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淮北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初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检测卷
(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汉书·食货志》对酿酒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粗米”到“得酒”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由“粗米”到“得酒”的过程放出热量
C.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作内燃机的燃料 D. “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粗米”到“得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说法正确;
B、由“粗米”到“得酒”的过程中,米中的糖类物质等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过程中放出热量,故B说法正确;
C、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内燃机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
D、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乙醇并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 近年来,淮北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加大施用农药化肥,保证粮食增产 B. 煤炭中加入脱硫剂,减少酸雨的产生
C. 积极研发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大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选项不符合主题;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煤炭中加入脱硫剂,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符合主题;
C、塑料会引起白色污染,积极研发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符合主题;
D、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符合主题;
故选:A。
3. 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C.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D. 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硅是石字旁,所以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意义可知,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单位不是g。B不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数=周期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硅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所以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C正确;
D、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4. 利巴韦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可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已知利巴韦林的化学式为C8H12N4O5,下列有关利巴韦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中含有29个原子 B.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氮元素 D. 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是8:5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利巴韦林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5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说法正确;
B、利巴韦林由碳、氢、氮和氧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利巴韦林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12)∶(14×4)=3∶14,可知利巴韦林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说法错误;
D、一个利巴韦林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5个氧原子,碳、氧原子的个数比是8:5,说法正确。
故选C。
5. “气凝胶冰”是水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形似棉花,以蓬松轻盈的形态稳定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凝胶冰”是一种混合物 B. 普通水和“气凝胶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由水形成“气凝胶冰”的过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 “气凝胶冰”中的分子静止不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凝胶冰中含有水一种物质,气凝胶冰是纯净物,错误 ;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气凝胶冰与普通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气凝胶冰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C、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故“气凝胶冰”中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水更大,错误;
D、分子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气凝胶冰”中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错误。
故选B。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吸取少量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瓶塞应倒放,标签向手心,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时,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或污染试剂,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外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故选D。
7.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粉末颜色
B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均为黑色,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会产生特殊的气味,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可得到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溶液,不能分离出氧化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的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8. 载人航天器中利用下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航天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涉及到2种氧化物 B. 排到舱外的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C. 反应器2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反应器2中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质量比为2: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涉及的物质有:H2、H2O、CO2、O2、CH4,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两种,即H2O、CO2,故A说法正确;
B、排到舱外的物质是C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B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器2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说法错误;
D、反应器2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参加反应的H2和CO2质量比为8:44=2: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纯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纯碱属于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说法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比如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元素显+4价,故C说法错误;
D、纯碱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是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分类
A 生石灰、干冰、水蒸气 氧化物
B 生铁、黄铜、水银 合金
C 硝酸钾、尿素、磷酸二氢铵 复合肥
D 空气、不锈钢、酒精 混合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生石灰(氧化钙)、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水蒸气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生铁、黄铜属于合金,而水银是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故B错误;
C、硝酸钾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尿素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11.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1℃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8%
B. t1℃时,将20g 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0g
C. 将t1℃时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则t1℃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1.8g,则t1℃时,将20g 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0.9g碳酸钠,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0.9g=60.9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t1℃到t2℃时,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组成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将液体X滴入试管②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试管①内的水立即沸腾,则液体X和物质Y的组合可能是
选项 液体X 物质Y
A 水 氧化钙
B 稀盐酸 碳酸钠
C 水 硝酸铵
D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闭弹簧夹,将液体X滴入试管②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试管①内95℃的水立即沸腾,说明整个装置内压强变小。
