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2 物态变化(查补知识·通关练)(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2 物态变化
目 录
01 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
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03 知识通关演练
1.(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3·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不少谚语、成语均蕴含了丰富的热学知识。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提高了水的沸点,达到了“止沸”的目的
D.“釜底抽薪”,说明水在沸腾之后,要继续吸热才能保持沸腾状态,“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
3.(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
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高
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减慢水的蒸发
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
4.(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 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液化现象
C.秋天,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湿衣服被晒干是升华现象
5.(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山上的“白雾” B. 铜水铸造青铜器
C. 深冬树枝上的“霜” D. 冰正在减少
6.(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白雾弥漫 D.霜满枝头
7.(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图中的自然现象,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 冰凌消融 B. 霜满枝头
C. 露珠晶莹 D. 大雪纷飞
8.(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中华大地,河山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的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暖春…冰雪消融 B. 署夏…雾起山峦
C. 凉秋….红叶生霜 D. 寒冬…滴水成冰
9.(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有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
A.酒精蒸发会放热 B.酒精蒸发会吸热
C.酒精升华会放热 D.酒精升华会吸热
10.(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青藏高原某地区学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且不变。他们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先减少再增多,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液体压强减小
C.此实验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此实验可以解释高压锅的原理
11.(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 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变大
12.(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13.(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14.(2023·西藏·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5.(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16.(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能有效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C.秋天小草上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有时会形成冰柱,是凝华现象
1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为水的沸腾实验装置。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18.(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9.(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0.(2023·宁夏·中考真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 。
21.(2023·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分钟时的内能;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 。
22.(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小明同学取a、b两种粉末各50g,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第6min时a物质为 态,a物质第9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时的内能;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若a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1.0×103J/(kg·℃),则该物质熔化后,液态时的比热容为 J/(kg·℃)。
23.(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所示图像,可知, AB段该物质是 态, BC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 由实验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24.(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 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
(2)当水温升高到后,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 ;
(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
(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 ,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2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海在劳动课实践中发现,水滴入热油锅中,油花四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小海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如下探究。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水沸腾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
(1)小海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了相应的点,如图乙所示;
①请你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②根据绘制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
(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如果被这样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同温度的水会 大量的热;
(3)小海发现,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食用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汽化,引起油花四溅。
2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温度/℃
(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 现象;
(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 热量;
(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
27.(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回顾核心考点
考点1 识别六种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区分六种物态变化的关键是结合实际情景明确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初、末状态,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概念进行辨析,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2.六种物态变化的应用
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在解答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类问题时只需结合其吸、放热情况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考点2 物态变化与热量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考点3 物态变化中的实验探究 1.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加热方法:水浴法;优点:使物质均匀受热 (2)图像分析 ①晶体:图象上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 对应温度是熔点;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非晶体:图象一直曲线上升,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晶体熔化时物质的状态: ①温度低于熔点为固态 ②温度等于熔点:刚开始时为固态,中间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刚结束时为液态 ③温度高于熔点为液态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器材安装:自下而上 (2)图象分析 ①先上升,处于加热状态,再平行横轴,对应温度是沸点,处于沸腾状态; ②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③沸腾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气泡变化 ①沸腾前 少,且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小 ②沸腾时 多,且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考点4 物态变化中的图像问题 1.物理学中常采用图象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它具有直观、形象、简洁和概括力强的独特优点,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2.在研究物质熔化、凝固和液体的沸腾规律时,常用温度-时间图象来直观地表示相关规律。 3.用图象法解决物态变化问题的思路 (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明确图象中某点的意义是某一时刻对应的物质温度的高低 (4)明确水平段的意义:表示熔化、凝固或沸腾阶段;隐含着熔点、凝固点或沸点的值 (5)明确图象没有水平段的意义:是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象
1.(2024·西藏·二模)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白雪皑皑,冰川广布,山下绿草如茵,湖光山色,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地区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湖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冰川雪熔化,形成溪流汇聚到湖
C.水蒸气凝固,形成雪花落在山顶 D.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小水珠聚集成白云
