开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购买了市售家用制氧剂并进行相关的探究。

I.探究制氧剂反应原理
查阅说明书:制氧剂A是过碳酸钠固体,制氧剂B是二氧化锰。
(1)过碳酸钠(化学式Na2CO4)是白色颗粒状粉末,溶于水后会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2)学习小组计划组装一套氧气的制取与过滤的装置:

①装置甲是O2发生装置,请从下列仪器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进行组装,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②装置乙中的蒸馏水有过滤杂质、提高氧气纯度的作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 B.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C.增大氧气的产量 D.监测气体的流速
Ⅱ.对制氧剂的选择探究
吴同学提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快速制氧,为什么不选用过氧化氢溶液而选用过碳酸钠呢?于是该兴趣小组对两者的制氧效率进行探究,并筛选合适的制氧剂。
【查阅资料】
1 过氧化氢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浓度较大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2 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具有无毒、无臭、无污染、易储存、水溶性好等特点。
【实验探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以获得相同体积的氧气设计实验。
实验一:溶质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的制氧效果对比。以做催化剂,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见图5。
实验二:1.41g过碳酸钠四种加水量的制氧效果对比。为与过氧化氢的制氧效果对比,实验中水的添加量与过氧化氢体积保持一致(固体体积忽略不计)。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见图6。

(3)从图6中可知,过碳酸钠的制氧效率与加水量的关系是 。
(4)结合图5和图6中数据,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 。
(5)对比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除了(4)的因素外,选过碳酸钠做家用制氧机制氧剂的优点是 (写一点)。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中考2024年河南中考·临考压轴·最后三套(三)3数学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五月模拟押题卷 苏州01(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