【详解】A、水和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压强增大。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 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C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压强增大。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安徽的“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黄山毛峰”享誉世界。茶叶主要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这六大茶类茶性均不同,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到高划分的。
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所示: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的是________。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矿物质 D. 茶多酚
(2)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C15H14O6),它属于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3)古人所言:“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泡茶之水以山上之水为上佳,以江河之水为次佳,以井口之水为下品。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水的相关问题。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________。
②山泉水中含有微量的氯化镁,氯化镁中的阳离子为________。
③山泉水中含有钙、镁,锌、锶等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例如,缺________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答案】(1)D (2)有机
(3) ①. H2O ②. Mg2+ ③. Zn
【解析】
【小问1详解】
六大基本营养素是指: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和水,故茶多酚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故选D;
【小问2详解】
儿茶素(C15H14O6)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小问3详解】
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表示为H2O;
②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镁中的阳离子为镁离子,表示为Mg2+;
③缺锌(Zn)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14.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气体成分的检验,已知气体a中可能含有甲烷、氢气、氯化氢、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夹持仪器未画出,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遇水变成蓝色。
②CH4+4CuO4Cu+2H2O+CO2
(1)检验气体a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B中观察到明显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装置E和F之间增加装有某种试剂的试管则可以证明气体中含有甲烷,该试剂是________。(填试剂名称)
【答案】(1)A中白色粉末变蓝
(2)干燥气体 (3)
(4)氢氧化钙溶液或澄清石灰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则检验a中含水蒸气的现象为A中白色粉末变蓝;
【小问2详解】
装置C中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小问3详解】
若装置B中观察到明显现象,即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根据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加热会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氢气和氧化铜加热会生成铜和水,证明气体中含有甲烷,即可验证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或澄清石灰水)。
15. 某工厂用石灰石(含少量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1)SiO2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氨气易溶于水;
(2)沉钙过程中碳酸钙的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2)“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沉钙”时,先通入过量的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由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答案】(1)过滤 (2)2HCl+CaCO3=CaCl2+H2O+CO2↑
(3)NH3+H2O=NH3·H2O
(4)相同条件下,当温度为35℃时,碳酸钙产率最大(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1的目的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故操作1是过滤;
【小问2详解】
酸溶的过程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小问3详解】
“沉钙”时先通入氨气,形成氨水,使溶液显碱性,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再通入二氧化碳,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小问4详解】
由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当温度为35℃时,碳酸钙产率最大(合理即可)。
16. 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某学习小组同学围绕碱的性质,开启了对碱的项目式学习之旅。
【任务一】探究古法制碱
《周记·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主要流程: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生石灰即可。
(1)浸泡丝帛的液体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色。
(2)写出流程中有碳酸钾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电解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特殊现象
同学们向烧杯中加入10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组装如下图所示装置。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发亮,烧杯中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同时观察到溶液中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周围出现白色浑浊。
【提出问题】出现白色浑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排除温度、水的减少对实验的影响。
同学们作出猜想:产生白色浑浊,可能是石墨电极与电解产生的气体反应导致。
【实验验证】把石墨电极换成铂电极,取10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在相同电压下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到两电极均产生气泡,溶液中未出现白色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交流反思】
(4)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浑浊物是________________。
(6)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灯泡亮度变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数字化实验再探碱的性质
查阅资料:①CO2+Na2CO3+H2O=2NaHCO3
②20℃时物质的溶解度:氢氧化钠109g,碳酸钠21.5g,碳酸氢钠9.6g。
(7)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同学们发现当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浑浊。试分析因为_________物质析出,而使得溶液变浑浊。
(8)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已知本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和饱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为11.0和8.5)。
①C点时,溶液中溶质成分________(写化学式)。
②DE段pH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 (2)K2CO3+Ca(OH)2=2KOH+CaCO3↓
(3)草木灰呈碱性,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碳酸钙##CaCO3
(6)出现大量白色浑浊导致溶液中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数目减少,溶液浓度降低导致导电性减弱,灯泡亮度变暗。
(7)碳酸氢钠##NaHCO3
(8) ①. Na2CO3、NaHCO3 ②.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干燥木头烧成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小问2详解】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OH)2=2KOH+CaCO3↓;
【小问3详解】
纯水的导电性很弱,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钙,在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小问4详解】
由于草木灰呈碱性,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所以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小问5详解】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成立,即产生白色浑浊,可能是石墨电极与电解产生的气体反应导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该白色浑浊物是碳酸钙;
【小问6详解】
出现大量白色浑浊导致溶液中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数目减少,溶液浓度降低导致导电性减弱,灯泡亮度变暗;
【小问7详解】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当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的碳酸氢钠析出,从而使溶液变浑浊;
【小问8详解】
①饱和Na2CO3溶液和饱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为11.0和8.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即为AB段;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即为BD段,C点在BD段上,故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Na2CO3、NaHCO3);
②D点之后,碳酸氢钠达到饱和,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导致溶液的pH不断下降。
17. 冶炼金属铜的方法之一为火法炼铜,即将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其含量为64%)在空气中高温焙烧,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
(1)计算生产3.2t铜,需要辉铜矿的质量(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目前生产铜的主要方法是火法炼铜,但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物,因此在焙烧辉铜矿时需加一些生石灰,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设需要辉铜矿的质量为x