2.(2024·天津和平·一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 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小寒”节气到来,树木会披上厚厚的雾凇,如图所示,雾凇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3.(2024·广东惠州·一模)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4.(2024·山东菏泽·一模)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时是固液共存态
C.在第时不吸热不放燕,内能不变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5.(2024·河北沧州·一模)由于季节转换,增加了人们患流感的风险,生活中常用酒精进行消毒降温,喷在手上的酒精会很快变干并感到凉爽,这是由于酒精(  )
A.熔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放热
6.(2024·山西大同·一模)周末,妈妈做饭时小晋帮忙打下手,他用瓦罐来煲汤。一段时间后他打开瓦罐盖,发现盖子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下列四季自然现象的成因与小水珠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季,薄雾渐起
C.深秋,霜挂枝头
D.寒冬,雾凇初现
7.(2024·江苏南通·一模)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中,物态变化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草叶上的露珠 B.防护窗上的冰花
C.针管中的液态乙醚 D.舞台上的烟雾
8.(2024·黑龙江·一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盛水的烧杯;B.酒精灯;C. 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1所示,正确的安装顺序是 (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知,m甲 m乙(填“>”“<”或“=”),实验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
9.(2024·江苏宿迁·一模)小明发现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而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而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
(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 态,凝固过程用了 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纯净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2024·青海·一模)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按照图甲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a组同学安装完实验器材后,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某一时刻b组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 ℃;
(2)实验结束后,a、b两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 ℃。据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 现象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分析图丙中的数据可知,a、b两组的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专题02 物态变化
目 录
01 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
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03 知识通关演练
1.(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A错误;
B.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错误。
故选C。
2.(2023·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不少谚语、成语均蕴含了丰富的热学知识。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提高了水的沸点,达到了“止沸”的目的
D.“釜底抽薪”,说明水在沸腾之后,要继续吸热才能保持沸腾状态,“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
【答案】C
【解析】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熔化吸热,导致环境温度降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降低了水的温度,达到了“止沸”的目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
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高
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减慢水的蒸发
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
【答案】B
【解析】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防止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小镜子上,看不清口中的情况,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低,有利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了减小水的表面积来减慢水的蒸发,从而应对干旱的环境,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凝固而导致无法使用,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 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液化现象
C.秋天,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湿衣服被晒干是升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秋天,地面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湿衣服晒干属于汽化现象,衣服中的水蒸气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5.(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山上的“白雾” B. 铜水铸造青铜器
C. 深冬树枝上的“霜” D. 冰正在减少
【答案】A
【解析】A.山上的“白雾”,是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铜水铸造青铜器,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冬树枝上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正在减少,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白雾弥漫 D.霜满枝头
【答案】D
【解析】A.冰雪消融,固态的雪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满枝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固态的白色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图中的自然现象,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 冰凌消融 B. 霜满枝头
C. 露珠晶莹 D. 大雪纷飞
【答案】C
【解析】A.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叶片上,故C符合题意;
D.雪是由高空中的水蒸气经过凝华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中华大地,河山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的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暖春…冰雪消融 B. 署夏…雾起山峦
C. 凉秋….红叶生霜 D. 寒冬…滴水成冰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冰属于凝固,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有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
A.酒精蒸发会放热 B.酒精蒸发会吸热
C.酒精升华会放热 D.酒精升华会吸热
【答案】B
【解析】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有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是因为酒精蒸发变成酒精蒸气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青藏高原某地区学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且不变。他们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先减少再增多,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液体压强减小
C.此实验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此实验可以解释高压锅的原理
【答案】A
【解析】A.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在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小,因此受到的液体压强越来越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来提高液体沸点,原来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说明水开始沸腾,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减少,说明水停止沸腾,因此整个过程说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 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变大
【答案】C
【解析】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是固态变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C.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液态变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正确;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物态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D错误。
故选C。
12.(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答案】D
【解析】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故选D。
13.(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答案】D
【解析】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水变为水蒸气形成的,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水烧开时产生的大量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水沸腾过程中仍需要从纸锅底部吸收热量,因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所以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故C错误;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14.(2023·西藏·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5.(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答案】D
【解析】A.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6.(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能有效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C.秋天小草上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有时会形成冰柱,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冰遇热熔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中会吸热,能够降低一些温度,故B正确;
C.秋天小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的冰柱,是屋檐上的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为水的沸腾实验装置。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答案】 98 低于
【解析】[1]如图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上,示数为98℃。
[2]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大,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沸点低于100℃,因此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18.(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 液化 放出
【解析】[1][2]露珠是液态的,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19.(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答案】 甲 升高
【解析】[1]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由于还没有沸腾,所以吸收热量,水温升高。
20.(2023·宁夏·中考真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 。
【答案】 D
见解析
【解析】[1]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故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才是升华。
21.(2023·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分钟时的内能;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 。
【答案】 自下而上 晶体 小于 不会 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解析】(1)[1]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要先放酒精灯,根据外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高度,再放烧杯,确定试管的高度,最后放入温度计,所以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
(2)[2]由图像乙知冰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说冰是晶体。
[3]由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物体吸热越多,内能越大,故在4分钟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8分钟时的内能。
(3)[4][5]液体沸腾条件为: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22.(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小明同学取a、b两种粉末各50g,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第6min时a物质为 态,a物质第9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时的内能;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若a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1.0×103J/(kg·℃),则该物质熔化后,液态时的比热容为 J/(kg·℃)。
【答案】 a 固液共存 大于 35 1.5×103
【解析】(1)[1][2][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由乙图可知,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要经过三个状态,分别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由乙图可知,第6min时a物质是正在熔化的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不断增大,故a物质第9min时的内能大于第3min时的内能。
(2)[4][5]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故此时的温度为35℃;该晶由体固态到开始熔化用时3min,温度上升30℃,全部变为液体后用时3min,温度上升20℃,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吸收的热量相同,物质的质量不变,于是有
公式变形得
23.(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所示图像,可知, AB段该物质是 态, BC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 由实验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答案】 -3 固 需要 晶体 增大 降低
【解析】(1)[1]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三个刻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为-3℃。
(2)[2][3][4]观察图像可知,冰在B点还未开始熔化,即 AB段该物质为固态;在C点已经完全熔化,而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3)[5][6]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压力一定,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部分受力面积较小,增大了压强,从而降低冰的熔点,使金属丝下方的冰块先其它部分的冰熔化。
24.(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 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
(2)当水温升高到后,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 ;
(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
(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 ,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答案】 外 66 温度保持不变 水蒸气 吸热
【解析】(1)[1]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2)[3]图丙所示的图像中,水沸腾时图线变得平直,温度不再上升,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4]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4)[5]因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杯没有燃烧。
2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海在劳动课实践中发现,水滴入热油锅中,油花四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小海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如下探究。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水沸腾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
(1)小海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了相应的点,如图乙所示;
①请你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②根据绘制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
(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如果被这样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同温度的水会 大量的热;
(3)小海发现,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食用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汽化,引起油花四溅。
【答案】 100 液化 放出 高
【解析】(1)①[1]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用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②[2]根据绘制的图像,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上升到100℃后不再上升,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2)[3][4]水蒸气烫伤时,水蒸气在人体皮肤表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放出热量,所以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3)[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表明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要高一些,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沸腾,引起油花四溅。
2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温度/℃
(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 现象;
(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 热量;
(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
【答案】 秒表 汽化 扩散 保持不变 吸收 方便安全(或省时,受热均匀,保持营养等合理即可)
【解析】(1)[1]实验中要测量时间,实验室用秒表测量时间,故还需要秒表。
(2)[2][3][4]汽化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奶香四溢,是牛奶分子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闻到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3)[4][5]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可知,牛奶加热到2.5min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故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沸腾过程中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牛奶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6]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会“潽锅”,因为牛奶达到沸点后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故不会沸腾,出现“潽锅”。另外水浴法加热,牛奶受热均匀,能有效锁住牛奶营养。
27.(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自下而上 -3 晶体 增大 降低
【解析】(1)[1]实验中为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所以实验器材需要自下而上组装。
[2]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则温度计的示数为-3℃。
(2)[3]根据图丁A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为晶体。
[4]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4)[5]分析丁图C图线可知,加入盐后冰熔化时的温度降低,说明熔点会降低。
回顾核心考点
考点1 识别六种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区分六种物态变化的关键是结合实际情景明确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初、末状态,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概念进行辨析,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2.六种物态变化的应用