答:需要辉铜矿的质量为6.25t。
(2)除去生产中产生的SO2气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详解见答案。
【小问2详解】
火法炼铜中产生污染气体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可以在焙烧时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从而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故填:除去生产中产生的SO2气体。初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检测卷
(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汉书·食货志》对酿酒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粗米”到“得酒”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由“粗米”到“得酒”的过程放出热量
C.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作内燃机的燃料 D. “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2. 近年来,淮北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加大施用农药化肥,保证粮食增产 B. 煤炭中加入脱硫剂,减少酸雨的产生
C. 积极研发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
3. 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C.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D. 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
4. 利巴韦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可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已知利巴韦林的化学式为C8H12N4O5,下列有关利巴韦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中含有29个原子 B.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氮元素 D. 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是8:5
5. “气凝胶冰”是水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形似棉花,以蓬松轻盈的形态稳定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凝胶冰”是一种混合物 B. 普通水和“气凝胶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由水形成“气凝胶冰”的过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 “气凝胶冰”中的分子静止不动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吸取少量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7.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粉末颜色
B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A. A B. B C. C D. D
8. 载人航天器中利用下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航天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涉及到2种氧化物 B. 排到舱外的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C. 反应器2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反应器2中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质量比为2:11
9.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纯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纯碱属于碱
10.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分类
A 生石灰、干冰、水蒸气 氧化物
B 生铁、黄铜、水银 合金
C 硝酸钾、尿素、磷酸二氢铵 复合肥
D 空气、不锈钢、酒精 混合物
A. A B. B C. C D. D
11.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1℃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8%
B. t1℃时,将20g 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质量为70g
C. 将t1℃时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12.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将液体X滴入试管②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试管①内的水立即沸腾,则液体X和物质Y的组合可能是
选项 液体X 物质Y
A 水 氧化钙
B 稀盐酸 碳酸钠
C 水 硝酸铵
D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安徽的“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黄山毛峰”享誉世界。茶叶主要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这六大茶类茶性均不同,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到高划分的。
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所示: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的是________。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矿物质 D. 茶多酚
(2)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C15H14O6),它属于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3)古人所言:“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泡茶之水以山上之水为上佳,以江河之水为次佳,以井口之水为下品。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水的相关问题。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________。
②山泉水中含有微量的氯化镁,氯化镁中的阳离子为________。
③山泉水中含有钙、镁,锌、锶等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例如,缺________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14.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气体成分的检验,已知气体a中可能含有甲烷、氢气、氯化氢、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夹持仪器未画出,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遇水变成蓝色。
②CH4+4CuO4Cu+2H2O+CO2
(1)检验气体a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B中观察到明显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装置E和F之间增加装有某种试剂的试管则可以证明气体中含有甲烷,该试剂是________。(填试剂名称)
15. 某工厂用石灰石(含少量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1)SiO2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氨气易溶于水;
(2)沉钙过程中碳酸钙的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2)“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沉钙”时,先通入过量的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由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16. 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某学习小组同学围绕碱的性质,开启了对碱的项目式学习之旅。
【任务一】探究古法制碱
《周记·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主要流程: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生石灰即可。
(1)浸泡丝帛的液体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色。
(2)写出流程中有碳酸钾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电解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特殊现象
同学们向烧杯中加入10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组装如下图所示装置。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发亮,烧杯中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同时观察到溶液中与正极相连石墨电极周围出现白色浑浊。
【提出问题】出现白色浑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排除温度、水的减少对实验的影响。
同学们作出猜想:产生白色浑浊,可能是石墨电极与电解产生的气体反应导致。
【实验验证】把石墨电极换成铂电极,取10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在相同电压下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到两电极均产生气泡,溶液中未出现白色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交流反思】
(4)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浑浊物是________________。
(6)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灯泡亮度变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数字化实验再探碱的性质
查阅资料:①CO2+Na2CO3+H2O=2NaHCO3
②20℃时物质的溶解度:氢氧化钠109g,碳酸钠21.5g,碳酸氢钠9.6g。
(7)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同学们发现当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浑浊。试分析因为_________物质析出,而使得溶液变浑浊。
(8)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已知本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和饱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为11.0和8.5)。
①C点时,溶液中溶质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②DE段pH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7. 冶炼金属铜的方法之一为火法炼铜,即将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其含量为64%)在空气中高温焙烧,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
(1)计算生产3.2t铜,需要辉铜矿的质量(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目前生产铜的主要方法是火法炼铜,但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物,因此在焙烧辉铜矿时需加一些生石灰,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复习冲刺过关 专题05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含解析)

下一篇:2024届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答案!