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在解答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类问题时只需结合其吸、放热情况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考点2 物态变化与热量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考点3 物态变化中的实验探究 1.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加热方法:水浴法;优点:使物质均匀受热 (2)图像分析 ①晶体:图象上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 对应温度是熔点;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非晶体:图象一直曲线上升,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晶体熔化时物质的状态: ①温度低于熔点为固态 ②温度等于熔点:刚开始时为固态,中间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刚结束时为液态 ③温度高于熔点为液态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器材安装:自下而上 (2)图象分析 ①先上升,处于加热状态,再平行横轴,对应温度是沸点,处于沸腾状态; ②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③沸腾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气泡变化 ①沸腾前 少,且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小 ②沸腾时 多,且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考点4 物态变化中的图像问题 1.物理学中常采用图象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它具有直观、形象、简洁和概括力强的独特优点,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2.在研究物质熔化、凝固和液体的沸腾规律时,常用温度-时间图象来直观地表示相关规律。 3.用图象法解决物态变化问题的思路 (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明确图象中某点的意义是某一时刻对应的物质温度的高低 (4)明确水平段的意义:表示熔化、凝固或沸腾阶段;隐含着熔点、凝固点或沸点的值 (5)明确图象没有水平段的意义:是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象
1.(2024·西藏·二模)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白雪皑皑,冰川广布,山下绿草如茵,湖光山色,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地区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湖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冰川雪熔化,形成溪流汇聚到湖
C.水蒸气凝固,形成雪花落在山顶 D.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小水珠聚集成白云
【答案】B
【解析】A.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冰川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形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
C.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的雪花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聚集成白云,故D错误。
故选B。
2.(2024·天津和平·一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 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小寒”节气到来,树木会披上厚厚的雾凇,如图所示,雾凇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C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遇冷放热后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属于凝华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广东惠州·一模)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海波是晶体,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4·山东菏泽·一模)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时是固液共存态
C.在第时不吸热不放燕,内能不变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AB段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BC段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不变,故该图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A错误;
B.第2min到第4min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在第4min时熔化完成是液态,故B错误;
C.第2min到第4min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故内能增加,故C错误;
D.第2min到第4min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80℃,故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为80℃,故D正确。
故选D 。
5.(2024·河北沧州·一模)由于季节转换,增加了人们患流感的风险,生活中常用酒精进行消毒降温,喷在手上的酒精会很快变干并感到凉爽,这是由于酒精(  )
A.熔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放热
【答案】C
【解析】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手上的酒精会很快变干,是因为液态的酒精变为了酒精气体散发到空气中,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山西大同·一模)周末,妈妈做饭时小晋帮忙打下手,他用瓦罐来煲汤。一段时间后他打开瓦罐盖,发现盖子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下列四季自然现象的成因与小水珠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季,薄雾渐起
C.深秋,霜挂枝头
D.寒冬,雾凇初现
【答案】B
【解析】盖子上出现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盖子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江苏南通·一模)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中,物态变化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草叶上的露珠 B.防护窗上的冰花
C.针管中的液态乙醚 D.舞台上的烟雾
【答案】B
【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
B.防护窗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
C.针管中的液态乙醚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乙醚气体液化形成的;
D.舞台上的烟雾是干冰升华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属于液化现象;
综上所述,B的物态变化与其他三个不同。
故选B。
8.(2024·黑龙江·一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盛水的烧杯;B.酒精灯;C. 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1所示,正确的安装顺序是 (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知,m甲 m乙(填“>”“<”或“=”),实验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
【答案】 BDAC < 低于 温度不变
【解析】(1)[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组装时是自下而上,故正确的安装顺序是BDAC。
(2)[2][3]如图2所示,初温相同,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甲的水比乙的水先沸腾,由公式Q吸=cmΔt和图2可知,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在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吸热多的,质量大,故甲的水的质量小于乙的水质量;由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98℃,即此实验水分沸点为98℃,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沸点小于100℃,说明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4]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继续吸收热量。
9.(2024·江苏宿迁·一模)小明发现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而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而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
(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 态,凝固过程用了 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纯净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液 10 -2 降低 变多 减小
【解析】(1)[1][2]由图甲可知,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液态,物质在10~20分钟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2)从图甲可知,温度保持不变时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即可以降低雪的熔点。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凝固放热,内能减小。
10.(2024·青海·一模)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按照图甲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a组同学安装完实验器材后,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某一时刻b组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 ℃;
(2)实验结束后,a、b两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 ℃。据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 现象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分析图丙中的数据可知,a、b两组的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答案】 A处向上 92 98 低于 液化 质量
【解析】(1)[1]甲图中,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B的位置合适,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碰到烧杯底,需要调节A处,使温度计向上移动,所以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
[2]由图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2℃。
(2)[3]由图丙知道,水沸腾后,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为98℃。
[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5]温度计上部的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6]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6 简单机械(查补知识·通关练)(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山东省济宁高新区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卷(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